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想就晓得,事情不简单。
  但他肯定不可能拒绝,臣子乃是皇帝的臣子,他作为臣子之首,当然也是要为皇帝分忧解难的,无论公事私事。
  “陛下请说,老夫一定竭尽所能。”
  曹仪郑重的道。
  结果他说完之后,没一会儿就后悔了。
  原因很简单,景和帝对他说了柳铭淇和八姑今天在西邱村的事情。
  包括前因后果,都一一说给了他听。
  曹仪听得冷汗都出来了。
  好家伙!
  一口气杀了二百多人,这裕王世子看起来顽劣,实际上更加的心狠啊!
  “我本来想着,让机灵古怪的铭淇去帮忙探查探查,也算是对朝廷、绣衣卫等部门的补充监察。”景和帝迟疑了一下,道:“铭淇天资聪明,赤诚爱国,所以我有意让他以后接替肃王,担当新一任的宗正。所以才让他去做事儿的。”
  他不得不提培养柳铭淇的事情。
  因为没有这个原因,柳铭淇贸然插手国家事务,是很犯忌讳的。
  有了“未来宗正”这个名头,才能解释这一切。
  一般来说,宗室的宗正一般都是当朝皇帝的弟弟。
  可这一代的皇子只剩下两个,除去皇太子之外,皇三子寿王铭安今年才七岁,算到等皇太子继位,柳铭淇最多也不过是三十岁上下。
  三十岁上下的人担当宗人府宗正,这不是开玩笑吗?
  而那个时候柳铭淇也快四十岁了,接替肃王担当宗正,正好合适。
  但曹仪还是眉头紧皱,“陛下,即便是未来宗正,也没有听说宗正干涉朝廷事务,顶多也就是宫廷事务罢了。这西邱村之人该死,全村处刑流放都不是问题,可这也不该皇家宗室来处理吧?”
  对了!
  这就是柳铭淇跟景和帝最担心的地方。
  说一千道一万,宗室子弟不得以任何方式参与朝政,这是太祖皇帝的铁令。
  虽然后面的皇帝之中,也有让出色的宗室子弟参谋政务的做法,但那也仅仅限于出谋划策,绝对不能做实事儿。
  现在柳铭淇斩杀数百恶人,为的不是自己的利益,而是因为公务,这就逾越了。
  要是因为西邱村的人惹了他,属于私仇,那还相对来说好办一些。
  “咳咳。”
  景和帝轻咳一声,“本来铭淇是想要好好说话的,结果他们直接给了铭淇一刀,现在膀子还贴了膏药呢,所以他一时没有忍住,毕竟年轻人嘛。”
  “呵呵。”曹仪不给皇帝面子,“皇上,因为被砍了一刀,所以要杀二百多人?您相信吗?”
  皇帝哑然无语。
  因私报复这条理由只能骗一骗傻瓜,真正聪明的人,一眼就能看破。
  片刻之后,他干净利落的道:“这一点朕就不管了,丞相你得帮朕想个主意,让铭淇脱罪!尤其是堵住法家的那群家伙!”
  读书人之中,牵扯到朝廷规章制度,以法家最为难缠,连儒家都得退避三舍。
  皇帝自然就更不愿意被他们骂,于是把责任推到丞相身上。
  曹仪闻言只能苦笑。
  可他又不能说置之不理。
  皇帝亲口请你帮忙,你不帮忙,这是要做什么?
  任凭皇帝再怎么的仁慈宽厚,过了这一遭,也不能留你这么一个关键时候不能为君分忧的百官之首吧?
  曹仪认为自己身体好,再怎么也能为大康朝继续贡献十年以上的才智,当然不愿意就此黯然致仕!
  况且说一千道一万,裕王世子铭淇也是皇室血脉,先帝的孙子、皇帝的亲侄儿。
  曹仪如果不保他,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丞相不仅仅是百官之首,更是皇帝和官员们的纽带之一,他也肩负着维护皇家尊严的重任。
  还是那句话。
  替皇帝分忧解难,本来就是他应该做的事情。
  身为一个儒家学子,曹仪是以君命为第一位的,其余的都可以排在后面。
  然而要怎么办呢?
  丞相不觉深深的思索起来。


第144章 一开始就怼上了
  如同皇帝所料,到了晚上的时候,西邱村的事情便迅即传开了来。
  “你听说了吗?西邱村的事情?”
  “怎么没有听说?裕王世子真是太狠了!”
  “谁说不是呢,杀了两百多人啊!”
  “只有二百多吗?我听说一个村的人都被他屠了!”
  “吓,岂不是男女老少都被杀了?裕王世子这么狠毒吗?”
  “呃……可能也没有那么凶残吧?况且西邱村的人贩卖转卖孩童和女人,做了这么多年的恶,也应该杀掉!”
  “是啊,我觉得裕王世子挺爷们儿的,这样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是恶贯满盈,难道不该杀?”
  “对对对,我邻居的二大爷的三女儿的小子,就是在外面耍,然后被拐走的,现在都找不到,人都要疯了……要是裕王世子早几年杀了这些人,该多好啊!”
  “……”
  平头百姓们只是吃瓜群众,他们反而是更加钦佩敢作敢当的裕王世子一些。
  可朝廷官员们就不一样了。
  当天晚上,就有无数的官员聚会,热烈的商讨了起来。
  第二天一早,超过两百名的官员,便已经聚集在皇宫之外,恳求皇帝召见。
  这样的局面,让景和帝心头不觉一沉。
  大康朝并不是前朝那种,皇帝不是每天都要上朝的。
  因为每天上朝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在无关紧要的枝末小节上面,反而会影响处理朝务的效率。
  故而太祖规定了,大朝会一般一个月只举行三次,更多的时间都是各部在自己的地盘办公,然后总体大事和策略方针,则是由文渊阁的丞相们和皇帝一起来制定。
  皇帝也不是随时都要处理朝政,有了分权的丞相们,还有各部尚书们,他们只用把大局把握好就行。
  当然这也有例外。
  比如说今天这样。
  如若朝臣们有重要的事情要向皇帝禀报,那是可以聚集在一起,请求皇帝打开宫门,让大家聚集在垂拱殿,商讨大事。
  一般有这样的情况,皇帝都不得阻拦,一定要听听下面臣子们的心声。
  自景和帝继位以来,遇到这样的事情还不到十次,每一次都是遇到了很麻烦的大事。
  可这一次仅仅是柳铭淇在西邱村杀戮救人,就引来了两百多官员齐齐求见,显然来者不善啊!
  ……
  官员们卯时五刻便开始在宫门外等待,辰时三刻,宫门终于缓缓的打开了。
  御史台御史中丞王智耿,大踏步的走在了人群之中。
  旁边一个相熟的官员凑了上来,“王公,皇上晾了我们这么久,恐怕今日之事有所波澜啊。”
  “有波澜才正常。”王智耿淡淡的道,“裕王世子乃是皇室之中,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皇上向来喜欢他,当然不可能坐视不理。”
  顿了顿,他又道:“然则国家自有规章制度,我等身为读书人,理应维护国本,做我们该做的事情。”
  “可是像您这样想的不多啊。”另一个官员小声的道,“屠大人可没有过来,六部尚书也只来了两个,四位相爷更是都没有动静!”
  屠大人是御史大夫屠谋忠,御史台的第一人。
  本来遇到“裕王世子屠戮数百民众”的事儿,身为监察朝廷和天下的正式机构,御史台应该是当仁不让,御史大夫屠谋忠更是应该第一个出面。
  可刚才大家伙儿看了一大圈,都没有看到他的身影,许多人不觉心中就有些想法了。
  “屠大人我不知道,但我一定会竭尽所能的。”王智耿脚步不停,继续说道:“昨晚四位相爷都紧急入宫了一趟,因此他们不出现是很正常的……今天我们在朝会上面,遇到的阻碍可能会出奇的多啊!”
  “多又怎么样?”一个六科给事中走了上前,大声道:“我等学读圣贤书,一切以朝廷法规为准。无论前面如何艰难险阻,我等只管一力向前就行了!”
  王智耿笑着点了点头。
  年轻人就是要有冲劲儿才好,这一点,儒家和法家可都是一样的。
  后面一点有几人就在小声的探讨。
  “不仅仅是他们说的那几位,看到这个法家的六科给事中说话,我忽然想到,刚才好像没有看到苗太升的身影?”
  “对,没有他!他说不定就和几位相爷一样,都退缩了。”
  “不可能不可能!这个世界上还没有苗太升怕的人,就算是皇上也不行。”
  “那为什么他不来呢?难道因为他很赞赏裕王世子?”
  “肯定不是。苗太升把人情和法令分得很清楚,根本不会徇私枉法。”
  “嘿……说曹操曹操到,你看,宫门处赶过来的,不就是苗大人吗?”
  “哈哈!我就知道,遇到这种事情,苗大人和王大人两人,一定是我们的脊梁!”
  “……”
  他们说话之间,苗炎已经走了上来,追上了众人,赶到了特意放慢脚步等他的王智耿身边。
  “王大人!”
  “太升兄,我还以为你今天都不来了呢。”
  “忙着一些事情,所以晚了。”
  “太升兄今日打算如何?”
  “自然是本我法家学徒之心做事,无愧天地,无愧君民。”
  “善!”
  王智耿笑着不再说话。
  但有了苗炎在他的身边,这位御史中丞的脚步都迈得更有力量了一些。
  到了垂拱殿,门口已经打开,如今冬天天色亮得晚,还略微有些黑,远远的看过去,垂拱殿像是张开了一张张大口的猛兽,颇有些阴沉。
  当然了,这只是大家此刻心中的想法而已,和他们心中感觉要面临的困难有关。
  可王智耿和苗炎是一步都不停留,大踏步走进了殿内。
  殿里有一股淡淡的花香气息,地面的大理石光滑如镜。
  垂拱殿寻常一个月才开三次,不过宫里的宦官和宫女经常都会进行清扫和保养,看上去永远都是崭新的。
  垂拱殿可以容纳最多三百人同时在场,但那时候皇帝说话就得靠嗓门大的宦官传话给后面的官员听了。
  通常情况下,这里谈事情的氛围,远远不如乾清宫。
  群臣分列两边站立,等待着景和帝的到来,却时不时的有人在交头接耳的说着什么。
  等到他们站好,陆陆续续的才有朝廷重臣们前来。
  像是这样的叩宫奏请,不是志同道合的官员们一般补回来,但是朝廷九卿、六部尚书和丞相们,包括在京的禁军九卫的大将军们,却是一定要过来的。
  甚至于连平日里只在大朝会才出现的宗人府宗正肃王,也施施然的走到了金銮殿下面站着,却不和任何人交谈。
  曹仪最后一个抵达,他面含微笑的和大家打了招呼,走到了左边的第一个位置上。
  再等了大约一刻钟,皇帝才姗姗来迟。
  “参见陛下!”
  群臣们鞠躬行礼。
  “免礼吧!”景和帝的精神不大好,看着下面一群来找麻烦的人,没好气的道。
  旁边的赵寿上前一步,大声说道:“众臣工有事上奏,无事退下。”
  这么一番固定程序过后,王智耿刚要站出来,景和帝却忽然提前说话了,“太升,你昨天处理的西邱村拐卖并杀害无辜妇孺的案件,结果怎么样了?”
  苗炎愣了愣,旋即走了出来,行礼说道:“回禀圣上,微臣从昨天分两方面来做。一方面是加紧审问西邱村和裕王府、睿王府的人;另一方面则是根据西邱村的招供,连夜抓了七十三个团伙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