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不会大规模影响货物的正常运送,但如果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那边如果出个什么火灾,那可就全部都逃不脱了——你连缓冲地带都建房连成一片了,火烧连营听说过没?
  然而柳铭淇什么都没说,径直出了瓶颈道。
  一旦从关卡出去,眼前的视线就要开阔多了,道路起码是有五六十米宽。
  柳铭淇注意到,无论是码头的道路还是这通往码头的道路,都已经有些破损了,不少地方都凹凸不平,显然是年久失修。
  这么一来,对于货物的搬运运输,自然就有不小的影响。
  不到一百米,这边道路的两旁退后二十米便是林立的各种商铺店铺,吃喝玩乐的都有,俨然是一个很繁华的集市。
  “集市里面有多少商铺,多少人啊?”柳铭淇边走边问。
  “回殿下的话,这里叫做通江镇,一共有一千四百家店铺,主要是住宿吃饭歇脚为主,还有大家互通有无一些货物的铺子,另外就是一些花楼赌场了。”陈显芝张口就来,“长住在这里的大概是一万两千人上下,然后加上了码头工人们、还有每天南来北往的客人们,加起来也能有一两万。最多的时候一共有七八万呢。”
  “码头工人都住这里面?”
  “他们绝大部分是附近几个村镇的人,平日里没活儿干就在码头那边的仓库吃喝拉撒,可不会来这里浪费钱。”陈显芝明显懂柳铭淇的意思,“在这里消费的,大部分还是南来北往的商人,另外还有运送货物车队等等。”
  由此可见这鬼门关南北码头的重要之处了。
  作为连接京畿地区和西北的主要节点,许多商人干脆就在这里做买卖,买卖谈好了之后便可以直接提走船上的货物,不用再到京城或者别的地方交易。
  南方的大米、丝绸、瓷器、茶叶、桐油,北方的马匹、牛羊、皮毛、矿石等等,在这里应有尽有。
  甚至于很多本该在东北方线路上的货物,比如说人参、貂皮、鹿茸等等各种珍品,也都拐弯来这里交易。
  给柳铭淇的感觉,这就是全国的大型货物交易市场。
  许多商人甚至觉得,把货物运到这里,然后直接出售,比起拉到各个省份去卖要方便快捷多了。
  这样造成的中间贩子也就很多,许多人还专门来促成各种买卖。
  由此一来,南北码头的镇子上自然夜夜笙歌,一副不夜城的热闹景象。
  再走了一百多米,柳铭淇便进了通江镇。
  眼看着这里的土霸王相城府知府陈显芝和漕运衙门转运使陆冠心都陪在了一个锦衣少年的身后,所有街面上的人都不由自主的让开了道路。
  其实他们想要不让开都不行,数十个衙役和漕运兵已经开始在清理道路中间了。
  “哇,看,是绣衣卫的标识呢!”
  “奇怪了,这些明明是千牛卫的侍卫呀!”
  “吓?就是皇宫里面的千牛卫?难道是……是皇上来啦!?”
  “可拉倒吧,皇上出行,周围能没有羽林卫嘛?”
  “那是不是太子?”
  “也不是,太子不是在两湖区域吗?况且太子身边没有千儿八百的羽林卫,皇上敢让他出来呀?”
  “但这个少年也穿着金龙山河图袍呀!”
  “这就不晓得了……听说最近京城里最出风头的是年仅十六岁的裕王世子,难道是他?”
  众人窃窃私语个不停,柳铭淇却没有在意他们。
  从这里走到酒楼的过程中,少年一直在观察通江镇的状况。
  通江镇的道路比起外面来,却是要好太多,基本上都是青石板,走在上面平平整整,非常爽利。
  陈显芝说得不错,这里的确可以轻轻松松容纳两三万人。
  从经济学上来说,这已经形成了一种虹吸效应。
  通过通江镇的繁华,它不但可以给相城府带来极大的税赋收益,还可以给附近上百里的村庄带来众多物资的需求。
  这么一来,附近村庄的饲养、种植积极性就大增,连带着吸引力就会增加,会让更远区域没有土地或者贫穷的人们过来找工作,或者是嫁女儿。
  如若是打通了鬼门关,通江镇不敢说废弃,但热闹程度至少要减半。
  不知道到时这里还会剩下多少商铺,多少繁华呢?
  但转回来说,相比起鬼门关制约的航运,以及产生的各种弊病,这些商铺和人们的利益,却又是不值一提了。
  两害相权取其轻。
  两利相权取其重。
  说的便是这种必须的选择。
  ……
  注:这里说的“码头工人”,工人一词其实早有所用。《荀子·儒效》说“设规矩,陈绳墨,便备用,君子不如工人。”韩愈的《钱重物轻状》也写“夫五谷布帛,农人之所能出也,工人之所能为也。”
  虽然两位说的应该是“士农工商”里面的工,意思是指工匠,但窃以为用在民间杂工也通理,比起“码头帮佣”来,也要更为妥当一些。
  ……


第178章 水一定很深
  一顿丰盛的宴席过后,宾主尽欢,柳铭淇等人也回到了驿站里面。
  通江镇的驿站非常好,一连有二十几亩地,光是小楼就有七八栋,然后管事的、做事的加起来上百人。
  柳铭淇等一行人住进去,除了千牛卫要拥挤一点之外,其余的都很宽敞。
  巫夜霜只带了一个贴身的婢女,两人睡一个房间,简朴得让人佩服。
  等到辜辰彦、巫夜霜去休息了,张勤才从外面领了一个人进来。
  这人其貌不扬,长得很富态,是一个标准的生意人模样儿。
  可是见到柳铭淇时,他却一脸肃然,“卑职绣衣卫指挥使颜洲,见过世子殿下。”
  “坐吧。”
  柳铭淇笑吟吟的,“你是哪儿人啊?”
  颜洲坐了小半个屁股,恭声道:“回殿下,卑职是京城人士。”
  柳铭淇挥挥手,“不用那么拘束,我只是临时来看看,对你没有什么影响。”
  “是!”
  颜洲答应着,却还是小心翼翼。
  张勤在旁边看着不说话。
  柳铭淇拥有召见和询问绣衣卫暗探的权力,是皇帝给的,理由是他为了沿途的安全,以及更好的了解鬼门关事宜。
  张勤觉得这个理由很牵强,但不知道为什么,皇上就是给了。
  柳铭淇还没有进入北码头,绣衣卫便通过自己的消息传输系统,将信息传递给了颜洲,让他过来见柳铭淇。
  少年问道:“我听说通江镇和顺江镇的税赋都不用上缴,直接用于两地码头的修缮、以及各种事务的补贴,对吗?”
  “是的。”
  “我一路走来,看到这通江镇极其繁华,想来也是收入颇丰吧?”
  “是的。”
  颜洲本来还是想简单回答,可看到柳铭淇笑而不语,只能是继续说道:“去年通江镇和顺江镇一共收税赋一百二十七万两白银,修缮了四个小码头、支付了在这里做事的两千九百多漕运、相城府官吏、户部官吏的俸禄,很好的维护了漕粮的运送,没有任何掉链子的事儿发生。”
  “他们没贪污吧?”柳铭淇随口问道。
  “小吃小喝肯定有,但是大的方向不敢动手。”颜洲硬着头皮道:“毕竟这里可是许多人都盯着呢,能吃一点就够了,惹得一身麻烦,又是何苦来哉?”
  “这样啊!”少年微微颌首,“那你怎么样?”
  颜洲直接起身长拜:“卑职一心敬忠职守,做生意账目都是呈给了大都督亲览,绝无懈怠贪腐之心。”
  “那就好嘛!”
  柳铭淇笑着说,“说回正事儿,他们大家对于我来治理鬼门关,有什么看法没有?”
  “殿下聪慧过人,屡屡能做常人之所不能,大家对您来,是又期待又有些担心。”颜洲说道:“鬼门关如果一旦打通,对于大运河运输绝对是大有好处。可是如果鬼门关打通了,那么这边的码头和两个镇子,将不可避免的迎来衰败,他们自然有些不甘心。”
  “这个很正常嘛,没有谁愿意吃苦受穷的。”柳铭淇点头,“他们就没想到阻碍我什么的?”
  “当然没有。”
  颜洲迟疑了一下,道:“事实上,他们担心归担心,却从来没有人愿意相信,殿下您能打通鬼门关。”
  “是啊,千百年都没有做成的事情,怎么我就能做成呢?”柳铭淇晒然一笑,“我都知道了,你先下去,我有事情时再找你。”
  “遵命!”
  颜洲小心的退了出去。
  转头出门过后,他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张勤本来不想说话的,可柳铭淇却没有放过他,“勤哥,你觉得他说的怎么样?”
  “卑职不知此地情形,故而不能判断。”张勤一本正经的道。
  “那你觉得颜洲这个人怎么样?”柳铭淇又问。
  “不好说。”
  “你说说自己的感官。”柳铭淇很坚持。
  张勤无奈,只得道:“此人说话虽然表面恭敬,可实际上卑职觉得他有些话说得不实在。”
  柳铭淇哈哈一笑,“这不很正常吗?大家都是混口饭吃,没必要得罪那么多人嘛。”
  张勤迟疑了一下,没有再和柳铭淇争论。
  此事是文官系统的管辖范围,他身为千牛卫,自然不好多说。
  直到张勤走了出去,柳铭淇才摇头笑了起来。
  看了前世和大人的那些招数,看了那么多电视剧,看了那么多书,他要是不明白这鬼门关有巨大的猫腻,那真是白白两世为人了。
  从事实来看,鬼门关运送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直线上升,这都代表着之前的制度和运作模式已经有了极大的弊病。
  其根源肯定就是在人身上。
  人越来越贪婪,就会造成损失越来越大。
  从小的方向来说,陈显芝、陆冠心、甘恕正肯定有问题,甚至颜洲也说不定跑不掉。
  那么再扩大一点范围来说,安徽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等等,户部侍郎、尚书,是不是也牵连其中,最少也是收了好处呢?
  还有漕运衙门的漕运总督林镇远,他要是没在里面捞点好处,柳铭淇名字能倒着写。
  只不过林镇远是皇帝的潜邸之臣,历次灾害降临时又积极的捐款捐物报效朝廷,所以这个人一向稳如泰山,哪怕知道他有毛病,也不会去深查。
  通江镇和南面的顺江镇,仅仅是两个镇子,税赋便达到了一百二十七万两,几乎是全国生丝或者桐油税赋的一半,可想而知这里有多么的繁华昌盛。
  幸好南码头和北码头这两个地方的税赋,是直接由户部派人来收取的,漕运衙门和地方州府都无权干涉。
  想想旁边小镇的收入都如此高,两大码头的税赋那就肯定更高了,不然户部也不会冒着得罪漕运总督的风险,直接插一脚过来。
  可是哪怕如此的高,户部仍旧是每年都喊穷。
  这几年的赈灾事宜不知道耗费了多少景和帝的内库银子,内务府都快集体上吊了,但户部还是稳如泰山。
  由此柳铭淇也想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户部的窘迫。
  是真的用得太多,还是那些本该入国库的钱,却进入了一些私人的腰包?
  只不过,因为来得太大张旗鼓,所以柳铭淇也失去了步入民间去微服私访的便利。
  他敢保证,外面一定有许多人在观察着,一旦发现自己出去,肯定会去禀报上面的人。
  况且柳铭淇还不可能偷偷溜出去。
  皇帝可是给张勤下了死命令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