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5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恰好柳铭淇两年之前发明了蜂窝煤,然后葛松道还让四川成立了蜂窝煤工坊,从此大量的蜂窝煤可以源源不断的送往西康。
  给西康要塞的军士们用。
  给西康要塞的军士们的家属用。
  让他们都能安然渡过无比寒冷的冬天。
  这样一来,士气自然而然就高涨了起来。
  哪怕现在是四月份了,天气已经逐渐热起来,西康要塞的士气都还是高昂得很。
  面对近二三十年从来没有打破过西康要塞的吐蕃,他们的心气儿也特别高。
  这也是为什么葛松道要让庄浩达过去的原因之一。
  毕竟如果太过高傲了,反而会吃亏。
  只有战战兢兢的庄浩达不停的督促他们,鞭策他们,他们才不会犯轻敌的大错。
  听到这里,景和帝脸上都挤出了笑容:“倘若西南能安稳,我们好歹也是能安心一点了。”
  “对!”
  葛松道正色的道:“微臣考虑的正是如此。西南解决掉南诏和吐蕃的隐患,那么我们就可以腾出手来做一些别的规划了。”
  “哦?”冯玉强很感兴趣的道:“愿闻其详!”
  “东南总督贾孝德手里有二十万的军队,分散在三个省份。其中广西是六万、广东八万、福建六万。”葛松道道,“我们现在能力保西南不失,那么广西的六万人完全可以调出来,直接调到福建去,暂时帮着福建防守。而福建本身的六万人,又可以北上到浙江,帮着浙江防守。
  倭人来访,以他们的国力已经运输水准来说,顶多有二十万左右。只要我们的军队人够多,能抵挡住他们的第一波攻击,那么最多只要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的把完颜翼的虎贲军调到山海关,和李南渊一起,进攻室韦军。
  室韦军再怎么的强大,也不可能在两个月时间内把锦州和宁远全部给攻下吧?两座城镇都有精锐的七千到一万禁军,还有三四万边军、以及可以用得上的边军家属壮丁两三万!而且我们的各种粮食和军械物资齐备,防守三个月应该不在话下。”


第576章 总算还有好消息!
  旁边的钟昶对军事也懂不少,闻言摇头:“倘若室韦不顾一切的打,恐怕宁远支持不了两个月。比起锦州来,他们还是弱了一些。”
  “没办法,只能叫他们坚持。”这边的周之孝也赞同葛松道的话:“如果他们都坚持不了,那我们也没办法救他们,毕竟全天下的形势都这么紧急,不可因为一个地方,而让全线崩溃吧!”
  “如此看来,这一次成败的关键,就在锦州城和宁远城能不能守住啰?”景和帝沉声的道。
  “是。”
  周之孝颌首道。
  “那么能不能守得住?”景和帝又问。
  没有人回答。
  好一会儿之后,丞相曹仪才睁开了有些浑浊的双目,缓缓点头:“能!”
  “为什么?”
  “因为我相信廖石聪,廖石聪公正廉明,最近二十年一直在东北三省为官,和部下们同甘共苦,深得爱戴。”曹仪徐徐的说道,“我也相信张铁,除非是锦州城再也没有一个人能站起来,否则锦州城不可能从张铁的手上被夺走。
  我还相信李南渊。虽然许多人骂李南渊嚣张蛮横,为人好大喜功,但李南渊为人赏罚分明,同时行军打仗从来都身先士卒,敢于冲击,是熊渠卫近二十年来最优秀的将领。
  有他在山海关策应,哪怕是最薄弱一环的宁远城,应该也能得到最好的照顾,能保证它不会失陷。哪怕是最恶劣的结局,我们也能保住山海关防线,这便是我们依旧能坚持的底线。”
  别看曹仪这么老了,而且最近屡屡遭受打击,可他的学识和见识,以及对人的了解,都处在一个巅峰。
  朝中的众位臣下,他不敢说了如指掌,但绝对是很了解,知道他们的特性。
  在大康生死存亡的关头,曹仪自然要站出来,给皇帝,给众位同僚们,给所有人信心。
  哪怕是他的土地损失了差不多一半,但剩下的仍旧是他传给子孙后代的本钱啊!
  怎么可能便宜给那些蛮夷们呢?
  景和帝跟众位大臣们,听到曹仪的话语,不觉是神色又稍微松懈了下来。
  但是下一刻,葛松道又做了补充:“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应该尽可能的抽调军队往山海关上送。李南渊手里只有五万人,防守能力足够,但想要出击的话,恐怕是有所顾忌。”
  景和帝问:“哪里能抽调得出来?”
  “从禁军预备役调集一万人吧。”葛松道道,“不是还剩下一万吗?让他们去支援最紧张的地方!”
  “这怎么行?”马浩秋摇头道:“现在帝京府只有金吾卫大将军方开岳率领四万大军驻守,其中两万都是预备役,你调了一万走,岂不是只有三万了?”
  “还有四千千牛卫、八千羽林卫,还有随时可以召集起来的十几万壮丁,足够了。”葛松道淡淡的道,“本相到时候负责守城,陛下和众位可以由羽林卫护送着先走,我绝不让他们轻易的占领京城。”
  “我倒不是那个意思。”马浩秋摇头,“难道只有你葛鸿廉能以身殉国?到时候我也不会走的!只不过这京畿地区是我帝国的象征,也是最为繁华的地带,万万不能有闪失呀!”
  “马相不用多虑。”葛松道说道,“京城的安危很稳,关键是室韦那边……这只是第一步,等到两个月之后,我希望能从各地再调集十万军队过去,和室韦人拼个你死我活,从而彻底打消他们想要吞并我们地盘的念头!这些群狼,你不舍得一身剐,他们反倒会变本加厉。”
  葛松道最后这句话,让景和帝一阵热血沸腾。
  皇帝拍案而起:“行!那就再调五千预备羽林卫去吧!”
  “陛下!?”
  这次连曹仪都愣住了。
  正式的羽林卫只有六千人,其中一半的三千人是轮值在西北、北方、东北边关的,现在他们也在那边,动弹不得。
  那么剩下保护景和帝的只有三千羽林卫了,而剩下五千预备役的羽林卫,在最近这段时间已经加倍的开始训练准备起来。
  他们是准备在万不得已的时候,给皇帝和皇室、大臣们杀开一条血路,护送他们前往江南的。
  如果这五千人离开了,只剩下三千羽林卫,能不能突破敌人的精锐围堵,那绝对是一个问题!
  景和帝不等他们大家劝说出口,便道:“就这么定了!如果敌人打过来,我听你们的,第一时间带着千牛卫和羽林卫坐船前往江南。从水路离开,到时候也不用那么多人来保护我,剩下的羽林军交给你们用。”
  顿了顿,他又道:“守卫京城我帮不上什么忙,但我不会帮倒忙。所以你们不用担心我在被围困之后再走……现在不是矫情的时候,打赢这一仗,等到铭淇的红薯推广到天下,我们一定会获得最后的胜利的!”
  “那好吧!”
  最后还是曹仪出来做主,“一万熊渠卫预备役、五千羽林卫预备役,全部前往山海关防线,听从李南渊的调遣。
  另外命令江南三省、东北三省积极的训练后备军力,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倭人的进攻,另一方面也是要在两个月之后,给李南渊提供至少十万的可战之军。”
  “好!”
  兵部尚书周之孝颌首答应道。
  ……
  大家谈完了这个事儿,只觉得浑身好像轻松了不少。
  可刚才一直没有参与讨论的绣衣卫大将军高敬却轻咳了一声:“陛下,诸位大人,我们还没有说完呢!”
  他这么一提醒,大家才发现还有一个区域没有谈。
  西北!
  西北虽然现在还很安稳,但谁都知道,这很有可能是暴风雨来临前的临近。
  因为西北那边有如狼似虎的西羌和回鹘。
  他们两家加在一起,比室韦还要厉害。
  “回鹘和西羌暂时还没有出击,但不代表他们没有动作。我们的人经过了很多的调查和牺牲,把消息传了出来。”高敬指着地图道:“嘉峪关外面二百里左右的地方,西羌至少有五万人在聚集,而往东走的武威防线,也有超过五万人在集结。银川府甚至可能聚集了十万人。
  西宁、贵南、同德等一线防线外面,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回鹘军队的番号,数量也同样不下十几万人。目前在这些关卡附近,已经没有了任何的牧民小部落存在,想来他们也是嗅到危险的气味了。”
  “我们的防线怎么样?准备妥当了吗?”皇帝问道。
  “已经达到了最大限度的动员。”兵部尚书周之孝回答说:“西北总督徐振飞亲自坐镇兰州防线,西北边军将军黄飞扬坐镇银川防线。唐晖在陕西兼顾北方和西面的防线,随时准备救援。”
  “民众们呢?”景和帝还关心这个。
  这次是高敬来回答:“前线的民众全部退回来了,不过他们拖家带口的,不愿意离开家乡太远,都在边关要塞不远的几座城池里面呆着呢!”
  葛松道皱起了眉头:“如此一来,不但安全是一个问题,粮食物资供应恐怕也很难吧?”
  “这倒不会。”
  负责粮食安排的南宫忌回答道,“在乞颜部落攻击北方防线的时候,我们已经从丘县和考县运送了超过一千万石的粮食,分别存放在西北各大防线,各个城镇里面,足够他们吃半年的了。如果能一直把战争阻挡在边关上面,那么到了七八月份,粮食收割了的话,更是没有问题。”
  翰林院掌院学士冯玉强提醒道:“说起了这个,今年江南很有可能遭遇兵灾,如果江南粮食欠收,这么多地方的粮食供应,能不能保证?”
  南宫忌点头道:“可以!因为今年湖南湖北两地天气状况良好,而长江上游也没有任何冰雪大量融化、下暴雨的迹象。按照积年老农民的推测,今年应该是一个丰收的年份!即便是江南受灾,湖南和湖北也能补充上他们的缺额。”
  “好!好啊!!”
  景和帝拍着龙椅,忍不住的感叹了起来:“三年了!三年了啊!两湖鱼米之乡总算是缓过来了……”
  他声音都稍微有点哽咽。
  为了这两个多灾多难的省份,他和朝廷是操足了心,已经到了快崩溃的境地。
  现在总算有点拨开乌云见青天的感觉。
  “另外咱们的京畿地区可也是粮食产量不断上升呢。”南宫忌又说了一条好消息:“经过霜丫头他们两年不懈的努力,京畿地区的水利灌溉,已经处于开国以来的最好水准,去年的粮食产量便增加了三成,今年有望再增加五成,几乎是以前正常年份的一倍!”
  “真的?”
  景和帝惊喜交加,“怎么会这么多的?我们的耕种土地没有怎么增加吧?”
  “主要是那些灾民们,把能利用的土地全都利用了起来。”南宫忌道,“再加上陛下您允许他们在此安家立业,他们的劲头也很足,不但在田间种植小麦和水稻,而且还种植了许多蔬菜瓜果,养殖了许多家禽,不但没有给我们造成严重的负担,反而是让京畿地区活力十足呢!”
  “谢天谢地!”旁边的曹仪忍不住说了一句。
  因为前两年的蝗虫灾害,来到京畿地区逃难的民众多达百万。
  这些人全被京畿地区给吸收了,而其中三十万人就在帝京府周围。
  京畿地区人口本来就有九百多万人,加上了怎么一百万人,已经突破了千万。
  本来说是一个很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