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比不上他们家里的顶梁柱的两百文一天包三餐,但两者的工作强度却是不能比的。
这边的活儿召集了上万个老人和妇女来做,实际上工作效率不高。
但事急从权,又加上为了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点损耗也可以承受。
等到灾情过去了,再从周边的村镇专门找人来做蜂窝煤,就会规范和有效率许多。
可别说蜂窝煤只有冬天用,在平日里烧水做菜做饭的时候,它可比木材和煤炭方便便宜多了。
连二零年代都有不少国人在用蜂窝煤,可见实用性那是一等一的强悍。
思绪过处,柳铭淇叮嘱道:“工钱就先这样,然后让人把煤渣铺在路面上,尽可能的让他们走路方便。”
这也是现代的法子,就用煤渣铺在雪地,就能防止走路的地面湿滑。
池三答复道:“明白。”
这里什么都不多,就是煤炭多。
“另外还要鼓励他们多生产蜂窝煤……嗯,肯定还有不少人愿意进来干活儿吧?”
“是,起码还有一两万呢,但一是用不了那么多人,二是他们之中有些人身体不合格,没办法用。”
“再挑选五千左右,让他们干夜班,外面的需求太大了,能生产多少生产多少。”
“嗯,好的。”池三点头着道,“那就是咱们的人辛苦一点,需要换班得更加勤快一些。”
“这也没办法,实在不行让侍卫们也来顶一班,反正外面的警备全都是巡捕衙门接管了的,安全上不用担心。”
“好,那我就告诉他们。”
顿了顿,柳铭淇又道:“天天喝粥吃馒头也不是一回事儿,我不是让你给他们提供一点肉吗?怎么还没弄来?”
“猪肉在冬天可也是抢手货啊,大家都准备过年吃,我们这边平均两三天才会来一次猪肉,还不能大快吃,每顿能有两片肉在碗里都不错了。”池三苦笑道:“况且现在道路不方便,运输也麻烦。陆老板已经被我快逼疯了,据说他已经去了旁边的新鱼县,正拼命购买猪肉呢!”
陆老板就是陆贵,当初在小葛村收购猪油的那一位,现在在裕王府的支持下,生意做得越来越大,已经是帝京府第一大的猪肉收购商人了。
连他都被逼到跑那么远收购,看来附近的猪肉的确是不足了。
这还是传统的骚臭猪肉。
如果换成了柳铭淇饲养的新型精饲猪肉,那根本就不要想!
其实要是夏天还好,河里有大量的鱼可以捕捞,鱼肉也是肉嘛!
可现在是冬天,冬捕的技术现在还没有发展出来,只能放弃这方面的捕捞。
由此也可以看出来,在古代的冬天,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能活着就是最大的胜利了!
看着工坊里面忙碌之中却也透露着积极的精气神儿的老人和妇女们,柳铭淇心头也是略感安慰。
至少我是发财的同时,还能救助他们。
能帮多少是多少吧!
第241章 杨二嫂买蜂窝煤
大雪封城并不是对每个人都很烦恼的。
那些家里有条件烧木炭的人,觉得呆在家里还挺好的。
吃吃喝喝,什么都不用做……不,和小姐姐们赤诚相待一番,乐趣翻倍。
但是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世界,有钱人肯定只是极少数的一批人。
大部分的人还是需要为生活奔波。
比如在这大雪一天接着一天下的时候,人们就更要考虑今年过冬的食物、过冬的衣物、还有同等重要的过冬的燃料。
今年的大雪下得颇有些瘁不及防。
十一月中旬下了几天小雪,在人们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忽然就是天降暴雪,然后一路下到了今天。
不知不觉大雪都已经下了十天有余了。
气温下降得真是耸人听闻,没有穿两件棉衣和披上袍子,根本没办法出门。
这还是说的在城里转悠。
出城的话那就更不用去想,就凭普通人现在的装备,都走不出二十里就得冻死在路边。
也幸好皇帝仁慈,苗大人干练,让那些本来修缮河道、城墙和道路的工人们,每天都清理大量的积雪,这才让老百姓能出家门,到处去买点东西。
许多人家其实早已经准备好了木头、木炭或者煤炭。
但看着现在的这个样子,恐怕大雪还得再下一段时间,到时候家里的这些取暖燃料根本就不够。
不仅仅很多老百姓在发愁,许多居住在城里的禁军家属们也在发愁。
杨二嫂便是虎贲卫一个普通禁军的妻子。
大康朝对于州府守备军可能会苛刻一点,但对于边军是极好的,毕竟要靠人家守卫边疆。
可待遇最好的,还是要属禁军九卫。
他们不但捍卫京畿地区安全,更是帝国主要的野战部队。
特别是传统的禁军六卫,不但每年必须要轮值各大边疆,而且凡是哪里有风险就会派他们去哪里。
总数不到二十万的禁军九卫,便是帝国武装力量的根基所在。
所以朝廷对他们最大方。
比如杨二嫂的夫君,不过是虎贲卫的普通兵士,但每个月俸禄钱达到了二两白银。
除此之外,每个月还发给米一石、盐一斤、酱菜三斤、春冬衣物鞋袜各一套,冬天还会额外给予煤炭两百斤。
禁军卫士一个月只休沐四天,平日里吃饭都在军营里,衣服也都穿禁军衣饰,所以这些米盐酱菜和衣物等等,都是家里人享受了。
没有最能吃的男人在,基本上这一石米够得上一家四五口人吃,实在不行去外面买点也不会花多少钱。
一年下来,存下十多两银子是很容易的。
衣服这些就更实用了。
连女人有时候都能改一改来穿,老人和小孩更是可以。
还有些家里人少的,直接把衣服拿出去卖掉,也能赚得一笔小钱。
现在京城里至少有几十万人,穿着的都是禁军发给的衣裤鞋袜。
比如现在冬天的时候,穿着禁军发的衣裤鞋袜就是要暖和不少。
禁军将领和朝廷其实都知道这事儿,但他们并不管这些鸡毛蒜皮的东西。
法家学子更是认为,这是人家家属自己的选择,只要不是军用物资,朝廷不应该干预。
军中将领私下里说起,也觉得这些小恩小惠能更好的照顾禁军将士的家人,让他们对禁军产生依赖感和荣誉感,从而更能敦促禁军将士们努力表现,得到更多更好的东西。
因为上面所说的,仅仅是最低级的普通禁军将士驻扎在京畿地区的收入。
一旦他们发生了轮值,去西北、东北和北方,那么每个月还有额外的二到五两银子补贴。
平均每两年会轮值一年,背井离乡,说辛苦是辛苦,但能赚这么多补贴,大部分禁军将士还是满意的。
就跟粑粑所言一样,只要你钱给到位了,那么委屈就少了。
另外大家都喜欢去北方轮值,北方的乞颜族分成上百个部落,互相之间内耗严重,根本威胁不大。
况且北方的大同府、太原府、真定府就在离家不到五百里的地方,基本上和家乡一个气候,而且换营驻扎也不用长途跋涉十几二十天。
哦,对了,西北最远的嘉峪关、东北最远的锦州城,最快也得一个多月才到达。
而这两个地方,也就是一个月拿五两银子补助的驻扎场所了。
幸好大康建国百年以来,对禁军的素质抓得很严,给的待遇又是高人一等,所以即便是去这么远的地方,禁军们也没有什么怨言。
那些发出怨言的,每次回来之后便会被清理出禁军的队伍,直接沦为平民,到时候一家人的生计都成了问题。
恩威并施之下,禁军六卫的战斗力称得上很强。
在草原上不敢说和那些强大的部落平分秋色,但他们要是在内地防守和军队作战,一般都不会输。
……
回到杨二嫂的身上来。
她家里人不少,除了公婆之外,还有三个孩子,大的七岁,小的才一岁。
因为这个缘故,家里的开支就必须要注意,不能大手大脚的花,免得坐吃山空。
杨二嫂也是一个勤快的人,平日里公婆帮着带孩子,她就料理家务,虽然不算富裕,可也日子过得顺顺利利的。
以前每年冬天,都是十二月上旬开始发放煤炭,由自己相公去内务府的库房挑回家。
两百斤的煤炭虽然不多,可如果节省点用,冬天是不用买多少煤炭的。
但今年不一样,前两天相公回家的时候并没有带回来煤炭,而是带回了两百文钱,吩咐自己今天去惠宁东坊大街口购买一百块蜂窝煤。
相公说,这便是今年朝廷给的冬天燃料,效果很好,比之前的煤炭要好。
稍微麻烦一点的是今年不再发放,而是直接发钱给禁军将士们,让他们自己买。
从来没有听说过蜂窝煤的杨二嫂,却也只能按照吩咐,一大早的便出了门。
和她一道出来的,还有几个街坊邻居妇人,她们都是听了朝廷衙役们这两天的解说,想去看看蜂窝煤到底是什么东西,居然吹嘘得那么好。
还没走到惠宁东坊大街口,杨二嫂等人便发现了至少上千人围在了一起。
凑近去一瞧,却是在大街口的沿街商铺门口,一字排开了二十多个火炉子,每个炉子上面都放着一口大锅,锅里正烧着滚烫的热水。
在这大雪飞舞的天儿里,翻滚的热气水雾不断向上,似乎让周边都暖和了一些。
站在火炉子旁边的是一个个的衙役,他们正在向靠近的民众们解释着什么。
“对啰,这个叫做蜂窝煤炉,只要买一百块蜂窝煤,就会免费送给你们一个。这个蜂窝煤炉做工很好,经久耐用,可是裕王府的福利,平日里很难得的!”
杨二嫂几个人好不容易挤了到跟前,就听到一个衙役这么说道。
“吓,裕王府?那不是小王爷的家吗?就是发明了肥皂,还杀穿了丧尽天良的贩卖人口的西邱村的那一个?”旁边一个男子瞠目道,“他家里的铺子东西不是很贵吗?怎么忽然卖得这么便宜啊!一块两斤重蜂窝煤才两文钱?”
“这也是咱们圣上仁慈,他便宜的卖给了裕王府煤炭,然后裕王府用煤炭做成了蜂窝煤。”衙役不是第一次说这话了,他熟练的解释道:“裕王府在城外灾民聚集区那边开了好大一个蜂窝煤工坊,雇了上万人,每天能生产出几百万块蜂窝煤。
因为是大规模的生产,又有着比较便宜的原材料,所以蜂窝煤的成本本来就不高。裕王府的小王爷也说了,冬天取暖是老百姓们生存的必须,所以他根本就不赚钱,只要能维持住本钱不亏就可以了。”
“哦,原来是小王爷主导的啊,那倒是可以放心一些。”旁边几个妇女连连点头。
她们对于这个年龄才十六岁,却已经名满京城的小王爷有着天生的信任。
这可也是柳铭淇一步一步耕耘出来的结果。
“上次蝗灾的时候,小王爷不也是天天都给我们熬粥喝,还送给我们炸蝗虫吃么?”一个年龄大点的女人嘻嘻笑道,“其实炸蝗虫还挺好吃的,我家孩子就喜欢,每天都要去要一盒。人家裕王府的伙计也不恼他,每次都给。”
杨二嫂旁边一个女人也道:“一斤煤炭还要一文二呢,现在两斤重的蜂窝煤才两文,价格是真不贵。”
“就是不知道蜂窝煤燃烧的效果怎么样。”杨二嫂自己接了一句。
旁边有人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