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4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里面又牵扯到大量的腐败,大量的关卡人员吃拿卡要,以及不合理的各种税赋。
  别以为这事儿就我大明、我大清有,事实上每个朝代都有。
  连大康也不能免俗。
  相信这一方面也是苗炎整顿的重点。
  大康以商业立国,大家都知道,只有商品流通多了,价格才会便宜。
  倘若是经过层层的加码,哪怕是再便宜的东西,也会变得很贵。
  从这方面来说,勋贵和宗室们就占了便宜。
  除了一些正规的大型收税收费关卡之外,他们其余的都不用缴纳钱,那些小关卡更是不敢去为难他们。
  不然惹出麻烦来,他们自己的位置都保不住,还怎么来捞钱?
  连裕王这种不怎么做生意的人都晓得,漕运上的关卡,除了正规的收钱来让漕运运营、缴纳税赋之外,至少还有两三倍的钱财,是被中间所有的人给吞了的。
  可朝廷管也管不了多少。
  比如说,之前说过的,漕运衙门要修缮河道、清理淤泥的时候,都是让地方来出钱的。
  地方官府又有多少钱?
  他们没钱了,不也只能靠着在漕运河道上设卡来赚钱贴补?
  好,你不要他们设卡,他们也愿意。
  但下一次你的什么疏通和修缮,就不要找我们了。
  没钱!
  打死都没钱!
  因此朝廷也就默许了他们的举止。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
  幸好这事儿只能交给苗炎去费心,柳铭淇一点都不用操心。
  所以你看看,当一个官儿都这么烦恼,当一个皇帝又会有怎么样的大烦恼?
  做一个如同夏桀、商纣、隋炀帝、唐明皇、宋徽宗、清乾隆这样的皇帝固然好,但除了十全老人还能善终之外,其余的可每一一个好下场的!
  可怜我大明,十几个皇帝就没有一个如同他们那样癫狂荒银的,结果还是被灭了。
  被骂得最多的正德,人家也亲自杀向草原,击垮了俺答汗!
  回想起这些帝王的下场,柳铭淇对于自己做一个不管事儿的帝国亲王,已经很满足了。
  谁敢叫小爷做皇帝,那就是我的生死仇人!
  好吧。
  回到眼前来。
  他当然不可能是一点事情都不做。
  穿越人士哪怕忍得住不当皇帝,也不会忍得住不装比的。
  少年有着满腔才华,不显露出来怎么对得起穿越一场?
  他这两天就关在家里,一个劲儿的回忆自己见到的那些清淤船只,不停的写写画画,修改着图纸。
  柳铭淇是理科生,但专业并不是船舶。
  不过他读的学校旁边就有一家船舶厂,然后去那边实习观察的时候,柳铭淇进它的陈列室,就看到过不少古代使用的清淤疏浚特种船只图稿。
  包括了“混江龙”、“铁龙爪”、“浚川耙”、“驱泥引河龙”、“翻泥车锁船逼溜”等等。
  这“驱泥引河龙”还真有实物,做得跟一只超大的大口老鼠一样,还给安装上了两只眼睛,看起来有点像是变异的怪物。
  柳铭淇当时看了一下它们的尺寸大小,以及功用特点,拢共的时间就只有三天而已,当然记不了太多。
  但对于一个工科生来说,这样便已经足够了。
  只要靠着记忆大小,就能大致做出一个图纸结构出来,然后由工匠们把它实际制造出来,边使用边改进。
  可是呢,柳铭淇自然也没有这么面面俱到。
  他要做的只有两种船只图稿而已。
  实际上,“混江龙”、“铁龙爪”、“浚川耙”、“驱泥引河龙”、“翻泥车锁船逼溜”……等等这些,都是属于清淤的,是把河面下方的淤泥给打碎搅碎,使得它们不淤积。
  这些船只都没有打捞泥土的功能。
  真正管用的还是现代的“绞吸式挖泥船”、“耙吸式挖泥船”、“链斗式挖泥船”。
  他们直接挖掘之后,用大功率的机器一抽,分分钟抽出几十立方米的泥沙来。
  要是最大的那条船来了,只要能运作,要不了一个月,整条大运河河底的泥沙能全部清空,水位能直接下降二十米!!
  可惜!
  可惜最重要的是,现在根本就用不了这些让人垂涎的大家伙。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动力问题。
  你没有强大的动能驱动,怎么可能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将那些被搅碎的泥沙给抽起来?
  当然了,从这个条件引申出去,柳铭淇没办法做出大型的这些挖泥船,但用人工动能替代机器动能的小型挖泥船,却是可以想一想的。
  我把整个过程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专门的船只来做清淤打碎淤积的泥沙,另一部分则是专门拿来挖泥,这该可以了吧?
  我都不要你那么强大的吸引力,以及刀头转动粉碎的强大力量。
  只要功效能达到每次能抽出泥沙来,那便是一个胜利。
  一条船不够,我十来艘船同时开工作业,总是能有不错的成绩吧?
  这样一来,比起每次只能等待枯水期的季节,用人工拼命去挖掘采捞泥沙,要方便太多了。
  还要省时省力许多。
  一旦有淤积立刻就能开始清淤疏浚,免得等到洪涝灾害来临时,因为清淤疏浚不及时,导致水位越来越高,从而直接冲毁堤坝。
  所以柳铭淇做的图纸,一种是类似于“混江龙”和“铁龙爪”结合物的清淤船。
  清淤船最主要的功效是搅散和打碎那些沉积下来的淤泥,使得它容易被吸附起来——现代的是清淤和挖泥一体的,再加上动力强劲,自然方便许多。
  剩下两种则是挖泥船。
  一种是十九世纪美国人经常用的“绞吸式挖泥船”。
  另一种是十九世纪欧洲人用的“链斗式挖泥船”。
  两者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缺点。
  少年准备两种都送过去,看他们哪段河段更适应一些,轮流着用都行嘛。
  两种船都没有可以传送泥沙和砖石的传送带,那么柳铭淇直接在船上给它们安上一个大漏斗,以此来暂时装载泥沙。
  船只的结构很好画,没有了动力系统就要麻烦一点,需要用上履带、铁质齿轮、旋转刀刃和杠杆原理等等。
  但这些也都在柳铭淇的掌握之中。
  堂堂一个物理博士,做这样的几百年前的机械图纸,能有什么难的?
  也就是绘图和尺寸细节要仔细严谨一些,其余的都不算苛刻。
  毕竟你不用做石块筛选机,不用做传输官道,不用考虑载重的问题,更不用考虑机械故障的毛病。
  除此之外,柳铭淇还做了一种新型舰船的图稿。
  这是他在大学的时候,看同寝室的同学们玩《大航海时代4》后,去查看资料知道的一种舰船。
  这种舰船叫做克拉克帆船。
  但克拉克帆船又分为好多种。
  柳铭淇选择的是十六世纪的进化种类。
  除了长宽高保证在非常科学的4:3:1的地步,他还专门增加了桅杆的数量。
  现在大康的船只一般是双桅杆,而柳铭淇一口气增加了中桅杆,甚至还加了一个小型的尾桅杆,让它拥有了整整四根桅杆。——当然比起真正的五桅巨船普鲁士号来,就要显得小太多了,这个也就是普通三桅帆船的改良版。
  除此之外,少年还把硬帆改成了软帆,并且从一面一面的大帆,变成了一片片的小帆。——就跟我们在电视里面看到十七八世纪,日不落等国的超级炮舰的外表一样。
  这样的船只,在抗击狂风暴雨的性能上面,就有了极大的提升。
  至于别的什么改进办法,就不是柳铭淇这个半罐子水能明白的了。
  他能把外面的特点和优点记下来,并且给予那些造船的人们以启示,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
  工科狗再怎么的全能,也不是万能的呀!


第435章 放牛娃和仙女的故事
  忙碌了三天时间,足不出户的柳铭淇叫大柱把一大堆的图纸给苗炎送了过去。
  难得清闲的他,这才有功夫去看看素姐姐排练的戏曲。
  萧素琴现在正在管理位于内城的裕王府别院的工坊,说忙也忙,说不忙也不忙。
  因为暂时不用伺候相公,不用生儿育女,所以闲暇的时间里,她就跟京城第一大青衣阮小秋一起排练。
  当然了,这是柳铭淇去四川时候的事情。
  等到柳铭淇回来,素姐姐总是隔三岔五的要回家一趟。
  跟柳铭淇说说话,讲一讲她的戏班子,倒是让少年听得津津有味。
  如今萧素琴的戏班子,在京城俨然已经是一等一的强悍。
  虽然她自己退出了,可是经典的《梁祝》仍旧在。
  除了给钱英找了个新的漂亮的“祝英台”,让他们继续表演之外,她还另外组建了一支队伍,跑到了江南去演出《梁祝》,现在都还没有回来呢。
  据说这个原班人马打造的《梁祝》团队,在江南依旧受到了欢迎。
  其实现在江南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梁祝》了。
  毕竟《梁祝》这本书已经发行了一年的时间,然后大家又都看过好几场的《梁祝》戏曲,聪明的戏曲大佬们已经融会贯通,开始加入了自己的各种想法和表演技巧。
  这些模仿的也挺得观众们喜欢的。
  但凡是看过萧素琴和钱英版本的《梁祝》的人,无不是怀念他们的最正宗的原版。
  这一次虽然来的并不是萧素琴和钱英,但据说都是萧素琴和钱英,乃至是有原著裕王世子殿下亲自指导的,江南那群文人学子、富家闺秀们,马上就自发的追逐了起来。
  柳铭淇最闻名的并不是他的亲王世子身份。
  在女人之中,他最著名的就是《梁祝》。
  而在一群文人学子之中,他的“舍生取义说”和《劝学》,早已让他们如雷贯耳。
  如今还停留在京城的江南第一狂生巩渊,便自称“裕王世子门下走狗”,疯狂的崇拜柳铭淇,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江南人的心态。
  说白了,他们也是在追星。
  只不过柳铭淇这样的“明星”,已经突破了寻常的范畴,直接提升到了思想境界的高度。
  你要说你不喜欢那些戏曲九仙,那可能别人会说你孤傲,但如果你要说你不喜欢裕王世子,肯定会被骂。
  在这种情况下,素老板的团队前去江南,当然是沾了光,一口气演了四十多场,仍旧是一票难求。
  而除开了《梁祝》,素姐姐的团队还有阮小秋。
  阮小秋本身就是大青衣,随着年龄的增加,经验也不断的累计,演出经典的剧目那是手到擒来,颇为人们的喜欢。
  这么接近半年的时间里,阮小秋着实是为素老板的戏班子带来了更多的人气和利润。
  当然了,萧素琴现在已经不在乎钱了。
  她给予旗下这些人的分成,是所有戏班子里最高的。
  京城里只要提起素老板,谁不愿意跟着她混呀?
  只不过人家现在眼界非常高,而且只做精品的戏曲,根本不需要太多人投靠。
  连想要前来被庇护的阮小秋都想不到,她加入了戏班子,反倒是收入还上升了一截。
  不说别的,只说有着裕王世子的面子,比如南宫丘成、王志如等京城著名的纨绔子弟都要给面子,经常高价请她去演出。
  说起来阮小秋真觉得自己在做梦似的。
  想着被裕王府庇佑,结果京城纨绔子弟都很买账。
  忽然间天塌了,许多权贵子弟都被抄家了,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