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4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候,自然会为了利益与我们一起对抗莫卧尔帝国的威胁。”
  巴桑轻声说道。
  沉思片刻,内米尔说道。
  “那就见见他吧!”
  差不多一个小时后,在富丽堂皇的宫殿中,胡天球见到了苏丹,没有多少寒暄,只有直接的问答,简单的问答之后,内米尔说道。
  “远方的客人,你们来到这里,想要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叫?”
  “尊贵的苏丹,我们从远方来到这里,是为了把瓷器、布匹、铁器等商品运到这里,我们所渴求只是获得一点利益,我们所希望的,仅仅只是一块可以让我们的商人歇息的土地,地方不需要多大只要让货物有地方存放,让远道而来的客人有地方落脚就行了,当然,我们愿意支付一笔租金给苏丹……”
  胡天球毕恭毕敬的回答道,态度是谦逊至极,完全没有所谓的“天朝上国”高高在上的势头,有的只是谦卑。
  其实,这就是入乡随俗而已。
  尽管他们自负“天朝上国天官”,但是他们很清楚,现在只是开始而已。对于他们而言,最重要的是达成目的而已——远道而来的客人,需要一块牛皮大的地方歇脚。
  对于如此谦卑的要求,内米尔当然不会拒绝,当然,作为尊贵的苏丹,他也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这样的“小事”上,在答应了明国人的要求后,具体的事情,就由胡天球和丞相等人商量了。
  几天后,胡天球代表大明与戈尔孔达丞相签属了《大明与戈尔孔达友好通商条约》,除了商业上的约定外,条约上还有一个内容,大明在戈尔孔达沿海,获得了三块面积不大的土地,每块土地的租金另议,其中有一块土地,就是历史上将近百年后,法国占领的“亚南”。
  而现在,这里不过只是戈达瓦里河三角洲中一个小岛而已,荒芜的岛屿上只有小小的海边渔村。
  半个月后,当胡天球一行人,乘船来到这里,看着长满芦苇与荒草的海岸,他的脸上只剩下得意。
  几个小时后,当一块刻有“大明新城界乾圣三年”的界石,在土人官员的见证下,被埋在了深入内陆数十里岛屿尽头。
  盯着界石,胡天球默默地说道。
  “这只是一块牛皮大小的地方而已……”


第672章 国人就是高人一等
  乾圣五年,西元1650年,十月。
  在上海港,一只移民船队,载着上千名移民,驶向了大海,他们将会在海外各地,繁衍生息……
  而与此同时,平王朱慈烺,也踏上了前往平国的征程。
  平国也是有船队的,还打着平国的四爪龙旗,平国的三十六艘船只都是旧船,既然旧商船,也有海军淘汰的二手军舰。甚至就连船上的大炮,也是海军淘汰的。
  尽管是旧船,可其却装备着数百门大小“镇海炮”——这种短管卡龙炮大明版,尽管正在被海军淘汰,可在海外仍然是种威力十足的武器。
  这些二手货最大的优势就是便宜,对于只有五十万两家当的朱慈烺而言,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其实那怕就是这五十万两,也是朱国强给他的,除了朝廷按定制给他一笔“安家费”外,朱国强从内府也拿了三十万两给他。甚至还亲自的作媒,让他娶了扬州大盐商郑元勋的女儿为正妃。
  为什么做这个媒,人家有钱啊!
  在王妃婆家的支持下,平国的船队迅速壮大了起来。
  船队的提督叫曹安国,武进士出身的他,过去几年间一直在海军任职,在得知平王开国后,就辞去军职,报答先帝之恩了。
  其实,在平国上下文武官中,这样的人还真不少,别看平王只是一个大王,可凭借着先帝的余荫,确实有不少人追随,他们中有些连官职都不要了,也不顾什么平国在海外万里,反正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报效先帝的恩情。
  除了读书人之外,甚至还有不少普通百姓,舍家弃业的追随平王去海外,他们不是在国内呆不下去了,而是为了心中的那点忠义,在有些人的脑袋里,平王才是他们的国君。
  这样的人不多,也不少。少则数万,多者数十万,谁也不知道,但对于刚刚开国的平国而言,数量如此众多的“国人”,确实远超过其它任何一国。
  甚至就连平国的兵,也有不少是不取分文的“义士”。不得不说,有时候,死人还是有不少号召力的。
  上海港。
  曹安国揖手见礼道。
  “臣参见王上!”
  “爱卿免礼。”
  朱慈烺说道:
  “船上去讲。”
  江面上,泊满了前往平国的船只,船上满载着来自各地的官民百姓,他们即将启程前往平国,现在,他们已经不再是明国人了,而是——平国人。
  朝着江上的船队看去,朱慈烺问道:
  “船上官民可安置妥当?”
  曹安国连忙答道:
  “回王上话,船上官民已经安置妥当随时都可以启程前往新城,另外随行王师有步兵三千人,皆为青壮,已经在淮北军府训练了一年多,全部配配后装线膛枪,另有新式火炮二十八门。”
  “淮北军府”,那是专门进行新兵训练的地方,现在大明只有一种新兵,就是军户子弟子承父业。其它人想要当兵可以,一种是进入海外的护卫军,卫所设在海外,一种就是亲王亲卫。
  那怕就是这两种兵,那也是有名额的,每年不过只有区区千把人而已。可以说,除非是军户世袭,要不然,你想吃军粮……都轮不到你,非但在世代的良家子,还要有三个百户作保,千户大老爷推荐,然后才能当上兵,也正因如此,能当上兵的还是军户里没有继承权次子。
  普通人……轮几辈子也轮不到。
  在大明,当兵,那是特权!
  不过,亲王府卫倒没有这些限制,不过也是精挑细选的青壮,毕竟,在大明,想要当军户的,没有百万也有几十万。
  为啥?
  待遇好啊!
  “王上,朝廷在新城,还有三百人警卫队,算起来,咱们也是兵强马壮了!”
  所谓“新城”,就是后世印度中部临孟加拉湾的亚南,当然这个时代的亚南不可能再是一座充满法兰西风情的殖民地城市。
  但肯定是一座充满大明风韵的城市,唯一不变的就是殖民地的身份。
  此时南亚次大陆,尽管拥有超过一亿人口,但是“新城”周围方圆百里,都有大片原始无主之地,只有少数土人生活在这里。
  早在乾圣三年,行人司行人胡天球与天竺诸国签订友好通商条约,沿着印度半岛设了五十二个贸易站的起,在大明的商队进入印度的同时,船队就开始不断往这些贸易站移民。
  移民的数量也不多,每个贸易站每年移民千人左右,两年来已经累计移民近十万人。这些移民跟当地土人交流,倒也还算融洽,不存在什么土地矛盾、信仰纠纷,汉民还教土人先进耕种技术,通婚早的孩子都能生下来了。
  就在去年年底,江南大旱,朝廷一次性招募一万流民青壮,其中有五千人被安置到了新城。
  其实,这就是为封平王作准备。
  算起来,现在的平国,那怕就是在海外立国,“国人”也有足足近万人,甚至还有几千“野人”。
  看着新城的地图,朱慈烺问道:
  “我们到地方就直接打戈尔孔达?”
  曹安国摇头说:
  “打,肯定要打戈尔孔达,要不然平国怎么拓土,但是,咱们是靠条约在那里站住的脚,朝廷在那边的贸易站有五六十个,咱们要打,肯定要先找一个借口,然后,再和他们打,今天是戈尔孔达,将来就是咱们平国。”
  朱慈烺挠头道:
  “曹提督,这打仗找借口怎么找?我都听糊涂了。”
  “王上不用着急,等咱们到了那,自然会有借口找上门来的。”
  那怕就是没找上门,不会“造”吗?
  当天,三十余艘战船、商船,驶出了长江口,就像周天子封建诸侯,诸侯率领卫兵、亲族、百姓乘车前往满是四夷的封地时一样,平国的船队出航了。
  第一次出海,势必要先晕船,晕了几天后,平国大王朱慈烺与他的王妃,兵士、国人终于适应了海上航行。
  在这一路上,平王朱慈烺一路熟悉着与天竺相关知识,从种姓到宗教,从人种到文明,再到军事。至于什么航海之类的专业,一时半会儿肯定学不会,作为国君的朱慈烺也不需要学。
  这一路上,朱慈烺需要做的就是了解天竺。抵达孟加拉湾畔的新城时,已是十一月初六了。
  这一天,从此成为平国的“开国日”。
  那怕是皇帝封建“平国”的日子是六个月前,但他们抵达的这天,仍然意味着平国的“开国日”,成为王朝的庆典。
  在平国君臣百姓抵达新城后,在一边休息并适应当地气候的同时,同样要为臣民百姓封赏土地,除了按官职分配多则四五千亩,少则五百亩土地外,士兵每人都得到了四百亩田地,移民也得到了50亩。
  新城位于三角洲上,土地异常肥沃,这么大的三角洲,别说只有几万移民,就是再来十几万人,每人也能分到大片土地。
  一个人种不完,没有关系。
  无论是在北方的莫卧尔,还是在戈尔孔达都有大量的奴隶,那些奴隶非常便宜,一匹棉布就能换一个奴隶,驱使奴隶种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对于这些廉价的奴隶,平国君臣还是会心安理得的使用的。毕竟这也算是一种入乡随俗。
  买不起,没有关系。国君可以贷款给你。
  凭借着明人特有的坚韧、勤劳的性格,那些士兵、移民们各自经营的农场,很快就步入了正轨。他们在田地里使用着土人奴隶为自己劳作,接受着女奴的侍奉,当然,也有不少人把女奴变成了侍妾,毕竟,移民中很多都是独身的青年壮丁。在潜移默化中他们也渐渐习惯了在高人一等的生活……


第673章 大王要亲征
  作为平国国都的新城倒也不大,搁大明也就是县城的规模。遵循《皇明祖训》,新城开有四门,分别是东体仁门、西尊义门、南端礼门、北广智门。
  出广智门,向北十里,有“尼山牌坊”。
  尼山,即孔子爹妈的野合之地。
  为什么要建“尼山牌坊”?
  其实就是为了告诉国人,他们人人都负担有“教化四夷”的责任。孔圣人他老人家都是“野合而生”
  所谓“野合”是什么?,只能是指颜氏女——城外野人,在野外被国人叔梁纥看中,使她怀孕而生下圣人。至于这个“野合”,倒底是怎么个“合”法,就看各自的体谅了。
  不过在这里建“尼山牌坊”,是为了鼓励国人与土人通婚。为了传播文明,为了……嗯,抚夷归夏!
  “国人为国君服役,土人居田劳作耕种,这也是符合周礼的嘛!”
  搭乘两轮轻便马车,前往自己的封地时,看到田间正在劳作的土人,刘宗周颇为自得的抚须说道。
  现在的平国,人分两类,一类是“国人”,就是国内来的移民,无论是国君勋贵或者百姓,都是“国人”。一类是“土人”,就是本地土民,可以是奴隶,也可能是自由民。
  这一点与西周分为“国人”和“野人”相似。“国人”居住在城郭之内,是随国君封建到四方的亲族士兵,他们有服兵役的义务。“野人”居郊外野、鄙之中,是原被征服地的土人,以种田为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