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3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石磊问道。
  “禀报指挥使,我们在王家后宅发现三处埋藏窖银的地点,总共有五批,主宅院中有一批,在侧厢屋子下面还有一个地窖,银子就在地窖中放着,还有……”
  听着那个人的禀报,王登库整个人都傻了眼,失神道。
  “这,这怎么可能,他,他们怎么找、找到的?”
  瞧着王登库那副模样,石磊冷笑道。
  “姓王的,石某来的时候,皇上特意赐给了石某神器,别说你只埋了一丈深,就是埋上三五丈,也能把你们埋的银子给起出来!”
  什么神器?
  就是金属探测器而已,中国商人最喜欢干什么?就是把银子埋在地下,有时候一埋就是几百年!甚至直到抗战那会,他们仍然这么干,到最后不少人家都便宜了小鬼子——人家也有金属探测器啊!小鬼子在山西大户人家挖出来的银子,有不少就是明代的。
  “你,你一开始,就,就知道银,银子在那?”
  终于回过神来的王登库怒视着石磊怒吼道。
  “那,那你为何要,要杀我的儿子!”
  “因为……”
  石磊笑道。
  “就是想杀给你看啊!”
  “啊!”
  王登库一听,勃然大怒间突然放声大吼起来,下一瞬间,眼前一黑,人就倒了下去。
  旁边的内卫见状,连忙上摸了下脉博,然后禀报道。
  “指挥使,王登库死了!”
  瞧着气急攻心被活生生气死的王登库,石磊冷笑道。
  “死了,这倒是便宜他了……”
  瞧着哭成一团的王家人,石磊冷冰冰地说道。
  “奉上命,王家勾结东虏,卖国求荣,罪无可恕!王家上下的男丁无论老幼,一个不留!女眷充作营妓!”
  一时间,王家大院内哭声响成一片,哭喊伴随着绝望的叫喊声,对此石磊完全是一副充耳不闻的模样。
  ……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山西大大小小商家皆被抄没,男丁无一人放过,女眷发往边塞充作营妓,在震天的哭声中,整个山西无不是一阵哗然,任谁都没有想到,新皇登基后的第一刀,砍的居然是晋商。一群数典忘祖、勾结东虏,残害百姓千百万的晋商!
  在举国上下都在为晋商数易其稿、勾结东虏的罪行而愤慨的同时,在太原城外的驿站院内,一个个银箱堆放的有如小山一般。
  这些从三百余家晋商家中起获得的银箱子,整整齐齐的堆放在后院中。周围尽是荷枪实弹的官兵守卫。
  其实,在过去的几年中,除了忙着杀人,就是忙着起获晋商的藏银了,不止是王家如此藏银,大小晋商都习惯把银子埋藏在地下,而且他们也不会把所有银子都藏在一处,而是将银子分散的藏在各处。
  其实,抄家这个活,本身就是颇为费力。
  抄晋商八大家时如此,抄那些依附于八大家的大小晋商同样也是如此,几乎所有数得上号的晋商,差不多都给一锅端了。
  而且还是证据确凿,毕竟,石磊已经搜集了几年的证据,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让范家逃掉了。
  不过,随着抄家抄出来的银子、金子、铜钱、古董、字画等成果被一一清点出来之后,石磊反倒是释然了。
  范家……留着他还有用处!
  “石指挥使,你刚才说、说是多少银子?”
  周遇吉浑身不住的颤抖,眼睛中满是惊骇之色。
  在过去的半个月中,他一直全力配合石磊的行动,这可是陛下亲自部署的行动,他必须全力配合。
  沉吸一口气,石磊用尽可能平静的语气说道。
  “光是抄出来的现银就有一万万一千万六百余万两,而且这还不包括抄得黄金古玩字画,初步整理出来的房契地契。倘若将这些东西全都加起来,恐怕会超过两万万两!”
  这些人可都是“积世之家”啊!
  谁家不是家大业大!
  浑身颤抖不已的周遇吉,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盯着石磊问道。
  “石指挥使,这么多的银子,有没有算错?”
  “这个数字绝对错不了的。”
  石磊随口说道。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把银子解运京城,还有,就是土地如何安置!”
  相比于银子,土地才是真正的大头,三百余家大小晋商,谁家里没有几千、上万亩土地。
  看着石磊,周遇吉说道,
  “金银器物,这些必须要解运京城,毕竟,陛下登基后,到处都是用银子的地方,这笔银子正好能供朝廷用度,可是土地呢?”
  “土地?指挥是担心?”
  周遇吉试探道。
  “是担心有人趁机吞没?”
  “不是担心,而是肯定会,这些人的土地不仅遍布山西,南北直隶、湖广,以至于山东、河南、陕西,甚至就连四川都有,没有趁机吞没,可能吗?”
  “指挥使放心,山西这边有我盯着,没人敢动手脚,至于外边……”
  周遇吉的目光冰冷道。
  “我还真不相信,都到了这时候了,还有人不怕死!”
  ……
  乾圣元年,对于山西大小三百余家晋商来说,无疑是一场毁灭性的打击,他们中的许多大族从明初就一直延续至今,满清所谓的“八大皇商”,也就是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这八个皇家商人。不过只是这个群体的代表而已。
  他们八家,虽谈不上是山西望族,但是世代经商的他们,积累的财富也是超乎人们的想象的。因为是皇命,刚刚接任的山西巡抚不敢不一查到底,更不敢不一抄到底。
  晋商王登库,论罪处斩,诛本家,女眷全部没为营妓。本宗抄家流放,
  晋商靳良玉,论罪处斩,诛本家女眷全部没为营妓。本宗抄家流放。
  晋商王大宇,论罪处斩,诛本家女眷全部没为营妓。本宗抄家流放,
  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
  无一人例外,没有判词,没有会审,只有一纸皇命,真正诠释了那句“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本人处斩,诛本家。女眷全部没为营妓。
  营妓是什么?
  打仗是男人的事,而在军旅生活中又难免有压抑情绪,为慰藉军士,故有营妓。这事始于春秋,在明代改名叫“教坊司”,不过那地方和普通兵丁无关,因平虏军当时远在辽东,为了慰藉军士,故才重新设立营妓,大都是以东虏女俘充当。
  至于各家所出官员,不论是否知情,全都罢职流放!祖上所出官员,收回朝廷封敕。各家的进士牌坊、孝义牌坊,全部立即拆除!
  整个山西,三百余家大小的晋商就这么一下子被斩草除根了,本家无论经人丁多少,男丁一率诛杀,女眷没入军中。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抄家。
  抄家,抄的不仅仅是家中的银两、首饰之类的浮财,更重要的是田地、房宅,这些东西散布在各地,一时间难以查抄,而且这些个晋商一个个的都是“狡兔三窟”,单就是银子就埋藏在各地,更何况是那些死物,况且田地之类的固定资产分散在各地,还有利于逃税,所以,也就是数清查这个最费时,也最费事。
  前后差不多用了整整个一年的功夫,在各地官府的共同努力,才总算是把这些东西给抄尽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到底有没有人徇私,有没有人中饱私囊……说实话,真的没有办法避免。
  但是,至此有明一代,凭借着“开中法”崛起,盘桓在大明北边三百年的晋商,从此之后便彻底的烟消云散,非但作为一个群体彻消失,甚至就连同他们积累了数百年的家业,也尽数抄入国库,因为抄没的金银太多,以至于百姓纷纷传道着“晋商跌倒,乾圣吃饱”的说法。而“晋商”这个名号,在大明朝非但成为了一个传说,同样也成为了一个与“卖国贼”划上等号的的名称。


第616章 大臣与家臣
  几百个商人的死,甚至包括他们的家中男丁的死,以及女眷被发为营妓的悲惨遭遇。在大明根本就没有掀起丝毫的波澜,非但没有人站出来为他们说话,甚至还有人站出来痛打落水狗。不但主张对其应该严惩,而且还上奏折要求流放其九族。
  怎么突然之间,这一个个的都这么深明大义了,甚至还不乏那些人的山西同乡。说到底,他们也是那个恨啊。
  凭什么当官的降贼要杀头流放,凭什么那些奸商通虏就是杀头抄家?
  上那里说理去,不行!得把那些奸商的九族一并流放了。
  不能便宜了他们!
  这群奸商,要不是他们勾结东虏,先帝就不会死,今上也还好好的在济南藩王府里琴棋书画,陶冶情操那!
  对此,朱国强自然是不会反对,直接的下旨同意了。
  笑话,能不同意嘛。
  三百多家人,算起来,他们的九族至少能流放十几万人出去。
  这十几万人,搁海外那就十几万人口,那怕就是对自己心存不满,又有何妨?等个十几二十年,赦免他们流放犯的身份,给予他们良民身份时,一个个必定是感激着皇恩浩荡。
  对此,朱国强深信不疑。
  当然眼下,还是让他们到南洋为大明的建设添砖加瓦去吧!
  而在另一方面,从那些晋商那,弄来了一万万多两白银,着实让朱国强欢喜了一阵。
  什么古玩字画的并不重要。
  皇帝不差饿兵。
  手中有钱,心中不慌!
  手中有了这笔银子,接下来的事情,也就好办多了!
  眼下什么事情更重要?
  是登基吗?
  当然不是!
  只有李自成那样的流贼,才会心念念着什么登基,夺正统。
  对于真正的政治家来说,眼下巩固政权才是最重要的!
  就在刚刚登基不到一年的乾圣皇爷,在那里盘算着怎么巩固自家的政权时。那边在阁臣的值房,拿着山西送来的折子,李建泰的表情不可不谓之丰富。
  他就是山西人啊,李贼夺据山西时,他不但有亲人死于贼手,而且几代人积累的家业,也大都损失于兵火。
  可眼下,瞧着那些个“奸商”积累的家业时,他是那个嫉妒啊。
  “王家,田宅遍布山西各府,地产不下十万亩之巨。靳家……”
  盯着上面的一个个数字,李建泰最后又把目光落在总数上。
  “足足七百多万亩啊!首辅,您说,这些个奸商守着这多田宅,居然还勾结东虏,实在是死有余辜……”
  尽管同是山西人,可是说道着那些卖国贼的时候,李建泰并没有因为是同乡而有丝毫的同情,甚至义正词严地说道。
  “首辅,以下臣看来,这流放奸商九族一事,绝对不能再耽误了,迟则生变,以下官来看,此事,倒也不用通过三司会审,既然已经是陛下定下的钦犯,不妨特意特办,一率流往海外,况且,陛下特旨杀这些奸商时,也没经三法司,这流刑要是经三法司的话,下臣担心……”
  刻意压低声,李建泰一副为皇上面子着想的模样。
  按大明的定制,重大案件应该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机关组成三法司会审,遇有特大案件,则由三法司会同各部尚书、通政使进行“圆审”,而皇帝亲自交办的案件,由三法司会同锦衣卫审理。
  可问题是,杀“从逆降官”也好,杀卖国晋商也罢,都没有经过三法司会审。这事按理来说是不符合法度,可问题是……谁敢说啊!
  李建泰之所以会这么上心,倒不是为了其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