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3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在这儿琢磨着,旁边有人在叹气。
  不用回头,听到这老牛一样的叹气声便晓得是谁。
  “怡王世子殿下,你不会是昨晚翻船了,被姑娘们给反向征服了吧?”
  “我呸!我是那么虚弱的人吗?”柳铭璟啐了一口,“我只是在感叹,下这么大的雨,昨晚就约好的倩倩姑娘她们,又得空等我们一场了。”
  “切!”
  柳铭淇摇摇头,“你这家伙……都不知道忧国忧民,要你何用?”
  “我倒是想忧国忧民啊,但祖宗没有给我这个机会啊!”柳铭淇摊开双手,“所以还是及时行乐好了!”
  看着柳铭淇兴致不高,柳铭璟问道:“你到底在担心些什么?”
  这几天他们两个就没有怎么聊天过,柳铭淇到处跑的事情他也不晓得。
  毕竟最近两次出战的柳铭璟心情特别爽快,觉得自己已经完成了人生一大追求,颇有些放纵的味道。
  柳铭淇就对他说了从南宫丘成在宜昌开始说起的水位上涨一事,直到说到刚才在西南总督府发生的事情。
  末了少年叹了一口气,“现在我最担心的还是长江源头……如果有问题的话,那边应该也出现了端倪……可惜我又没办法及时去看到。”
  这便是古代的弊端了。
  倘若在现代,通过卫星直接就可以观察长江源头沱沱河区域的水流状况,从而判断今年的汛情。
  现在哪怕是有了信鸽,这么转了一圈过后,也得十天半个月才能有结果。
  那就太慢了。
  柳铭璟的脸色忽然有点奇怪。
  他挠挠头道:“我倒是知道一点情况……”
  “什么情况?”柳铭淇笑了,“你不会听哪个姑娘说的吧?”
  “不是。”
  柳铭璟一口就否认了,“不是哪个姑娘,是来自小部落联盟的。”
  “嗯?”
  柳铭淇马上心头一惊。
  小部落联盟所处的那一块儿,恰好就是在现代的青海中部。
  按照他们的描述,距离沱沱河好像也不是太远,其中有几条河流好像还是相通的。
  “他们说了什么?”柳铭淇赶紧追问。
  “也是四月份的交易过后,大管家冷远回来的时候提了一句。”柳铭璟回忆着道,“他说小部落联盟的那群人喝酒的时候感慨说,好多年唐古拉山和巴颜山都没有这么狂降暴雪了。
  山上百米以上的地方都没办法上去,所以去年冬天靠近它们的许多小部落日子都很难过,幸好有几大部落的头人统领们捧场,生意才算不错……”
  “卧槽!”
  还没等他说完,柳铭淇直接爆了粗口。
  因为柳铭淇终于回想起了柳铭璟说的这两个山是什么了!
  唐古拉山相对来说要更加知名一些,但一开始柳铭淇没有想到,它正好就是沱沱河的发源地,就是长江的发源地!
  也是柳铭淇努力回想还有什么巴颜山的时候,才忽然想到,青藏高原上还有一个山脉叫做巴颜喀拉山!
  而这个巴颜喀拉山,恰好就是黄河的发源地。
  黄河对应的是什么河流?
  不就是唐古拉山的长江吗?!
  这下子马上就窜连起来了。
  唐古拉山和巴颜喀拉山狂降暴雪!?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去年积雪堆积很多。
  到了夏天温度不断升高的时候,这些雪就会全部融化成水啊!
  雪融化成水,化作了长江和黄河的起源,然后顺流而下,中途再不断的汇入别的支流,导致水流量更大,中下游的地方能好吗?
  少年不管柳铭璟,飞一样的跑回了跑回了房间。
  他拿起笔便写起了自己的密奏。
  给皇帝的密奏。
  “小臣铭淇紧急禀告陛下,现得知今年长江和黄河源头积雪融化过多,两条江河很有可能今年七八月迎来重大的洪涝灾害。万望陛下切勿轻视,一定要提前做好防范,以免洪灾来临,造成生灵涂炭,又重复去年之惨事!”
  柳铭淇出京城之前,景和帝就给了柳铭淇一对信鸽,让他有事情就可以密报。
  在宜宾的时候,柳铭淇让何飞上书给葛松道,给朝廷,说起今年宜宾水位异常的事情。
  当时他还没发觉问题这么大,觉得这样就够了。
  结果现在才晓得,问题比自己想象的大多了!
  按照常理来说,今年积雪大规模融化应该是在五月,那么现在大批量的河水已经流出了青藏高原,最早就是接下来的十来天,便可以通过金沙江蜂拥而来。
  最慢,留给大康人准备的时间,也不过是二十来天了。
  当然了,如果准备妥当,在洪峰急速奔来之前,提前从湖北、京畿、安徽、江苏开始防御和加强堤坝建设,积极泄洪,那么制造出来的危害就会小得多。
  哪怕是四川和陕西境内都被淹得一塌糊涂,只要江南和中部能保住,那么整个帝国就不会起乱子。
  柳铭淇写密奏的时候,故意夸大了洪灾的程度,目的就是想要皇帝重视。
  哪怕是虚惊一场,也比掉以轻心的好。
  写完了密奏,再誊抄一遍,柳铭淇看着仍旧不断的在下暴雨,他也没有着急把两只信鸽放出去,而是赶紧坐了马车前去西南总督府。
  结果葛松道还不在西南总督府,据说已经去了都江堰那边。
  柳铭淇没有办法,只能又留书给他,写了一下自己听到的情况,请他加倍小心和防范。
  然后少年才回客栈。
  原本以为这么大的暴雨,第二天就会停歇,自己就可以放出信鸽了。
  但万万没想到,第二天暴雨仍旧是下了一整天。
  甚至第三天都还一直在下,雨势没有半点减弱。
  这下子,哪怕是再怎么反应迟钝的人都明白,这样的情况太反常了。
  暴雨连连,带来的绝对不是道路泥泞那么简单,更可怕的是汇入江河的水流会不断增加,从而引发洪涝灾害!
  柳铭淇没有办法,只能冒险放飞了两只信鸽。
  众所周知,信鸽在飞行途中容易出意外,所以柳铭淇写了两份密奏,分别捆绑在两只信鸽的腿上。
  如若一只发生什么问题,还有另一只可以备用。
  况且信鸽是群飞最好,多几只一起行动,归巢率就很高。
  但这一次暴雨已经铺天盖地下了好几天,到底信鸽还能不能安全的到达皇宫,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只求皇宫饲养信鸽的人给力,把这些信鸽训练得好一点,让它们在暴风雨之中也能发挥实力。
  ……
  成都城里,此时已经是泥泞遍地。
  除了一些青石板搭建出的道路,其余的地方都变得泥泞难行。
  柳铭淇骑着马的速度都很慢,还比不上平日里步行。
  可即便是如此,少年也每天都前往西南总督府探听信息。
  因为暴雨之初葛松道便已经出发去了都江堰,所以等到暴雨把道路全部都给浸泡得泥泞不堪,葛松道便被困在了都江堰,没办法回来。
  别的官员又不敢在没有葛松道的允许下,把来往文书给柳铭淇看。
  这一点柳铭淇也理解,没有大吵大闹,只是等着葛松道快点回来。
  当然他也不是没有想别的办法,比如说去找四川巡抚潘弘茂,可人家潘弘茂也去了成都北面的地方巡查,根本没有在城里。
  不是他多管闲事,鸡婆。
  而是这个事情柳铭淇自己觉得有点内疚。
  你说古代人不懂这些涨水的因果关联,你一个现代人,见惯了那么多的常识,懂得那么多的道理,怎么会没有警惕心呢?
  再则说了,去年才遭遇过惨痛的一年,怎么今年就放松警惕了呢?
  灾难并不是去年出现,今年就不会再来的。
  如果柳铭淇早点重视,哪怕是小心过头,在宜宾的时候自己就发密奏给景和帝,事情可能不会拖延这么久——要知道,从宜宾到成都这段日子,他们一路走走玩玩,一共花了差不多十来天的时间。
  多节约这么十来天时间,说不定能办很多的事情。
  现在事已至此,他也只有探听一下情况,看看能不能想点办法了。


第357章 防疫大事
  第四天的晚上,葛松道终于是回来了。
  才一到西南总督府,他就召集已经等候在总督府的各路大员开会讨论,直到第二天的早上。
  等到柳铭淇赶过来,他正好也是送走了一群大员,坐在议事厅里面喝茶提神。
  今天早上雨还在继续的下,不过下得却是要小了一些,不再是如同遮天盖日的那种了。
  看样子最多一两天便会停下来。
  但柳铭淇看到葛松道是一脸的沉重。
  “葛大人,情况怎么样了?”柳铭淇当即便问道。
  葛松道刚刚和下属谈了一晚上,声音有些沙哑,“很不好。”
  柳铭淇心中一沉,“是哪里出问题了?”
  葛松道说道:“岷江上游还好一点,可到了这边都江堰,已经快承受不了负荷了……这都是小事儿,如果都江堰开匝泄洪,最多只淹掉下面的资阳而已,提前准备一下,影响不是很大。
  但是金沙江和岷江汇合的宜宾,此时已经开始有洪灾了,大坝暂时还能稳得住,可周边三个县城和村庄,已经被淹没了。这还仅仅是长江上游!
  重庆那边张中平发来了文书,重庆的綦江、万县、奉节等地,全都遭遇了洪水遍地的灾难,他人都还没有抵达重庆,便收到了各地的告急文书。”
  说到这儿,葛松道不觉苦笑起来,“结果现在粮食还在成都城外的仓库放着,根本没有启程!你让张中平怎么赈灾?”
  少年点点头。
  四川布政使张子哲当天晚上才离开成都,那时候刚刚开始下暴雨。
  暴雨让道路泥泞难行,成都到重庆又有差不多一千里路,哪怕是有坚硬无比的官道,区区三天的时间,也怎么都没有可能抵达。
  连人都如此,更别说东西了。
  多半负责运输的人是想要等到暴雨停了之后再运送,这样还更安全一些。
  哪晓得这暴雨一下就三天,而且今天还在下,真是让人急死了!
  葛松道这么一个杀神,此刻也流露出无奈的神情。
  如果换了另一个人,葛松道根本不想说这么多。
  不过何飞之前写文书上陈到总督府,专门点明了是柳铭淇提醒他的,这就说明这位裕王世子关心民众,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
  而且柳铭淇留下的纸条他回来也看了,这几天柳铭淇天天过来找他的事情,他也晓得。
  就凭着这种态度,葛松道也不会怠慢这位少年。
  哪怕他是宗室子弟。
  况且柳铭淇是出了名的主意多,能解决问题,连远在四川的葛松道都晓得。
  他也希望把事情状况说出来之后,柳铭淇能多给一些有用的建议。
  迟疑了一下,葛松道决定再给柳铭淇透露更多的信息,“殿下,我已经收到了朝廷的飞鸽传书,现在情况非常不好!就如同您之前判断的那样,长江和黄河这两条河流,又有点猛龙翻身的迹象。
  朝廷很是担心,如果两条江河同时肆虐的话,我们究竟该怎么样来赈灾,才能度过难关!”
  柳铭淇却是一喜:“朝廷有准备了?”
  “您让何飞写的奏章,朝廷已经收到了。正是因为何飞强调是殿下您的看法,所以朝中阁老重臣们才比较重视。”葛松道道:“他们早在十几天之前,便已经发文给长江的沿岸省份、城镇,要求他们做好查缺补漏的各种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