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2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此其实柳铭淇现在已经是稳得不能再稳。
  别说他了,朱熹还不是圣人呢,就敢偷尼姑,就敢偷大儿媳妇,简直是道德败类,但人家却还是凭借着一身学识,成为了最后一个配享孔子庙的准圣人,地位高得吓人。
  连朱熹都能混到这一步,我柳铭淇凭什么不能?
  咳咳。
  当然了,他干的那些丑事我是不会碰的。
  仇香小姐姐……
  唉,算了,太子的女人,我去想那么多干嘛?
  欢喜和忧愁思虑不断交织着的少年,顿时觉得空气都不大新鲜了。
  ……
  去往饭厅的路上,他正好遇到了巧莲小姐姐也去吃饭。
  “稀客啊,巧莲姐姐。”柳铭淇打趣道:“你都有空回家了?怎么我昨晚没见到你?”
  巧莲自从跟了柳铭淇之后,她的屋子就在柳铭淇的卧室旁边。
  只不过通房大丫头也没有轻松多久,便被柳铭淇带着去做了白糖,然后便一路从绣衣卫衙门搬到了东城外面的巡捕衙门工坊,越来越忙。
  巧莲白了少年一眼,“瞧你还能高兴得出来,咱们的甘蔗存货最多用到正月三十,接下来无论是白糖还是大白兔奶糖,你都不要再想了!对了,到时候我也搬回来伺候你了,高不高兴呀?”
  其实我是很高兴的。
  不过如果你能再过一年多说这话,我会更加的高兴。
  因为到了那个时候,小爷我就可以为所欲为啦。
  少年心中意想着,倒也没有先说话,带着巧莲到了饭厅,让他们送上了早餐,才细细的询问起了白糖的生产状况。
  两湖区域、四川和西康大雪封路的事情,柳铭淇是晓得的。
  所以在十二月下旬开始,渐渐的甘蔗就已经断了供应,这也很正常。
  “幸好我够聪明。”说起了甘蔗的断供,巧莲小姐姐一边吃着早餐,一边又有些得意:“十一月底不是咱们京畿地区就下了十几天的暴雪吗?那时候四川和湖南可没有下暴雪。
  我感觉到好像有点不妙,生怕京畿地区继续的暴雪封路,所以飞鸽传书让那边尽快的加大运力,争取多运一些过来,免得断了货。
  反正都是咱们出钱,他们想着多运就多运呗,结果截止到十二月底,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他们一口气给运来了八百万斤甘蔗!
  所以才能供咱们直接用到正月底,不然按照以往的运送标准,能用到正月十五都是谢天谢地了。”
  柳铭淇给她夹了一块冷切猪头肉,道:“巧莲姐姐你劳苦功高,就凭着这一手,你都已经可以出去当掌柜了。”
  吃着猪头肉,小姐姐却并不觉得很香,她感叹道:“但是现在还有接近五百万斤的四川和湖南两省而来的甘蔗,完全就被堵在了路上,进退两难,明明距离都不是很远了,却根本没办法动弹啊!”
  “我记得四川到陕西还有几条路,陕西没有受雪灾,不能从那里出来吗?”柳铭淇说着他的见解。
  “陕西没有受雪灾,可是大部分的甘蔗都距离陕西边境太远了呀。”巧莲说道:“陕西那边路不好走,又绕了一截,都是准备走湖南湖北一条路直接过来的。结果哪晓得堵在了路上,现在改道去川陕边境的话,难度可不小于直接走原路。”
  “好吧!”
  柳铭淇承认自己浅薄了,比不上劳动人民质朴的实践经验。
  巧莲询问他的意见道:“你倒是说一说,这停产了怎么办?要不要咱们从浙江、广东福建拉一批过来应急?”
  小姐姐这么心急也是有道理的。
  人家刚刚才做了两个多月的主管,就马上要被打回原形了,这怎么像话?
  以后嫁给殿下的时候,一个普通的如夫人和一个掌握着白糖跟大白兔奶糖产业的如夫人,能是一回事儿吗?
  说不定自己做得好了的话,殿下还能给自己求一个恩典,成为侧妃呢。
  还有,自己努力做好了白糖工坊、大白兔奶糖,给殿下赚很多很多的钱,以后我的儿子们,不也能用加恩令,成为公爵吗?
  所以啊,一个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事业。
  嗯,而且还不能吃独食,等到再过两年,自己就把绿玲小丫头给拉进工坊来,自己两人成为攻“受”联盟,才能和殿下的正妃娘娘比拼一下呢。
  柳铭淇对于这一点倒没有想过,“从浙江那边运送的话,大运河起码要到三月份才能开始启用,然后还有一个月的运送期,甘蔗能保证质量不腐坏吗?
  广东和福建那边,直接走海路,走江苏的连云港上岸,然后一路运到京城,这样子最近。可你再加上联络商人的时间,恐怕前前后后也要一个月多时间吧?”
  “行不行,总要试一下才知道嘛,做生意怎么能死等一方面呢?”巧莲坚持道:“浙江那边干脆不等大运河了,直接还是从杭州湾出海,到了连云港上岸,用驴子拉车运送,成本比我们从四川和湖南收购能高一倍,但是二月份的时候应该可以到,也不至于停工很久,损失大。
  另外同时,我们也可以让广东和福建那边同时进行,这样就只是比浙江晚了一个月左右运到,两者交替着运送过来,说不定我们还能多生产一些储备白糖起来呢!”
  甘蔗是有生产期的,而且还有保质期。
  一般来说广东和福建那边八月份就可以开始收割,然后一月份左右收割完毕。
  四川、湖南和浙江稍微要晚半个月一个月的,但最迟二月份便可以收完了。
  收割完毕的甘蔗,天冷的时候还能存放一两个月,但是天热的时候最多一个月就不能用了。
  因为它会发酵。
  发酵了之后的甘蔗,是不能榨汁做白糖的。
  一般现代就是场地收割了之后,直接运到附近的白糖厂去榨汁做白糖的,并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但在古代做这个,就必须要考虑好。
  柳铭淇对巧莲说了这个需要注意的事项,结果巧莲小姐姐道:“这就看看吧!运过来的时候认真检查,将变了质量的甘蔗扔掉……如果全都变质了,那就算我们倒霉,亏损也认了。”
  少年不觉晒然一笑:“巧莲姐姐,如果放在一千年之后,你肯定是一个做生意的女强人。”
  “我们女人做事情,还不是为了你们男人?”巧莲赶紧的争辩了一句。
  她生怕自己坐在这个位置上就全力做生意了。
  那怎么行?
  我可是要给殿下生儿育女,让孩子们成为堂堂正正的郡主和公爵的呢!
  “好,为了我们裕王府,为了我,你辛苦了!咱们府上还有谁比你更能干?”
  柳铭淇也不是不懂得甜言蜜语的人,几句话就把巧莲小姐姐宽慰得心花怒放。
  想想这个年代的女孩子真容易满足,换了现代的那些永不知足的女孩子,那才是男人们的悲剧来源!
  ……


第277章 大雪灾来临!
  俗话说得好,快乐的事情一闪而过,不快乐却永远伴随在心中。
  大年初一柳铭淇大大出了风头,顺便带火了寿王,景和帝还颇为感受了一番幸福的烦恼。
  首先是寿王的几位讲读官纷纷来辞职,声称自己没办法和没资格教授寿王这种精通圣人文章的天授聪慧之人。
  皇帝当然是赶紧挽留。
  他可是知道这位“圣人门徒”的来由是什么。
  就是被鞭子给抽出来的!
  论真正的各种琴棋书画的知识,寿王还非常的欠缺。
  如果这些老师不教他,估计寿王很快就会陷入被柳铭淇全盘教育的恐慌之中,大喊救命。
  孩子的教育,一松一驰,还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马上巨大的压力就紧跟着来了。
  大雪灾!
  超级大雪灾!
  到了大年初四的时候,六省暴雪都还在继续,而且越来越烈。
  一个个的消息通过飞鸽传书汇总,朝廷终于确定了六省大雪灾的事实。
  哪怕是到了另一个世界的现代,大雪灾都会引发巨大的社会问题,就更别说在古代了。
  原本大部分朝廷官员们会休沐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可此时也不得不赶来上值,商讨要怎么赈灾的问题。
  幸好此时景和帝手里的银子,已经增加了一千五百万两,大家对于这么大一笔横财还是很高兴的,至少是安心了许多。
  赈灾最重要的还是粮食,就跟后世一到大灾害的时候,必然是方便面几千万几千万包的往灾区运一样。
  人们只要有了吃的,那大部分的情绪就能控制住。
  像是我大明,陕西的匪患不断,一直折腾了几十年,不就是没有粮食吃的原因吗?
  试一试每个人发一百斤的粮食,他们马上就能稳得住了。
  可惜我大明无粮,无钱,官商无良、无德,还遇上一个疯狂折腾的皇帝,这才唱了一首悲凉的凉凉。
  大康朝廷做得很好的是,早在十二月下旬,便已经用疯狂的六百里加急,不惜人力马力的奔驰向了江南,向江南总督刘仁怀传旨意。
  虽然传递消息是用信鸽,但朝廷下达正式命令和旨意从来都是用驿站的驿马来传递的。
  因为这个才正式,才不容易出意外,更不容易被有心人混淆视听。
  否则有人假借朝廷的名义,自己用飞鸽传书给地方官吏,为自己牟利,那又怎么区别?
  敢袭击驿站信使的人或许有,但你让他们伪造一份朝廷文书、伪造一份圣旨,可能吗?
  这些都是特殊用纸,而且有严密的印章来印证,想要做到这么好的手艺,在民间可谓是几乎不可能。
  在六百里加急的情况下,圣旨不断击鼓传递,五天就能从京城狂奔到杭州,抵达江南总督府。
  现在这个时候,刘仁怀应该已经在积极筹备粮食,准备运往附近受灾的四个省份了。
  浙江的东面就是安徽和江西,这两个省的东面便是湖南湖北,这四个省再加上京畿地区,就是大康的腹部地带了。
  从浙江运送粮食到这四个省份,显然就是最划算的。
  如果有水路,倒可以通过大运河先抵达京畿地区,再从京畿地区往南面直达湖北,这个就比从浙江到湖北要快。
  可奈何现在才是正月初几的时候,大运河正处于枯水期,运送基本上都停滞了,根本比不上陆路快捷。
  而且浙江和江苏根本没有受灾,道路非常通畅,最适合作为赈灾的主力道路动脉。
  说起来,这一年的时间里,整个天下最忙的人肯定是皇帝。
  但排在第二位的,不是丞相曹仪,更不是忙得飞起的帝京府府尹苗炎,而是江南总督刘仁怀。
  本身江南总督这个职位担负的责任就很多,面对的环境就很多。
  不然也不会有“成功的江南总督必然是阁老”的说法了。
  能在江南这一片地儿都能操办得好,当一个副丞相是绰绰有余的。
  刘仁怀不但是把江南打理得井井有条,在赈灾上面也一点都不含糊。
  从三四月的湖北云梦泽水灾开始,再到七八月的蝗灾,再到现在大雪灾,每一次都要靠刘仁怀在江南积极的筹措钱粮,输送到这些地区,才能保证灾民的用度。
  嗯,说保证用度不好。
  应该是让他们能保命。
  能在大灾大难的年份让最底层的老百姓活下来,这样的功绩放在古代,就是了不起的功德无量了。
  刘仁怀之前最漂亮的一笔,就是在江南用一千万石陈粮,换取了五千万石的麸糠,将它们运送到了各个灾区。
  这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