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4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不过现在实在是缺人,景和帝便不得不把他给叫来。
  这一次他们要商谈的事情很多,也很重要。
  “上次我说的事情,你们商讨得怎么样了?”景和帝询问道。
  曹仪看了看马浩秋和钟昶,缓缓的道:“陛下,老臣觉得这并不是最好的时机。现在天下需要稳,而不是再有法家的杀伐之利,这样会造成人心的更加动荡。”
  “都到这一步了,还考虑动荡干什么?”景和帝皱眉道:“况且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人来压制宵小和重塑朝廷尊严,朕担心未来几年会非常的难过!”
  曹仪听着默然不语了。
  马浩秋也是不说话。
  冯玉强同样不说话。
  只有钟昶,在皇帝的眼神下缓缓点头,“臣以为可行,葛鸿廉忠贞为国,精明干练,正是副相的最佳人选之一!除非是江南总督刘仁怀入朝,否则臣也支持他升为副丞相!”
  几人在谈论的,便是取代南宫忌的人选。
  其实论资历论能力,刘仁怀当然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人选,谁都不可能反对。
  但问题在于朝廷刚刚这么巨大的震动后,又连续几年遭遇大灾害,江南的重要性无比的突出了来。
  一旦江南有什么闪失,必然天下震动。
  只有江南稳住了,民心才能安稳。
  所以江南总督刘仁怀不能动。
  除非是未来两三年的时间里,两湖恢复了活力,重新成为帝国中部和西北的粮仓,江南才不会扛着整个帝国前进,他刘仁怀才能入京。
  既然刘仁怀不能入京,就必须得另外选人。
  人选其实并不少,除了西南总督葛松道之外,吏部尚书李秀泰是一个,东北总督王浩也是一个,御史大夫屠谋忠也是一个,甚至是站在旁边的翰林院掌院学士冯玉强也是一个。
  嗯,苗炎没有份儿。
  他至少还得担当一个尚书级别的官职,才有资格升任副相。
  不过选苗炎和选葛松道,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差别。
  两人都是法家的大佬,行事风格都差不多。
  景和帝最近是深感朝廷吏治败坏,所以想要来一帖猛药,所以下定了决定,就选西南总督葛松道入朝为相。
  当然不是取代南宫忌的位置。
  取代南宫忌位置的人是钟昶,葛松道到了内阁,就做钟昶之前的工作,这也是一个熬资历的问题。
  但葛松道今年才四十一岁,哪怕是熬十年的时间,他也才五十一岁,根本不用担心能不能熬到成为丞相。
  曹仪担心的就是这个。
  葛松道才四十一岁,苗炎才四十二岁,他们两个入阁太早的话,无疑会形成极大的势力集团,从而大大的压制儒家子弟。
  等到法家执掌内阁二十年,那儒家的势力岂不是大大的消退?
  这可不行!
  曹仪还是觉得,整个天下由儒家为主,法家和墨家为辅好一点。
  所以他不赞成。
  马浩秋和冯玉强和他想的差不多。
  葛松道可以入阁,但不用这么早,哪怕是把他放到江南去,也比入阁为相的好。
  可没想到钟昶还是背叛了这个默契。
  毕竟钟昶是景和帝数一数二的心腹,皇上这么强烈的想法,他很难不去附和。
  钟昶说出来赞成的话语,皇帝果然很开心。
  他正想讲话,旁边的马浩秋忽然说道:“臣以为兵部尚书周习光性度恢弘,气干刚毅,才经文武,可为相矣。”
  景和帝眉头顿时一皱。
  兵部尚书周之孝的确是一个大才,这么多年掌控兵部,调令四方,维护安宁,是景和帝非常信任的臣子之一。
  但周之孝有一个缺点,他已经五十八岁了,比丞相曹仪还大一岁,而且因为年轻的时候四处征战拼杀,身子骨有些不好。
  这样的丞相入阁,最多三五年就得换人,你说有什么意思?
  还不如让他继续呆在兵部尚书位置上,然后过两年荣誉致仕养老,让九大禁军的将军之一来接班呢!
  冯玉强在旁边摇摇头,正当景和帝觉得他会帮忙自己的时候,这位翰林院掌院学士却道:“臣以为吏部尚书李秀泰为人方正,勤修德操,不务俗好,也很适合入阁为相!”
  景和帝瞪了他一眼。
  意思是好哇,你都在和我作对吗?
  冯玉强却是一本正经,并不理会皇帝的哀怨。
  钟昶开始了辩驳:“周公年长,恐怕不能终日伏于案牍之间;而李允帧过于强势,且有其子李帆失踪未归,恐怕不适合此时为相。”
  他的理由也很中规中矩。
  特别是李秀泰的儿子李帆这个事情,明显的是景和帝心头一根刺,不查明清楚,很难再让李秀泰升官。
  顿了顿,钟昶在大家开口之前,大声的道:“唯独西南总督葛松道,无论从考核,还是从个人品德,以及民间威望来说,才是仅次于刘少龄的第一人选!不然大家选的任何一人,都不能服众!”
  曹仪心头本想说,其实熊文庆也不比葛松道差。
  但奈何熊文庆也有缺陷,他管辖范围内的考县和丘县仓库出了那么大的问题,虽然和他无关,可怎么都脱不了干系,一个“失察”和“不力”的罪过是逃不掉的。
  因此熊文庆恐怕也得在京畿总督的位置上多呆几年了。
  想来想去,他们三个想出来的人选,还真的没办法和葛松道比。
  法家的这些大佬们,统统的在私德和行事方面,都没有什么让人诟病的地方。
  这也是为什么古往今来,皇帝们一定会重用两三个法家重臣的重要原因!
  这也是法家和儒家相抗衡的依仗。
  没有办法的曹仪,只能轻咳一声:“陛下,目前内阁还有老臣和马相、钟相在,一时半刻出不了事情。如今老臣觉得,确认漕运总督的人选,还有豹骑卫大将军的人选,才是重中之重。
  漕运关系天下民生,而豹骑卫关系到国泰民安,万万不能长久拖延,从而使得民心浮动呀!”
  景和帝闻言冷哼了一声。
  好嘛!
  你们无法选出比葛鸿廉更好的人选,就开始耍赖,就开始转移注意力了。
  儒家就喜欢玩这种东西!
  倘若丞相中再多一个法家,那么他必然秉公办事,不会为私情所左右!
  想到此处,他更加坚定了让葛松道入阁为相的决心。
  不过现在曹仪的说话,他还是要接的:“嗯,这两个人选,曹相你们可有了合适的推荐对象?”
  “臣等以为,豹骑卫大将军可以由骁骑卫将军陈克韧接任。”曹仪道,“陈克韧沉稳踏实,兢兢业业,从军接近二十年,从来不敢松懈,此为整顿豹骑卫最佳人选。”
  陈克韧?
  皇帝心中闪过了那个沉稳如松的男子的影像,想起这些年他的为人处世,以及上级评价,都非常不错。
  他正想说话呢,旁边的冯玉强便插嘴了,“臣以为不妥,陈克韧是一个极好的将军,但他并不符合豹骑卫的风格。豹骑卫向来以敢打敢拼,冲杀在前著称,换一个沉稳的将军去,岂不是又培养出另一个骁骑卫来了?我们可不缺这样的禁军呢!”
  冯玉强这么一讲,景和帝马上就觉得很对:“那你觉得谁合适?”
  旁边曹仪蓦的皱眉。
  这个冯玉强,真是一点规矩都没有,我们三个丞相商议的人选,你来提出异议?
  但曹仪又没有办法,冯玉强基本上不参与正常朝政,他的身份更像是皇帝的私人幕僚。
  最关键的是,他是翰林院掌院学士,几十年下来,门下翰林们早已成为了朝廷和地方的中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
  冯玉强可不管丞相们怎么想,他当即道:“臣以为,羽林卫将军成傢善,行事积极主动,遇事勇猛上前,不畏艰难,此正和豹骑卫的风格相符,可为豹骑卫大将军!”
  “不行!”
  马浩秋本来不想说话的,可闻言立刻就说:“成傢善为人太冒失了,而且他比李家康更加的冷酷,这样的人,不适合独当一面。”
  李家康便是熊渠卫大将军李南渊,行事风格非常激进,最擅长千里奔袭,不畏生死。
  但是他打仗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不珍惜军士们的生命,只要能达到目的便什么都不管。
  常常连累朝廷给出很高很高的抚恤金,所以诸位相爷们,包括户部在内,对他很是不喜欢。
  可李南渊在熊渠卫的威望却很高,因为他总是能给自己的军士们争取到最好的待遇。
  哪怕在战斗和执行任务中没有战死,李南渊也能想方设法的给他们发各种补助,保证能让一家人吃饱喝足,还剩余粮余钱。
  单凭着这一点,军士们就能为李南渊效死了。


第431章 焦灼的重臣人选(下)
  现在的成傢善和李南渊几乎是一模一样,而且他对待自己的军士们更加残忍,更加疯狂。
  这要是放在羽林卫,倒是不算什么,因为羽林卫本身就是有着极强自尊和自卑的疯子,成傢善疯狂,他们更是疯狂。
  但放在了常备的野战禁军六军身上,那可是有点不合适!
  朝廷再怎么的大度,也不可能放任三支常备军都是以拼命和损耗极高为行事风格的。
  嗯,除了熊渠卫,禁军九卫之首的虎贲卫,同样是这种毛病。
  所以钟昶坚决反对再出一个。
  倘若真的是那样的话,当心一场战役打下来,禁军六卫就只剩下三个了,其余的都给打光。
  一旦失去了这种镇压的力量,别说是国外,就是大康境内,都不一定说是稳如泰山。
  本来景和帝觉得成傢善挺好的。
  对于羽林卫,他也是最为喜欢的。
  可听到钟昶这么说起,他马上又迟疑了起来。
  皇帝的性格就这样,只要你温和敦厚,那么就不可能杀伐果断,耳根子必定偏软。
  冯玉强见状淡淡的笑了笑,“成傢善不行,那么换成千牛卫将军潘允尘怎么样?”
  景和帝眼睛马上一亮。
  千牛卫比起羽林卫还要更加简在帝心。
  毕竟天天都在自己身边转悠着嘛。
  这千牛卫将军潘允尘,为人爽朗大方,做事情非常海派,这一点和虎贲卫大将军完颜翼相似。
  但是潘允尘另一个特质就和完颜翼不一样了。
  完颜翼打仗有个特点,那便是死不后退,虎贲卫从来没有怕过谁,即便是遇到室韦、西羌和回鹘的王牌军,他们都敢一战到底。
  潘允尘则是知进退。
  好几次军中小规模的实战推演时,他率领的千牛卫,冲杀在前却又绝对不贪功,即便是有损失也坚决执行命令,毫不恋战。
  这个特质便很是让人喜欢,景和帝都听到了好几次兵部尚书周之孝夸奖他。
  “嗯,潘乔年很好……”景和帝露出了笑容,“不过他没有大规模指挥的经验,会不会压力太大?”
  见到皇帝这么讲,钟昶闭嘴了。
  钟昶能力不是最顶尖的,但他却是贯彻皇帝意思最彻底的。
  连葛松道这种法家子弟入阁为相,他都不阻挡,可想而知谁在他心目中最重要。
  旁边的曹仪此时倒不好反驳。
  他对潘允尘的印象也不错,关键潘允尘还是出身于儒家经典学派,和他颇有渊源。
  连曹仪都不开口了,马浩秋自然也不会去得罪人。
  特别是看到皇帝在笑的情况下。
  马浩秋在意的又不是兵部和禁军,他最在意的只有两点。
  第一是曹仪什么时候滚蛋让位。
  第二是他手里紧紧握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