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5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神父的话音刚落,在场众人的眼跟着就亮了起来。或许,他们现在只是处于流亡状态,可是谁不知道,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在欧洲上到贵族下到平民无不以中国商品为荣,宫廷舞宴上最耀眼的是那些贵族身上精美的丝绸和汉服;巴黎最能拉票的戏剧是中国的皮影戏;在繁忙的道路上,有中国的轿子,人们手中拿的是中国的扇子,而情侣约会的地方是中国的凉亭,在法国最狂热的中国粉丝就是路易十四,他穿着中国汉服,业余养着金鱼,许多贵族都是如此。
  在欧洲最畅销的书籍从来都是与大明有关的,最畅销的商品必定来自大明。总之一句话,所有与大明有关的一切,总能吸引欧洲人的眼光。
  不过,一旁的查理二世在想了一下之后,还是略带疑虑的询问道:
  “可是,我们真能说服中国人帮助我们呢?我是说中国人有什么理由接手这样一件麻烦事。中国人会不会非常的贪婪,就像土耳其人一样,在我们提出请求的时候,趁机向我们提出更为苛刻的条件呢?”
  其实,在这个时代,作为异教徒的土耳其人有时候也会介入调停欧洲国家间的事物,毕竟,对于欧洲各国来说,奥斯曼帝国可是一个无比强大的存在,总要给出入各国宫廷的土耳其使节一点面子。
  “条件当然是有的,这世道没有好处事情谁会肯去做呢?不过我倒是有一个办法能让中国使团心甘情愿的帮助你们。”
  伦伯郎神父颇为自信地说道。
  “什么办法?”
  “很简单,向天朝称臣。”
  伦伯郎神父直截了当的说出了他的建议。
  不过他的建议让查理二世君臣无不是微微一愣,半晌都没有反应过来。
  称臣?
  向天朝称臣?
  居然还有这种操作,这也太神奇了吧。


第854章 英格兰要向大明称臣
  称臣啊!
  这件事,咱不专业啊!
  查理二世一头雾水的看着伦伯郎神父,显然,他并不知道这个称臣到底是怎么个称法。
  而在片刻的沉默之后,海德反问道。
  “这个称臣又算是什么呢?国王向中国人称臣?国王可以向国王称臣吗?”
  对于欧洲人来说,这一切都是陌生的。甚至是不可理解的。国王成为国王的大臣?有这种操作吗?
  当然在欧洲,会有一些小国的公爵,伯爵之类的“国王”像真正的国王称臣,但是那是完全的臣服。
  难道,要让英格兰向中国臣服吗?
  “是啊,国王怎么可能向国王称臣呢?”
  尽管海德和尼古拉斯都表示了他们的质疑,可是查理二世却饶有兴趣地问道:
  “神父,我想你提出这个建议,肯定有你想说的吧。”
  “国王陛下,中国不同于欧洲,首先,他们的统治是‘皇帝’,而在他们的周围,还有很多小国,那些国家的统治者则是国王,地位在‘皇帝’以下,他们向中国称臣,换取天朝的承认和册封,只有得到天朝册封的国王,才是从合法的国王……”
  “就像教皇给国王加冕一样是吗?”
  查理二世反问道。在这一瞬间,通过这样的对比,他似乎能够理解了一些。难道像中国的皇帝的臣服就像对教皇的臣服一样?
  “有些类似,但也有所不同,中国有他们独特的朝贡体系。我所谓的‘称臣’,其实只是一种礼节上的臣服。依照那些亚洲国家的做法就是在名义奉中国为‘上国’,并定期向‘上国’交纳一笔贡品。作为礼节‘上国’会回赠一笔相应的赏赐。虽然在名义上向中国天子称臣,但是那些藩属国的内政、法律、军事、外交等等仍然保持独立,天子几乎不会干涉他们的内政。但是中国对藩属国是极力保护的,在几十年前,他们就曾为藩属国和日本打过仗,日本战败后,也用向中国称臣,换取了中国的原谅……现在陛下如果想要争取中国的支持,那就表示臣服,做他们的藩属国就行了,他们不仅会帮助国王陛下恢复王位,而且英格兰势必也会享受到其他欧洲国家难以比拟的优惠待遇。”
  伦伯郎神父的话,让查理二世与海德、尼古拉斯互视一眼,他们都读懂了对方眼中的意思——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好事?
  “你是说我在向中国称臣之后,依旧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国王?可是你又如何能保证中国人真的不会就此干涉英格兰的内政?还有中国人会为了一个名义上的臣服者,推翻克伦威尔的统治吗?”
  查理二世有些不解的问道。
  毕竟,那怕就是在欧洲,教皇依然会通过主教对欧洲各国指手画脚,为什么英格寺会以新教为国教,不就是为了踢开教皇吗?向中国称臣?会不会引过来一个新的“教皇”?
  “这就是中国与欧洲的不同。据我所知,在中国的北方有一个叫朝鲜的国家,还有日本。他们作为中国的藩属国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但是却一直保持着独立的状态。他们可以拥有自己的国王、自己的法律、可以自行制定税赋,无须向中国皇帝请示。天朝为什么需要这些藩属呢?或许是因为东方人的‘面子’,或许是因为‘万国来朝’才能体现出天朝的强大,而现在在欧洲还没有天朝的藩属国。一旦英格兰成为天朝的藩属国,为了‘天朝的颜面’,中国是绝不会坐视自己的藩属国别人欺负的,同样也不会坐视‘乱臣贼子’篡位夺权。因此只要国王向中国称臣,为了维护天朝颜面,他们肯定帮助国王陛下恢复你在英格兰的统治。”在伦伯郎神父信誓旦旦的保证时,他显然不知道,现在的大明已经不是十几年前的大明了,大明已经重新构建了“朝贡”的内涵,重新整理了与藩属国之间的关系,那种只是名义上的臣服,已经不和时宜了。现在的大名所追求的可是那种真正的完完全全的臣服,然后利用这种臣服去吞并,去蚕食,当然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个过程甚至是很难让人察觉到的。
  其实这个时候,无论是查理二世也好,还是爱德华·海德,或是尼古拉斯,他们都已经心动了。事实上对于中国的富庶与强盛,他们早就如雷贯耳了,所有的欧洲人都对中国充满了憧憬。如果真能像伦伯郎神父描述的那样,英格兰只要在名义上臣服中国,奉中国为“上国”,就能得到那么多回报的话,不说未来商业上的回报,就是为了王位也是值得一试。
  要是能在未来,成为中国在欧洲的贸易代言人,那可就再好不过了。
  越想越觉得这个建议好极了的查理二世君臣,都在彼此的眼中读出了对方的想法——这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表面上查理二世还是以一副颇为为难地说道:
  “咳,但是,我毕竟是国王,向中国称臣,或许可以帮助我恢复王权,但是英格兰的贵族们呢?他们会同意向中国人称臣吗。”
  “陛下,克伦威尔没收了许多贵族的财产,不知多少保王党人失去了他们的爵位和财产,如果向中国称臣,可以摧毁克伦威尔的共和国,我想,他们是不会介意的。”
  爱德华·海德直截了当地说道。
  对于那些失去财产的贵族们来说,他们那里会在乎什么称臣不称臣,别说是向中国人称臣,就是向教皇称臣,只要教皇能够帮助他们恢复往日的地位和财富,他们肯定也会向教皇称臣,所谓的信仰,那里比得上财富啊。
  况且,更重要的是,所有人都知道,中国人压根就不在几乎什么信仰。
  无论是天主教也好,新教也罢,清教也行,对于中国人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两样。
  似乎,没有什么比向中国称臣更好的选择了。
  当“中国通”伦伯朗神父极力鼓吹着所谓的“藩属国”的好处时,建议查理二世向中国称臣,以换取他们的支持时,在海峡对面的泰晤士河畔的查塔姆船坞,大明的使团舰队正沐浴着夏日明媚的阳光。
  不过,他们并没有享受阳光,而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着准备——克伦威尔正在调兵遣将,甚至从爱尔兰以及苏格兰调来了他的军队。
  不过朱由彬他们倒也没有闲着,除了向入海口派出了两艘军舰,防止英格兰人堵塞河道之外,他们还在这边训练起了英格兰军团,在过去的几天中,他们足足武装了一支八千人的雇佣军。
  在这一点上,他们确实做到了未雨绸缪。
  当明军的水手指挥着这支雇佣军在旷野上训练的时候,如果不看他们的旗帜,甚至可能会误会这是克伦威尔的军队,红色的军装、灰碣色的裤子……其实,这些军装也是缴获克伦威尔的。
  这个运输大队长,绝对是个称职的大队长。
  不过对于克伦威尔这位运输大队长来说,在得知中国人居然用他的武器、他的军装,武装起了一只雇佣军,在怒气的斥责着那些人不知廉耻的背叛英格兰的同时,还大声诅咒道。
  “等到击败他们之后,把那些为外国人服务的叛徒全都送上绞架。”
  作为一个暴君,克伦威尔绝对称得上是称职的。,
  “不能再等下去了!”
  克伦威尔抬头问道。
  “乔治·蒙克和他的军团到了什么地方了?”


第855章 克伦威尔的援军
  “咚、咚……”
  鼓声在空气中回响着,在鼓声的引领下,一支差不多足足有一万余人的队伍沿着道路南下,这支队伍中既有骑兵、也有炮兵,但更多的是肯定是火枪兵,十年前,当东方的新型燧发枪传播到欧洲之后,就迅速的掀起了一场革命。可靠且轻宜的燧发枪以及纸包定装弹很快就取代了火绳枪。
  甚至新模范军正是凭借着新式的火枪在苏格兰击败了国王军。当然,在历史上他们也击败了国王军,有了新式武器的加成后,效果更好。
  而现在,这支从苏格兰一路南下的军团,正是被克伦威尔寄予厚望的苏格兰军团,甚至,整个英国将希望寄托在苏格兰总督乔治·蒙克身上。蒙克早在1625年就在白金汉公爵手下打仗,基本上参加了英国历次对外战争,作为一名步兵团中校参加了1639年的主教战争,后来去镇压爱尔兰起义,内战爆发后回到英格兰加入保王党军队,1644年被国会军俘虏后关押在伦敦塔里两年,写了一本《政治及军事情况分析》。可能正是这本书,让他受到了克伦威尔的赏识,被任命为新模范军的少将。他曾一度被怀疑与保王党暗中勾结而被迫隐退,1650年苏格兰起兵后他又被克伦威尔启用,与苏格兰人作战。此后他在苏格兰作战屡建战功,镇压了大量保王党分子。英荷战争中,在罗伯特·布莱克重伤之后他接过指挥权,并最终带领英国海军赢得胜利,收获了巨大威望。英荷战争结束后,他于1654年回到苏格兰,镇压了保王党的又一次叛乱。蒙克在苏格兰的统治颇为成功,不仅彻底征服了苏格兰,还没有激起反抗。
  在过去的几年里,蒙克一直在苏格兰经营着他的军团,他在军队中撤换了许多军官,在提升军纪的同时,又把他统御的这支部队经营得如铁桶一般,在接到克伦威尔的命令后,蒙克就率领着他的一万两千精锐,一路南下增援伦敦。
  这支在苏格兰身经百战的军团,无疑是克伦威尔手中的王牌,甚至肩负着英格兰的命运,也是这场战役的关键。而对于乔治·蒙克来说,他此时只有一个念头——前往伦敦,击退那些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