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4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聿键惊问道。
  “孤,孤有何罪,要被赶到万里……”
  他没敢继续说下去,上一个说这话的是谁?
  是成祖的儿子,宣宗的叔叔,他最后怎么死的?
  烤死的!
  真的烤!
  被宣宗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他扣住,然后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活活烤死在铜缸内。
  朱高煦还是成祖的儿子,宣宗的叔叔,还是亲的!
  他朱聿键是谁?
  区区一个唐王,估且不说血缘早就疏远了,就是血血,血亲也终归高不过家国天下啊!
  宣宗能烤死亲叔叔。
  那乾圣爷……再往下,朱聿键甚至都不敢想。
  “因为王爷无罪,所以陛下才希望王爷自己主动提出来,主动上疏请旨移藩海外,陛下也好向天下交待啊!”
  韩霖的分析,让朱聿键沉默了好长一阵子,才慢慢吞吞地吐出一句话:
  “可我朝并无就藩海外的先例啊。”
  “也没有先帝子嗣在,远藩袭位的先例啊!”
  先帝子嗣在!
  韩霖是的提醒,让朱聿键的后背一凉,他立即明白了,陛下的目标不在他,而是先帝的子嗣尚在,他们还没有就国,还没有封国。他们只要还在大明,陛下必定是寝食难安。
  怎么办?
  要么杀掉,要么……海外,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可问题是,陛下不能就这么把先帝的儿子都封到海外啊!
  但如果现在他唐王站出来,主动要求就藩海外,就是为君分忧。陛下以后自然可以顺理成章的把先帝的子嗣封到海外去!
  陛下可真是……真是!
  有些话,心里可以想,但不能说,稍一不慎,就可能招致奇祸。思索良久,朱聿键才说:
  “看来,大明是没有孤的立足之地了,只是苦了你了,韩先生……”
  “小臣既是王爷属官,理应追随王爷!”
  韩霖的心底尽是苦涩之情,他无论如何都没想到,陛下居然会是这样的打算。
  “哎,韩先生……”
  在心底感叹着帝王之术,朱聿键对韩霖说道,
  “就劳烦韩先生写个奏折给陛下吧,莫让陛下久侯。”
  看着大王落寞的身影,韩霖摇摇头,嘴角边泛出一丝苦笑,心头不禁涌出一股悲凉。心里感叹着,陛下的帝王之术,但却又不得不斟酌用词,无论如何,这事都唐王为国分忧,主动提出来的。
  ……
  三月里的南京,虽说不像正月时那样大雪纷飞、滴水成冰,可这年月的三月,仍然带着几分冬寒。
  身为三朝元老,内阁辅臣的李建泰刚从轿子上下来,一阵寒风迎面吹来,把他梳理得整整齐齐的大胡子吹得零零乱乱的。
  “这江南的春风,也是一样的刺骨头啊。”
  李建泰一面整理胡子,一面用他浓重的山西口音说道。
  “听说广州今年也下了一场大雪,更何况是南京,快了快了,再过半个月,天就缓了。”
  跟在他身后下轿的高弘图慢悠悠回答。他也有一长须,只是不像李建泰须长过腹,只是刚过脖颈而已,所以才不至于被风吹乱。
  内阁值阁就在左掖门右侧的原本文渊阁的位置,因为文渊阁早已焚毁,现在的值阁,是去年在原本的地基上重建的,与皇宫重修一样,用的木料大都是台湾木。
  在他们朝值阁走去时,晚到一步的路振飞急急的赶上了他们,三人互相行礼时,前脚刚进值阁,那边就有吏员禀报,首辅请他们一同议事。
  他们到了首辅的值阁时,看到除首辅宋学朱外,次辅张秉文也在,他们两个人都是当年济南围城时,与陛下生死与共的从龙旧臣,现在身居高位倒也属正常。
  至于李建泰、高弘图、路振飞,他们三人的任命,更多的带着一些平衡的色彩,像李建泰出身京城六部,高弘图则是南京六部,至于路振飞那是率领数万大军投顺今上,也是论功行赏。
  身为首辅宋学朱,示意他们坐下后,就把折子递给了他们。
  “你们看看,这是唐藩请求就国的折子。”
  “哦?确实应该就国了,老是在山西呆着也不事啊。”
  路振飞点点头,算起来,他和唐藩倒是故识,崇祯十六年,时任凤阳巡抚的路振飞到中都巡视,前往监狱拜见朱聿键。路振飞对其颇有好感,一边派人对这位唐王加以特别护理。后来又向崇祯帝上疏陈高墙监吏凌虐宗室状况,崇祯便下旨杀欺凌唐王的陵监石应诏。
  现在听说唐藩要就国,自然表示支持。
  “是啊,南阳的藩王府虽遭兵灾,可大体上也还算完整,让其直接就藩,户部那边再拨几万两银子,不够的话,还可以再加点。”
  李建泰也表示赞同,至于银子……国库里,不对,是国库存在大明银行里足足有七千多万两银子呢,都是他的同乡赞助的,现在朝廷可有钱了!可不差那点银子。
  “不是银子的事,唐藩请求移国,”
  宋学朱说道。
  “什么!移国!移到那?”
  “海外边陲!”
  瞬间,几位阁都变成了哑巴,
  宋学朱看着他们问道:
  “几位仁兄都是三朝元老,你们说说,这折子准备如何奏对?”
  “我大明历来可没有把藩王封到海外的先例啊!”李建泰话音落下,高弘图点赞同道。
  “王无罪,何必封于万里?”
  “理是这个理,可是现在咱们大明不同过去,这几年往海外去的,可是不下几十万,单就是在河口就有十万汉人。”
  “那不一样,”
  李建泰决断地说,
  “流放,不还是流放到海外嘛,藩王何罪,要流放到海外?”
  “可这是唐王自己要求的啊?”
  次辅张秉文说道。
  “是唐王要求的不假,可要是准了他,那接下来,藩王们可就要一个个的移国!”
  一直沉默不语的路振飞,话音刚落,高弘图就警觉道:
  “你是担心平、定、永三王,也会被封藩于海外?”


第625章 消除后患
  平、定、永三王!
  或许只是三个年少的藩王,但是他们的身份极为特殊,他们是先帝崇祯的子嗣,尤其是平王,那可是曾经的太子!
  曾经的国本!
  哪怕现在他只是普通的藩王。但他仍然是先帝的儿子!他身份注定和其他人不同。
  不是他啊!
  他们三个人的身份在大名都是极为敏感的。甚至在很多时候,大家伙总是会有意无意的忽视他们。
  并不是忽视。
  而是为了避免提起他们,毕竟按道理来说,应该是他们继承大明的皇位!
  但是现在唐王提出的请求,却让大家伙儿无法忽视他们,因为,现在唐王请求移国海外,哪里是为了他自己啊,分明就是项庄舞剑啊!
  “唐藩的于先帝仍有遗怨啊!”
  路振飞的一声长叹,让众人的脸色无不是微微一变。
  能没怨气嘛!
  当年下旨天下勤王的是先帝,藩王中就一个唐王响应了,结果非但无功,反倒成了罪过,被关进中都高墙受尽苛虐。
  心里没气……骗鬼哪!
  现在好了,老子的过,应在儿子身上了。
  海外,海外再苦能苦得过中都高墙。
  老子不舒服,你们三位小爷也别想舒服!
  这唐王……心机可真够深啊!
  “我大明还没有封藩于海外的先例,既然如此……”
  李建泰正色道。
  “还是回了吧!见白、研文以为如何?”
  其实内阁并没有权利回绝他,因为按道理来说他们只有票拟的权力,他们做出的决定还需要皇帝的同意。
  不过一般情况之下,皇帝并不会推翻内阁的决定。当然,在此之前内阁必须做出决定。
  而他的决定就是回绝唐王的要求。他或许是个庸臣,但他心里从不曾忘记先帝的知遇之恩,涉及到三位王爷,不能不有所表示,同时又拉上了路振飞和高弘图,他们可都是先帝旧臣啊!
  “王无过,何必封于万里之外?”
  路振飞也表明了意见,五名阁臣只要三个达成一致,这件事基本上就算是定了。
  可面对他们的决定,高弘图却沉默了下。
  “研文,可是有其它的看法……”
  面对李建泰的询问,高弘图答道:
  “我觉得,封于海外,未偿不是件好事。”
  李建泰的脸色略一阴沉,他高弘图难道不记得先帝的知遇之恩了吗?难道他想要眼睁睁的看着先帝的血脉被流放到海外吗?
  但这样的话他不能说,也不敢说,只是他冷冷地说:
  “那你说说,怎么就不是件好事了。”
  怎么说?
  从何说起?
  高弘图的心里一时间尽是五味杂阵,他能说到海外保住三位王爷的性命嘛!
  留在大明国内……不说其它人,就是你们两位,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反应,不也是念着先帝的旧恩吗?
  越是如此,越保不住他们的性命啊!
  你们几位……当真是糊涂吗?
  想要保住先帝的血脉,就必须把他们扔的远远的,只有如此才能保住他们的性命,只有陛下看不到他们,大家伙儿看不到他们。他们才能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
  要不然到最后……难道要让他们像建庶人那样,被一辈子关在中都的高墙里?
  相比之下,流放到海外……那也是大明的王爷啊,总好过一辈子被关在中都的高墙里吧。
  可是这样的话,高弘图不敢说,更不能说。
  说出来,那可是死罪!
  只是感叹道:
  “我只是觉得,陛下有意于海外为我大明开疆拓土,而且就眼下来看,无论是台湾也好,河口也罢,甚至就连南天门,都是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既然如此,封大王于海外,未尝不是件好事,况且,这海外也不像古人说的那样,什么边陲偏地,我听大员县说过,大员现在人丁不下内地的大县,良田阡陌相连同,不下百万亩,人丁十数万,觉得海外荒蛮,不过只是成见而已。”
  过去,朝中的大臣们为什么反对开疆拓土?
  不是反对开疆
  张秉文赞同道:
  “研文所言甚是,河南百姓贫苦,产出有限,供养藩王,实在是吃力的很,而海外富产稻米,唐王稳藩海外,不但宗禄有了保证,河南百姓的负担也能减少许多。”
  在唐王奏折的这一问题上张秉文是怀有私心,他希望唐王到海外,更希望三位王爷到海外去,这是保住他们性命的唯一办法,或许现在陛下能容得下他们,但是将来呢?
  陛下是要做圣君的!
  眼下,世人畏惧陛下的性情,没有人敢说三道四,可是难免将来会有人拿三位王爷当大旗,那怕就是三位大王不愿,也没办法阻止别人,到时候陛下就是进退两难。
  是杀,还是不杀?
  只有把他们封的远远的,封到比南天门还远的海外去,那时候,就再也不用担心他们被别人利用了,到最后白白赔了性命,而陛下也不用被迫担上污名。
  当然,这也是报答先帝的唯一办法。
  这回唐王请旨移国,那里是在报复啊,分明就是为了保住先帝的血脉,唐王于大明,实在是忠心耿耿!
  留三位大王在大明,实在是后患无穷啊!
  但这些话,他可以在宋学朱的面前说,却不能当着所有人的面说出来,那怕就是他们五位阁臣之间,也不能把这些话挑明了。
  这是大逆不道的言语,毕竟皇帝是圣明的,不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