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想到这种可能,他们的心顿时火热起来。
  连钟昶和苗炎都不能免俗,觉得自己的子弟能学会这个,不敢说富贵逼人,造福天下,但至少可以让自己做出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啊。
  思虑过处,苗炎跟着问道:“殿下,蜂窝煤大家都能买得起,但这蜂窝煤炉不可能那么便宜吧?得多少钱?”
  柳铭淇轻飘飘的道:“不要钱,送。”
  “嗯?这是何故?”
  “当然不是白送,而是买一百个蜂窝煤便会送一个。”柳铭淇悲天悯人的道:“老百姓都这么不容易了,我怎么能还在这方面赚他们的钱呢?他们自己做肯定做得五花八门,效果不一定好,还会有安全上的隐患,不如我亏点钱,一并做好送给他们好了。”
  皇帝和众臣都是齐齐颌首,眼中充满了赞赏之意。
  一百个蜂窝煤价格才两百文,还白送这么一个制造一看就不简单的蜂窝煤炉,这不叫善心可贵叫什么?
  要知道,要送的蜂窝煤炉,才不是什么几百个几千个,而是几万个啊!
  单是这个裕王府至少就要亏上万两银子。
  靠着一个两文钱的蜂窝煤,他们要多久才能赚回来?
  钟昶对柳铭淇今天的举动很有好感,闻言笑着跟皇帝拱手鞠躬:“陛下,宗室有这样的子弟,何愁我大康未来不兴旺发达,再创一个汉唐盛世呢?”
  景和帝哈哈一笑,故作谦虚的道:“铭淇这孩子能力是有的,但也太过浮躁,很多事情不知道分寸。诸位爱卿平日里多帮朕点醒和教育他,这样他才成长得更快,才能为我大康贡献更多!”
  这已经是明目张胆的在告诉众臣,这柳铭淇便是朕选中的未来宗正了,你们可要关照一下啊!
  众臣纷纷应允。
  柳铭淇心中不觉得意。
  任何一个现代人都明白,这哪里是什么善心和悲天悯人?
  这相当于英吉利人当年为其它国家修铁路一样,我是免费给你修,但是以后你制造火车也只能按照我的这个尺度标准来造,不然就跑不了!
  什么?你不会造这种尺寸的火车?
  巧了,全世界只有我大不列颠才能制造这种火车呢!
  便宜一点,加个七八倍的价格卖给你啰。
  不然有种你掀翻所有铁路,再去造一条?
  送蜂窝煤炉是同样的道理。
  我的蜂窝煤炉,只能用我的尺寸大小的蜂窝煤。
  以后大家如果去买别的蜂窝煤,尺寸不符合蜂窝煤炉,不是一样就用不了?
  所以以后他们就会被固定成为了我裕王府蜂窝煤的忠实买家。
  就连蜂窝煤炉坏了,也会出于习惯再来买我的蜂窝煤炉!
  而我付出的,不过仅仅是第一次的一些开拓市场成本而已!
  你们说,划算不划算?
  ……
  注:据高寿仙先生《明朝万历年间京城(替换)的物价和工资》一书中,万历37年,每百斤石灰价格约为0。1两银子,1斤才1文钱,按照2斤蜂窝煤10%石灰计算,才0。2文钱,故而加上煤炭价格也很便宜。
  另外,我国用的蜂窝煤约为两斤半,我修改成了2斤,纯粹是方便计算~~~望诸公谅解。
  ……


第239章 寺庙道观也在江湖中
  人如果没有压力,做事情不会积极,很有可能成为一条咸鱼。
  一个朝廷同样如此。
  如果说之前对于僧尼道士还俗令和度牒贩卖一事,许多朝廷的官员还不认可的话,现在绝大部分都不这么想了。
  为什么?
  因为大雪从十一月末开始,一直下了十天十夜,都没有任何停止的迹象。
  这么说吧。
  如果不是今年有数十万的灾民劳动力可以运用,如今的整个京畿地区,已经完全被大雪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根本没办法相通。
  就连帝京城城里,也是道路被冰雪覆盖,人都很难出行,更别说是马车驴车运货了。
  单靠着肩挑背扛的话,帝京府的许多生活必须物资,都会出现短缺的情况,造成老百姓们的日常生活都困难。
  一开始不少御史们都在弹劾苗炎和熊文庆,说他们让这些工人们清扫积雪、清理道路属于是大量浪费朝廷钱粮。
  毕竟每个人每天两百文的工钱,可都是朝廷、京畿总督衙门或者是帝京府衙门筹集支付的,这么十几万人每天得给多少钱?
  哪怕是金山银山,也禁不住这样一天到晚不停的给啊。
  可现在看到了大雪持续蔓延,这些工人的努力让大家的生活便利,至少日常出行和生活能得到最起码的保障,连他们自己都受益匪浅,所以御史们渐渐的都不再嚷嚷了。
  但是这几天在帝京府和京畿地区道路上的工人们,人数明显的减少了。
  他们大量都被集中在了通往山西的官道道路上面,拼命往山西方向清理积雪。
  如今山西还没有这么大的雪,那边还可以走官道过来,但如果到了京畿地区的话,道路不清理,运送煤炭的车子根本没办法通行。
  若不是冬季,倒是可以绕道走水路,但现在不行,只能靠着大量的马车和驴车来运送。
  必须要保障这条官道的通畅,才能使得京畿地区的用煤不会缺乏,民众们才不会被冻死一大片。
  因此这么多人一起去保障官道的通畅,是没有人说闲话的。
  可随着工程难度加剧、距离主城区越来越远,需要消耗的粮食都越来越多,苗炎急得冬天都上了火。——在冰天雪地里面干活儿,消耗的体力更多,更容易饿,而如果你不提供三餐,他们的工钱连饭钱可能都不够,当然不会干活儿了。
  他连续三天上奏章给皇帝,希望能增加补助。
  不然发不出工钱,辛苦工作的工人们只能回到灾民聚集区呆着。
  苗炎这种查抄一两百万两银子的狗大户都已经撑不住了,由此也可知钱粮消耗的速度。
  到了这种时候,景和帝也没有耐心了。
  他连续发了两道旨意给文渊阁,让丞相们和六部尚书们一起想办法,一定要尽早把僧尼道士的事情搞定。
  毕竟目前只有这样的办法,才能最快的拿到钱财。
  一时间,朝廷给予寺庙道观的压力,空前的巨大。
  连身在大相国寺里面的海悟方丈也感受得非常明显。
  大相国寺其实是皇太后最喜欢的寺庙,经常会来拜祭一番。
  其它寺庙道观的主事人,都希望海悟方丈趁机跟太后说一下,希望能免除或者是减少损失。
  可海悟方丈至今都没有这么做。
  他心里很清楚,这是一个国家层面的大事儿,太后不一定能管。
  即便是太后碍于情面管了,那么他多年积累下来的情分也就消散了。
  现在还不是大相国寺最危急的时候,海悟方丈凭什么就把杀手锏给用了?
  连续听闻两道圣旨下来,迟疑了许久的海悟方丈,终于是忍不住了,请来了四位老友。
  他们分别是帝京府三大寺庙其余两家的报恩寺方丈子善大师、普济寺方丈德平大师,还有两大道家道观的玉皇观玄阳真人、老君观的崇道真人。
  加上海悟方丈,这五个人基本上就能影响全京畿地区一半的寺庙道观。
  和上次会谈相比,这一次五人都是面色凝重。
  虽然一些中大型寺庙道观还在嘴硬,觉得自己应该不断抗争,可是他们却已经察觉到了情况不好。
  “今年的雪,可是下得越来越离谱了。”年龄最大的德平方丈望着窗外叹道,“老衲这么七八十年的生涯里面,只见过三次这样的雪,无一例外的带来了极大的灾害。”
  “谁说不是呢?二十多年前的那一次大雪,整个京畿地区死了差不多三万多人,那叫一个惨啊!”海悟方丈道,“老衲那时候还年轻,跟着师父一起去做法事,一路走过来真是忍不住想要哭。”
  “二位的意思是……这一次的冬天会很难熬?”老君观崇道真人皱眉问道。
  “这不是废话嘛。”他的老朋友玉皇观玄阳真人轻哼了一声,“现在我们每天施粥遇到的人就越来越多了,以前下午才会施完的粥,中午就没有了,这不代表情况越来越不好了吗?”
  “对。”
  报恩寺子善大师道,“所以老衲决定再增加三分之一的麸糠和大米,争取多帮一点人。”
  海悟方丈欣慰的一笑,“子善师兄你这么做,要是被真慧师兄看到了,又要说你吃力不讨好了。”
  子善大师无奈的摇摇头:“他的眼光太肤浅了,我们佛家本身就是注重救生,如果命中都饿死了我们还不全力救助,那信徒们以后还能相信佛祖的力量吗?”
  “大师所言有理。”玄阳真人颌首道,“那我们也会跟进的。”
  剩下的几位大师也纷纷表达了跟进的意思。
  他们倒不是说什么博取名声,而是到了他们这一步,已经能分辨许多东西,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倒不全部是为了名利声望。
  “那么我们讨论更重要的事情吧!”
  见到大家都达成了一致,海悟方丈也没有扭捏,“对于让僧尼道士还俗,以及购买度牒一事,大相国寺准备向皇上禀报,我们愿意遵从皇上的指令,并且购买一千张的度牒。”
  他这么一讲,周围的几位大师真人都有点瞠目结舌。
  大相国寺要让两千多僧侣还俗,这一点相对于他们接近六千人的规模,或许不是那么伤筋动骨。
  但是一千张的度牒就有点吓人了。
  一张度牒朝廷给的价格是一千两白银,一千张那就是一百万两银子。
  一个寺庙拿出一百万两银子出来购买度牒,怎么听怎么觉得有点炫富的意思。
  崇道真人就有这样的疑问:“海悟方丈,我知道大相国寺很有钱,但是你们这样一下子买得太多,会不会让朝廷觉得所有的寺庙都很有钱,从而以后只要一缺钱了就找我们,把我们当成朝廷的户部银库啊?”
  崇道真人问的问题,恰好就是大部分的方丈主持的担心。
  一次其实真的没有什么,哪家寺庙没有点存货?
  但如果有一次尝到了甜头,从而陆陆续续的频繁来要钱,哪家能经受得起这样的折腾?
  海悟方丈苦笑了起来,“真人你不会不知道,裕王世子小王爷已经把我们大相国寺的资产全部算了一个账单,按照这个比例来做遣散规定标准之一。
  按照他的算法,我们大相国寺一年收入能达到六十万两银子。我们不拿出一百万两银子,能让朝廷安心吗?他们觉得我们太吝啬,反而是拿钱买嫌弃了!”
  “裕王世子那是小孩子胡来的,算不得数。”说起这个,报恩寺子善方丈也有点头疼,“我们也是标准之一,按照这个标准的话,我们也得买至少五百张度牒。”
  “在座的五位,哪一个不是标准之一?”玄阳真人也苦笑着摇头。
  海悟方丈和声说道,“其实,重要的并不是裕王世子怎么算的,而是朝廷和皇上相信他的数据,所以哪怕我们辩解,其实他们也不会听。
  与其如此,我们还不如按照这个数据直接给,来得爽快一点,终究可以给大家彼此留一个情面,免得闹得不可开交,以后就麻烦了。”
  玄阳真人斟酌着点头:“海悟师兄所言也有道理,可您还是没有办法保证,经过这一次过后,他们不会再这么狮子大开口的要钱。”
  “其实他们也给我们留了后路了。”德平方丈淡淡的道,“以后五年,每一年只发放五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