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3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段时间四川还在赈灾的时候,他们的粮食都已经脱壳打磨得差不多了。
  因为今年的水利措施做得特别好,京畿地区迎来了难得的超级大丰收,不过粮食的价格却还没有降下来。
  毕竟这眼看着到处都在下雨,都在闹洪灾,粮食怎么可能便宜?
  不过粮食商人们的收购价格还不算高得离谱,今年的粮食农民们卖价是每升二十文,粮食商人收购完毕、搬运回来后对外的卖价则是三十文。
  比起去年蝗灾时候的四十文价格,可是低得多了。
  朝廷这一次依旧是给粮食商人们粮食,然后换取他们手里的麸糠。
  比例还是一比三。
  迄今为止已经换了三千万石的麸糠,随时准备四大省份雨停了就给送去。
  可如今看到太子和冯玉强的奏章说得如此严重,景和帝和曹仪、南宫忌商量了之后,立刻又命令粮仓再次兑换三千万石麸糠出来,准备一起给押送过去。
  一时半刻粮仓还没有准备好,但也不着急。
  毕竟几个省份的暴雨还没有停下,根本没办法运送,而且哪怕是运送也要讲究一个统筹,不可能一窝蜂的全送过去。
  副相钟昶用最快速度乘坐马车一路狂奔,花了十一天的时间抵达了山东,发现这里的情况也比较紧张。
  连续的暴雨虽然已经力度减弱了,但是洪峰却一直还没有到来。
  旁边的江苏也是如此。
  它们两个地方的洪峰强弱,一切都取决于长江和黄河的肆虐程度。
  反正副相大人现在心里很慌。
  他一边命令山东和江苏的人赶紧疯狂的准备防洪,一边让他们不断加固堤坝,且疏通出海口,一定不能让洪峰堆积。
  一旦洪峰冲垮了哪个地方,那么它就立刻会改道,从而直接把那个地方给全部祸害了。
  然后他又急匆匆的赶往了江苏淮安。
  没办法。
  淮安是漕运衙门所在地,是京杭大运河的支点中转站,也是处于江苏和山东的中间点。
  然后还有漕运衙门可以帮忙,所以钟昶在这里最合适。
  当然钟昶不是一个人。
  一千虎贲卫奉命陪同保护副相出行。
  冯玉强也是一样的,有一千金吾卫保护。
  另一位副相马浩秋则是带着一千骁骑卫。
  太子的护卫力量更强,两千羽林卫之外,还有三千龙腾卫随行。
  景和帝听到了冯玉强的“国本动摇”之后,心头有些发慌,趁着现在京畿地区完全没有隐患,又给钟昶、冯玉强派去了三千同属的禁军军士,太子那边更加派了五千龙腾卫。
  唯独副相马浩秋身边,却是没有增加多少人手。
  原因很简单。
  山西和陕西和京畿地区差不多,因为靠近黄河源头,洪峰势头还要小一些。
  马浩秋去了那里后,已经接收了京畿地区调去的粮食,和四川一样,开始了下一步的赈灾善后工作了。
  这也是难得少有的能让景和帝和朝廷安心的事情。
  倘若这一次长江和黄河所有流经城市都像是两湖流域、江西和安徽一样,大康朝真的是要国本不稳了呐!


第364章 无心插柳
  京畿地区的雨一停,裕王府的煤炭师傅们便已经启程。
  他们肯定不会走柳铭淇他们的那条道路,毕竟那时正好是洪灾在湖北、重庆和宜宾肆虐的时候。
  所以他们走的从京畿地区往陕西,再通过汉中抵达成都。
  等到他们来到成都,已经是七月下旬。
  池三此时已经在威远那边建立好了蜂窝煤工坊,因为有柳铭淇在,所有需要的器械的图纸也重新画了出来,找了工匠们打造。
  所以上百名煤炭师傅们来到威远,马上便可以招募工人开始生产。
  葛松道虽然不在威远,可他也连连给柳铭淇发书,“成都蜂窝煤已渐告枯竭,还望殿下加紧生产,多多益善。”
  成都府本来储存着两亿多个蜂窝煤。
  如果没有暴雨和洪灾的话,每个月还要给他们送来一亿个。
  这一方面是储备一些起来备用,另一方面是准备源源不断的给西康省运送过去的。
  在暴雨来临的那一刻,葛松道立刻就中断了运输的打算,直接调派到了宜宾和重庆地区。
  那边的灾民们粮食可能不是大问题,但怎么烧水做饭,却是大问题。
  暴雨虽然停歇了,但是到处的森林树林都被雨水浇得从头到尾、从外到内都湿透了,怎么用来烧火?
  况且烧木材很容易引发火灾,万一把帐篷、临时简易房屋给烧起来了,那么密集的环境情况下,得死多少人?
  还是蜂窝煤最好。
  又安全又不用受到天气条件的限制,而且还占地很小。
  也正是因为有了蜂窝煤的及时送到灾区,所以柳铭淇说的让他们烧开了水来喝,也就成为了现实。
  但在这种情况下,蜂窝煤的消耗速度非常惊人。
  每天至少都是七八百万个被用掉,两亿多的蜂窝煤根本支撑不了多久。
  在成都府、绵阳府、阆中府等等区域的人们,还因此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因为他们也需要煤炭来烧火做饭,如今市面上都完全没有卖的,你说让他们怎么办?
  这些地方数百万人口的需求,可是比灾区要多多了。
  只不过是没有那么紧迫而已。
  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葛松道才大喊着“多多益善”。
  池三早就买好了大量的生石灰,加上威远煤矿就在旁边,泥土什么的也根本不缺。
  所以煤炭师傅们到了之后,池三一天之内便给他们配上了五千多个早就招募好的助手工人们,开始了紧张的制作煤炭工程。
  这些煤炭师傅全部来自于裕王府,是裕王府的下人。
  他们大部分的人专门负责怎么调配蜂窝煤的配比,只有少数十来人才指挥着学徒工人们怎么去搅拌、压制、风干蜂窝煤。
  由于生疏的关系,第一天才做出了十五万个蜂窝煤。
  在第二天就猛增到了一百二十万个,第三天便达到了七百万个,第四天开始,直接稳定在了一千五百万个。
  要不怎么说还是青壮劳动力管用呢?
  这五千多个汉子干活儿非常卖力,效率是第一蜂窝煤工坊的好几倍,也是第二蜂窝煤工坊那群京城工人们的两倍。
  经历过贫穷困苦的人,才知道珍惜。
  和京城的两百文一天、三餐必然有一顿是肉食相比,他们的薪酬只是每天一百文,三餐只有麸糠馒头和麸糠稀饭,每天干得最好的十个小组,可以在晚上吃一盘猪肉炒的菜。
  但即便是这样,他们也是感恩裕王府得不得了,干活儿一个比一个认真,如果不是求稳的话,他们每天干出两千万个都毫不意外。
  难怪后世的四川人出门打工,从来都是受到热烈欢迎的了。
  单是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就值得工厂老板们争相聘用。
  由于是夏天,又没有雨水,做好的蜂窝煤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一晚上就能吹干晾干所有的水分,第二天便被等待着的马车给拉走。
  第一目的地仍旧不是成都府,还是宜宾府和重庆府。
  即便这些地方的蜂窝煤明显够用了,但为了以防万一,葛松道还是要多囤积一些。
  每天只有少量部分,才会运送到四川的各个州府县。
  柳铭淇再次使出了大杀器。
  他把蜂窝煤的出坊价格定在了两文钱。
  还是两文钱。
  要知道,在京城的两个蜂窝煤工坊,它们的原材料都是皇家的煤山半卖半送的,所以价格才压在了不可思议的二文钱一个上面。
  蜂窝煤的销量实在是太多了。
  动不动就是几亿个、几十亿个。
  很多商人都梦想着哪怕我一个蜂窝煤只挣一文钱,做一亿个也能挣十万两白银。
  但他们真正去操作的时候才发现,光是原材料和人工加在一起,做一个都得十来文钱。
  哪怕是你做一万个,折合下来也还得七八文钱。
  如此计算,哪怕是十亿个,成本价还是牢牢的定卡在了两文钱以上。
  这还不包括任何的商税,还有其它各种杂七杂八的开支。
  一旦有个什么差错,那么几万个工人的工钱怎么办?他们如果闹起事来,可是杀头的罪过!
  当然了,这和商人们不懂得煤炭粉、石灰粉和泥土比例有关。
  即便是他们弄懂了,在裕王府始终保持二文钱一个蜂窝煤的价格的比较下,还是根本做不出来。
  于是不少人都直接放弃了。
  哪怕有些人不死心,做了劣质的蜂窝煤,用低价三文钱两个的策略来抢客户。
  但他们直接大部分用泥土,外面抹很少的一层煤炭粉,这样买回去根本就烧不起来。
  所以这个注定不可能大规模的售卖,也不可能光明正大的售卖。
  而且你还得小心苗黑子这个六亲不认的混蛋!
  抓住了那可就是起码几千、几万两银子的罚款!!
  故而即便是做假的蜂窝煤,也只是一些很低级的小商人在做,真正有点实力的,都已经放弃了在上面找钱。
  这个事儿葛松道也晓得。
  他原本以为柳铭淇的蜂窝煤工坊来到了四川,这边的威远煤矿价格可是按照正常价格算的——毕竟这里几千个挖煤工人和管理官吏们都是要开酬劳的。
  因此哪怕是加一文钱,葛松道也能接受。
  可别小看了这“一文钱”,一两银子涨价一文钱算不得什么,但二文钱涨了一文钱,那就是涨价五成,这个比例可是非常高了!
  但人家柳铭淇一文钱都没有加,还是两文一个蜂窝煤,这就显得太仗义了。
  这样的价格,即便是运到西康去,售价也最多不过四文钱。
  运到成都、绵阳、泸州等地,售价最多才三文钱而已。
  四川布政使张子哲在汇报赈灾情况时,特意在给葛松道的信件里加了一句“裕王世子此仁心仁德,使我四川赈灾钱粮又能节省出一分,多给老百姓们一碗稀粥吃,真是功德无量。”
  张子哲是真的感动了。
  裕王世子这个价格,你要说亏本太多,那肯定不会。
  但你要说人家赚什么钱,那纯粹是胡说八道。
  充其量叫除去所有的成本和税收之后,一年能勉强维持一两万、三五万两银子的薄利,就已经顶天了。
  裕王府做生意本身就是为了赚钱,我们四川请他过来设立蜂窝煤工坊,也不可能说让人家不挣钱。
  但人家一过来开始生产,便是用极低的价格出货,这不就是为了援助四川的抗击洪灾吗?
  葛松道毕竟是见过的世面多,他晓得柳铭淇肯定也是挣钱的,不过却也同样觉得他肯定是薄利多销,并不指着蜂窝煤挣钱,而是图在四川打开名气。
  不管怎么说,只要经过了这一次的大洪水灾难,那么葛松道肯定是要给裕王府的生意开一个口子的。
  否则人家付出那么多,你却一点人情都不讲,这也完全不符合做人做事的规矩。
  葛松道对于遵纪守法的人,向来都客气。
  他对于能在危难中伸出援手的人,更是客气。
  所以哪怕葛松道只愿意西南三省的商人们在此做生意,他也得给柳铭淇一份人情。
  说起来柳铭淇也是运气好。
  这不在京城里面,裕王妃已经窜连了一堆的宗室,准备让他们做自己的蜘蛛网上的经销商吗?
  这些经销商们是分管全天下各省州府的。
  最重要和最肥肉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