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4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人立即哭诉道。
  “小人名叫赵五,本名陈五,原本是世代良家出身,家中先祖世代经商,挣下些许家业,谁曾想,我曾祖那辈,圻城伯赵家贪图我家良田,把我曾祖父拿到家里,打断了他的腿,强占了我的良家,还逼我们改姓了赵,成为了赵家的‘家人’……”
  抄录着的书吏瞧着眼前这人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又问道。
  “那为何当初不报官?”
  “不敢!”
  “为何?”
  “圻城伯家势大,怕挨打。”
  “为什么今天来报官了。”
  “皇帝圣明,诛了奸臣,让我们小民百姓有机会申冤啊!”
  “那圻城伯家,一共抢了你们家多少亩田。”
  “一共六千七百五十六亩……”
  六千七百多亩的小民百姓,可真够小的啊!
  像这样的,还不止一位,有像他这样就是连人带田投献,改名换装,假装是勋臣官员“家人”的。也有就是双方签订假的典卖合同。通过假装典当土地而到期没钱赎回,从而达到投献的效果,钻法律空子,就像后世为了规避限购,假离婚买二套房一样。
  整整两个月,越登计越是心惊,因为涉及到的田实在太多啊。
  心惊不已的方以智每每上奏折禀报时,换回来的就是三个大字——“知道了”。
  剩下的就看方以智怎么办了。
  接下来怎么办?
  终于,完成登计之后,在反复权衡之后,方以智丢出了“投献土地一率抄没入官”这颗大雷子。
  这个大雷子一丢。常州知府顿时就吓尿了,都不敢露头了。不过不露头是不行,最后,只能派师爷过去询问钦差大臣的用意。
  “怎么回的?”
  师爷一回来,施明礼就问道。
  师爷禀报道:
  “钦差只说了一句,说是当以国法论之。”
  施明礼愣了好一会,才对师爷说道:
  “他方以智,就不怕激起民变吗?他什么意思啊?投献的田地抄入没官,整个常州府,这样的田主不下千家,涉及到的田地不下数百万亩,要是真抄了,是会出大乱子的,不,不应该还给苦主吗?”
  师爷说道:
  “回东翁话,方才在钦差大臣那,在下也提过‘强占田地理应还给苦主,免得激起乱子’,可是钦差说,若当真是强占,理应还给他们,可有几人是强占?恐怕都是投献刁民,当初投献时,为得是逃避交给朝廷的税赋钱粮差役,现在一个个的都说是强占,怎么不说是强占朝廷的便宜。所以,势必要严查!”
  “严查,这世上的事情哪有那么容易?”
  施明礼摇头不已。
  师爷笑道:
  “不妨表面上配合,至少不能得罪这位钦差。”
  施明礼问道:
  “如何表面配合?”
  师爷说道:
  “你且由他就是了,他要衙门派差役,咱们就派,要派人咱们也派,万万不能拦着他,毕竟这是钦差。”
  “那万一要是出了乱子怎么办?”
  “出了乱子,也是钦差闹出来的!”
  施明礼说道。
  “容我再想想,再想想。”
  ……
  想,还不容施明礼想几天,清田就开始了!
  所谓清田,就是清查抄没入官的田地。
  那个胖乎乎,相貌颇为富态的赵五,不,陈五,是第一个被抄的,六千多亩良田,而且就在城外,抄起来方便。
  田被抄了的时候,陈五一副如丧考妣状。
  “我冤啊!这是我们陈家的祖业啊!”
  “苍天啊,你就开开眼吧,看看这些奸臣贪官,是怎么把良家百姓的地给抢走的啊!”
  “老天啊!还有天理嘛!”
  哭啊、泪啊。
  陈家子弟无不是怒目相向,却无人敢做声,毕竟,这位是钦差大臣,围堵钦差形同谋反,去年,皇爷还没登基的时候,清查南京卫所田地时,被杀的指挥使、千户们的眼睛可都还没闭上呢!
  “天理!何为天理?难道天理就是让国家吃亏,让你们这些刁民占尽便宜?”
  面对陈五的哭诉,方以智大声说道。
  面对一双双恨不得食其骨的眼神,他是一副视若无睹的模样,
  “钦差大人家也是积世之家,难道钦差家里就没有冒名投献的!”
  面对他人的质疑,方以智义正词严地说道。
  “没有!若有一亩投献之地,方某立即请辞!”
  如此表态,众官自然顺服,皆表示支持,至少表面如此。心思灵活的,也纷纷写信给家人,清理各家的投献。
  大明朝的风向变了,至少局势不明时,这投献的田地,还是暂时归还各家吧!
  这就是领悟政策的好处。
  数日之后,清查在继续,随着一张张田契清理,大量的良田被抄没入官,只等着分配给军户了。


第628章 坏了规矩
  阴谋,总有黑暗中进行。
  在清田进行的同时,暗潮开始在常州城内涌动着,那些田地将被收走的“苦主们”,无不是分纷串通着。
  “单靠咱们肯定不行,要把老百姓都鼓动起来!”
  “还有各家的佃户,只要这十几、几十万百姓动起来,民意沸腾,我还就不信了,他还敢收咱们的田!”
  “可怎么鼓动百姓呢?”
  “田皮!”
  阴影中传来一个冷冰冰的话声。
  “派人出去传话说,钦差不但要收田骨,还要收田皮,田骨田皮一率交给那些丘八!”
  在江南许多地方都流行永佃制,允许农民交纳佃租永久耕种或放牧,而地主仍保留土地所有权的权利,也就是“田骨权”,佃户拥有田面,也就是田皮。一般情况地主无权随意增租夺佃或干预佃农耕作,而佃农可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田底、田面可分别让渡,其前提是,田面让渡不影响地主收租,田底让渡不影响佃农耕作。
  “吴老兄这一招可真是妙啊,田皮瞧着不起眼,可却关系到许多人一家的生计。只要把这个风声放出去,再有人从中鼓动一下,这常州可就要乱了!”
  “不能只是一个常州,要乱,扬州、苏州,松江,各地都要乱起来,事情闹的越大,就越难收拾,到最后非得逼官府杀姓方的谢天下不可。”
  “就是,那姓方的我让人去查过,他们方家怎么没收过投献,不过是最近才清退罢了!”
  “这次,非得和他拼他鱼死网破不可!”
  “拼个鱼死网破?笑话。”
  突然有人冷笑道。
  “鱼肯定会死,但网肯定破不了,整个大明上下可都在瞪着眼睛看咱们呢,只要咱们这边动起来,到时候朝廷那边儿,肯定会有人给他上眼药,他姓方的,还想全身而退?就是皇帝也不一定能保得住他,现在它激起的可不仅仅是民怨啊。”
  不仅仅是民怨!
  有怨气的哪里是老百姓啊,分明就是他们这些人。当然还有成千上万站在后面没有说话的那些大人物们,他们同样是满腹的怨气。
  毕竟这一次方以智打破的是大明几百年来约定成熟的一个习惯。不是习惯,是大明的祖制,当然这个制度并不是皇帝定的,但却是他们的祖辈几百年来约定成熟的一个传统。
  这个传统无论是谁都从来没想过把它打破过。当年的那个海刚峰够刚吧可是他也不敢打破这个祖制。
  “总之,还是那句话。咱们这边把事儿闹大了。到时候自然会有人站出来替咱们收拾他姓方的。”
  ……
  李三是常州城外的普通小民百姓,家中只有三亩薄田,这点田根本不顶事,虽然靠着女人缫丝织绸,勉强也能维持生计,可要是离开世代租种的几亩田地,估计全家人都得饿死。
  其实,这几年他和许多江南的百姓一样,日子过得并不怎么样。
  这十几年,江南的日子也不好过,动辄大饥,长子饿死,次子典卖,长女已经嫁人,次女和幼女……尽皆典卖!
  其实,这些年,江南的日子也就稍稍比北方好点,崇祯五年,江南大旱,崇祯十三年、十四年,浙江数月不雨,旱灾、蝗灾不断。
  崇祯年间,是小冰河期灾害最频繁的时期,这也是百姓生活最艰难的时期,北方如此,江南同样也是如此。
  像李三这样的平民百姓,在灾荒时饿死几个人,卖上几个儿女,实属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那些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幸好,这两年老天年总算是开了眼,不再像先前那样水旱蝗不断,否则李三估计就真得饿死了。
  这天和往常一样,带着媳妇织好的绸子送到城里的绸缎庄,这边卖了绸子换了银子,就在他寻思着买些什么时,那边就听到有人在议论着钦差清田抄田的事。
  这种事情和他有什么关系?
  不过都是老爷们的事情,就在心里冒出这个念头时,那边却有人说道。
  “……这次官府抄家清田,不但要清走的财主家的田,就连佃户的田皮也要收走,说是要给那些军户。”
  “什么?把田给那些丘八?连田皮一起都给他们?”
  “可不是,你们想想,那些丘八自己种就行了,那还用得上咱们!”
  “那,那咱们可怎么办啊?”
  “就是啊,田皮给了那些当兵的,咱们可怎么活啊”
  “哎呀,咱们的死活,那些当官的那会在乎……”
  在旁人唉声叹气时,忽然有人在一旁说道。
  “岂止是不是在乎,人家正好趁着抄家的机会,把田抄到自己家里头,田骨田皮一起抄,咱们活该饿死!”
  听着他们的话语,李三也紧张兮兮的围了过去,聚集在那不但有百姓,还有读书人,他们也都是义愤填膺的状。
  “我等读书人又岂能坐视良民被贪官夺田,活活饿死!各位朋友,还请与我一起去向知府请愿,请知府发还良民田地,勋臣霸占良民田地,官府不为民作主,反而助纣为虐,掠走百姓家业,是何道理!我等要揭贴告知世!”
  “正是,正是,必须要让官府给个说法,要是不给个说法,就把他姓施的轰出常州……”
  担心着自家那几亩田皮的李三,也跟着众人一起鼓嚷了起来,他的脸色尽是愤恨之色。
  典儿卖女的好不容易撑了下来,眼瞅着又能过上安生日子了,可官府里的贪官怎么就把他家的田给收走了,田皮,那也是田!也是一家老少的生计。
  “好,同往!同往!”
  众人无不是激动不已,纷纷呼喊着朝着知府衙门走去,一路上不断有百姓加入其中,在接近官府时,浩浩荡荡的足有上万人之多,其中更是有不少读书人大声鼓动,鼓动百姓们一同到官府“申张正义”。
  浩浩荡荡的人潮涌向知府衙门时,得到消息的施明礼足足愣了好一会,半晌才说道。
  “要,要出大事了!”
  虽然是他是山东籍的官员,可来常州赴任时也听说过这边动辄“哭庙”,百姓动辄呼啸“民变”,这种事情一旦起来了,最后无论事态如何平息,当官的肯定是前途尽毁。
  怎么办?
  “府尊,百姓把衙门围起来了,要府尊出门给他们一个交代!”
  “交代,本官要给他们什么交待,那田是钦差大臣抄的,与我何干……”
  施明礼急匆匆的就想撇开关系。
  “方钦差在那?”
  “今天早上就出城清田去了……”
  正主不要,只能找他这个知府了,不等施明礼想通怎么应对,衙门外面聚齐着的生员百姓中就有人嚷喊道。
  “知府大老爷肯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