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4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什么乘灾荒年低买民田,那就是正常操作了。
  鲁王府的庄田分布山东各地,到底有多少?朱以派自己算,肯定算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发卖庄田,肯定会有人乘机自肥。过去,那些个庄头什么的占点便宜,他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可现在不一样,这些田可是鲁国的根基,可不能让别人占了便宜。
  “大王放心,臣必定会严把此关,绝对不让任何人趁机中饱私囊!”
  长史信誓旦旦道。
  原本被派到王府充当长史等文官,几乎等同朝廷发配,现在有机会成为一国国相,这样的机会,自然让人心动不已,可想要当这个国相,总得有所表现吧。
  不但地要好好的买,而且还得多卖地。
  “大王,除了咱家的庄田外,还有不少是投献来的,这些田怎么办?”
  投献的田不同于庄田,他们就是托庇在王府名下,冲着粮丁差徭轻于民地的好处。那些田,严格意义上来说,可不是王府的府田,但是当他他们投献时,都是王府请过旨,以“空地”的名义讨要的。也正因如此,几年前的退田之风并没有对藩王们造成任何影响。
  毕竟,人家是奉旨免税!
  现在,长史这么一提,朱以派倒是想了起来,别看他平时琴棋书画,花钱约下玩女人,可这个时候做事倒也果决。
  “什么怎么办!那些田都是先帝们赐给咱们鲁王府的,什么投献不投献的!卖了,一并都卖了!”
  眼下是什么时候?
  是要弄银子的时候。
  想当大王容易嘛?
  要招兵买马,要买船,要发俸禄,要……反正到处都要银子。
  不但不能让别人占便宜,还得想办法占别人的便宜,毕竟,往后就不能再和百姓们亲近了。
  就再多次亲近一次吧!
  大明的王爷,一个个看似温文儒雅可实际上都是腹黑的主,要不然又怎么可能做得稳王位。现在吞起别人的家也来,那也是——轻车熟路啊。
  “大王英明!”
  一时间,长史等人无不是纷纷拍起马屁来,至于什么投献不投献的……谁管你。
  “三哥,他们种咱们家的田也不容易,以小弟之见,这些田尽量卖给原本的佃户,他们为王府种了这么多年的田,不容易啊!不能亏待了他们,暂时拿不出钱也不要紧,陛下不是让咱们在中都阅武嘛,足足三年哪,让他们慢慢的筹银子!”
  朱以海的话音一落,旁边的长史等人,无不是一阵汗颜,这才是杀人诛心啊!
  那些田明明是人家的田,就是在你家挂个号,现在非但要卖了,还卖给原主。
  这,这到那说理去!


第681章 当今之世,择君而事
  鲁王卖地的消息一出,一时间,山东、北直隶、南直隶四处鼎沸……
  为何鼎沸?
  鲁王居然把强占民田,强指民田为庄田,强掠民财……
  那个王八蛋居然干了这么坏事!
  尽管海内鼎沸,可是出人意料的是,那些个报纸却一致的选择了沉默。
  为啥沉默?
  因为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被强占的民田都是投献的。
  苦主没理啊!
  这鲁王是趁机吞没百姓家业啊!
  可问题是,那些土地的地契上写的确实是鲁王府的名字。怎么就成了老百姓的东西了呢?
  搁过去,这是一笔糊涂涨,可是打从清查降勋、逆臣家业,将投献田产一并抄没后,这笔账就不糊涂了,只要地契上写的是谁的名字,那地就是谁的。
  你说是投献的,行,按大明律,投献人流千里!
  在接下来的半个多月里,山东、北直隶、南直隶尽是怨声载道。不知多少“百姓”欲哭无泪,多少“百姓”痛哭藩王残暴,昏君糊涂。
  当然,哭归哭,骂归归,他们还是要一边哭着,一边凑银子,把他们口中的“祖业”买回来。那怕就是心里在滴血这地也得买回来。
  毕竟这可是一家人的生计呀。
  地价还不便宜,地分九等,下等劣田也要十两起步。
  得,掏银子吧!
  这银子,掏的不情愿啊。
  “他叔,听说了吗?耿家足足掏了六万两银子,才把他家祖传的三四千亩地给买回来!”
  街头上卖炊饼的汉子冲着路边卖羊肉汤的老汉嚷嚷道。那张脸上这一刻竟然写满了畅快。
  “怎么没听说?”卖羊肉汤的老汉,像是恨不得别人听不见似的大声嚷嚷道。
  “这阵子,这方园几十里头到处都在嚷嚷这件事儿。耿家掏了六万两,王家掏了四万两,还有陈家,还有方家,他们掏银子的时候,那脸色,大伙都说,跟死了爹娘似的,不知道多难看啊。这回啊,他们也是报应来了!”
  “就是,报应啊!”
  “哈哈,可不是报应咋的,照说鲁王爷还真厚道,世代耕种庄田的佃户买田,可以分成三年付清,还不收分毫利息。”
  “那可不,鲁王仁义!”
  正喝着羊肉汤的路人插话道。
  “鲁王仁义,那也得看对谁,咱们平头百姓是不用付利息,可那些个老爷们,拖欠点银子,谁不得给个五六分的利息!”
  “哈哈,这不还是报应!”
  “可不是!”
  一时间,大街上尽是一片笑声。
  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能分得清好坏,当然,大多数,他们更喜欢看热闹,尤其是在这种区别对待,富人吃亏的时候,大家都是喜闻乐见的。
  手段,别看那些个王爷动不动整出群体活动的笑话,可是论起手段来,还真不差,毕竟,一不小心,是要没命的,几百年下来的,看似小心谨慎的背后,其实还有着数不尽的手段。
  鲁王家的一万多顷地卖了多少银子?
  一千万两?
  这是最起码的,这么多银子用来干嘛?
  自然是用来招兵买马,当然,他们所需要的军舰、军械都是军方半买半送淘汰给他们的。与此同时,还要安排长史司派人先期入封国,这个将来的执政影响很大,这样的规划也是长远而务实的。
  在长史司派人去封国作前期准备时,这边朱以派以及鲁藩上下的郡王、将军们倒也没有闲着,他们都先后抵达了中都,在中都接受系统的军事教育,学习军事指挥,学习行军打仗。
  这也就是所谓的“中都阅武”。
  ……
  “炮响了!”
  一名士子在院落里匆匆大喊:
  “诸位,炮响了,要张榜了!”
  一人冲到姚启圣的房间外,拍门喊道:“熙止,张榜了,张榜了!”
  “莫急,莫急,这就出来。”姚启圣穿着一身新衣,带着书童昂首挺胸走到院中,朝众人抱拳:
  “今科必中!”
  “今科必中!”
  “今科必中!”
  不管平常是否互相看得顺眼,都是读书人基本风度还是要有的,特别是在今天这种时候。
  吏员张贴举人榜时,各地士子早已团团围住了。
  每当找到自己或者友人的名字时,都会响起一阵欢呼声。
  欢呼声、祝贺声,此起彼伏……
  终了,当热闹之后,榜前稀落的还站着一些人,不用看,这些都是落榜的,而姚启圣就是其中之一。
  又落榜了!
  姚启圣睁大眼睛,喃喃自语道。
  这可怎么办?
  难道还要和过去那样,继续回家苦读?
  要是再落榜呢?
  “哎,又是榜上无名啊……”
  李石长叹道。
  “熙止有什么打算?”
  姚启圣摇摇头。
  “你呢?”
  “我……这是第十三次落榜了!”
  风吹动着花白的胡须,李石凝视着远处,数十年寒窗苦读,读出来的是什么?
  是屡试不第!
  难道这一生就是如此吗?
  突然,像是做出什么决定似的,李石对姚启圣说道。
  “我准备去中都!”
  “去中都?”
  姚启圣诧异道。
  “对,眼下几位王爷在中都阅兵,他们将开国海外,正是求才似渴的时候,没准这是一个机会!”
  去中都!
  在姚启圣还没回过神时,李石大声。
  “为何我等要等君王择我,而我等不可择君,当年孔圣人周游列国,今日,圣天子在位,封建诸侯于海外,我等为何不可择君?不能赴海外列国一展所学!”
  我等为何不可择君?
  震撼人心的一句话,只让姚启圣与周围落榜的士子,无不是惊愕的睁大眼睛。
  我等为何不择君!
  是啊!
  为何不可择君!
  不是不可,而是没有啊!
  这天底下除了大明,还有什么?
  满清?
  还是伪顺?
  还是朝鲜,或者安南?亦或者缅甸。
  或许儒家有这样的不是,那样的不对,但是儒家却构建华夏的基本价值观,这个价值早在春秋时就已经形成——就是“华夷之辨”!
  估且不说风俗语言,就是士人内心的骄傲,也会让士人不愿意投靠被视为夷狄的安南、缅甸等国,那怕就是号称“小中华”的朝鲜,搁士人的眼里,其实也是……夷。
  夷狄是什么?
  季布给出过答应:“夷狄譬如禽兽”。
  堂堂华夏之人,过去投奔到海外,都是天朝弃民,都是自甘堕落与禽兽为伍,更何况是士人。
  这几年,大明是靠着“衣冠南渡”或者“抚夷归夏”等历史典故,才勉强改变了人们对海外的态度。加上一船船“南洋米”的运来,让国人意识到南洋的富庶后,人们的态度在改变着。
  但是士人呢?
  士人的选择是有限的,毕竟,他们没有经过过饥饿的考验,不需要为了一口饭食远赴海外。
  可是,士人同样也是饥肠辘辘的——对于这些屡试不第的士人来说,他们渴望着机会,渴望着出人头地的机会。
  过去,他们没有选择,是因为周围都是“禽兽”,总不能自甘堕落与“禽兽”为住吧!或者与逆贼为伍吧!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现在海外诸侯们却不同,他们同属华夏!
  他们的血统与中原的皇家一样,是中原王朝的血脉!
  别看老朱家是要饭的出身,可老朱家得国最正啊!
  这个血脉是什么?
  就是正统!
  那怕与帝室再远,那也是大明的宗室,也是皇家血脉!
  投奔这些诸侯没有任何心理上的负担!
  大家都是自己人!
  在众人犹自思索时,又听有人激动道。
  “这位兄台所言甚是,‘故君者择臣而使之,臣虽贱,亦得择君而事之。’若是兄台不嫌弃的话,我与兄台同去,不知兄台以为如何?……”
  其他人一听无不适纷纷喊道。
  “同去,同去……”


第682章 大家都是打工人
  “……故君者择臣而使之,臣虽贱,亦得择君而事之。”
  看着报纸上的文章,朱国强居然久久不能平静。
  这出自《晏子春秋·集释》。意思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君王选择臣子而使用他,臣子虽然地位低下,也可以选择君王而辅助他。
  可古代中国,除了春秋战国之外,只有乱世之中,士人才有选择权!
  拥有选择权的士大夫,又是什么样的风貌?
  从春秋战国,到三国……
  朱国强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读到过春秋战国的“士”的风采。
  因为有了选择,才有了骄傲的资本。
  因为有了选择,士才可以选择投奔他人,而不是在隐世和奴才之间做选择。
  就像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