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5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它文臣吩吩称赞道:
“还是丞相稳妥,当年奥斯曼人也是打下了伊士坦丁堡后,才称‘罗马皇帝’的。等将陛下领兵灭了奥斯曼,到时候登基为帝也不迟!”
到了西边呆了十几年,这朝中众臣已经不再像过去一样,只知道大明事了,就连奥斯曼苏丹自称“罗马皇帝”都知道。像这个头衔,别说是17世纪的国人,就是21世纪,知道的也不多,只以为是奥斯曼苏丹哪。
“这……”
沉吟片刻,李过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依众卿家所奏吧!”
大唐国主,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重要的不是国主,重要的是大唐……有了这个名义,至少可以让大明那边,忽视大家伙的存在,甚至将来,还能在大明那边讨个册封。
其实,相比于找大明天子当祖宗,李过更希望能认大明爸爸,那怕他们是一群反叛者,一群逆贼,可骨子里,对大明还是认同的。
国家易名需要什么?
当然需要一系列的准备了,不仅要改官印,而且还要制定年号,就在李过选择了“兴业”作为他的年号时。
“大唐”上下也在为南征波斯作着准备。因为波斯是个人口近千万的大国。
大唐自然要动员全部的“府兵”,没错,带有“大明特色”的军户,也在一府之间,改成了府兵,就连同卫所,也变成了折冲府。
大战将至,随着大唐国主的一声诏书,数十万大唐的铁血男儿,立即从四面八方汇聚起来,准备在波斯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灭国之战!
但是对于分散在各地卫所的大唐“府兵”来说,上,却没有几个人知道,一场决定大唐兴亡的大决战,正在以他们想象不到的方式,悄悄的拉开序幕。
当然,他们都是这场战争的参与者,毕竟现在是“天子大点兵”。这场战争恐怕打到结束,都不会在几千里外的关中平原上引起多大的波澜……
毕竟,这里是新的大唐。
就连渭水,那也是新的,长安,更是新的。
皇帝,嗯,国主,那也是新的。
所谓的“大唐中兴大业”,其实,现在也就是大顺,不,大唐的君臣们会拿出来说一说,一般的大唐府兵们是不在意的。
对于这些普通的府兵们来说,他们很多人都是来自陕西、河南、北直隶以及山西的汉子,骨子里都透着实在的,他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比如一块几十亩府田。
呃,大唐的军田变成了府田,也是和国号一起换的!
其实,对于不少耿直的汉子来说,他们压根就不在乎什么府田。
在渭水城外,折冲府堡垒外,一群刚刚在田里忙活完的府兵——大唐的奴隶有限,府兵们除了训练,还是需要下田干活,干完活的他们聚在一起聊天。谈话的内容,全都和一件事儿有关——折冲府外贴出的兵书!
“兵书上说了,十六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都要自备兵器、马匹、甲胄随国主出征,只要一打下波斯,非但会赏百亩之田,还会按军功,赏给婢女、奴隶!”
“按军功分赏?那得分到啥时候啊。”
“就是啊,一个大头兵能立甚大功?大功只当官的才容易立啊!”
“嘿嘿,这个事儿国主早就算好了……这次是灭国之战,只要灭了波斯,每一个人的军功,不但够赏田的,也就分赏婢女的,况且,你没听当官的说嘛,波斯和布哈拉不一样,布哈拉才多少人啊,波斯的,可是和陕西老家差不多,至少得有好几百万个女人,这从北往南打,得打出几百里去,到时候靠着军功攒出一个婢女,那可就再简单不过了。有了女人,再授上一块军田,到时候,可就是一家人好好的过日子了!整整齐齐的……”
整整齐齐的一家人多好!
至于女人原本的一家人……没人会在乎,这就是征服,这也是所谓的“大融合”,多好。多伟光正。
“刘五哥,你怎问得恁般清楚?该不是又想婆姨了吧?”
“嘿嘿,你小子不想,我昨天看又你又进红帐了,你小心点你的腰!”
红帐,是青楼的称呼,不过里面的官妓大都是年长色衰的女人。年青的,早就被人给抢走了。
“腰?咱腰好着呢,就等着随国主去打仗呢!”
“就是啊,打仗多好,打仗,有军功啊!”
“就是,就是功名马上取!英雄好汉行伍出!额这次若能立了大功,怎么着也就不用打光棍了!”
“三哥说得对啊!”
“如今就是好男儿出自行伍的时候了,那波斯婆娘可等着咱们呢……”
说到波斯婆娘,众人的眼睛都直了,特别那些个还没有婆娘的青壮府兵,什么功名之类,他们不在乎,他们想要的就是完完整整的一个家啊!
“哎,不过战场上刀枪无眼,别还没等吃着肉,人就没了!”
“人没有了有啥?难不成就这么打一辈子的光棍!”
“就是,总不能一辈子就这么一个人过吧!”
有人跟着说道,
“与其这么活着,不如拼命搏一下……要是这次打下了波斯,咱们个个家里都得多个如花似女的婆娘!”
不过也有人皱着眉头说道:
“话是这个理,可当官的还是分得多啊……”
“放心吧,那边人多……只要咱们要努力杀敌,肯定能分着的!”
随着国主兵书的下达大唐府兵们,再加上一些折冲府奴隶可都眼巴巴等着当兵打仗的机会呢……所以“兵书”一出,整个“大唐”就为之沸腾了!
这回可真是赳赳老秦,闻战则喜了!
其实这个“喜”,倒不是说他们好战。而是因为,有利可图呀!
其实,什么“赳赳老秦,闻战则喜”,根本就是赳赳老秦,闻利则喜!
第799章 诱敌深入
不计其数的“大唐府兵”以及国家官奴的壮士,因为“大唐国主”的一道圣旨,就自备马匹、枪械,还自备了行粮,成群结队的往集结地区集合而来的消息,即便是隔着卡拉库姆沙漠,也不可能瞒过隔壁的波斯。
其实波斯,不叫波斯,只是汉人对它的称谓而已,这个时代的波斯国名应该叫“萨法维帝国”。建国也就一个半世纪而已,1501年伊斯玛仪一世将长期追随萨法维教团的乌斯塔吉鲁等七个土库曼人部落组成“基泽勒巴什”,即红头军进军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与对奥斯曼帝国不满的民众联合,在沙鲁尔战役中击败白羊王朝的军队,占领了大不里士,建立萨非王朝。通过一系列的战争,萨法维帝国不仅占据着整个波斯高原,还把领土扩张到伊拉克、坎大哈等地区,可谓是显赫一时。
尽管为了在军事上对抗奥斯曼帝国,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缔结哈布斯堡—波斯同盟,但是通过百年的努力,在阿巴斯一世的统治下它进入了极盛之世,它的疆域包括后来伊朗、伊拉克、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以及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部分。
但是,这个极盛是短暂,1629年阿巴斯一世去世后,曾经拳打奥斯曼,脚踢莫卧儿的帝国迅速陷入了衰退。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作为这个世界的“三大强”,面对大唐的威胁,他们还是迅速动员了新军,并且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着北方邻居的情报。
每天都有探子从阿特拉克河北岸渡河,给萨法维帝国带来各种情报,这些探子,既有萨法维自己派出去的,也有沙漠里的土库曼人——尽管顺军,现在应该叫唐军,摧毁了一个个土库曼部落,但在沙漠中还是有一些残余力量,这些躲在沙漠里的土库曼人,过去经常洗劫边境的萨法维,但是现在,他们却成了萨法维的盟友,毕竟,相比于大唐的异教徒,他们是有着共同信仰的。虽然得不到什么机密,但还是知道唐军在边境集中了一大批军队。
这是一支足足五十万人的大军!
当然,这只是对外号称而已。
这正因如此,在伊斯法罕,阿巴斯二世和他的首相,将军们实在是想不太明白的是,大唐派那么多的军队干什么用?
“光是骑兵就有十万……步兵也在一队一队的开过来,都是些连盔甲都配不齐的轻步兵,人数怕是要过三十万了,唐军可是动员了全部的兵力,可是兵马数量再多,也没多大用处啊!不仅没用,而且还会耗费大量的军粮啊。”
虽然说打仗讲究兵力是否雄厚,但是在这里,往往十万就已经是极限了,不是因为动员不了更多的军队,而是因为后勤,毕竟,这里大多数部族仍然过着半游牧的生活,这意味着他们不能够提供足够粮食。所以动员的规模当然很有限了。
“他们是要灭国啊!”
阿巴斯二世突然开口说道。
与他的父亲萨非不同,他是一个有为君主,在他的统治下萨非帝国曾一度中兴,十年前,从沙贾汗的手里夺取了坎大哈。
不过,也就是如此了。
“所有的探子,无论是我们的,还是土库曼人带来的消息,都说唐国的目标是要占领我们整个国家,占领伊斯法罕。所以,他们才会动员如此庞大的军队。”
“是啊,历史上,那些东方人,包括蒙古人过来的时候,他们的目标从来不是占领某一片土地,而是灭亡这里的国家!”
“对,就像他们灭亡希瓦、布哈拉一样,那些异教徒杀死了可以抵抗的男人,掠走了所有的女人……”
“既然如此,沙赫,那让我们动员我们所有的力量吧,这一次,一定要彻底击败他们,让那些异教徒再也不敢南下!”
沙赫是波斯皇帝的头衔,汉语的意思“王中之王”,从古波斯一直传承到现在。
“动员所有的力量,还来得急吗?”
“当然还来得急,现在唐国的军队也只是刚开始聚集而已,等到他们进攻的时候,至少要等两三个月……”
“可是,他们都是火枪兵啊,我们虽然有火枪和火炮,但是并没有他们的先进。”
经过之前的阿巴斯一世改革,波斯军队和奥斯曼对手一样,大量装备了源自英国与荷兰的火枪、大炮,甚至可以说,火器化,正是他们以及奥斯曼、莫卧儿帝国称霸一时的根本原因。
不过,他们却碰到了一群更擅长玩火器的人,而且这群人还被点了“金手指”,或者说,被“金手指”敲打了一番,自己开了“银手指”,就是这个“银手指”也就够他们喝一壶的了。
“确实如此,可如果我们把军队集中在伊斯法罕呢?等他们把军队带来了,我们早就把这里经营得如铁桶一般了!”
首相卡米尔的建议,让众人纷纷点头称是,伊斯法罕是萨法维帝国的都城,这是一座拥有六十万人口大城市,位于波斯高原中部。不仅有坚固的城墙,而且还有坚固的堡垒。
“说的也是,唐军的火枪、火炮是厉害,但是我们的城墙更坚固!”
“可是在边境,我们没少吃亏……”
“这回可不一样……在伊斯法罕开打,后勤补给对唐军不利了!五十万军队每天需要消耗多少粮草?如果长时间的打下来,光是粮草的消耗就能把他们亏死在这里。”
阿里·卡普宫,阿巴斯二世和他的朝臣和将军们在那里讨论着如何抵抗唐军的进攻。
经过阿巴斯一世改革的军队,不仅装备大量的火枪、火炮,同样也受到西洋军事思想的影响,至于什么棱堡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