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6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云山感叹道。
  “别看葡萄牙国小,可为了巴西,他们可是击退了西班牙人、打跑了荷兰人,锤退法国人,你瞧,这海岸上到处都是他们的地盘儿。”
  盯着地图,云山突然指着地图上的一片区域说道。
  “船长,你看这里怎么样?”
  “这里?”
  盯着那个地区,孙子壮的眼前突然一亮,然后说道。
  “我看行!咱们就到这边去埋几块界碑!”
  一群远道而来的客人,就这么一边挣着银子,一边算计着“人家”的家业。
  次日清晨,在土财们的万般不舍中,“启明星号”再次启程了。他们沿着海岸一路北上,在次日正午,他们抵达了亚马逊河口,它的河之宽,远超出世人的想象,足足有六七百里之宽。
  在“启明星号”从宽似大海的河口逆流而上的时候,观察着河口岛屿上茂密的红树林,孙子壮的眉头皱成了一团。
  这种地方不好的埋放界碑啊。
  “船长,你说,亚马孙女战士是什么模样?”
  云山在一旁好奇道。
  “什么模样,也就野人模样而已,一百多年前,西班牙人弗朗西斯科·德·奥雷利亚纳率领探险队从这里进入亚马孙河,他们一行在河上遭到成群好斗的当地部落妇女的攻击。这些人在探险队一行人看来,那些女人就如同希腊神话中的女斗士亚马孙人。所以,奥雷利亚纳就将此河命名为亚马孙河。”
  那怕是孙子壮从来没有来过巴西,也是第一次来到亚马孙河,但是对于这里同样也是极为了解的,其实,早在嘉靖年间,在欧洲传教士进入大明的那天起,大明就通过传教士对欧洲以及新大陆有了充分的了解,从巴西红木,到乌克兰大草原的哥萨克,面对令人震撼的西洋地理知识,大明的学者们在惊叹之余,更多的是坦然接受,天启年间的《职方外纪》,就提到了欧洲的众多主要国家,竟然包括乌克兰、斯堪的纳维亚诸国与希腊等和中国全无交往的国家,人文自然地理描述是基本正确。欧洲的欧罗巴说法,也亦是明人首创。明人对中国以外世界的认识,超乎世人的想象。
  而相比于清末,面对入侵的英吉利,道光开口就是“英吉利方圆几许,可与回疆有陆路相通?”,随后面对西洋人、火车、电报等新事物时的恐慌、敌视、愚昧的拒绝,教人疑惑曾经好学的、好奇的中国何以至此?这个细节,却可以告诉世人,在满清的几百年奴役下,中国人的素质下滑了多少!
  不过,在这个世界,一切早就改变了,不仅改变了,而且现在的大明对于世界更加好奇了,也更加渴望了,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数以十万计的欧洲图书被翻译成了汉语,那些欧洲的探险家、航海家的日志早就摆在了图书馆中,放在了大明读书人的书架上。
  对于世界,不但像孙子壮这样的航海家早就有了充分了解,就是大明许多乡村社学的少年也都知道美洲,知道亚马孙河。
  “亚马孙女战士……依我来看,兴许这里就是女子国吧!”
  突然,一旁有个见习生说道。
  “《山海经·海外西经》里不是记载着:‘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一曰居一门中。’水周之……兴许,指的就是这里。”
  他的话声一落,又有几个见习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起来。
  “《三国志·魏志·东夷传》云:‘有一国亦在海中,纯女无男。’”
  这些十几岁的见习生正是对世间万物最好奇的岁数,他们当然也看《山海经》,也对书中的世界充满了好奇。这次航行期间,通过船长的言传身教,他们似乎同样也对通过航行来印证《山海经》书中的世界充满了兴趣,自然会将亚马孙女战士与“女子国”联系在一起。
  似乎像是为了印证他们的话语时,就在他们讨论着“亚马孙”与“女子国”之间的联系时,只见从岸边划来一阵独木舟,舟上尽是赤身果休的女子,她们赤裸着上身,面上抹着红泥,划着船桨朝着“启明星号”逼近,站在独木舟上的女子,更是不断的手中的弓箭向着“启明星号”发起了袭击,伴随着如雨的箭矢,还有女子国女战士们狂暴的呐喊声……


第954章 大明的波士顿
  女子国的土著女战士,不过只是“启明星号”树碑之旅程上的插曲,当他们成功的在亚马孙河口树上了大明的界碑,甚至与“女子国”发生一段并不热情,但却颇为“激烈”的短暂接触后。
  确定了大明对亚马孙一带的统治法理基础后,他们就再一次北上了。
  从亚马孙往北,是法国人的殖民地,也就是法属奎亚那,进入了加勒比河后,这里是西班牙人最先到达的区域,中、南美洲是西班牙的天下。他们早就在这里建立了成熟的殖民地统治。换句话来说,他们压根就没给“启明星号”留下任何树碑定界的机会。
  得,继续北上。
  在北方,还有一片大明的殖民地——新英格兰殖民地。乾圣十四年,出于对天朝使团帮助自己复辟的感激,英格兰国王查理二世举国来投,英格兰成为大明藩国。
  当然,仅仅只是成为大明的藩国还不够。非但不够表示查理二世对天朝的感激,当然也无法满足大明对于土地要求,在签署“宗藩条约”的时候。查理二世找到了解决途径:把北美殖民地割让给大明!
  对查理二世来说,连英格兰都是意外得来的,都是身外之物,不过好歹是祖宗的产业,不可随便送人;北美就不一样了,反正都是白捡的,不送白不送。
  量英格兰之物力,与天朝之欢心。
  这是下国的荣幸啊!
  于是乎,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新英格兰,就成为了大明的另一块北美殖民地。在割让的消息还未传到北美时,随着查理二世的复辟,北美各殖民地的前任政府也随之复辟。在弗吉尼亚,被废黜的威廉·伯克利又成为了总督。新英格兰的清教徒一度曾十分担心会遭到报复——他们可都是克伦威尔的支持者,但是他们的恐惧因为一纸条约没有变为现实。
  1660年,新英格兰迎来了大明的官员。
  为了照顾新英格兰的数万英格兰人的情绪,大明官员甚至都没有给殖民地改名。
  殖民地仍然是“新英格兰殖民地”,弗吉尼亚、马萨诸塞、康涅狄格、罗德岛和普利茅斯,他们都得到了大明皇帝的特许状,得以维持自治形式。
  从乾圣十五年,到乾圣二十一年,大明在新英格兰殖民地的移民不过只有区区3000余人,移民速度为什么这么慢?
  说白了,还是因为这里距离大明实在太过遥远。在太平洋西岸的殖民事业也不过只是刚刚起步的同时,东岸的殖民活动?
  先确立统治再说吧!
  而这三千移民——无一例外的都是驻屯军户,在过去的五年之中,他们在新英格兰建立了数座卫所。
  这些军户的存在,对于新英格兰而言无疑是安全的保障,同样也是大明在新英格兰统治的基础。
  波士顿,在新格兰殖民地首府。
  乾圣二十一年六月,当“启明星号”快速纵帆船驶入港口时,这艘悬挂着“巨树旗”,也就是豫章郡郡旗的商船还未驶入港口时,港口附近棱堡炮台上的士兵,就兴奋的高呼道。
  “是大明的商船!从豫章郡过来的!”
  瞬间,整个棱堡内外立即沸腾了起来,非但那些远离大明本土的官兵们纷纷站到炮台上朝着“启明星号”看去,就连他们的妻儿也纷纷站到海岸边,望着这艘远道而来的帆船。
  在震耳欲聋的礼炮声中,“启明星号”驶进了港口,而它的到来,同样也引起了波士顿英格兰人的注意。
  “是西海岸的中国人,他们从西海岸过来了!”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小约翰·温斯罗普这位前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总督约翰·温思罗普的儿子,立即骑马赶到了港口。
  这位新伦城的嫡造者,前康涅狄格总督,现任康涅狄格民政官,非常清楚,西海岸中国殖民地商船的到来,对于新英格兰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两片殖民地第一次直接联系。
  作为官员的他,理应去港口迎接这些客人的到来,在那些大明委任的官员之中,小约翰·温斯罗普是有名的“亲华派”。其实,他的亲华完全是迫于现实,就像这片殖民地对大明的臣服,也是迫于现实。
  大明实力雄厚啊!
  “父亲,你又要去讨好那些中国人吗?”
  在小约翰·温斯罗普朝港口赶去时,他的儿子约翰·温斯罗普三世不无讽刺地说道。和新英格兰的很多移民一样,他是克伦威尔的支持者,他甚至曾赴英格兰参加奥利弗·克伦威尔的军队,在伦敦战败后沦为俘虏。
  尽管大明的重炮和机关枪总会让他从噩梦中惊醒,但是他并没有改变对大明敌意,他看来,是大明毁掉了英格兰共和国,毁灭了他的梦想。
  “约翰,永远不要在中国人面前表现出你的敌意,他们或许宽容的,但是任何人都会后悔与他们为敌!”
  丢下这句话后,小约翰·温斯罗普就骑着马往港口赶去,在他赶到港口时,港口附近已经挤满了人,有不少都是穿着红色军装的天朝军人,他们携妻带子拖儿带女的来到港口,就像是过新年一样,显得分外的兴奋。
  当看到他们的身边往往都簇拥着三四个女子时,那怕是“亲华派”小约翰·温斯罗普仍然忍不住在心里自言自语道。
  “愿上帝原谅这些异教徒。”
  在新英格兰,许多人对大明的抵触情绪往往是因为宗教的原因以及某些习惯,比如,让不知多少男人表示羡慕以及敌视的妻妾制——那些大明的军人在刚抵达新英格兰时,只有一个妻子。这很正常,可是很快,大明的商船就从摩洛哥等地带来了女人,是摩尔人海盗抢夺的欧洲女人,她们不仅是士兵的婢女,还是他们的侍妾,为士兵们生儿育女。
  这样的习惯或许让男人羡慕,但是许多虔诚的教徒却无法接受,甚至还曾有人向总督大人提出抗议,但是被总督一句“尔等实在是荒唐至极,我大明皇恩浩荡,从不曾干预过尔等生活、信仰,尔等不知感恩,却对我大明习俗横加指责,这是何等道理,尔等再敢胡言乱语,休怪本官无情!”
  虽然被怼了回去,可对于清教徒来说,这事真得让他们很不舒服啊。而小约翰·温斯罗普本身不仅是个虔诚的清教徒,他爹约翰·温思罗普也是一个虔诚的教徒,作为波士顿殖民地的创始人之一,曾经发表过题为“基督徒慈善的典范”,认为波士顿与上帝之间存在着特别的契约。
  “我们将成为山颠之城,全世界人民的眼光都在注视着我们;因此,如果我们在实现这一事业的过程中辜负了我们的上帝,致使上帝不再像今天这样帮助我们,那么,我们终将只给人们留下一个故事并成为全世界的笑柄。”
  或许,在另一个世界,这篇所谓的“基督徒慈善的典范”的布道词,是美国人口中“最著名的布道”,但可以肯定的是,波士顿肯定已经成为了他口中的“笑柄”——在这里,他们口中的上帝已经被天朝的皇帝所取代。
  上帝并没有统治这片土地,统治这里的是大明!
  无论这些英格兰人是否愿意,他们都必须要面对这个现实——这里不是上帝的土地,也不是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