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3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逃,传我的号令,乱逃者斩!”
  在惊恐逃窜的人群中,有人在那里声嘶力竭的喊着,却没有人听他的,而对四处飞来的火箭,惊恐不已的人们纷纷地加入了逃散行列。
  “站住,杀回去,敌军不到千人!杀了他们,明天通通有赏……再逃,再逃者杀无赦!”
  往日里,当官长们杀人立威的时候,总是能将那些强征来的百姓吓得站在原地,不敢动弹。可今天,这个办法不灵了,即便是挥刀砍翻几个逃兵,可是其他逃命者便苍蝇般炸开去。血并没有激起他们的勇气,唯一的作用是让他们朝着周围逃去。他们一边逃,一边用山东方言嚷嚷着。
  “快跑吧。官军来了,刀枪不长眼呢!”
  “关宁铁骑杀来了,再不跑就来不及啦!”
  在逃兵们的呼喊声中,这些人甚至连敌军的影子都没看见,就朋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四处逃散了。
  而在他们逃散的时候,上千骑兵护卫着数辆马车,一路朝着东方杀去,沿途没有任何人上前阻止他们,被强征入伍的百姓压根就没有杀敌的念头,至于其中的老卒,在这一片混乱中,也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阻敌。
  在这队骑兵向东逃去时,还不断的用火箭纵火,靠近大营外侧的帐篷几乎都跳起了火焰,有的是被偷袭者用火箭点燃的,有的是被风中卷来的火星引燃的。
  风助火势,火借风威,烈火烧红了半边天空。
  在这片烈火之中,千余名骑兵正迅速向前推进。四散而逃的流寇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零星的有人挡在他们的马前,不是被乱箭射倒,就是被刀砍死,被长枪穿身体,这些千余名家丁,无一不是身经百战的精锐,他们冲杀极为果断,那些流寇的身上根本没有盔甲,长刀砍在他们的身上,轻易的就把他们砍得肢离破碎,至于流寇射出的羽箭,射到他们的铁甲上,却没有带来丝毫的损伤。
  “杀贼!”
  马背上的骑手挥刀劈砍,将挡在身前的逃命者砍翻在地。腥红的血飞溅着,在火焰中散发出妖艳的光彩,在惨叫声中,有人扭动着受伤的身体,试图逃到一边,但是,马蹄却在他们身上毫不留情的踩过,骨碎肉裂间,伤者死去了……
  尽管有逃兵阻挡着道路,但是四条腿的战马总是比两条腿的活人跑得快,这一队骑兵就像旋风似的,杀过了流寇的营地,一路朝着东方跑去。
  他们压根就不与流寇缠斗,而是一路东进,毫不停留,只有那些倒霉的家伙,因为挡在他们的身前被砍死,然后被马蹄踩成肉泥。
  求生的本能,让那些逃兵们纷纷朝着远离骑兵的地方逃去。在成千上万的流寇四处逃散时,远处有一队骑兵跑了过来。率领着五千精骑的李过正好经过这里,发现这边的混乱后,李过就立即领兵杀了过来。
  “杀上去!”
  发现那股骑兵后,祖大寿只是挥刀一举,他身边的祖明三,就策马领兵朝着那些骑兵冲去,沿途他们还追砍着溃散的流寇。骑兵们挥舞着马刀从流寇的背后赶上,把逃命者一一砍翻在地,他们散成半月形,有意无意的驱赶着那些流寇,驱赶着他们朝着流寇的骑兵冲去,就像当年东虏的骑兵驱赶着逃溃的明军,让他们冲击主阵一样,让这些流寇替他们“御敌”。被砍杀着的流寇,压根就没人敢再回头迎战,只是惊恐的往前逃去,然后迎头撞上他们自己的骑兵,尽管是自己人,可是那些骑兵倒也能下得去手,他们直接用刀砍杀着冲过来的流寇,完全没有因为他们是自己人而心慈手软。
  一时间,天地间尽是一片惨叫声,
  眼前的这一幕,让祖明三的心头一颤,尤其是借着火光看到杀过来的这队骑兵足足有三千余骑,而且全都穿着盔甲时,心头立即一紧。
  “这,这,可真他么的倒霉,碰上了闯贼的精锐骑兵了!”
  尽管如此,祖明三仍然领着百余骑兵朝着这些闯贼骑兵冲了过去,看着冲过来的敌骑,领头的李过对着身边的副将吩咐道。
  “李成业,你领兵杀过去,其它人随我追杀逃敌……”
  丝毫不恋战的李过,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追上那股逃敌!
  明国的皇上可能就在那里……


第538章 朕真的要死了
  鸡鸣时分,也就是在东直门混战的一个多时辰后,京城陷了!
  城不是被攻陷的,而了守城的内官打开了城门的,当得知东直门城门大开,有人杀出去时,以为皇帝出逃的他们,就打开了城门,想要以献城之功邀功于流寇的。
  在守城的内官打开城后,流寇开始从不同的地方入城时,看着已悬梁自尽的皇后、妃子,默然神伤的崇祯就那么失魂落魄的走着,他经过御花园时,看到一只乌鸦从古柏树上扑噜噜惊起,飞出紫禁城外。
  守门的太监已经逃散了,只剩下两个人了。他们看见皇上来了,赶快将门打开,跪在路边,低头不敢仰视。
  出了玄武门后,崇祯就一直骑马到了煤山,在西山脚下马后,他就命王承恩在前带路,要顺小路上山顶看看。王承恩断定“流贼”正在向皇城前来,焦急地说道:
  “陛下,天已经亮了,不能再耽搁时间了。”
  崇祯没有答话,只是继续迈步前行。见状王承恩只好走在前面带路。
  虽然煤山只有十几丈,可是它的顶峰却是京城中最高的地方。如此空中满布阴云,所以天色已明,却迟迟不肯大亮,仍然有零星微雨。伴着这阵凉风细雨,一路失魂落魄的踉跄走来,崇祯的头发更加散乱了,尽管这模样有失君仪,但是他想到马上就要殉国了,这又算得什么!
  煤山有五峰,五峰皆有凉亭。君臣两人一同到了煤山的中间主峰,是煤山的最高处,也是京城的最高处。顶上上建有一个凉亭,若是一般庸庸碌碌的亡国之君,这会必定是惊慌迷乱,或痛哭流涕,或是妄想逃藏。但性情刚烈的崇祯与它人不同。此时的他反而能保持镇静,既没有痛哭流泣,也没有惊慌失措。
  置身于山顶的他,望着皇宫城中的各处宫殿,想着这些从永乐年间建成,后经历代祖宗补建和重建的皇宫,从今以后要陷落流寇,他就深感愧对祖宗,一阵心如刀割,流出两行眼泪。
  “王承恩,你知道朕为何不烧这些宫殿吗?”
  突然,崇祯冒出这样一句话来。
  “当年成祖皇帝建皇城时,不知糜耗多少民力,要是朕下旨烧了宫殿,那流贼必定会尽发民力筑殿,如此岂不徒增百姓负担,就是将来朱慈颖复国,也要重建宫殿,朕已经苦民如此,所以不忍再累平民……”
  说罢他又遥望着京城,想到进城的“贼兵”必定在各处抢劫、奸淫。杀人,不禁满怀辛酸的叹息道:
  “唉,朕实在无能至极,不能守下祖宗的江山不说,还害苦了满城百姓!”
  其实作为皇帝,至少在心里头,崇祯一直都记挂着百姓。或许这正是明朝的皇帝和历朝历代的皇帝最大的不同。
  他们或许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他们的心里,无论到任何时候,他们的心里永远会牵挂着那些百姓。
  即便是到了这个时候,对于崇祯皇帝来说,他的心里仍然对百姓满怀愧疚,他觉得正是自己的无能,才会百姓遭受这么多劫难。
  王承恩说道:
  “皇爷真是圣君,此时还念着满城百姓!”
  崇祯又说道。
  “自古亡国,国君身殉社稷,必有臣民从死。我朝三百年养土,深恩厚泽,难道只有你一个人不忘君恩,为朕尽节?”
  “皇爷,奴婢敢言,遇此天崩地陷之祸,京师内外臣工以及忠义士民,一旦得知皇上殉国,必定会有许多人为皇上尽节而死,岂止奴婢一内巨而已!”
  崇祯的心中稍觉安慰,忽然问道:
  “文丞相祠在什么地方?”
  王承恩遥指东北方向,哽咽说:
  “在那个方向,离国子监不远。皇爷,像文天祥那样的甘愿杀身成仁的千秋忠臣,也没能救得下宋朝之亡。自古国家兴亡,关乎气数,皇上已经传位予朱慈颖,要是他当真有神通,必定能逆天改运,重复我大明气数,请皇上想开一点,还是赶快自尽为好,莫等贼兵来到身边,羞辱了祖宗的英明!”
  想着昨天李邦华曾告诉他说在贼兵人城时将在文丞相词中自缢,兴许此时他已经自缢了。其实,李邦华昨日听说流寇破了外城后,就带着仆人移居文丞相祠中,准备随时自尽。这一夜他不断叹息,流泪。他越想越认为倘若皇上采纳他的“南迁”的建议,大明必不会有今日亡国之祸。
  想到自己受四代皇帝之恩,却不能保全大明江山,李邦华不禁在烛光下痛哭不已。
  “愧对先帝,愧对先帝啊……”
  一夜未知的他,从仆人那得知“流贼”已经进入内城后。他便走到文天祥的塑像前,深深地作了三个揖,含泪说道:
  “邦华死国难,请从先生于地下矣!”
  随后,他望着仆人在屋梁上为他绑好的麻绳,和绳子下边的一只独凳,马上放心地坐下去研墨,口中似乎在念诵着什么。忠心的家仆拿纸摊在桌上,用颤抖的声音躬身说道:
  “贼人已经进内城了,请老爷写好遗嘱,老奴一定会差一个妥当仆人送到吉水府中。”
  李邦华摇头道:
  “身为朝廷大臣,国已经亡了,还有什么吉水府中!国破家亡、国破家亡啊……”
  说罢站立起来,他就直接墙上题了三句绝命诗:
  堂堂丈夫兮圣贤为徒,
  忠孝大节兮誓死靡渝,
  临危授命兮吾无愧吾!
  ……
  又一次,崇祯想到李邦华曾建议南幸南京的建议,悔之晚矣的他,深深地叹了一声。
  转向东南方向望去,想着今日凌晨时分,祖大寿他们已经护着皇子、皇女杀出了京城,以祖大寿之能应该能平安领他们逃出京去吧。
  至于将来,将来这大明的江山就交给你了,朱慈颖,你可不有辜负祖宗啊!
  若是你……罢了,罢了!
  摇头轻叹之余,崇祯看见崇文门内偏东的地方冒出了火光。他浑身猛然一震,定睛向火光望去。片刻之间,离那火光不远地方又冒出一股火光。两处火光迅速变成烈焰腾腾。
  惊骇地望着火光,王承恩对崇祯说道:
  “皇爷,那烈火焚烧的正是新乐侯府和巩驸马府!一定是贼兵进崇文门后,先抢劫焚烧这两家皇亲!”
  望着远处的火光和浓烟,崇祯颤声说:
  “他们是我大明的忠臣啊!可惜了。”
  想到这两家皇亲一定是自己先举火全家自焚。使他最痛心的是外祖母年已八十,竟遇到亡国之祸。想到因为他的亡国,外祖母全家人举火自焚,心情顿时变得越发沉重,一切都是孙儿无能啊……
  见皇上垂首不语,王承恩就在他的脚前跪下,焦急地恳求说:
  “皇上是英烈之主,慷慨殉国,事不宜迟,请皇上尽节……”
  性情刚烈的崇祯,早就已经决心殉国,尽管明知贼兵可能已经进入午门,他反而表现得十分冷静和沉着,和王承恩的惊慌截然不同。他冷静的王承恩说道。
  “不要惊慌,让朕再停留片刻。”
  崇祯继续站在煤山主峰的亭子下边,手扶栏杆,向南凝望,此时的他内心没有丝毫的恐惧,心境反面很平静,暗中自我安慰道:
  “这没有什么,国君死社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