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场面越是激烈、摔跤……不,是对抗越是激烈,观众就是越是激动。
  激动人心时刻,也是野蛮的气息在他们心中被唤醒,被激发的时刻。
  野蛮!
  就让野蛮的力量来的更猛烈些吧!
  看着年过半百的刘化光沉浸于那种“野蛮气息”中,看着这个曾经散尽家财募兵守城的举人,激动的面膛发红时,朱国强在心中呐喊道。
  就是这时,包厢的门打开了。
  看到石磊走进了包厢,于是便示意他到包厢内的小隔间里。接着,他的心情就被石磊带来的消息给打断了。
  “什么?建奴正在调兵遣将?”
  眉头紧锁,朱国强心里不疑惑起来,按照史书记载,松锦大战明年才开始,今年按说清军应该不会有什么动静才对啊。
  “消息准确吗?”
  “世子爷,内卫成立后,小的就命几个府里的好手,装扮成商人到了辽东包括盛京在内的几个地方,他们都发回了情报,说清军正在调兵遣将,估计是有大动作。”
  石磊谨慎的报告道。
  “世子爷,现在内卫草创,在建奴内部还没有眼线,所以,目前只知道建奴是尽发全国之力,会不会是想要一举夺宁锦?”
  “今年?现在……”
  抬头看着天空,片刻后朱国强才说道。
  “四石,去年是几月开始下的雪?”


第100章 黄太极的野心
  晚秋时分,瑟瑟的秋风吹过,盛京城内到处都是人鸣马嘶。
  又一次出征了!
  在过去的几天中,从驻防地方的八旗大军从大清国各地集结到盛京,大清国,又一次要南征了!
  操劳了一天的大清国皇帝皇太极登上了城楼,正凭楼远眺。细腻的晚风带着微微的暖意轻轻拂面,拂去了一天的疲倦和烦燥。晚霞在天边翻腾着,用它那无比绚丽的灿烂,迎接着夕阳的回归。
  皇太极此刻的心情无比轻松和畅快。
  放眼向西望去,通往中原的大道似乎已经变成了通途,身后左右再无丝毫障碍,他仿佛觉得只要轻轻一扬鞭,便能跃进燕京产城,只要双臂稍稍一揽,就能将天下揽入怀中。他得意地笑道。
  “难怪人们说,登高则生江山之志,朕甚至有志在南朝江山之志了。”
  不过,对于皇太极来说,现在,他所图的却是与明朝的和谈,只要能成为兄弟之国,甚至父子之邦也不是不行,只要南朝同意,他就能有十几年时间休养生息,到那时,也许,真的可以有志南朝江山了!
  毕竟,相比于南朝,大清国的实在是太弱小了。尤其是人丁更是少之又少,满洲人口不过几十万……而反观南朝呢?人口亿万,动辄可动用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大军!
  南朝人丁兴旺,实在不是现在的大清国所能敌啊!
  只要能有二十年时间生聚!
  盯着城外远处田地间劳作的包衣阿哈,有二十年,这些掳来的汉人阿哈,就是真正的旗下包衣了,到那时,大清国也能和南朝一决胜负了!
  就在这时,侍卫走近身旁:
  “皇上,从中原返回来的细作求见。”
  皇太极道。
  “朕正思中原事,便来了中原人,传众各位王爷、贝勒、三院的大学士们到清宁宫。”
  即便是有范家等人主动提供明朝的情报,但是皇太极仍然向明朝派出了奸细,他们都是几年前掳来的汉人,不过主动投主子,现在主动潜入中原为大清探听消息的。
  他们一个叫汪一年,一个叫孙起先,都是明朝的生员。二人此刻正在清宁宫外等着接见。皇太极看人已到齐,对侍卫道:
  “传他们进来吧。”
  二人进来后,叩拜了皇上和众位,皇太极急切地问道:
  “近来南朝的情况怎么样?”
  汪一年连忙说道:
  “启禀皇上,自从张献忠五月于湖广谷城再举反旗后,就有各路反贼前去与其会合,奴才回朝时,反贼又分东西两头流串,至此南朝‘抚局’可谓破产,明朝内地再度陷入干戈扰攘之中。现在明国兵部尚书杨嗣昌已经领皇命南下督师。目前南朝各种大军,已经集结于湖广等地,网剿反贼……”
  略微点点头,皇太极笑道:
  “这么说,北直隶确实空虚了?”
  “回皇上,非但北直隶空虚,山东等地也是空虚非常,就奴才控得的消息,北直隶除边军外,内部空虚至极,至于山东,虽说有卫所,且又有新练万余乡兵,可也是不堪使用。”
  “范先生,你看现在要是我大军入关时机成熟了吗?”
  “皇上,臣以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目下正是再好不过的时机,明国绝对想不到,我大清会接连入关,这次势必也能打个一个措手不及,以臣之见,可以绕开北直隶、山东,一路南下直取淮安,再糜烂南直隶,如此,必定可以达成皇上残明之策。”
  残明策略,是去年制定的策略,就是通过入关明国,通过杀掳百姓糜烂地方为手段达到使明国伤筋动骨的目的,最终迫使明国北方经济崩溃,进而选择和谈。
  范文程的话,让皇太极沉思良久:
  “范先生看得透彻,去年征明,我等助了西匪反贼一臂之力,看来助得还不够,我们对明国的打击还不狠。朕去年治八字治国方略:残明、联蒙、优汉、易俗,今年也是如此,既然要残明,那就不妨动作更大,朕要发动一次更大规模的征明。”
  众人听后无不感奋。而多尔衮当即站起身来,大声说道。
  “皇上,臣愿出征,一洗去年之耻。”
  见多尔衮主动请缨,皇太极笑道:
  “睿王,这次征明不同往常,朕要求你们要深入到中原腹地,是要过黄河的,而且北直隶去年经睿王一路奔袭之后,已经是一片赤地,按照明臣的说法‘自京郊庆都、新乐、真定、栾城、柏乡、内丘,至顺德,行程千里,一望荆棒,四郊瓦砾’,整个畿南郡邑,‘民亡之十九’。这一次,北直隶可不一定有人管你们粮吃啊!而且这次是要为将来进入中原作战做准备,那黄河好过,可万一要是明国大军袭来,到时候,睿王又该如何脱身?听朕这么说后,尔等有没有这个胆量?”
  面对皇上的问题,多尔衮笑道:
  “皇上,难道我堂堂大清八旗还不如南朝民夫?别说是过黄河,就是过长江又何惧哉?”
  多尔衮之所以会这么急切,是因为年初他刚被削了几个牛录,现在他急欲凭借入关关内,重新壮大自己的势力——关键是要多掳汉人,毕竟,他早就听说皇上准备编汉军八旗,汉军自然也是从包衣阿哈中调选,被削的牛录回不来了,可是汉军牛录,那也是兵啊!
  心知多尔衮为什么这么积极的皇太极,当然没有拒绝他的要求,这同样也是打击多尔衮的机会,于是便哈哈大笑道:
  “有睿王在,何愁我大清国不盛,今年入关于去年一样,我大军分左右两翼仍绕道蒙古,先入京畿,后入中原。两路大军会合后,听睿亲王全权调遣。”
  随后皇太极又大声说道:
  “尔等深入南朝腹地,目的就是要尽量掠杀南朝百姓,糜烂南朝,只有如此,南朝才会主动与我议和,不过凡主动归降者,也可尽量吸纳。”
  “臣等记住了。”
  在多尔衮等人应声后,皇太极又说道。
  “尔等出发后,朕亦将亲率大军征明,以为诸位侧应,朕便静侯诸位佳音了!”


第101章 瞻前顾后的崇祯皇帝
  “也不知道杨嗣昌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
  午夜的御书房内,崇祯心烦意乱的想着前几天哭拜离京剿匪的杨嗣昌。
  “从此靖……从此靖,但愿他能不负所托吧!”
  那天在平台饯行时,崇祯曾经赠给杨嗣昌一首诗,而“从此靖”就出自于诗中。
  头天在作这首诗时,崇祯的心里充满了对他的的期许,期望着他能扫尽天下流寇,还百姓一个太平世。
  现在,与其说是在想着杨嗣昌,倒不如说是在想着流寇四起的乱局,想着什么时候才能够恢复心中的太平世。什么时候才能中兴大明。
  念叨着“中兴大明”的愿望,于心一声长叹后,尽管心烦意乱的,可是崇祯仍然拿起桌上的奏折,打开一看,眉头不由皱紧,又是山东来的折子。
  不用看,崇祯都知道折子里的内容。
  又是问题朝廷要兵的。
  可是,现在朝廷还兵可派吗?
  不过就是几个山贼,他宋学朱,就不能就地募兵清剿吗?
  这个念头闪现的同时,崇祯自然又想到了几个月前,宋学朱的第一道折子递过来时,就有给事中们立即弹劾称“宋学朱与德藩勾结,意欲效仿‘宁王旧事’”,听起来似乎有那么几分道理,可即便是崇祯自己也知道,给事中们是鸡蛋里挑骨头,他们之所以去“挑”,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德藩,还是因为德藩的世子。
  不过最后,内阁还是同意山东以旧制募练乡兵。毕竟,乡兵是不需要朝廷出银子的,尤其是在济南左右卫都毁于建奴之手,朝廷无兵可调的情况下,不必花银子的乡兵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其实,这本身也没什么,只是德世子搁在那,确实让人心魂不定啊!
  “火神下凡……”
  心里头念叨着这几个字眼,崇祯忍不住寻思道。
  “要是你果真是火神下凡,为何不助我大明把辽东的建奴统统烧个干净,要是如此,便是朕认你是火神,把你当成神仙供奉起来,又有何妨?”
  当然,崇祯也就是心里想想而已。其实,对于德藩,他现在的心情可谓是复杂至极,一边是因为德藩能坚守济南,没有丢宗室的脸面,让他着实松了口气,而另一边,却因为“火神下凡”,让他对德藩世子心存忌惮,甚至不满,身为宗亲,自称“火神下凡”,置他这个皇帝于何处?难道他想篡位不成?
  “响马、盗匪横行数百里,万千百姓被杀,山东响马盗匪患已呈愈演愈烈之势……”
  想着之前奏折上的奏板,崇祯的心里不禁犯起疑惑。
  “这到底是真是假?山东地界上,真败坏如此吗?”
  其实,最近一段时间,对于山东的响马盗横行,除了宋学朱的折子外,崇祯还收到布政使以及镇守太监的折子,甚至就连同山东籍的官员,都上折哭奏家乡遭响马盗洗劫,更有甚者还有官员举族被杀,这样的暴行,简单就是可比流寇了。
  可崇祯的心里仍然放心不下啊。
  毕竟,就像给事中们说的那样,当年宁王不就是勾结土匪为祸,然后借机恢复府卫吗?
  他宋学朱莫非也是打着这个心思?
  崇祯的心里犯起了疑惑,可是往常宋学朱的折子里,只是向朝廷请兵清剿,除此之外,别无他求,而且前阵子京城粮荒,也多亏了宋学朱忧心国事,从济南等地粮商手中借粮,朝廷才得已平抑京城粮价,没有闹出乱子。
  现在,这样的忠臣可真不多啊!
  “宋学朱倒也是个忠臣!”
  至于德藩,这几个月也是极为老实。德王挂起了免客牌,不见任何访客,至于那位自称火神下凡的德藩世子,也避到了长清县修王陵去了,看起来德藩上下似乎也还算老实。
  “至少,德藩这边没有请旨要建府卫。”
  不过即便是这么想着,可是崇祯的心里还是忍不住想到镇守太监的秘折中提到的什么“火德真君赐仙梁”,什么“火德真君大战太上老君”之类的听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