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4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去,汉人商贩往往不敢深入草原,是因为担心被牧民抢劫,毕竟,面对那些自幼骑马射箭的牧民,别说是商贩,就是小股的兵士也只有挨打的份,但是火枪的出现改变了一切。
  火枪让汉人商贩可以轻易的杀死几个弓马娴熟的牧民。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现在统治着青海的固始汗,压根就不敢得罪大明,早在乾圣二年,就遣使表示臣服大明,对于大明提出的保护商旅的要求,自然也是一一答应了下来。
  由不得固始汗不答应,毕竟,西征的满清已经夺据了天山,如果不是几年前他就已经进入青海,灭却图汗,控制青海全境。后来吞并了西藏,恐怕他也会被满清吞并。
  尽管早在十几年前,他就曾派出使者归顺满清,但面对现实的威胁,他还是选择了臣服大明,毕竟,相比于大明,有如丧家之犬一般的满清威胁更大。
  也正因如此,在过去的五年里,大明的商贩甚至一直深入到了拉萨等地,大大小小的商队遍布整个雪区,而李程远所在的商队,就是一个只有十几辆马车的小商队。
  可也就是通过这样的小商队,大明的足迹才踏遍了整个青海、甚至西藏……
  整整半天,商队都在草原着赶着路,大家都很着急,毕竟,现在已经是秋天了,他们必须要在冬天到来之前返回大明。
  下午三点多的时候,正当商贩们的心中却发焦急时,一大群羊,凭空出现在草原上。
  羊群!
  足足有上万头之多,它们在山坡上,就像白云似的在枯黄的草地上“飘过”。
  这一瞬间,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甚至忘记了欢呼。
  有羊的地方肯定有牧人,这么大的一群羊,则意味着羊毛!
  至少有几十万斤羊毛!
  这一路上所遭遇的种种苦难,终于能够收获回报了!
  没等他们从震惊中缓过神,只见数名穿翻毛羊皮衣的藏人飞速驰近,看他们打扮,除了领头的其它的都是农奴,不过即便是农奴,他们的马术也让人惊叹,在靠近到三四十步左右的距离时,最前面几人手握弯弓,警惕的打量着他们。
  “远方的客人,你们是从什么地方过来的!”
  领头的人大声用蒙古语喊问道。
  现在蒙古人是青海和西藏的统治者,在过去的几年中,固始汗先后征服了青海与西藏等地,并且确立了格鲁教派在这里的统治地位,也正因如此,蒙古语是青海与西藏通用语言。
  郝老六用蒙古语回答道。
  “我们是从中原大明来的,我们跋涉千里,只为把货物与朋友分享!我们运来了茶砖,还有铁锅、棉布……”
  茶砖!
  现在茶砖堪称是草原上的通用货物,从前茶农交给商人的散装茶叶,体积大,重量轻,运输不便,将茶叶装入竹篓,踩压结实后,再进行载运,也是颇有耗损。为了适应贸易的需求,出现了砖茶生产,采用了水力压机和蒸汽机加工的砖茶一经推出,就深入草原上的蒙古人、藏人的欢迎,毕竟,他们从不在乎茶的口感,方便携带,储存时间长的茶砖,一经推出就受到了他们的追捧。
  一听说有茶砖,那人脸上的表情先是一愣,旋即露出了笑容。
  “你们是中原来的,这可还是第一次有大明的商人来到这里,我早就听说有大明的商人来到了草原上,但从没有想到你们会找到我们这边,欢迎你们的到来……”
  在表示欢迎的同时,他又回头向一旁的奴隶大喊了几句,命令他赶快回送信,说远方有贵客到来。然后又伸手向商贩们做了个请的手势。
  然后一群人就随着他们向着远处炊烟飘起的地方走去,一路上,他们总是会把目光投向羊群。
  羊毛啊!
  那可是银子啊!
  可就是在他们朝着牧民们居住帐篷走去的时候,商贩们都傻了眼。
  羊毛!
  成堆成堆的羊毛就那么随意的丢在草原上,完全没有梳理,就像是破烂一样随意的丢在地上。
  看着白色的羊毛就那么随意的丢弃一地,他们都惊呆了,而与此同时,他们所有人的眼中都迸发出异样的神彩!
  这那里是羊毛,分明就是银子!
  银子啊!
  这地上一堆堆一片片的羊毛,根本就是一块块的银子,李程远甚至能够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就在他激动的喊着。
  “徐三哥……”
  “别说话,听六哥……”
  徐三摇了摇头,他甚至强迫自己把目光从草原上随意丢弃的羊毛看去,在这一瞬间,他知道,发财了!
  他们碰到的这些牧民,根本就不知道羊毛的用处,更不知道它……老值钱了!
  瞬间,徐三笑了起来,笑容越发的灿烂。


第717章 三桂难封
  其实,从刚一过来,郝老六就已经注意到了那些羊毛,尽管内心激动,但是他表现的却很平静。
  过去羊毛对于草原上的人们来说,除了制毡时能用一点,其它的根本就是废物,都是随意遗弃在草原上任其腐烂。也就是明商的到来,才让这些羊毛有了用处。
  但也正是明商把不值一钱的羊毛,变得越来越值钱。
  乾圣元年时,百斤羊毛才值百钱,而现在百斤值二两以上,有时候甚至可以达到三四两的高价。
  在西安,价格更高!
  这里有多少羊毛?
  这么大一片的羊群,一年至少能出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斤羊毛,运回大明。那可就是十几万两的回报。
  不过尽管如此,郝老六仍然像是没有看到似的,继续与洛塔聊着天,两人不时发出爽直的笑声。甚至在晚上双方互相了解着、试探着时候,他仍然没有提到羊毛。
  越是渴望得到一样东西,就越不能表现的急切。
  当天晚上,尽管看似醉意十足,但郝老六还是没有立即回到帐篷里,而是在这个小部落里转着。
  在之前的宴席上,他能够感受到这些藏人对蒙古人的敌意。
  敌意……
  瞬间,郝老六的目光一下子炙烈起来。
  或许他看起来只是一个草原上的行脚商,可是在他的记忆中,异常清晰的记得他的职责。
  了解这片草原,了解这片草原上的人,了解他们的想法!
  将来呢?
  借着月光,弯腰拾起一把羊毛,然后郝老六自言自语道。
  “这里的羊毛可真不错啊。将来,这里势必也是大明的牧场吧……”
  接下来数日,郝老六又成了这里最忙的人。他要为两者充当翻译,商谈着各种商品的价值。当然,还要让他们把羊毛卖给他们。
  在牧民的眼中,羊毛是不值一钱的,双方很容易就达成了共识——牧民负责把草原上散落的羊毛收集起来,每百斤付半两茶砖的辛苦钱。
  这可真是不值一钱。
  几天后,在马车上、牦牛上足足装了几十万斤羊毛的商队离开了这个部落,他们卖空了所有的货物,除了得到这些羊毛之外,这个部落还欠下了他们上万两银子,这是他们购买棉布,茶砖,铁锅等各种物资的花费,草原上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也就是只有虫草,牛羊这些物产,在草原上这些东西是不值钱的,相比之下,大明的货物更值钱,一块茶砖就能换一两只羊。这些贫苦的百姓面对的是一群善良的商人,他们没有那么多牛羊来换取物资,也没有关系。可以赊欠啊。等到了明年的时候他们将用牛羊来偿还……
  一个月后,当这支商队再次出现在西安的时候,尽管郝老六反复叮嘱大家小心一些。但很快还是有嘴快的人把这件事传了出去。
  “郝老六的商队在青海用几百斤茶砖买下了五十多万斤的羊毛!”
  消息刚一传出,整支西安的商队立刻炸开了锅,几百斤茶叶换几十万斤羊毛,这种事情,过去确实有过,他们也听说过,可却没想到现在还有。
  “真的,有这么便宜的事儿?”
  “真的,你没见到他们运来的东西吗?”
  人们乱哄哄的追问着。商人们好奇,百姓同样也很好奇,就连同报纸上也刊登了这篇文章。
  “奸商,奸商啊……怎么能如此哄骗那些良善百姓。”
  西安书院里的士子看到新闻后,有几人气得连连拍桌子,可却还有几人,眼珠子发亮……
  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拒绝金钱。这样的信息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青海还有很多信息蔽塞的地方,在那里羊毛还是不值一钱的,只要他们找到那样的地方,就可以赚取惊人的暴利。
  “什么奸商啊!就是一群走运的商人而已,信息上的不对等罢了!”
  看到报纸上对这群商人的讽刺,朱国强笑道。
  “爷,那有这么做生意的,这不是骗人吗?”
  李香君说道。
  “这报上说的不错,都是无良奸商。”
  “只是信息上的不对等,你看,这篇报道一出,肯定会有很多商人深入到草原腹地,到时候,羊毛的价格自然也就上去了,一切也就会恢复正常……”
  朱国强笑了笑。
  这篇新闻是好事,会驱使很多商人为了金钱进入青海,甚至西藏,大明就可以通过商队不断的了解草原,了解所谓的“和硕汗国”。
  对于青海西藏地区,朱国强的计划非常简单,就是利用统治两地的蒙古人与藏人,以及教派之间的矛盾,在适当的时候发力,最后趁乱控制两地,在西藏仿效另一个世界的经验巩固统治。
  至于眼下,就让他们先乖乖的给大明放牧,给大明提供几年的羊毛再说,毕竟自己人压榨自己,官服总不能做事不管吧。现在哪怕是有商人压榨……顶多也就是大家协调一下而已。
  在朱国强正准备南京府的时候,榆林发生了一件大事。
  事说大不大,可绝对谈不上小。
  “找到了吗?”
  前脚刚踏进征西将军府,吴三桂就急声问道。
  在乾圣朝的勋臣中,平西伯吴三桂无疑是最尴尬的,当年崇祯皇帝封他为平西伯令他领兵进关勤王,可是他一路拖拖拉拉的人还没到山海关,皇帝就吊死在煤山了。
  你说对大明,这小子算什么?
  反正多年来,对需要为“先帝死负责”的吴三桂,朝臣们或许谈不上恨不得食其骨,但绝对没好感。
  甚至乾圣元年,他率领关宁军一路西征,连破潼关、西安,一路追击流寇千余里,也算是立下了赫赫战功吧。
  可是在论功行赏的时候,朝臣们坚决反对其升为“平西侯”——大明的爵位分成三等,一国公、二侯爵、三伯爵,所以直到现在,吴三桂还是“平西伯”,还是崇祯皇帝封的。
  吴三桂的心里苦啊!
  按道理来说,他立下的军功也足够封侯的了,可问题是天下人似乎都不能够接受,甚至皇帝的态度也是暧昧的。
  可他却没有丝毫办法,甚至直到现在,他都不敢回南京,为啥?
  害怕被人挑出毛病,然后把脑袋砍了。
  文官不参武事不假,那是指的一般的文官。和那些内阁大臣们没有关系。可那几位阁臣,没一位待见他的,他们要是在他身上挑毛病总能挑出来。
  文官杀人不用刀啊!
  还是在军中好,那怕是吴家的关宁军早没了,只要他在军中、在前线一天,阁臣们就不能挑他的毛病。
  心里苦啊!
  更让吴三桂心苦的是什么?
  这个征西将军不好当——每年都有阁臣询问五军都督府,征西军务如何如何,可……没有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