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地方协办客军钱粮,从来都是能拖就拖,拖别人可以,那位王府里长大的世子爷,又岂会容忍被人这么“欺负”,这官司打到朝廷,那也是扯皮的很,不过文官们必定会同仇敌忾。
可是现在杀武将夺兵权!
那怕就是刘良佐逃跑在先,那也不能说杀就杀,兵权也不能说夺就夺啊!
况且,后来抽十杀一,斩逃兵三千余人。
“淮河河水尽亦……”
尽管这话听着太过夸张,冰结那么厚,河水怎么可能有红了?
可枪林悬首数十里,这个画面,那怕就是一想,他们也都是不禁胆寒。
这德世子,也太狠了吧!
“臣,臣以为,乱世当用重典,现在东虏入寇千里,直入南直重地,德世子如此杀伐,也是效仿二祖,正所谓慈不掌兵,不如此,又岂能正军威……”
尽管内心骇然,但是面对这样的弹劾,理智告诉薛国观,现在不是生事端的时候。
杀伐似二祖……就是二祖重生也不过如此吧!
盯着阁臣们,尤其是盯着薛国观,崇祯的脸色有些不太好看。
杀伐似二祖……这句话听起来极为刺耳。
朱慈颖似二祖,那朕呢?
难不成,搁你薛国观的眼里,他朱慈颖像二祖,朕就不是二祖的子孙了?慈不掌兵,这道理朕岂不知道,可朕每每名正典刑的时候,你们可都是纷纷站起来反对啊!
在崇祯的心里压着的那团怒火越来越浓时,只听到姚明恭大声说道。
“首辅所言诧异,慈不掌兵虽是兵法所云,可德世子先立杀威于地方,以谋钱粮,后杀将夺兵,谋夺兵权,如此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又岂仅只是为正军威?以臣看来,德世子朱慈颖所行之事,尽是不臣之事!理应重罚!”
姚明恭的话音刚落,手持笏板张四知急忙长揖道。
“陛下,臣以为,所谓不臣不过只是他人妄言,我等身处京城,不能偏听偏信,陛下不妨下旨予德世子,对此事加以询问,亦可派中官于军中行监军,现在东虏入寇,朝廷焉能临阵换将……”
“陛下,此事万万拖不得啊!”
张四知话未说完,姚明恭也再次急声说道。
“陛下,南京史部堂所忧者,正是朱慈颖会不会再次借口逃兵溃卒等理由杀将夺兵,目下中都聚兵十余万,洪督师亦领兵十万一路追击东虏,若是任由其杀将夺兵而不过问。任其胆大妄为,只恐怕天下精兵将尽归朱慈颖!”
姚明恭的话落到崇祯的耳中,让他的心头猛然一寒,本身性格多疑的他,立即说道。
“切不能让其再行杀将夺兵一事,此事必须从严处置!”
陛下的决定,让众人无不是脸色微变,他们的心里无不是为德世子捏了把汗,身为首辅的薛国观又一次长揖道。
“那如何处置德世子呢?”
“陛下,臣以为可令朱慈颖将兵权交予副将,再令其回济南禁闭思过……”
“陛下,臣以为还是中都高墙更为妥当的……”
……
几乎是在崇祯做出处置德世子的决定后的第一时间,九门紧闭的京城还是有人快马离开了京城,不过那人并不是往南,而是往北赶去,只不过是几天后,身在锦州前线大帐里的黄台极就得知了这个消息。
“哼哼,这崇祯皇帝当真提多疑的很,既不相信臣子,也不相信宗亲,这么多年好不容易出了个有才能的宗亲,结果,寻得借口后,还是立即夺了他的兵权!”
黄台极说出这句话时,显然忘了他是如何千方百计的夺多尔衮的兵权,甚至在内心深处,感觉倍受议政王大臣会议掣肘的黄太极,在内心深处,可是极度渴望能像南朝皇帝那样一言九鼎,就像夺德世子兵权一样,只需要一纸圣旨即可,那里像他那样,需要千方百计的寻找借口,一点点的削兵权。
“皇上,如此看来,南朝的气数确实已尽,如果这次能将南直隶糜烂一空,南朝失去南直隶税源,估计最多也就是三五年后,我大清必定可入主中原!”
范文程的话音刚落,黄台极就摇头说道。
“范先生所言诧异,南朝虽然看似气数已尽,可毕竟是天下正统,即便是糜烂南直隶,也只是让其无力再与我大清撕杀,只要其退守山海关,我大清想要入主中原,总归还是极其困难的。”
相比于范文程,黄台极则显得极为冷静。
“此次糜烂南直之后,我大清所需要的就是趁机与其和谈,如果朕所料不差的话,届时崇祯皇帝势必愿意和谈,先为我大清争取十年时间休养生息,有了这十年的时间,估且不论其它,就是辽东原来的汉人和这几年掠来的汉人阿哈,差不多也可以悉数编入八旗,到那时,我大清才有机会入主中国,甚至就连同这次入关掠来的人,有十年的时间教养,也是可以为我大清国所用的。”
想到这次入关可能的收获,黄台极看着范文程问道。
“范先生,你觉得范永斗的那个计划,有几分可能?”
又一次,黄台极想到范永斗提出的那个计划。
“回皇上,前些天睿亲王不是已经派来人来信说,目下已经事成,只待范永斗依计行事即可!”
说罢,范文程看着皇上轻声说道。
“皇上,以奴才看来,现在应该是时候让范文程他们过去了!”
第160章 范家要富可敌国
在夜色中流淌着的大辽河水,在明月的照耀下映着一层白光。一队绵延数里的船队挂着大帆,在黑暗中沿河逆流行驶着。
河风中,断断续续传来船丁们撑船逆流时着吃力的闷吼声,
“终于到了大清国了!”
立于船头的范永斗,盯着辽河两岸,特意对船夫吩咐道。
“扔个火把到岸边。”
火把扔到岸边时,惊起水鸟一片,在水鸟惊飞时,就着火把的光亮,看到河岸边干枯了四五尺河床,范永斗脸上笑容越来越浓了……
“范叔,你说,说,这建,不,不,大清国的皇帝真,真的会买咱们的粮食?”
瞧着黑洞洞的辽东大地,方贤启显得有些紧张。
勾结建奴、贩粮出关……
这无论是那条罪落在身上,那可都是诛九族的大罪啊!
“大公子,你只管放心,大清国的粮价只比京城高,绝不会低,保准你亏不了,”
瞧着方贤启脸色煞白的模样,范永斗在心里冷笑道。
真是一帮没有卵子的东西!
难道他们就不知道,什么是富贵险中求吗?
一个个的胆小怕事如此,又怎么可能发财?
冷笑之余,范永斗的心里却也是五味杂阵,今年,他可是亏大了,非但那几百万石粮食是他用上百万两银子买来的,甚至就连同铜货,也做价赔给了多尔衮,他不敢不赔啊!
范家早就和大清国绑在一起了!
至于这五十万石以及随后的五十万石粮食……不过只是敲门砖而已,都是为了办成一件大事!现在这边基本上都已经同意了。
只要这件大事办成了,非但今年亏得都能收回来,甚至就连同那个人,也能一并收拾了!
天色渐明,遮洋船继续朝着辽河上游行去,河岸边的田地里,那些天将放明就被驱赶着下地干活,挑水浇地的人们,瞧见河中的遮洋船时,眼中顿时放出光来。
“是,是遮洋船,肯、肯定是咱大明的船……”
“你看,他,他们没有辫子……”
甚至都不等他们激动的劲头冒出来,挑着水的明一和尚,就冷冰冰地说道。
“那船上坐的不是人,是畜生,是卖国求荣的畜生……”
在过去的那么多年里,明一和尚不知在这里看到多少次这样的船,这些船都是从大明驶来的,船上的人也都是明人,可他们却把粮食、铁器、丝绸都卖给了女真鞑子!他们不是畜生还能是什么?
几天后,明一和尚等人又一次看到了驶来的遮洋船,不过他们并不知道,那些船并没有驶像往常一样,驶离辽东返回天津,而是直接驶往了旅顺,足足有数百艘遮洋船,几乎把整旅顺口的海面都占满了。
作为范家的家主,在过去的三个多月里,范永斗一直呆在旅顺,其实,这些天以来,他比谁都心急,心急着南边的情况。
“范叔,你说咱们等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又一次,方贤启看着范永斗,满面忧色地说道。
“再这么等下去,我怕怕船夫们会人心纷乱,到时候会出事的?”
“出什么事?就这么呆在这,一个月给十两银子,这样的好事,他们往那里找去?这一趟下来,每人能得一百多两银子,方贤侄,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些个贩海讨日子的,眼里头从来都只有银子!只要使足了银子,他们必定不会说三道四的!”
看着没有一点胆色的方贤启,范永斗的心时充满了鄙夷,就像这样的人,也能做稳京城粮行总商的位置?可真是投了个好胎!
“可,可不怕万一,就怕一万啊!”
“方贤侄,不用担心,这么多年,我那一百多条船,可曾出过一次事?要不是我主动带着方贤侄你,你又可曾听说过往关外运粮出关,是用海船?”
范永斗颇为得意地说道。
其实即便是在朝廷那里,他们也以为晋商即便是偶尔勾结东虏,也就是越墙贩卖一些丝货、茶叶之类的东西,可朝廷那里知道,他们之所以能把生意坐大,甚至能把百万石粮食卖到大清国,靠的并不是陆路,所谓的陆路驼队,不过只是障眼法而已,真正的主路还是海路。
“这,这小侄确实没想到!”
方贤启如实地答道,在此之前,他压根就没想到,范永斗他们居然是用遮洋船从天津把粮食、布匹、丝货、茶叶等货物运到辽东。但转念一想,他倒也算是明白了,骆驼才能运多少东西?顶多两三石粮食,用骆驼运粮食到辽东,还不够骆驼自己吃的,最省钱的还是海路!
那怕就是方贤启也没想到,在天津卫的千多艘遮洋船里,这些个晋商会在那里“藏”着两百多艘船,方家做了这么多年的粮食买卖,也就只积下了几十艘船而已。
“你就放心吧,使足了银子,他们必定会守口如瓶,这一次挣着的银子,他们半辈子都挣不到,就是你我……”
顿了顿,范永斗的目中精光一闪,然后得意道。
“你我挣到的恐怕就是辛苦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挣到这么多!”
那些银子,即便是挣了,又怎么可能安心?
方贤启的脑海中,又一次浮现出了年初在张家湾、通州等地目睹过的满目疮痍的惨状,这样沾着血的银子……烫手啊!
就在范永斗向方贤启晓之以钱,动之以银的时候,那边门外有人禀报道。
“范老爷,贝勒爷有请!”
一听是贝勒爷有请,范永斗满面欢喜地说道。
“方贤侄,你先安坐,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话,估计这次贝勒爷叫我过去,肯定是那件事要成了……”
正像范永斗猜测的那样,几个小时后,在他从贝勒爷那边过来的时候,他的脸上带着笑容,一见到方贤启就激动地说道。
“方贤侄,此事成了!此事一成,你我两家虽不敢说富可敌国,可却也是差之不远了!”
说罢,他兴奋的看着大海说道。
“明天,船队就驶出旅顺口!”
第二天,天将放明,由三百多艘遮洋船组成的船队就浩浩荡荡的驶出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