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4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啧啧!”
  等她走过,柳铭淇只发出了语气词,还没来得及感叹,这边赵寿就轻咳一声:“殿下请庄重!皇上刚才说了,您现在可以进去了。”
  老赵啊老赵!
  你不属于一个完整的男人,所以这些趣味,你是完全不晓得呀。
  少年耸耸肩,转身迈步进了御书房。
  御书房里面还残留着王昭媛身上的香气,景和帝看起来略微有些疲惫,不过嘴角却带着笑。
  想来今天晚上他是要准备一番盘肠大战了。
  “陛下!”
  柳铭淇行过礼后,道:“昨儿个小臣和室韦的李瑜谈生意的时候,他告诉我一个事情。据说包括耶律飞扬、末藏好川、乌伽罗、金沉白等等一群敌酋,经常在一起商议事情,我觉得他们肯定有大阴谋!陛下您要赶紧派人去查呀!”
  景和帝一听有点懵,“室韦李瑜?什么人?为什么你要亲自和他谈生意?”
  “这就说起来有点话长了。”
  柳铭淇仔细的把室韦和百济的关系,李如玄的表现,以及他自己的猜测都说了一遍。
  景和帝听得津津有味,显然当成了八卦来听。
  “你这个猜测很没有道德观念啊。”皇帝驳斥少年道:“人家李如玄兢兢业业的扶持室韦,这是室韦的忠臣,你却一心想着他要谋反,并且逼着他谋反,这可不是君子所为。”
  皇帝说得很对。
  苻坚的军师王猛,或者是成吉思汗的军师耶律楚材,都是为非同族群的国主效力,并且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他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李如玄是百济人。
  在柳铭淇那个时代,百济人又简称棒子。
  自从把宇宙都揽为己有之后,没有什么事情是棒子做不出来的。
  或许李如玄是一个不错的能臣,但只要还是一个百济人,他就应该心中有这样的野望。
  思绪一闪而过。
  柳铭淇耸耸肩道:“陛下,您这是从朝廷大局上考虑,我就是一个小商人。我用自己的手法来给咱们的敌人添乱,有什么不好?
  他李如玄如果有这样的心思,通过买裕王府的产品赚了钱,就有钱来买军械训练军队,从而和室韦干一架。
  要嘛他们被灭,要嘛成功后、室韦的势力大大减弱。而无论哪种情况,室韦都会或多或少的被削弱,咱们不该高兴吗?”
  景和帝不动声色的道:“万一他没这个心思呢?”
  柳铭淇道:“那简单,等到他们做生意赚钱到了很多的时候,咱们就去室韦举报李如玄父子,和大康勾结。那些裕王府的商品和他们赚的钱就是铁证!要嘛李如玄束手就擒被杀全家,要嘛他只能被迫反叛,又和室韦狠狠的干一架!无论怎么样,我们都不吃亏!”
  赵寿在一旁眼皮子都在跳。
  这位德王爷啊,真是太阴损了!
  人家只是和你做生意,结果左右结局都被你弄得不是人。


第501章 大康子民优先
  景和帝听得也是大皱眉头,“铭淇,你这也忒损了!难道你就没有一点做生意的感情和道义?他们好歹是你的经销商吧?”
  “陛下,国与国之间是没有友谊的,李如玄这样的人再是人才,那也不是咱们的,反而他越优秀大康越受罪!”柳铭淇道:“强大的国家,它们每每都想要侵略我们,一味的退让就是养虎为患。弱小的国家您倒是可以恩赐他们一些东西,可一旦您不持续的奖励恩赐他们了,他们转头就会破口大骂咱们大康。
  现在室韦人口已经超过了六百万了,我大清……不是,古往今来的那些蛮族,谁又有过这么强大的实力?倘若不想着削弱他们,以后我们的压力是越来越大,咱们得对中原的子子孙孙负责啊!
  死一大堆的室韦人和百济人,总比死一堆的大康人要好得多吧?站在这片土地上,我们不就应该以保护他们为先吗?”
  他这么一提,饶是皇帝很不喜欢阴谋,且不喜欢柳铭淇这么做,也忍不住开始思索起来。
  片刻之后,景和帝艰难的摇了摇头,“算了!我不管你这些事儿,随便你怎么做吧!”
  景和帝性格宽厚待人,而且非常和善。
  可他却绝对不是迂腐的人。
  迂腐的人可不会毒舌。
  今年夏天的那个危急处理,也表现出了景和帝关键时候的果断冷静。
  特别是皇帝对于两位妃子和两个皇子府邸人员的处理,更是标准的帝王心术,一般人根本就学不来,也完全做不到。
  现在柳铭淇说的这种阴谋诡计,可谓是非常没有道德的计谋,景和帝自己并不认同。
  可柳铭淇施展计谋之后,能达到的效果,却又让景和帝觉得难以割舍。
  室韦真是太强大了。
  倘若不是有着锦州、宁远、山海关和长城防线支撑,倘若没有北方水师在后面不断的支援,恐怕室韦这些年就不是小打小闹了。
  他们的实力越强,大康的压力就越大。
  一旦被他们打开了防线,直接面对的便是河北和山东,这些都是帝国的膏肥之地。
  河北的下面是京畿地区,山东的下面是江南。
  你说这个后果严重不严重?
  好不过直接溃败都有可能!
  所以柳铭淇的这个法子真的有用的话,对大康是非常有利的。
  哪怕景和帝不愿意用这些歪门邪道,可想到了数千万的子民,他还是只能点头默许。
  “铭淇啊……”
  景和帝悠悠的道,“倘若这个事情泄露出去的话,你的名声也就臭了,他们可不会再把你当成圣人,而是会唾弃你的。你想到这个后果没有?”
  “切,那些浮名对我来说有什么用处?”柳铭淇不屑一顾的道:“我踏踏实实的吃喝玩乐,子孙后代可以毫无恐惧的快活过日子,不比这些虚的东西强?”
  景和帝晒然一笑。
  这小子,从一开始就是这么惫赖,就是这么讲究实际。
  “况且啊,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柳铭淇道,“咱们柳家享受着这个江山社稷,总不能连匹夫都不如吧?”
  皇帝脸色一变,默念了一遍少年的言语,看向柳铭淇的眼神,也越发的和蔼起来。
  “行了。”
  他下定了主意,道:“这事儿回头你找高敬说说,你们两个商量一下怎么做。他负责来配合你,而你就不要公然出面了,只要在幕后指点控制这个事儿便可。”
  赵寿在旁边听得明白。
  这是皇帝主动的把责任给包揽了过去。
  以后再说起这事儿,那么便是绣衣卫来背黑锅,和德王殿下没有关系。
  这倒也是皇上的日常操作。
  上一次麸糠粥的时候,还有天价度牒、加恩令等等,都是皇上替德王殿下背锅。
  当然这也很正常,因为得到好处的都是皇上,是整个朝廷,德王殿下一点好处都没有,自然不能让人又出力又受累。
  “也行。”
  柳铭淇爽快的点头,“有些细节,我还可以和高都督商量商量,保证给室韦一个大大的惊喜。”
  有了高敬也加入进来,有了绣衣卫的辅助,柳铭淇当然有把握把事情玩得更溜。
  皇帝看着他的样子,忽然觉得有些不妙,这家伙不会把事情闹得很大吧?
  但又想起了刚才柳铭淇跟他说的大康民众第一的愿望,景和帝硬生生的忍了下来。
  不管了!
  如今我朝外忧内患,适当的减轻一点压力是很好的。
  见到景和帝不再说话,柳铭淇便提醒起了他,“陛下,关于他们一群人密谈的事情,你到底有办法没有啊?这些驿馆之类的地方,咱们就没有挖地道,不能偷听?”
  景和帝瞪了瞪他,“想什么呢?还要不要脸了?我们能干这样的事儿?”
  少年一想也是。
  大康不是漂亮国,做不出那种在每一个使馆都开大功率监听基站的缺德事。
  “他们谈什么,也就让他们去谈吧!”景和帝反过来劝说柳铭淇,“他们有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能强大起来,这样哪怕是他们全部联合起来要攻打大康了,我们都不怕。”
  “可是……”
  少年觉得皇帝的话很对,不过也有点太不注重细微情报了。
  你知道别人想要进攻你,那么知道的情报越详细,便越能够有充足的准备。
  比如说,西羌和室韦都想狠狠的抢夺一把,他们谁先来,要派多少人来,预计攻击范围是哪些地方……这些都知道了之后,便可以进行很好的防备战略。
  比如说西羌来的军队比室韦多,那就增加西羌方向的防备,多把预备队放在这边。
  这个方向和力量强弱,可不能出问题,否则顾此失彼,天知道会被打成什么样子。
  上次柳铭淇便提过,这一次借着李瑜的口,第二次又再次过来提醒,没想到景和帝还是有点慢斯条理的意思。
  看到了少年的着急,景和帝倒也没有像上次那样敷衍,他说道:“我已经派人去打探了解了,不过暂时没有什么有用的消息。但我已经和兵部尚书、禁军大将军们谈论过这事儿,他们也是有了一定的提防,不可能完全不以为然的,你放心好了!”
  也只有这样了。
  皇帝和将军们有了警惕心,那柳铭淇已经尽到了自己的义务。
  实际上你叫柳铭淇去调派军队什么的,他也是完全不懂。
  少年下意识的点头。
  大康和所有的古代国家一样,几乎是没有什么主动出击的习惯。
  主动出击打什么?
  别的那些部落和草原蛮族,又硬又穷。
  花了大力气把他们给打服了,又能得到什么好处?
  不如主动防御,拖到他们自己衰弱了,这才是最经济划算的事情。
  这个想法你也不能说不对。
  为什么呢?
  强大无比的大汉,经过几代人的拼命节俭努力,再加上老天爷赏脸,总算是有了资本和匈奴决战。
  结果打了差不多十来年,匈奴倒是被打得屁滚尿流,直接分裂成东西两个匈奴了,但大汉数十年的所有积累全部被打空,而且还欠下了无数的债务。
  汉武帝被逼得发行羊皮钱币,然后转身不认帐,坑了不知道多少商人富豪。
  也就是靠着这样不要脸的对内挤压,大汉才把这些大战都给撑了下来。
  但汉武帝过后,大汉迅速的衰败下去,你不能不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场旷日持久的大战。
  甚至于我大明都是如此。
  倘若不是在山海关之外屡屡的失败,大部分的兵力和钱财都用在了那里,导致了腹地民不聊生,起义频发,最后能被李自成给推翻了吗?
  要是李自成没有从内地干掉大明,依照我大清的那熊样儿,再撑二十年就得腐化成他们的祖宗——大金那样,就只是成为一个割据的政权而已。
  反面的例子是大宋。
  我大宋遇到什么都是给钱。
  辽国强大了,给保护费求安稳。
  西夏崛起了,也是给保护费求安稳。
  后来金国崛起,同样也是给保护费求安稳。
  就这么的,大宋居然一直都苟了下来,成为我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寿命最长的封建帝国。——从北宋到南宋,可是没有断过传承的!而东汉到西汉,谁知道大魔导师到底是不是真的刘邦后人?
  而且大宋还挺富裕的,老百姓日子算是勉强过得下去,是非常璀璨的时代。
  你看看吧!
  有了这么几个例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