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4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个地方同样是两万人的规模,不过四川这边的工人们,每天却能生产出六千五百万个蜂窝煤,比新野足足多了五百万个。
  这也是为什么历来四川出去打工的工人,都非常受欢迎的原因。
  相比起新野,威远蜂窝煤工坊的负担更大。
  西康靠近吐蕃的一圈防线周边,一年起码有四个月是冰封的,加上雪化道路泥泞,起码有六个月的时间。
  再加上到处是山、河、峡谷,交通非常不便利,所以那边的物资是极其缺乏的。
  每年四川这个天府之国的产出,最多的一部分便是补贴西康,剩下一点才给贵州,只能保持一个微妙的平衡。
  在那边寒冷恶劣的环境中,蜂窝煤更是一种战略物资。
  今年春节的时候,蜂窝煤通过雪橇送到了西康防线,获得了从上到下的一致赞扬,因此葛松道还专门写了一封奏折,请朝廷感谢裕王世子的伟大发明。
  只不过从帝京城发往西康,实在是太耗费时间,消耗也大,所以才在威远设立了一家蜂窝煤工坊。
  平日里通过水路走一部分路,然后再通过马车,还有驴车骡车等等,一路运送到西康,不但是节省了耗费,而且还大大的缩短了时间。
  甚至最近西康还传来消息,许多吐蕃商人都忍不住进了一些蜂窝煤回去用,反馈的效果是很好很好。
  吐蕃是位于高原之上,本来柴火燃烧的温度就不够,蜂窝煤这种半密封的燃烧,使得温度更高,取暖更容易,煮东西也更容易煮熟,你说他们怎么会不喜欢?
  从这一点来讲,葛松道离开四川的时候都颇为自豪。
  他这样不但给四川每年节省了上百万两银子的补给损耗,更是让威远这边整整两万人有了活儿干,围绕着这个蜂窝煤工坊的各种配套产业,至少能解决二十万人的生产生活。
  四川由此更会安宁富足。
  这也是他为后继的西南总督潘弘茂留下的宝贵财产。
  潘弘茂接手的西南三省,可比当年葛松道接手时要宽松富裕多了。
  当然了,三大蜂窝煤工坊的蓬勃发展,最大的受益者还是裕王府。
  即便是他们拼命增加对工人们的待遇,以及缴纳税赋,坚决不肯白要煤炭,一个月的总利润都突破了一百万两银子。
  这里面光是朝廷的采购,就要占据七成左右。
  所有人都不知道蜂窝煤会这么赚钱,他们还以为裕王府只是勉强保本罢了。
  这么多的钱,让很喜欢钱的裕王妃,都禁不住有点心惊胆颤。
  一年就挣一个大康首富的身家,这是什么概念啊!
  任凭皇上怎么的不在意,以后知道了这么高额的利润后,怕也是有些嫉妒的吧?
  但你要让裕王妃不赚这笔钱?
  那怎么可能!?
  我家那么多人口,我儿以后还要生那么多儿女子孙的,不多挣点钱给他们存家底,难道一个个的以后喝西北风吗?


第460章 你们行不行?
  进入了十一月,实际上很多耕作都已经停下来了。
  城外的老百姓在积极准备粮食过冬,有点劳动力的会来到城里或者各个作坊里面打点零工,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帝京城里面倒是生意还那么红火。
  特别是现在有接近三千的各国使团、侍卫、球员们进入京城,其中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来到这天朝上国的首都,犹如乡下人进城一样,充满了好奇和渴望。
  所以许多商铺、花楼、酒楼的生意都大好。
  但是这生意好的过程中,却又不是所有人都皆大欢喜的。
  根据帝京府巡捕衙门的统计,外国使团入京以来,打架斗殴的情况暴增。
  特别是最近马球、足球和橄榄球连续被草原部落、东瀛、南诏小国给击败,大家的气儿本来就不顺。
  在花楼和酒楼遇到了外族人夸夸其谈,大声喧哗和嘲笑大康无人,许多汉子就忍不下这口气。
  大康虽然文风很盛,但绝对不压制武将们,京城里面武馆也不少,摔跤、相扑、搏斗之类的比赛甚多。
  因此这些自诩是“大康爷们儿”的人,经常就找茬和外族人们干了起来。
  外族人本来就是来耀武扬威的,遇到这种事情怎么可能怂?
  于是打得那叫一个畅快。
  于是他们双方都惨了。
  为什么?
  现任帝京府尹是谁?
  副相兼武英殿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葛松道!
  人称葛杀神!
  他遇到这种扰乱治安的事情能忍?
  纷纷的都给抓进了帝京府巡捕衙门,每人先抽十鞭子再说。
  然后每一次鸿胪寺的官员都得小心翼翼的跑到帝京府衙门去求情,祈求葛杀神千万不要一时头脑发热,直接把这群外族人给斩了。
  别怀疑。
  葛杀神就是这么凶残!
  人家的凶名是几十万土人的性命堆出来的。
  和西康接近的回鹘人就晓得葛松道的威名,这上百次的打架斗殴,就没有一次有回鹘人参与。
  幸好葛松道知道,京城不是西南地区,来这里的外族人都是使团成员,牵涉到了外交的礼仪,肯定不能一上来就斩首。
  但他也没有客气,按照打杂和闹腾的程度,最少三天起,最多的能关七天才放人。
  然后每天都来十鞭子的见面礼,真是让无数人痛不欲生。
  就这么的连续收拾了上千人之后,打架斗殴事件总算是被压了下来。
  可那些外族人把气给发在了三大球的比赛上。
  虽然明面上的打架不可以,但我们在比赛中虐人,你总管不了吧?
  这就是为什么最近七八天的时间,禁军九卫的三大球队,总共打了一百五十多场比赛,结果几乎全军覆没的原因了。
  唯一能给大康人留点面子的,是他们在足球上面,绣衣卫和羽林卫都跟对手打了个平手,胜负五五开,排名前三。
  其余的哪怕是有熊大宝坐镇的橄榄球,也被人家用柳铭淇发明的“乔丹法则”,直接给弄翻了。
  最后被针对得最惨的千牛卫橄榄球队,直接被打出一个2胜4负的悬殊胜负比。
  他们除了赢下了东瀛和回鹘之外,连南诏都输了。
  别看南诏的人瘦弱矮小,但实际上许多人都力大无穷,而且配合得非常精妙,显然是在橄榄球上有很多的训练。
  最可恨的,南诏队员在小动作上面是如火纯青的厉害,连熊大宝都被暗算了十几次,比赛之后揭开衣服和外裤,里面全是淤青的伤痕。
  连熊大宝这样的猛将都差点吃不消,更别说普通的队员了,一个个在场上没趴下的,都是英雄。
  你还别说。
  南诏橄榄球队就凭借着这一招,还同时把东瀛、回鹘和西羌赢了。
  人家现在排在第三名,说多风光就有多风光。
  禁军九卫的一系列成绩,真可谓是惨不忍睹,让老百姓们除了要和外族人干架之外,还疯狂的吐槽他们。
  “枉自吹嘘是大康最强,也就是打打民间的那些菜鸟罢了!”
  “是呀,我也以为他们多厉害,结果现在和那些蛮夷小国的人,反而是被打得屁滚尿流,真丢脸!”
  “你们说啊,打比赛都打成这样,要是打仗的话,他们能打赢吗?”
  “我看悬!咱们大康什么时候有杀进草原去,主动追逐他们决战的?”
  “羽林卫倒是行,但他们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术,也经不起消耗啊。”
  “屁话!羽林卫都是疯子,可疯子只要不拼命,谁怕他们?”
  “……”
  面对着老百姓的吐槽,平日里感觉良好的禁军九卫,无不是低下了头,恨不得钻进地缝里面。
  连最近心情郁郁的景和帝,也被惊动了。
  他连续召见了禁军九卫的大将军过后,又把柳铭淇给叫进了皇宫。
  老实说,倘若不是皇奶奶和小念妤在宫里,少年现在都不大喜欢入宫。
  因为这里面都死气沉沉的,到处都有一股压抑的味道。
  走在去往御书房的路上,柳铭淇靠近了赵寿,挥手让旁边的千牛卫和宦官们走开,自己小声的问道:“赵公公,陈贵妃最近怎么样了?寿王……铭安走了后,她一定是很难受吧?”
  柳铭璟警告过柳铭淇,千万不要询问关于寿王和仁王的半点事情。
  可少年忍了两个多月了,最后还是没忍住。
  赵寿脚步微微一顿,然后低头道:“老奴这就不知道了……殿下您最好也不要问,问着的话,大家都很伤心难过,皇上的心情本来就不好了……”
  “好吧,好吧!”
  柳铭淇看到他这么说,自己也不好意思再问。
  因为这的确像是在人家的伤口上撒盐。
  赵寿也没有再说话。
  实际上赵公公心里也是颇有感慨。
  陈贵妃、沈贵妃……
  都是命苦的人啊!
  皇上也是没有办法,为了这大康的江山,不得不狠心对她们。
  有好多次,皇上都悄悄的带着他在冷宫外面站了半天,听到里面凄厉的笑声和哭声,自己也忍不住流泪。
  可那又能怎么样?
  现在最重要的不是两位贵妃,而是怎么继续生下皇子,延续皇室一脉。
  幸好自己身边的这位德王爷对皇位没有半点心思,不然以后有什么矛盾,赵寿自己都不愿意看到。
  两人一路再也无话,到了御书房的时候,正巧碰到了礼部尚书李言出来。
  看到了柳铭淇,李言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参见德王殿下,王爷最近可好?”
  “我挺好的。”柳铭淇笑着回复,“怎么?李尚书最近家里又有喜事儿?我看你越发年轻了呀!”
  李言今年已经六十四岁了,是所有的从二品以上官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个。
  本来他早就想要致仕,可奈何礼部是一个坑,根本没有什么有才华的人愿意去,所以皇上一直压着,让他继续担任礼部尚书。
  没想到最近两年,因为柳铭淇的缘故,礼部的掌控的权限和财富,一下子就增加了许多,存在感大大的增强,所以李言干起来还非常有劲儿,精神头不输给那些中年人。
  听到少年如此说话,李言嘿嘿一笑:“王爷您去问问皇上就知道了……老臣先告退。”
  “好,李尚书慢走!”
  柳铭淇跟他挥了挥手,才走进了御书房。
  景和帝正在喝茶。
  参茶。
  听到御医和柳铭淇都劝他,想要孩子的话就得少吃甜品,他现在都不喝奶茶了。
  也就是陪小念妤的时候,会一起吃一点蛋糕。
  见过礼之后,少年忍不住就问:“陛下,刚才李尚书笑嘻嘻的离开,难道是他又发财了?”
  景和帝点了点头,“今年的五千张度牒,很顺利的就卖出去了。那些寺庙道观还都在说五千张不够呢!这李言过来一方面是汇报成绩,另一方面是想要加大供应量,或许可以加到一万张。”
  “过犹不及,不能如此杀鸡取卵。”柳铭淇马上就摇头:“陛下,每一年都能收到五百万两白银,就已经很好了,不用跟他们闹得如此僵。”
  “嗯,这一点我晓得,不会过分的。”景和帝颌首道。
  他还是赞同柳铭淇的说法。
  每年从僧尼道士身上拿到五百万两白银,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但作为每年都能有的固定收入,这就是一个开拓的好的财源。
  再多的话,那些人闹腾起来,闹到母后那边去,始终是麻烦的事儿,耳根也清净不得。
  再说了,如果度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