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7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爷,这,这臣不知道该咋说……”
见孙思勤这副吞吞吐吐的模样,费扬果知道他过来肯定是有事情要说,只是这个话恐怕不太好说,于是,他就不再闲聊而是直接问道,
“孙思勤,你是咱们大蒙古的大学士,是咱们朝中的宰相,现在大汗驾崩了,这朝廷的大小事情,在太子爷回来之前,都得由你去处理,那怕就是处理有失误之处,那也是再所难免的,你放心,即便将来有什么人拿这阵子的事说事,本王到时候,也会替你说话的,本王一向最恨贪官污吏,最喜欢的就是有担当有能力的大臣,你提到了明使,这个时候明使去找你,肯定是说了什么事情。本王要郑重问你一句话。”
说话之间,费扬果一直用严肃的目光盯着孙思勤。见王爷的态度陡然变得如此严厉,孙因勤的神情不觉肃然起来,背上冒出一丝热汗。他挺直着腰杆说:
“不是臣不愿意说,而是臣不,不敢说啊!”
“孙思勤,你身为内阁大学士,对朝廷的赤胆忠心,本土又岂能不知,有什么话,你尽管直言。”
费扬果说道。
“本王恕你无罪!”
有罪无罪的不还都是他们的一句话?
对此,孙思勤压根就没抱什么希望,但他之所以这般作态,要的其实也就是王爷的这番话,这是为了证明他对大蒙古的忠心啊。
“王爷,明使,明使说了一番大逆不道的话!”
“大逆不道?”
费扬果冷笑道。
“再大逆不道又怎么样?他们又不是咱们蒙古人,是明国人,想说什么,嘴在他们自己身上,咱们那能管得住!”
“可,可王爷,那张克俭说,说,现在大汗驾崩了,也,也就解决了蒙古和大明之间的问题……”
说完这句话后,孙思勤便不再言语,而费扬果愣了一会,又叹道。
“是啊,十四哥和大明那边……哎,这样一样,倒也算是把事给了了,他们还说了什么?”
“他说,他们是不会接受大阿哥继位的!”
“大胆!”
费扬果大叫嚷道。
“他好大的胆子,居然插手我大蒙古之事,多兰是我大蒙古的太子爷,是大汗的儿子,又怎么不能继位,他们如此大胆,难道欺我大蒙古无人吗?”
费扬果一边说,一边恼声道。
“这些年大汗对明人实在是太过宽纵了,什么交好大明,那大明狼子野心,他们的胃口又岂是能填满的,这些他们一点点的蚕食我蒙古之土,上百万移民散居各地,不纳粮,不当差,一个个都像大爷似的,只差没骑到咱们的头上了,甚至就连铁路都要修到咱们家门口了,就那还不满意,还要想往咱们大都城修,甚至还要在大都建租界,干脆直接把国都让给他们得了,这些个明人,现在甚至还要插手咱们的汗位,他们当真以为我蒙古无人吗?”
瞧着王爷的恼怒的模样,孙思勤沉默了好一会才说道。
“王爷,那明人就是大胆的很,是真以为我蒙古无人,那人说,说什么太子爷是大汗的儿子,大汗的手上沾着明人的血,所以,明国那边是忘不掉这事的,他们还说,还说……”
“打仗又怎么可能不死人!”
费扬果当然知道,明人那边说的的血是什么血,那是多尔衮杀明人时沾得血!明人能让他寿终正寝,都已经是法外开恩了。
“他们还说什么?”
“他们说,大汗的位置非得由和大明没有旧怨的人坐……”
“旧怨!谁和大明没有……”
突然,费扬果的话声止住了,他盯着孙思勤,这老东西说这么多是什么意思?
难道他是想……费扬果的心头不由狂跳!
这,这……是真的吗?
难道说,他们觉得自己适合当蒙古大汗!
“孙思勤,明使还说什么?”
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费扬果他自己甚至都没有注意到他的呼吸有点儿急促,表情也变得有些不太自然。
确实,面对这样的诱惑,又有几个人能够那么坦然哪?
毕竟,那可是皇帝的位子。呃,大汗那也是和皇帝差不多的,其实也不过就是换一个名称罢了。
“王爷,他们说,只要王爷继位,大明会一如即往的全力支持大汗!”
终于,孙思勤一咬牙说出了“明使”的想法。
第1133章 这个盛世不太平
几乎是多尔衮病重的当天,就有一匹信局的快马从东门驰出,过河狂奔,一路奔行数百里,次日上午,信局的快马停在了亚伊克河河畔的十三家镇电报局,这是一个明人移民小镇。
而这里的电报局,也是大明电报局最深入蒙古境内的电报局。
电报——乾圣二十六年,有线电报终于被“发明”了出来,从此之后电报这种极高效的新型信息传递工具,就在大明得到了高速发展,较之驿站、信鸽、烽火等传统手段,电报的迅捷无可比拟,正是大明这种幅员辽阔的国家所急需的统治工具。它可以有力地帮助大明将中央的意志及时传递给地方,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和边缘地带的控制。
在随后的十几年来,有线电报不仅在陆地铺设,而在乾圣三十二年,南洋各地就已通过海底电缆连接了起来。在随后的几年里,海底电缆穿越了印度洋,大明敷设了本土——南天门——天竺诸侯国——君士坦布堡的海底电缆。
而在陆地上,电报线路随着铁路一路向西,连接起了帝国的边疆,早在三年前大明就派出使节要求修建从哈密到大都的电报线路,但是却被蒙古国那边给委婉的拒绝了,可即便是如此大明这边还是打着电报公司的名义,自己修了上千里,一直修到了亚伊克河河畔。用电报线路,把那些移民市镇串联在一起。
也正是这些电报,极大的方便了大明对这些地方的掌握。可以说铁路和电报成了推动大明扩张的有力工具。
在过去的多年之间,他们在平常的生活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日行千里和顺风耳。那些只存在于仙怪小说之中的东西,真真正正的出现在生活之中,并且改变了所有有人的生活。
在信局的信使把信送达电报局之后很快。密信就通过有线电报被发了出去,不过仅仅只是几分钟之后,万里之外的南京就已经收到了电报。
电报!
电报的出现,已经彻底改变了空间的距离。
很快,这封密信就被送到了皇宫,送到乾圣皇帝的面前……
随着鼓声的响起,南京紫禁城的皇极门前,在时隔多年之后,又一次迎来了一场大朝会!
作为皇帝,乾圣皇帝虽然是圣明的,英明的,但是绝对谈不上勤政。尤其是江北老山的行宫,以及徽州的避暑山庄的兴建,大明帝国的南京皇宫其实已经基本上闲置了下来。因为皇帝不是在江北,就是在避暑山庄。而南京城内的皇城一年也待不了几天。
基本上完全成了一处闲置的宫廷,这也导致了另一个局面——内阁主持朝政,负责国家的基本事务,而皇帝基本上不问。
至于什么上朝……那也一年难得上几次。这一点他倒是和万历皇帝。
可实际上却是截然不同的。
万历皇帝不上朝,叫罢工,叫赌气。他是说臣子们天天对我太狠了,这样,我什么也不干。万历有六个「不」,叫「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什么意思?就是我既不到郊外去祭天,也不到太庙去祭祖;我既不参加朝会,我也不接见大臣;我既不批奏折,我也不听你们大臣给我讲的什么儒家经书。总而言之,我就当一个彻底的宅男,大门'一闭,什么都跟我没关系。
可是嘉靖皇帝这二十多年不上朝,不是这个情况,他对朝局的掌控已经达到了妙到毫巅的水平,首先大量的特务机关遍布朝中,窥刺每一个大臣的微小动作。而且他经常还会接见一些重臣,比如说首辅,然后面授机宜;而且白天炼丹,晚上批奏拆要搞到早上五点钟才睡觉。
再举一个例子,明代的内阁,其职能就是为皇帝起草圣旨的草稿,这叫票拟。这些草稿到了嘉靖皇帝这儿,没有不改的,往往是满篇逐字逐句地改,即使这个草稿已经非常符合他的心意了,仍然要改,找几处不重要的地方,改上几个字,显得大权仍然在我的手里。他到晚年,其实是用这种方式来执政,他只是无视一切礼法规则而已,这就是嘉靖皇帝的权力境界。
万历皇帝不上朝,叫罢工,叫赌气。他是说臣子们天天对我太狠了,这样,我什么也不干。万历有六个“不”,叫“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什么意思?就是我既不到郊外去祭天,也不到太庙去祭祖;我既不参加朝会,我也不接见大臣;我既不批奏折,我也不听你们大臣给我讲的什么儒家经书。总而言之,我就当一个彻底的宅男,大门一闭,什么都跟我没关系。
可是乾圣皇爷不上朝,不是这个情况,他对朝局的掌控已经达到了妙到毫巅的水平,首先有报纸刊登朝野新闻,别看这不过只是民间的报纸,但是却对官府是种无所不在的监督,从官员任命再到施政治国。报纸上虽然有不少嘴炮,但是却乾圣皇帝却可以通过他来了解民间。而且他还有大量的特务机关——锦衣卫,南北镇抚司遍布朝野,保证了他的情报畅通。而且他经常还会接见一些重臣,比如说首辅啦,次辅了,然后面授机宜;而且白天玩乐,晚上批奏折要搞到半夜才睡觉。
而且大明的内阁,其职能就是为皇帝起草圣旨的草稿,这叫票拟。这些草稿到了乾圣皇爷这儿,没有不改的,往往是满篇逐字逐句地改,即使这个草稿已经非常符合他的心意了,仍然要改,找几处不重要的地方,改上几个字,显得大权仍然在我的手里。这也是他的权力境界。
不过因为乾圣皇爷领导下的大明可以说是四海升平,正当盛世,所以对皇爷的这种行为也没任何人抨击。
当然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没有任何人敢抨击,毕竟这位爷真的敢杀人。
再不急,这位爷治理的天下总比万历年间更太平吧!比嘉靖皇帝那会来说,这位爷一年可是还开几次朝会哪。
可是实际上也就是只有在祭拜天地和祭扫孝陵这些事情上,皇帝才会露面开一次朝会,见一见朝中的大臣。其实也就是为了让那些京官们有一个朝天的机会,让他们将来退休了,有一个可以和乡人显摆的机会——他这个官儿没白做,怎么着也是见过皇帝的。
当然了,就是隔得有点远。不过,他不说,谁又知道呢?
搞完了这些,南京皇城就会封闭。在其他的时间里,南京的皇城都处于维护之中。
不过在乾圣四十三年的七月初六,这一天分明就不是什么大日子,可是这一天,乾圣皇爷的皇家游船还是驶离了江北码头,带着宫廷回了南京。
然后文武百官在当天得到了消息,明天要在南京皇城举行大朝会,而且还有重要消息宣布!
一年到头朝廷时不时的就有重大消息宣布,大部分都是好消息,毕竟现在天底下,压根儿就没有什么人能够挑战大明,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坏消息了。
可从来也没跟这次一样,消息不是朝廷发布的。而是皇帝发布的,而且不在老山宫宣布,还要跑到南京皇城宣布。
看来这次要宣布的消息,那肯定是非同寻常啊!
一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