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5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京畿地区人口本来就有九百多万人,加上了怎么一百万人,已经突破了千万。
  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压力,觉得只要灾难停止,这些民众们就会离开的。
  但哪晓得因为各种水利修缮修建、城防工程修缮、道路修建修缮等等,所有的青壮这两年都在京畿大地上面忙忙碌碌,他们的家人们也参加的裕王府的“蜂窝煤工坊”,外加开拓荒地种植……到了后来居然不愿意回到家乡,要留在京畿地区了。
  要不是这两年实在腾不出手来,曹仪等丞相已经是准备强行让他们回到家乡的。
  可现在听到南宫忌的说法,曹仪忽然又觉得,这些人留在京畿地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儿。
  感叹之后,他沉吟着道:“他们的青壮有十几万,现在还在干活儿吗?”
  “在!”
  副相葛松道还兼任了帝京府府尹,他说道:“从春节过后,他们的一半便在修缮扩建往山西的道路,那些道路即便是官道,也有些年久失修了。剩下的一半因为有了现在的兵灾可能,正在积极的修缮京畿地区周边的府城、县城呢!”
  “那就让在山西修路的回来吧!”曹仪道:“让他们继续修缮周边府城,如果敌人来了,他们也好就近的进入城里充当防备……有了他们的家人在这里,想来他们也不会不拼命的。”
  马浩秋点头道:“是啊,他们经过了这么几年的干活,霜丫头给他们的待遇又好,每顿吃都有鱼有肉,一个个健壮得跟牛犊子一样,用来做防守完全没有问题。”
  众人包括皇帝在内,都忍不住笑了笑。
  当初为了让这群逃难而来的民众青壮们,在干活儿的时候能吃饱,巫夜霜可没少跟户部的人排桌子,甚至是苗炎那里她都去闹过。
  在这个世界上,敢对苗炎无理取闹的人几乎没有,但巫夜霜这么一闹,苗炎还真的只能认栽,多拨出了不少粮食和银子,供巫夜霜来使用。
  而这群青壮劳动力拿的是每天一百文的高薪酬。
  所以即便是很累很辛苦,一年也没有一两个月在家,可能自己吃饱,能让家人吃饱,这些汉子干什么都不觉得难以忍受。
  两年下来,营养充足的他们,自然成了最强壮的青壮,这样的男子用来守城都是浪费,直接训练几个月,让他们成为军士都绰绰有余。
  果然,下一步就有葛松道说话了,“不仅仅是要进入城防,还要加强对他们的训练。这些人可以当作我们的后备役,一旦西北吃紧,立刻就可以让他们填进去!”
  “好吧!这事儿习光你来负责。”
  景和帝想了想,还是赞同了。
  相比起京畿地区上千万的生命,这么十几万人牺牲了,还是无可奈何的有意义。
  周之孝也明白这一点,点头应允了下来。
  ……


第577章 初见刘仁怀
  水得够多……不,是在松江府玩得够久了,江南总督刘仁怀已经来了三次飞鸽传书,催促柳铭淇前往杭州了,少年自然也不可能老是吊着他。
  不要开玩笑。
  刘仁怀可是妥妥的丞相人选,而且是正的,像是这样的大佬,处好关系很重要嘛。
  因此柳铭淇等宗室子弟们依依不舍的告别了松江府,坐船来到了杭州。
  松江府给大家带来的是崭新的视觉和感受。
  但杭州府不一样,杭州府让人一看就觉得心旷神怡。
  那高大巍峨的城墙,那岸上拥挤不堪的人群、水上川流不息的船只……还有各种马车、驴车奔波不停……
  甚至是城外的一个个小镇,都比帝京府周围最繁华的要华丽多彩。
  这里处处都展现着盛世景象,而江南水乡的各种烟雨朦胧,即便是四月已经热起来的时候,都能让人感到一丝丝的温润畅快。
  进到杭州城里,这里的规划跟帝京府一样的整整齐齐,只不过各处建筑物更加的华美,更加的秀丽。
  且奢华程度远远胜过了帝京府。
  江南总督府同样如此。
  相比起它的华丽漂亮来,帝京府衙门就跟土包子一样,连一向以豪奢著称的漕运总督府,也不怎么比得上。
  见到了刘仁怀,柳铭淇第一时间就称赞了这座府邸,“难怪别人都说江南总督是所有人最羡慕的官儿,我单是从外面看这府邸,都觉得所言不虚。”
  刘仁怀今年四十七岁,因为保养得好的缘故,看起来跟四十岁差不多。
  他长相俊伟,气质非常儒雅,脸上还带着一丝微笑,容易让人一看便心生好感。
  可没有人敢轻视这位江南总督,因为刘仁怀的手段之高超,江南的大小官吏和商人们早就已经领教过了。
  或许是长久以来,很少有人在刘仁怀面前这么直接的说话了,他刚刚听到柳铭淇所言时,都有些惊讶。
  然后他才笑着点头:“殿下您是觉得,在这样的官邸办公的官员,恐怕兜里早就赚得盆满钵满了吧?”
  “不是。”
  柳铭淇摇头,“江南总督府就是朝廷在江南的牌面。如果这里修得破破烂烂的,那么那些势利的商人们反倒是看不起。只有这么漂漂亮亮的,他们走进来才会慑于朝廷的权威,老实一点。”
  刘仁怀哑然失笑,“您真的这么想的?”
  “当然!”
  柳铭淇毫不犹豫的点头。
  这个跟现代做生意是一样的道理。
  你开一百多万的辉腾出门做生意,还比不上人家开宝马X5的人有面子。
  内敛内秀这样的词,不适合在经商氛围浓厚的地方施展。
  是。
  粑粑经常穿布鞋、穿着普通衣服出现在各种商务场合。
  但那是所有人都知道他是首富的情况下呀!
  倘若他不是首富,你看有没有人会笑他?
  无论古今中外,商人们都是毫无法纪的存在,他们眼里最多看到的是金钱,其余的什么都能抛开。
  只不过如果是太平盛世,有着自上而下的道德压力,还有各种正常因素,才让他们加以收敛。
  如果变成了乱世,你就等着看商人们作恶多端吧。
  刘仁怀从小就是出了名的神童,经历了这么三十多年的官宦生涯,看人还是看得挺准的。
  面前的这位德王殿下,虽然年龄小,一进来说话就显得有点不客气,但在刘仁怀看来,这才是赤子之心的人。
  当然了,刘仁怀对柳铭淇本身是很敬佩的。
  不说别的,单讲柳铭淇的道德文章,哪怕刘仁怀是十五岁便高中状元的天才,他自认自己一辈子也写不出来。
  “舍生取义说”,是何等的大气!
  《劝学》简直是可为天下师,然后后面又来了一个《师说》。
  今年大年初一的新年赐宴上面,他还又写了一篇大气磅礴的《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个从来没有去过岳阳的人,居然写了这么一篇足以流芳百世的文章来,你就不得不佩服他的天赋了。
  难怪人们说德王殿下自从差点溺水后,便被老天爷开了窍,这样的说法,连刘仁怀都赞同。
  不然你怎么解释,一个本来资质平庸的少年,居然能忽然达到这样的高度?
  不过呢,刘仁怀屡屡给柳铭淇发传书,请柳铭淇赶紧来江南的最主要原因,却不是因为他的道德文章,而是想要借重柳铭淇的战略眼光。
  刘仁怀在京中人脉广得很。
  所以他晓得,早在过年期间,实际上这位德王殿下便已经提醒了景和帝,那六家前来帝京城祝贺新年的国家和部落有图谋不轨之意。
  当时别人根本没有看出来。
  只有德王殿下很肯定,说他们一定有阴谋。
  如果那个时候皇帝和朝中大臣们做了准备,那情况是完全不一样了。
  不用多做,只要能先往北方防线调集五万人,进一步加强锦州一线的防备,那么很有可能室韦看到难度太大,就不会拼命攻打锦州防线,自己退却。
  当然了,这也是后话。
  说不定室韦就铁了心要撞这个铁堡垒呢?
  毕竟六国势力已经谈好了,大家都想要侵占大康,当然不会有点困难就后退。
  但无论怎么讲,提前做好了准备,总比不做准备的好。
  因此,在不能断定倭人是不是要来入侵,到底怎么入侵的情况下,刘仁怀觉得自己听听柳铭淇的意见非常重要。
  ……
  两人寒暄了几句,刘仁怀便把事情引到了这次江南即将面临的危机上。
  他问柳铭淇:“殿下,下官知道您之前就对六方入侵有很明确的预测。现在乞颜和室韦已经打起来了,您对于以后怎么看?还有咱们江南到底会迎来什么样的命运?”
  “放心吧!”
  柳铭淇颌首道:“历来我们中原的王朝,除非是自己作死,官逼民反,不然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让外寇占据了江山的。
  现在皇上虽然略有糊涂,又特别因为私情而罔顾正义,但他为人温和,又懂得体恤民间疾苦,支持他的人还是占据了大部分。
  中原可是有一亿五千万人口呢!所有的域外小国、草原蛮族加起来,人口都没有我们的三分之一多!如此深厚的底蕴,如此大的国土作为战略支撑,凭什么大康会亡?”
  刘仁怀原本以为柳铭淇会说出一番大道理来。
  可没想到柳铭淇一上来就是干货。
  这些话语虽然并没有之乎者也的大道理,但句句都说在了实际上。
  刘仁怀这样胸怀的人,也禁不住拍了拍手掌:“殿下您说得好!这些话应该让全天下的人听才对!”
  “那就麻烦刘大人您上书吧!顺带着在《江南日报》上面,说得更加慷慨激昂一点,也是为江南人打气。”少年顺口就提了这么一个要求。
  刘仁怀闻言一愣,“殿下怎么不自己说?”
  “我一个帝国亲王,吃白饭的,说那些干什么?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柳铭淇摇摇手,“刘大人你不一样,你是天下众望所归的未来阁老丞相,大家都愿意听你的。特别是江南,你这么开门见山的跟他们说,他们就一定会增加信心,哪怕是会遇到暂时的困难,也不会因此而沮丧颓废。”
  刘仁怀眼中神光一闪。
  他虽然远在江南,可对于朝中的事情都了如指掌。
  礼王世子和裕王世子两位成为了亲王,原因是什么,以及两位亲王不同的态度……等等,他都了解。
  像是现在,宫里两位嫔妃都怀上了龙脉之后,各方势力的反应,刘仁怀同样了然在心。
  他当然不会认为柳铭淇是因为知道了皇位无望后,才这么低调的。
  德王一向都如此。
  有才却又不贪权,反而是对权力不屑一顾,平日里搞点发明创造,做点稀奇古怪的东西出来,似乎便是他的兴趣所在了。
  对刘仁怀来说,这样的亲王是最好的。
  日后德王成为了宗人府宗正,彼此也比较好打交道。
  思绪回转,刘仁怀点点头,“那么下官就不客气了!正巧皇上和大家,都需要这么一份奏章和说明,作为振奋人心的依据。”
  论到在全天下的影响,刘仁怀是当仁不让的一流,用现代化说,他就是妥妥的大流量。
  他说的话,大家便会相信,特别是江南民众。
  柳铭淇对刘仁怀这么的干脆也有点意外,但转而就对刘仁怀很是欣赏了起来。
  这样敢于担当,不在乎什么名声的人,才是为了帝国最好的丞相啊!
  下一刻,刘仁怀却又问他,“殿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