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3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得等到从宜宾周围办事儿完了之后,才会去成都。
  然后一群人再从成都往上,通过汉中再绕回京畿地区。
  这便是这一次的整个流程。
  四川种植烟草的地方都在它的边角地带。
  其中最多的一个是在西北部的凉山地区。
  然后数下来是就是最南边的攀枝花,以及柳铭淇这一次要抵达的终点——宜宾。
  烟草喜欢气候温暖湿润的地方。
  这也可想而知,为什么是云南成为烟草的主产区了。
  实际上烟叶给人的感觉,和普洱茶的茶叶差不多。
  都是大阔叶、植株高大、喜欢充足的日照和水分。
  对了。
  另外咖啡豆也是如此的。
  所以云南又是我国咖啡豆的最主要产区,生产出来的品质完全不逊色于哥伦比亚等南美的产品。
  而宜宾这个地方,直接就在四川和云南的边界上面。
  哦,不是,现在应该说是南诏。
  正因为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又是在长江水域里面,宜宾得天独厚,种植出来的烟草也是质量很好。
  后世这里还是很著名的烟叶基地,生产出来的烟叶被四川、重庆和云南三个地方的烟厂争着抢呢。
  裕王府想要在这里大规模的种植烟草,那么必然需要当地官员和士绅们的配合。
  于是在柳铭淇等人抵达了宜宾之后,便把当地的官员和士绅都给叫了过来。
  题外话一句。
  他们这一路的航程足足行驶了七天时间,慢得惊人。
  没办法。
  他们在襄阳城受到的恐吓太深了,所以到了船上反而才能放得开。
  一群人每天晚上都会停靠在岸边,然后就请那边的姑娘们上来,大家吃吃喝喝、唱唱跳跳,真是好不快活。
  你要说这边的姑娘们比帝京城的更漂亮?
  不一定。
  至少还要土气一些。
  但就是这样不一样的感觉,让众多年轻人们爆发的青春活力,欢乐得不得了。
  下了船,柳昱函都在意犹未尽的提议:“我们干脆别去成都了,铭淇干完了事情后,我们原路返回吧,这一次多玩几天。”
  柳铭淇理都没理他。
  出来玩,玩得开心是很好的,可总不能一天到晚泡在女人身上吧?
  到处转一圈,看看大康的魅力河山,涨涨见识,这不也挺好吗?
  要知道,他们之中很多人这一辈子可能就一次出来的机会,难道不该认真的把握?
  有那么一刻,少年都想告诉他们这个残酷的事实了。
  但最后他还是忍了下来。
  行程还没有过半呢,你就这么说,信不信这群人把剩下来的旅程过成哭丧之旅?——一想着这儿玩完了就不能再出来了,他们每次都能像是生死离别一样。
  这又何必?
  ……
  宜宾也是一个交通要地。
  首先在长江边上,有着宽阔的码头和各种资源,而宜宾也是长江上中下游的节点,它以上的就是长江上游,它以下的就是长江中下游了。
  另外它也是四川南部连接外界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著名的从云南而来的金沙江,实际上就是长江的一段,在这里和岷江、嘉陵江等汇聚,一同流向东方。
  南诏人想要和大康人做生意,这里也是一个很方便的交易点。
  大量的贸易和物资往来,让宜宾成了一个重镇。
  在这里还驻扎了一万人的边军,不过据说战斗力并不拔尖,主要是以防守为主。
  葛松道把自己最厉害的边军,一大半放在了西康,另一小部分放在了攀枝花。
  只要南诏敢有什么动弹,从攀枝花杀下去,可以直达楚雄、曲靖和南诏首府昆明,非常的方便。
  之前好几次,南诏打着“为土人同胞们报仇雪恨”的旗号,想要杀入西南三省,就是被攀枝花的边军们教做人的。
  相比起来,宜宾并不需要直接面对南诏的主力——毕竟四川的攀枝花和贵州的威宁两个大府挤压着南诏伸出来的一截。
  他们相当于是被三方给包围着,挨打躲闪都来不及,哪里敢做什么?
  于是就老老实实的做生意。
  通过他们东北的第一大重镇——昭通,南诏的各种特产品卖到了宜宾,再通过宜宾的水路流向长江流域的各个口岸。
  或者是直接从宜宾的陆路开往成都平原,让天府之国的民众能买到他们的产品。
  南诏的气候接近于它下面的中南半岛,天气炎热又不缺乏降雨。
  有许多历史文献记载,或许这就是我们华夏的起源地带。
  当然这没有经过有力的考证,但也证明了其实这里的自然环境很好。
  但是呢,别看这里雨水充足,各种植物生长旺盛,各种森林资源数不胜数,但却比旁边大康最穷的贵州都还要穷好几倍。
  没办法。
  南诏他们的土司和统治制度,就是造成老百姓们穷苦的根源。
  老百姓们很穷,但是他们这些土司头人们却富得流油。
  平日里和宜宾做生意的就是他们。
  ……
  宜宾知府何飞、镇守将军毛石竹两人来得很快。
  不仅仅因为柳铭淇公开发出了拜帖,更因为柳铭淇能光明正大的从京里出来。
  这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证明了他是皇帝很宠爱的侄儿。
  你想想,我大明,皇帝宠信的五品太监,到了外面都是呼风唤雨的存在,那么大康深受皇帝信赖的小王爷出京,自然也会有礼遇。
  包括之前襄阳府的知府祝宽杰就是这么想的。
  在船上呆了七八天,一群少年少女们也有些乏味了。
  柳铭淇办正事儿的时候,他们就先在客栈里面休息,等到睡饱了之后,晚上再行动。
  所以柳铭淇是单独带着池三见两位地方大佬的。
  “下官宜宾知府何飞(镇守将军毛石竹),见过世子殿下!”
  两人进门来就很客气。
  何飞有些胖,这和普通的地方官员形象差不多。
  毛石竹却比他更胖,这让柳铭淇颇有些惊讶。
  因为他从绣衣卫得到的消息是,这个毛石竹是出了名的好战分子。
  平日里没事儿他还能挑出一些周边大山土人部落的毛病来,然后加以围剿。
  毛石竹最喜欢的是把这些土人赶到南诏去,反正他们的信仰和种群都差不多。
  然后留下来的土地和大山,就让那些没有土地的穷人居住和耕种。
  为了这事儿,葛杀神不止一次的表扬过毛石竹,因此毛石竹的名声很是响亮。
  可没想到毛石竹居然是这么一个人畜无害的胖子形象。
  思绪收转。
  柳铭淇笑道:“来,两位大人请坐。”
  等到他们在宾客位置上坐下,柳铭淇又道:“这是我第一次出京,也是难得的机会,所以冒昧打扰二位,还请见谅啊。”
  “殿下您客气了!”何飞笑着说,“您来到我们这里,是让宜宾蓬荜生辉的。现在宜宾的学子们,谁不知道‘舍生取义说’,还有‘劝学’啊?
  这不,刚刚开了年,葛总督便已经下了命令,要启蒙的孩子们多诵读《劝学》,以此来明心立志,争取日后能成为朝廷的栋梁呢!”
  柳铭淇也没客气,颌首道:“我其实也是这么想的,我大康乃是汉家子孙,就应该传承这样的学习精神,才能不断的有进步!”
  葛松道是法家学子,但写下《劝学》的儒家半圣荀子大大,却教出了法家最杰出的两个天才——秦王朝第一任丞相李斯,以及法家集大成者的韩非。
  所以他的《劝学》是儒家和法家都能接受,还都很喜欢。
  甚至于墨家、农家这些学子们,也同样的表示应该学习。
  无论什么时候和什么环境下,孩子们最开始学习的东西一定要充满正能量,要从小就竖立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这一点上面,《劝学》横竖上下三千年,没有一个对手。
  可惜到了现代社会,积极发展经济,不断培养现代人才的时候,却缺乏了对我国古文化的传承,以及这种精神的传承领悟,所以才闹出那么多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东西来。
  我国之所以屹立五千年不倒,并不是因为我们经济多强大,而是因为我们这个族群的内涵非常深厚,有底蕴。
  这才是我们屡次遭遇危机却又不断崛起、从未断了传承的关键。
  不像是古罗马、古巴比伦、古印度,一两次之后就直接凉凉。
  因此柳铭淇觉得自己把《劝学》带来了大康,是对这个国家的一大贡献。
  也就是这个位面没有功德点,不然一道金光就该照耀在柳铭淇身上,直接让他白日飞升了。


第343章 激动的知府大人
  何飞顿时觉得这位裕王世子很有意思。
  他说的葛松道重视《劝学》的事情,本来是从侧面拍一下马屁。
  没想到柳铭淇居然接受得如此坦然,而且还理所当然的觉得大家就应该学。
  别的不提,这份自信心却是非常难得的。
  难怪他能成为风云人物。
  何飞在琢磨着,那边的毛石竹笑嘻嘻的道:“殿下,下官来之前听说了一首迅速在长江流域流传开的七言律诗,叫做《锦瑟》,不知道是否和您有关呀?”
  别看毛石竹是胖胖的武将,可人家也是正儿八经的举人出身。
  大康朝这点好,就是当将军的也必须学习一些儒家、法家、墨家的学说,要考上了举人过后,才有可能在军中升职更快。
  有了文化底蕴的将军,自己的山头主义就没有那么重,对于朝廷的归属感也要更强一些。
  同时朝廷的大佬们也不会因为他们是武夫,就看不起他们。
  大家同出一源,那就没有什么好排斥的了。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武之间的团结。
  因此,毛石竹对于《锦瑟》感兴趣也理所当然。
  听到《锦瑟》,何飞也是忽然间有了神采,“殿下,这首写尽了情伤男女的千古绝唱,一定是您写的,对吧?”
  柳铭淇笑道:“哦?何以见得?”
  “第一,这首诗是这几天才流行起来的,据说是一位年轻的公子所做,而且是在这附近的长江流域船上。
  第二,湖北和四川两地,都是属于文学诗歌不昌盛的地方,如若本地有这样的人才,早就已经出头了,哪里可能等到现在?
  而殿下您恰好是这几天从宜昌往上而行,无论从时间地点上,还是从年龄特征上面,都能吻合。
  最后一点,这样写尽‘情’字的千古绝唱,这个天下,除了殿下您,还有谁能做得出来?”
  何飞洋洋洒洒说了一堆,带着强烈的信心。
  柳铭淇微微一点头,“对,你们猜得不错,这就是我在宜昌码头的船上作的。”
  “嘿嘿!”
  两人欢喜的笑了。
  这是理所当然的高兴。
  “可惜了!”何飞却是又有些惋惜,“如果《锦瑟》是在我们宜宾作的该多好啊!我们就能随着这首千古绝唱,永远的留在史书记载之中了。”
  少年晒然一笑:“这也是要看机缘的。”
  何飞说得没错。
  往往一首歌、一首诗,就能让一个名不经传的地方名传四方,许多年后人们都记得。
  比如说黄鹤楼、鹳雀楼就是这么来的。
  一个有“黄鹤不知何处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另一个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还有四大楼另外一个的滕王阁。
  要不是有天才绝伦的王勃的一首《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