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4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就不晓得了,反正在我们收到的最新的飞鸽传书时说起,还在僵持着呢。”巩渊道,“不过他们估计也僵持不了多久了!这如果朝廷把粮食买够了,他们手里的一两千万石粮食,上哪儿卖去?本地又吃不下,运到外地这运费什么的成本不算钱呀?”
  “既然都知道这个道理,他们还等什么?”柳铭淇不懂了。
  “这叫不见棺材不落泪嘛。”巩渊对这群商人的性格门清,“他们想要看看是不是真的有一千万石,如果只买个一两百万石,就骗他们,让他们出货,那不是亏了?”
  少年的心一沉。
  刘仁怀手里的粮食肯定不止一千万石,江南的粮仓大部分都有粮。
  但想要怎么来运作,才能让他们这些粮食商人没办法察觉,这恐怕是一个问题。
  因为粮食商人和地主都是本地人,他们的消息来源多得很,认真查的话,说不定能查出来。
  要是这样弄巧成拙了,自己和刘仁怀成为了笑话不说,对于整个大康的粮食储备可绝对不是好事儿啊!


第445章 还是妥协吧
  傍晚时分,从皇宫出来,回到了家里的曹仪,第一时间就把老管家找来。
  “快!把这个誊抄一下,发五只信鸽回老家!”曹仪递了一张纸条给他。
  老管家是跟随曹仪几十年的老人了,见状不敢怠慢,赶紧跑了出去。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老管家在饭厅找到了曹仪。
  曹仪正在吃着自己的晚饭。
  像是曹仪这样的丞相,基本上就从来没有按照正点儿吃过晚饭,能休息的也只有过年那几天。
  如果说和之前的粗茶淡饭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曹仪加上了一份东坡肉。
  软软腻腻的东坡肉,最适合牙口不好的老年人吃。
  当然曹仪也不会天天吃,因为柳铭淇给皇帝就叮嘱过,东坡肉肥肉多,吃多了容易出现毛病,一个月吃个五六回便可以了。
  “老爷,已经发出去了。”老管家小声的禀报道。
  “嗯……”
  曹仪慢悠悠的吃饭,老管家也不出去,问道:“老爷,咱们这是为什么呀?家里难得积累了粮食,又得给他们便宜卖出去?”
  老管家当年陪着曹仪来到京里赶考,这么几十年一直陪伴着曹仪,简直跟亲人是一样的。
  刚才曹仪给的纸条上面,只写了一句话“速将三百万石粮食卖给江南总督府。”
  老管家拿去给下人们抄写,自然也看到了。
  他很是不解。
  去年的时候,因为蝗灾的缘故,皇上让曹仪把家里的存粮卖了不少,本身曹家就没有什么剩余。
  今年好不容易来了一个大丰收,眼看着收入仓库的粮食多达两百万石,曹家在家里主事的大少爷就想着等一等,用十文钱的价格卖出去,可以弥补去年的一些损失。
  结果江南总督刘仁怀倒好,今年看着大丰收,只肯给七文钱一升的价格,比起去年时还要低!
  这就让江南的粮食商人和大地主们很是不满了。
  他们一群人和曹家大少爷曹素评一商量,大家决定抻一抻刘仁怀,逼迫他涨价购粮。
  本来就是嘛,去年我们就低价卖了很多粮食,今年你又来?
  真当我们家是朝廷的吗?
  地主家里余粮也不多,也是要靠着种地辛辛苦苦挣点钱呐。
  今年我们已经满足了江南民众的需求,民间已经不缺粮食了,那么你就完全没有逼迫我们的理由了。
  不然真以为江南人一点脾气都没有?
  你又不是苗黑子,我们有理难道还怕你?
  当然这样的骨气也并不是凭空得来的。
  江南人在京城里当官的特别多,尤其是曹家的家主曹仪,正是当朝丞相,皇帝之下的第一人。
  大家都有根底,除非是遇到苗炎,或者是葛松道那样的法家大臣,不然都不怕。
  事实证明,在江南脱了那么久,刘仁怀都没有什么好办法。
  哪怕是最近刘仁怀想出了去东瀛买粮的主意,江南的大地主和粮食商人们也没有慌乱。
  结果好好的,怎么忽然成了这个样子,老爷居然首先怂了,要让大少爷卖粮呢?
  而且还是三百万石那么多,不但把今年的收成卖卖出去了,去年的存粮也卖掉很多啊!
  曹仪吃着东西,慢悠悠的道:“因为很快粮食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了……最多再过两三年,粮食会以最少五六倍的幅度增加!朝廷有了这样的保障,对于之前敢于和朝廷对着干的粮商地主们,可不会留什么脸面。”
  顿了顿,他说道:“三五年之后,我能不能还在朝廷都说不定!但刘仁怀是一定会入阁的,一旦他入阁,江南的那群人肯定会倒霉!与其那时候后悔,不如现在就服软,还能落得个旧情。”
  老管家对于后面一半的话没有什么惊奇,但却对前面一半话不相信:“老爷,现在连续几年遭遇大灾害,粮食消耗得非常快,再加上仓库的盗卖案件,根本就没有什么库存了。怎么可能两三年就得到很好的解决,然后居然还能五六倍幅度的增加呀?”
  “你不知道……”
  曹仪沉吟了一下,“这事儿你不要对外说。”
  “我明白!”老管家点点头,他的口风向来就很严。
  “今天上午,皇上带我们去参观了一种叫做红薯的可食用农作物的收割。”曹仪露出了回忆之色:“这种红薯甜软糯,完全可以当饭来吃。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红薯的产量,简直是让人瞠目结舌。”
  “多少?”老管家手心有些冒汗。
  曹仪脸色凝重的道:“我们今天上午一共看了七亩地的收成,最少的一亩收了两千一百斤,最多的收了两千五百斤。”
  “什么!?”
  老管家瞠目结舌,简直不敢相信:“老爷,您没看错吧?这是假的吧?哪里来每亩地两千多斤的东西?这是神仙赐下的东西吗?不可能!不可能!”
  老管家吓得不轻,都有点神经错乱了。
  他怎么也不会相信,天下还有这样的农作物。
  要是是真的,大米和小麦和它比起来,不是跟玩笑一样的?
  江南一亩上好的田地是三百八十斤的产量,这在以往都是非常让人羡慕的,可和这个红薯比起来,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如。
  “那么多人看着,大家还亲自检验过,根本就没有作假的地方,怎么可能错?”曹仪摇摇头。
  他们自然也是不相信的,但大家都下田去查过,甚至每一根秧藤都摸过,连续了七亩地都是如此,才终于是确定了没有作假。
  饶是如此,许多人看着那么多红薯也是不敢相信,总觉得是做梦。
  看到曹仪坚定的眼神,老管家心中慌乱了起来,“要是这样的话,我们的大米留着还有什么用啊?得让大少爷趁着现在价格高全部卖了呀!不然亏死了!”
  “不慌。”曹仪还是摇头,“这红薯的产量虽然很高,但是总体数目不太多,至少需要一两年才能向外发放,最近两年时间,注定它最多只能在京畿地区种植。”
  “哦,那就好,那就好!”
  老管家嘴里说着庆幸,眼睛里却满是无奈:“老爷,这,这皇上怎么忽然弄出这东西来了?难道真是老天赐给皇上的?”
  曹家是江南第一大地主,拥有数十万亩的良田。
  现在这些良田都种植着水稻,因为江南的灌溉得力,它们每年的产出都非常惊人。
  一旦红薯开始铺天盖地的销售起来,以它那恐怖之极的产量,大米的价格不知道会被打到什么地步。
  这对曹家是一个巨大的伤害!
  “不是。”
  曹仪慢悠悠的吃着东坡肉,用筷子点了点盘子,“如果老夫预料不错,应该是他找来的。”
  “他?”
  老管家莫名其妙的,但看到盘子里面的东坡肉,蓦的福至心灵,“裕……德王爷?”
  “对!”
  曹仪神色有些复杂的点点头,“这种植红薯的人就是裕王府的,皇上固然说这是他委托裕王府这么做的,但倘若真的他从头到尾都知道,之前为什么那么焦躁不安,为什么不早点把红薯的事情说出来?偏偏要等到现在才跟我们说?”
  老管家思索着,试探着问道:“或许就是皇帝故意藏着,然后觉得空口无凭,所以等到收获的时候才来告诉大家?这样做,才显得不毛躁,很沉稳嘛。”
  “你后面的一半话是对的。”曹仪笑了笑,把东坡肉剩下的一点和肉汤一起,倒进了自己的饭碗里,“我猜啊,这事儿德王一直在做,他也就是要等到红薯成熟之后,才告诉皇上,不然空口无凭,皇上怎么能相信?”
  “您这也是猜的吧?”老管家摇头说,“裕王府做这些非常得力,而德王又向来精灵古怪,所以皇上委托他来做,理所当然。”
  “不是。”
  曹仪刨着饭,声音有些含糊,“恰好我知道,皇上昨天早上出去过,还带着长乐公主,直到下午才回来……”
  老管家疑问道:“这有什么不对吗?”
  “自从宫中发生剧变之后,皇上的精神一直不好,根本就不想出门。”曹仪道:“忽然出门,还带着长乐公主,这里面一定有蹊跷!如果你把裕王府的管家负责种植,以及把德王再联系起来,结合他跟长乐公主的关系,就知道多半是他了!”
  老管家总觉得自家老爷有点牵强,可他明白,自家老爷官宦一辈子,以小心谨慎著称,不是有把握的事情,根本不会说。
  姑且就相信吧!
  老管家点点头,“看来这德王可真是一个天降福星呀!这样的东西都能被他找到……这之前几千年,怎么就没人发现红薯呢?太不可思议了!”
  “因为不是中原之物。”曹仪回答道:“据说是来自于海外一个小国,皇上机缘巧合发现了这个东西,然后小国的国主主动贡献给皇上……我们皇上根本就不是这么敏感的人,如果是换成了和海外之人交游广阔的德王,就正好合适。
  你难道忘记了?之前的香烟,也是德王通过一个海外小国的王子得到的,然后让他们运送到京城来的!”
  “哦,对啊!”
  老管家想起了香烟,马上就思绪豁然开朗,“还真像是德王爷的手笔……可为什么德王爷不自己说出来,反倒是皇上说自己的功劳呢?奇怪了!”
  “不奇怪。”曹仪正好吃完了饭,放下饭碗的他淡淡的说道,“德王很聪明,知道这事儿太大了,太有瑞祥的意味了,他自己根本吃不下,不如让给皇上!这样他既可以得到皇上的感激,又能避免在皇上面前露出邀功邀名的弊端,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他怕什么?”老管家耸耸肩,“他不是不在乎皇位吗?既然如此,那么就算是邀名又有什么了不起?这可是能记载入史册的大功劳呀!”
  “你呀,还是太不熟悉人心了!”
  曹仪的眼神有些悠悠,“德王……德王年龄虽小,却聪明,同时又洞察人心,比起宁王来……”
  后面的话,他没有说出来,只留下了一声微微的叹息声……
  ……


第446章 刘仁怀露出破绽了!
  江南,湖州。
  曹家大院。
  曹素评正在悠闲的听着戏曲。
  这是江南最著名的十大戏班子之一的演出,还特意请来了戏曲九仙之一的桂圆园。
  别看桂圆园今年才十九岁,但主攻工旦角,已经身为大青衣的她,无论是唱念做打,都有着十足的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