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5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812章 打屁股?是打脸
  中秋节后,苏州府。
  一串人犯,被官差押送着去府衙大门前。那些犯人有男有女,于府衙门前无不是哭天抢地的,嘴里大喊着冤枉。
  看似有男有女,可实际上,却都是穿着“服袄”的男子,他们原本和过去一样,穿红戴绿打扮似女子一般在街头招摇,可却不曾想被巡捕直接扣拿了。只有少数消息灵通的人,把似女子般的衣裳往柜子里一丢,躲过了一劫,不过还是有不少人被拿下,等待他们的将是在衙门前公开行刑。
  谁让他们不遵守朝廷的政令?
  古往今来,什么时候有上百士子被脱掉衣裳,光天化日之下打屁股,过去,生员可是免刑的。
  “大人,我等冤枉啊!”
  衙门前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百姓们手指着被按扒在地的公子、少爷们,言语间是那个兴奋。别看这些普通百姓平常对这些个公子、少爷们很是客气,可实际上那客气也就是言语上敬而远之罢了,甚至他们不少人是被富绅大家盘剥的对象,那里能谈得上“敬”。
  原本的这些公子、少爷们穿着的不男不女的就惹人眼烦,现在被拉到衙门前打屁股,这可是难得一见的事情,于是衙门前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见他们在被脱掉裤子打尼股,这些百姓无不是乐呵呵等着看这些人吃瘪。甚至还怕事不大的吆喝着什么“瞧着是女人,不知脱掉裤子有没有卵子”之类的话题,刺激着这些公子少爷。
  “教谕何在!教谕何在!”
  “教谕何在!”
  大喊着冤枉的公子少爷们纷纷大声哭喊道。
  “我等身为生员,被如此羞辱,教谕焉能坐视……”
  好嘛!
  这个时候,知道喊教谕了,别说他们喊了,就连立于衙门前,面色铁青的苏州知府阎应元也跟着喊道。
  “教谕何在!”
  只见一个五十几许身形瘦削的官员,面色难堪的上前一步行礼。
  “下官在!”
  看着行揖的教谕,阎应元不禁长叹口气,士子着“服妖”本身只是寻常事,可现如今,陛下将其称为“亡国之兆”,除了要惩治士子,还要追究教谕的责任,说起来,真正冤枉是谁?
  “尔身苏州教谕,却任由士子着‘服妖’,堂堂男子,却尽做女儿相,如此有辱斯文之举,尔却不加教导,实在是有负教谕之责,今令尔辞职以谢苏州父老,尔可心服!”
  “下官有负教化之责,有负父老,理应辞官!”
  一时间,众人无不是哗然。
  原本还想要为自家子侄求情的乡绅,无不是一阵哑然,姑且不说这是皇命,就是人家一府教谕都被罢官了,还出面求情,那不是自找没趣吗?
  得,这打必须得挨了。
  “诸位!”
  只见苏州知府阎化元盯着周围的乡绅问道。
  “此等人犯身为男儿,却着女装,尽做女儿相,不伦不类,非但有辱斯文,更败坏民风,今日当众处罚,尔等可有异议?”
  连教谕都被罢官了,况且这些生员,乡绅们那里敢有丝毫意见,无不是纷纷说道。
  “知府大人处事公道,我等绝无异议!”
  其实,这话也就是嘴上说说而已。
  做官,阎应元从来不是一个擅长做官的人,出身辽东“平虏大将军府”的他,可以称得上是从龙功臣,可做了十几年的官,却仍然还是从四品的知府,甚至就连这个苏州知府,还是因为旧时将军府的同僚照顾,特意把他调到苏州,从这样的大府调任,最不济也是一省布政使,如此才有机会名达圣听,重新进入中枢。
  朝中有人好做官,这句话着实不假。
  没办法,谁让他当年的同僚,不少都是从龙功臣,现在不少都位于中枢,甚至有做到一部尚书的。
  不过,朝中有人好做官不假,但是阎应元显然不会做官,会做官的话,就不会一次当众打这么多人的屁股,这打的那里是屁股,分明是脸!
  是苏州本地乡绅的脸!
  他要是会做官,提高透出个风声,然后打上几个人意思一下,对付一下也就得了。可惜……他不会!
  冲着众乡绅微微点头,阎应元冷哼道。
  “行刑!”
  一声令下,衙前广场上,数百士子被脱去衣衫裤子,露出屁股,就是一顿竹笋炒肉……不对,应该是木棍炒肉。
  那怕是衙差们留着手,那怕是打出的只是皮外伤,可是这样的打法,着实让人难堪至极。
  棍肉接触的声响就像是耳光似的,打在所有人的脸上。
  打得众人脸上无不是“啪啪”作响。
  有辱斯文!
  有辱斯文啊!
  过去,他们穿着女装,尽作女儿相,没有人觉得有辱斯文,那怕是当爹的、当叔伯的接受不了,也没啥!
  现在,他们更接受不了,他们接受不了这样脸面被打得啪啪作响。
  这那里是打屁股,分明是在打他们的脸啊!
  终于,二十棍结束后,听着场中众人的哭喊声,看着周围乡绅难看的脸色,瞧着围观百姓们乐呵呵的模样,面色铁青的阎应元沉声道。
  “今日非是本府意欲羞辱尔等,实在是尔等全无羞耻之心,堂堂男子汉,何必尽作女儿相,如此,实在是亡国之兆!……”
  其实,原本阎应元就不喜男儿穿女装,在他看看既然是堂堂男儿,自然应该有男子气概,可偏偏民风如此,虽然屡次训导,可这些人却是屡教不改,非得上达圣听,让陛下动了怒,见了血,一个个的才知道醒悟吗?
  再给他们一教训吧!
  但愿他们能记得住!
  “来啊,把他们身上‘服妖’脱下,全都烧掉”
  得!
  扒了裤子打屁股不说,还得扒掉衣裳,一把火烧掉。
  古有“焚书坑儒”,今有“焚衣坑儒”,虽然是此“坑”非彼“坑”,可是那一堆火烧起来的时候,看着那大红大绿的女装在火焰中燃起的场面,恨得那一个牙痒痒啊!
  这脸全没了!
  挨了打的公子、少爷们,无不是神情难堪的看着那火,任由一阵阵哄笑声从周围传入耳中……


第813章 一切有朕在
  几经周折,几经反复,有人被斩首弃市,有人则升官晋级,有人则丢官罢职,亦有人则贻笑四方。
  于乾圣朝来说,区区几十人的脑袋,不值一提,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服妖之风”将不复见于中原。而这一切全是乾圣皇帝圣心独运,乾纲震断的结果。
  当然,对于这样的“圣心独断”,大明必须要习惯。
  坐在龙椅上,朱国强的精神显得十分疲惫。“圣心独断”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就是有些事情,总是需要亲历亲为的。
  就像现在,在张煌言调至湖广巡抚时,作为皇帝的他,必须要加以接见他。
  对于张煌言,朱国强一直都极为看重,要不然也不会让其出任湖广巡抚,毕竟,湖广可是仅次于南直的大省。
  “张卿家,你明天就要去湖广任职,可有什么想法?”
  面对陛下的询问,张煌言想了想说道。
  “启禀陛下,这两年于朝中,臣一直在考虑着‘丁亩合一’的办法,过去,咱们大明的土地清量不清,即然去年,大明的土地已经完成清量,这次臣到湖广后想在那试试那个‘丁亩合一’,可是,臣又一想,湖广是朝廷的财源重地,不能让它出了乱子。但是,这些年,每年都有数十万人丁迁往海外?依臣看来,要是再不推行‘丁亩合一’,地方的丁银难免会日益亏空,这总归不是长久之计,所以臣以为‘丁亩合一’已经势在必然,非推行不可!”
  所谓的“丁亩合一”其实就是“摊丁入亩”。其实,早在乾圣初年,朱国强就曾考虑过推行“摊丁入亩”,但是那个时候,国家初创,既没有准确的地亩数,也没有人丁数,推行“摊丁入亩”自然也不现实,毕竟,“摊丁入亩”的核心是首先要掌握“丁口数”以及“田亩数”,然后才“有丁可摊,有亩可入”,要不然,所谓的“摊丁入亩”,非但不能减轻百姓负担,只会加重负担。
  所以,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朝廷一直在“清查田亩”,一直在核查“丁口”,现在只需要额定某一年的“丁口”,比如乾圣十三年的“丁口”,然后将丁银按人头以县为单位平摊到一县的地亩之中,如此就能减轻个人负担。同时,将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通过非常复杂的计算,揉到一起来平摊给全民。这种做法肯定问题无数,但比大户躲避丁役,全让小民承担更进步,至少能让贫苦百姓喘口气。
  当然,这都是假的!
  其实,张煌言压根就没有提到减轻百姓负担,甚至就连朱国强也没有提,而且”
  摊丁入亩”减轻百姓负担,本身就是“伪命题”。“摊丁入亩”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是提高了税收的稳定性,避免了历朝历代因土地兼并造成的税基减少现象,至于老百姓负担多少不在统治阶级考虑范畴之内。况且任何政策都有优点缺点,地主转嫁地租是必须的,就如同工人到工厂工作,工厂主会自己掏腰包交各种税收?肯定是从工人的劳动价值中扣除的。
  就像二十一世纪的房东一样,征收房产税后,房东干的第一件事肯定是“加房租”,房东可能会自己掏腰包缴获“房产税”吗?房东不会那么干,地主同样也是。
  满清在推行“摊丁入亩”的同时,不也是公开宣称的“租无所出,赋从何来”,鼓励地主加租,有的地方甚至加租到八成,完全且彻底站在地主阶级一边了。所谓“摊丁入亩”损害地主利益就是“螨遗们”胡编乱造的童话故事而已。真正受到损失的,还是地主阶级下的广大佃农。
  不过即便是如此,这种政策推行之初势必会引起乡绅地主的反弹,这也是张煌言担心的会出乱子原因。
  况且,大明与在满清不同,大明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啊!
  地主加租的结果是什么?
  会有更多的佃农离开大明!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满清“摊丁入亩”只会加重百姓的负担,而朱国强推行“摊丁入亩”,只会加重地主的负担——有什么比加了税后,想加租却不能加、不敢加更痛苦。
  当然,这也是推行“摊丁入亩”的原因,实行的“摊丁入亩”并不是一种“德政”,而只是为了财政收入的稳定,改变一下征收方式而已。对于满清来说,他们想的是“天下有贫丁而无贫地”,才“稍均于地”。而对于大明而言,为了避免是大量人丁迁移海外税源流失,所以必须要“稍均于地”。
  至于什么“德政”不过只是哄一哄三岁的儿童罢了,可问题是,许多人居然相信。
  就像许多人相信“房产税”可以遏制房价,相信地主阶级都是有良心的,摊丁入亩”后,地主是不会转嫁成本,给佃农加租的。
  可问题是……地主阶级什么时候有良心过?
  “乱子……”
  沉吟片刻,他笑道。
  “办事,就不要怕出事,到了湖广后,你只管大胆地办事,这件事。干好了,朕在全国推行;出了事,朕也会为你撑腰,绝不会让你过不去的。”
  说着给其撑腰的话,朱国强的目光一闪,笑着说:
  “不过,你说的对,湖广乃国家财赋的重地,无论如何不能让那里出了乱子。事情要办,乱子可以出,但是朕不信,大明的天下,还能出了乱子!”
  大明朝的天下乱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