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百姓们的喊问声,让朱国强的心头微颤,看着注视着自己的百姓,朱国强仰天长叹道。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啊……”
  在这一瞬间,江畔边充斥一种深深的悲情与愤慨。
  任何人看不出朱国强的眼里有什么感情,但是听着世子爷的悲怆至极的长叹,所有人都感受到世子爷发自内心的痛苦与悲怆。
  “为了达到一个最高尚的目的,可以使用最卑鄙的手段。”
  想不到自己倒真有马基雅维里主义者的潜质,那日的密谋之时,自己可不曾有过半点心软的。
  此时看到这一双双真挚的眼睛,朱国强却无法做到那么坦然。
  但是戏还是继续演下去的!
  现在大明已经到了极其危险的境地,即便自己想要力挽狂澜,改变历史车轮,改变大明的国运,但阻力仍然太多。
  这些阻力是什么?
  皇帝、百官、流寇、螨清……
  他们都会在这条道路上,成为自己的阻力,就像这次,甚至就连有名的“忠臣”,首先想的到也是内斗。
  除非自己坐视华夏沦丧,否则就完全没有退路!
  “如果现在世子爷挥师清君侧,那么世子爷的政治威信势必会荡然无存,于天下人的眼中,世子爷就是乱臣贼子,当年成祖为何遭天下士民反对?不正因为大义不存吗?成祖所为是为皇位,而世子爷所谋却是为救百姓于水火,是为救我大明江山社稷,如此反倒成了乱臣贼子!世子爷你能甘心?”
  “这次史可法令世子爷往扬州,看似是让世子爷报国无门,可却能让天下人看到朝廷的昏庸,而且,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话,史可法所谋者,无非是害怕世子爷借口杀人夺兵权,今上必定也会有后手过来,而到那时乱命一下,天日昭昭,天下人自然可以看到今上昏庸,恼其嫉贤妒能。而届时世子爷,再以一场大胜力挽狂澜,两相比较,何为贤,何为庸,天下人自会明辩。只有如此世子爷才可能和今上下完这盘棋,虽然如此一来,将来世子爷的处境会变得极为微妙,但可以肯定的是,今上到时候就空有正统之名,而大义却在我手,只要大义在我,时机一到,自然可清君侧……”
  “百姓何辜?世子爷心怀仁心,可世人又岂对天下存有仁心?我们没有选择了,两害相权取其轻!”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今日所谋者非一方一地百姓之福,而是为天下百姓之福,还请世子爷明鉴。”
  “况且,非如此不能保密,只有让建奴看到世子爷的委屈,他们才会相信,相信世子爷绝对不会挥师北伐辽东……”
  “世子爷,如果想要挥师辽东,就必须要如此,非但演这场戏,而且还要大演特演,演得天下人皆知,演得天下人皆能看到世子爷的委屈,看到世子爷欲报国而无门。”
  “世子爷,这场戏是为了天下,为了天下百姓再不用遭建奴入寇之扰!”
  那天他们的分析,不能说没有道理。况且朱国强也知道,他绝对无法忍受崇祯和所谓的满朝“正直之士”把大明拖进万丈深渊的境地!
  亿兆百姓或死于流寇,或死于螨清,百姓何辜,居然遭此浩劫?
  一边回想着他们的话,一边回想着螨清入寇后的千里无人烟。一边又想到一战定乾坤,从此之后,中原再不会被建奴袭扰!
  至于阿巴泰……鱼与熊掌业务可以兼得,只要……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又一次,朱国强在心底默默劝说着自己!
  尽可能的调整心中的情绪,终于,朱国强只是拱手对百姓说道。
  “诸位乡亲父老,非是朱某不愿保护乡梓,实在是军命难违,虏寇残暴,若是乡亲父老信得过朱某,可随我一同撤往扬州,只要朱某一息尚存,必定护诸位周全!”
  好半晌,朱国强才说出这么一句话来,他的眼光在百姓的身上扫过一遍,他发现自己真的接受了这一切,即便是想要否认,他亦不能不承认,现在自己已经完全变了……
  世子爷的话,数千百姓听得清清楚楚,有些人怨愤更甚,他们知道世子爷不能守在这里,是完全迫于军命,想到忠臣就是落得这样的田地,心中的悲情意识更浓,对世子爷更是充满了同情,突然人群中有人高声疾呼道。
  “苍天啊,你就睁睁眼看看吧……”
  一时间哭声震天,在震天的哭声中,仰天长叹的朱国强目光北向,在心里默默的冷笑道。
  “黄台极,现在轮到我去抢你了……”
  冷笑之余朱国强又在心底想到了京城的那位。
  “崇祯,你又会如何应对呢?”


第158章 崇祯皇帝的怒火
  东虏再次破墙入关!
  从九月二十六数路破墙,到消息传到京城,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因为有了年初东虏糜烂京畿,到处烧杀抢掳的教训,消息刚一传出,京城附近数十里的百姓就纷纷避入城内。
  尽管随后东虏从通州一路南下,现在甚至杀过了淮河,可京城依然是戒备森严。
  崇祯十二年腊月初一晚上,约摸二更天,京城里头已经静街,初冬的寒风一吹,只显得特别的阴森和凄凉。重要的街道口都站着兵丁,盘查偶尔过往的行人。家家户户的大门外都挂着红色的绢布灯笼,灯光昏暗,在房檐下摇摇摆摆。在微弱的灯光下,可以看见各街口的墙壁上贴着大张的静街布告。在又窄又长的街道和胡同里,时常有更夫提着小灯笼,敲着破铜锣或梆子,瑟缩的影子出现一下,又向黑暗中消逝;那缓慢的、无精打采的锣声或梆子声也在风声里逐渐远去。
  从崇祯登极以来,十二年中,建奴已经五次入塞,甚至这已经第四次直逼京城城下,甚至于就在年初,建奴刚刚入塞,怎么这么快就来了。此时城外火光冲天,城内有兵马巡逻,禁止宵行,无论是深宅大院中,还是平民的砖瓦房里,到处都是一片哀叹声。
  这天下是怎么了?
  这东虏怎么又一次兵进长城,威胁京城了。
  幸好京城城高墙固,要不然……可万一要是东虏打下了呢?
  担心,所有人都担心。
  但是对于那些逃入京城里的灾民和难民来说,更多了几分煎熬。这两个月来又从各地逃进来十几万人,没处收容,有很多人睡在街两旁的屋檐底下,为着害怕冻死,挤做一堆。他们在刺骨的寒风中颤抖着,呻吟着,抱怨着,哀叹着。今夜刮东北风,天气冷得厉害,这一夜,不知又要冻死多少人……
  入了夜,皇城里头的崇祯,心情同样也是分外的沉重,虽然他还是一个不到二十八岁的青年,但小眼角已经有了几道深深的鱼尾纹,眼窝也有些发暗。长久过度度操劳,加之心情忧郁,使得他的脸色显得苍白而憔悴。
  一连几夜,他都没有睡好觉,今天又是五鼓上朝,累了半天,下午一直在乾清宫批阅文书。在他的祖父和哥哥做皇帝时,都是整年不上朝,不看群臣奏章,把一切国家大事交给亲信的太监们去处理,到了他继承大统,力矫此弊,事必躬亲,但是却一事无成,天下的局势依然的艰难,而且一天乱过一天。
  今天,他整整一个下午都没有离开过御案。
  在他的御案上,堆积如山的军情急奏是什么?
  是东虏又一次入寇京畿。
  清兵从九月二十六破墙入关,威胁京城,然后由良乡趋涿州,分多路深入:一路由涞水出易州,一路由新城出雄县,一路由定兴出安肃,有围攻保定态势。
  得到了这个消息,崇祯自然是大惊失色。在此之前,山东就曾禀报东虏可能入关,但是那个时候,他却选择了无视,可是东虏真的来了,非但来了,现在甚至还一路杀到了南直隶。
  “他们怎么能孤军深入如此呢?就不怕兵马拆损于大明吗?”
  满面愁容的崇祯在心底自言自语道。可他自己都知道答案,只不过这样的答案是他不愿意面对的,甚至不愿意想的。想到东虏在牌子上写的“诸官免送”,他就为官军脸红,大明官军什么时候居然混到这份上了!
  “他们年初不是刚走吗?怎么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呢?”
  想到东虏又一次破墙入关,他们可不是要在大明境内搞一次武装示威,东虏所到之处,无不是百姓尽被杀戮一空,地方糜烂不见生机。想到不知多少百姓或是被杀,或是被掳,崇祯的心情就变得极为烦燥。
  “虏兵这样深入中原腹地,如入无人之境,怎么好啊!”
  心烦意乱的崇祯,最终还是把手中的笔往地上一丢,然后在宫走来走去,不时顿脚叹息。
  “唉,怎么会这样,难不成从此之后,东虏就把大明当成的猎场,年年来此打猎不成?袁崇焕,滥杀朕之重臣,实在是该死!”
  又一次崇祯想到了袁崇焕,在心里说把一肚子怨气都推到他的身上,如果他不杀毛文龙,没有了牵绊,再没有后顾之顾的建奴又怎么敢随意破墙入关!京畿千百万百姓,又怎么可能被东虏残杀。
  可是这毕竟都是死了多少年的人了,再怎么抱怨,又有什么意义?
  现在最要紧的还是赶紧把过了淮河的东虏赶出去,万万不能让他们破了中都,不过想到中都城坚墙固,他倒也松了口气。
  应该打不下中都吧!
  “中都有十几万人马,应该万无一失!史可法,也算是干吏……”
  想到史可法新送来的紧急军情,崇祯不由担心道。
  “那里该不会有什么变故吧!”
  展开史可法的军情上书,崇祯的脸色顿时变得极为难看,甚至恼怒道。
  “朱慈颖,朱慈颖,你竟然竟然跋扈如此,居,居然杀官夺军,如,如此让朕,怎,怎能容你!”
  史可法的军情禀报里一一道出了德藩世子朱慈颖领兵南下以来的诸多跋扈之事,从杀知县以勒索钱粮,到杀大将夺官军为已所用,种种行径简单就是“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仅道朕、朕真是误信宗室了吗?”
  崇祯的脸色显得极为难看,想到自己“破格任用”朱慈颖居然会是如此狼子野心,他又怎么可能不恼火。
  其实,对于德世子南下以来的一举一动,他也是极为关心的,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等待着给他治罪的机会。
  现在,理由应该充分了吧!
  “朱慈颖,你太让朕失望了,难道,你当真以为大明没有国法吗?”
  怒形于色的崇祯,直接对内官吩咐道。
  “把几位阁臣都过来,朕要让他们看看,这所谓的宗室贤能,到底是什么模样!”


第159章 皇与黄
  杀地方官以勒索银粮!
  杀武官以夺其官军!
  ……
  现在只差没有强抢民女、杀良冒功之类的弹劾了。
  其实,如果不是因为东虏入寇南北驿路阻断,估计现在弹劾德世子嚣张跋扈的折子会像雨点一样,至少南京六部那边至少有百十个弹劾他杀官勒索钱粮的折子就在路上。
  只是他们不像史可法那样,可以派信卒的专递京城。所以,现在京城还没有多少人知道德子是何等的嚣张,何等的跋扈。
  当中官念出史可法弹劾的密折时,薛国观等阁臣无不是满面骇然。
  杀知县勒索钱粮,这种事情很扯淡,甚至不用想,他们都知道桃源县为什么死!
  地方协办客军钱粮,从来都是能拖就拖,拖别人可以,那位王府里长大的世子爷,又岂会容忍被人这么“欺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