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6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此在这个时候,蜂窝煤的用量就要大幅度的增加了。
  哦,忘了说一句。
  就在柳铭淇和柳铭璟回京的路上,西羌、回鹘和乞颜,都相继的撤军了。
  乞颜撤军根本不用管。
  他们本来就在域外,所以大康只是恢复了之前的防线,没有别的动作——在宽阔寒冷的乞颜高原上去找乞颜人的麻烦,那是自讨苦吃。
  西羌和回鹘的撤退,比他们来的时候要快很多。
  实际上根据西北的探子斥候们的情报,他们在七八月份就开始在搬东西了。
  他们占领地方的所有存粮、各种军械、各种瓷器铁器物资等等,甚至是老百姓当季的粮食,他们也收割得干干净净。
  用一句话来形容,他们占据了大半的甘肃,已经完全是空白一片。
  除了那些已经撤到了内地的居民们,那些还活着的甘肃村镇民众们,失去了几乎一切东西,急需要朝廷的救援。
  不仅仅他们,被围困了三个多月的银川、嘉峪关等等地方,各种物资消耗得特别厉害,大康必须要趁着大雪没有封路之前,尽快的把东西给他们送过去。
  粮食当然是第一要素,然后就是蜂窝煤了。
  在北方边疆地区,天气寒冷得厉害,有了蜂窝煤才会有温度,才会让大家的冬天过得比较舒服。
  因此其实早在八月份,朝廷看到西羌和回鹘的攻势已经变弱的时候,便已经开始大量的下蜂窝煤订单了。
  西北地区的蜂窝煤订单足足有五十亿个。
  乍一看很多。
  可你分配到那么多人身上,还有兵士们的消耗还要大一些,又牵涉到了整整两三个月的时间,五十亿个真不算多。
  为了他们的用量,不仅仅京畿地区的两个蜂窝煤工坊在疯狂开动马力生产,四川威远的蜂窝煤工坊,也在抓紧时间供应他们。
  今年四川的运气最好,南诏这种外强中干的家伙,还没有怎么攻打四川和贵州呢,就被四川巡抚张子哲和贵州布政使苏小松打得落花流水,丢盔卸甲的逃了回去。
  之后苏小松亲自率领三万多军士,一口气屠了他们两座城池,杀死抓获土人数十万,更是震撼得他们好几个月不敢动弹,屁都不敢放一个。
  这也是四川和贵州的七八万大军能够牢牢守住甘肃南部,不让回鹘和西羌军队越过半步的重要依仗。
  正是由于四川的政局非常稳定,所以他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新任西南总督潘弘茂虽然打仗不行,有些保守,但做民生是没问题的。
  他知道现在全天下都打得稀巴烂,也就是四川和中间的两湖、江西、两广没有受什么影响了,所以到了年底的时候,肯定需要四川的支持。
  因此,在积极备粮的同时,他又命令威远这边的蜂窝煤工坊加紧速度快速生产,能生产多少是多少。
  这样一来,不但他们早早的就把西康边境要塞的蜂窝煤给送过去了,现在还有三十亿个的蜂窝煤,时刻能送到西北去。
  这边张子哲率领的五万四川军队刚刚回来,那边的三十亿个蜂窝煤就直接送到了西北最前线的嘉峪关、银川等地了。
  京畿地区的蜂窝煤工坊、还有新野蜂窝煤工坊也同样在加紧拼命生产。
  他们不但是为了京畿地区自己,不仅仅要给西北,还要为北方的山西、河北、下面的两湖,东北三行省准备。
  不过因为柳铭淇答应了廖石聪,火速派了上千个精干的工人们去了唐山和承德两地,开设了两个蜂窝煤工坊,如今差不多已经开始准备生产了,倒是能供应河北、辽宁和山东的蜂窝煤。
  还有江南的两个蜂窝煤工坊,它们也承担了整个江南的取暖烧火做饭的供应。
  柳铭淇也真是心狠,无论在哪个区域,只要你不是隔蜂窝煤工坊隔得太远的,都只是两文一个的蜂窝煤。
  比如说江南这边,包括了江南三大行省,哪怕是太偏远的山区,加上了运费也同样才三文一个。——偏远地区是有补助的,出厂价就是三文钱两个,这样加上运费过去,他们这些蜂窝煤贩子也有钱赚。
  如果是这些人想要运到别的地方,比如就近卖掉,那裕王府也同时鼓励举报,遇到发现了这样的人,不但直接罚款,而且还一定扔到监狱里两三年,没有半点商量。
  关于这一点,各地官府也是很支持的。
  不仅仅因为这是裕王府的生意,更因为他们也支持这种民生的东西不能被提价。
  冬天的时候,吃和暖是最重要的两环。
  一旦这两个基础的能满足了,就不会出现大规模的死伤。
  否则朝廷追责不说,一旦闹起了什么起义之类的,他们更是自讨苦吃。
  况且赚钱的东西多了去了,你在这蜂窝煤上面赚这一文两文的,有意思吗?
  但是话说回来,在柳铭淇来说,在蜂窝煤工坊上赚的钱就太多了。
  之前毛利率就是百分之二十五,纯利润达到了百分之十五,现在加上了更多的工坊,各种技术和管理越发的熟练,所以纯利润其实是增长起来的,一度都达到了百分之二十。
  如此算下来,今年的蜂窝煤预计总产量是六百亿个,按照两文的售价,纯利润足足有二千四百万两银子!!
  看着这个预算的数目,裕王妃就有点头昏。
  所以当初柳铭淇在江南的时候,做下半年总计划的裕王妃还给他发了一份文书过来,专门问这么多的钱,应该怎么办!?
  柳铭淇深深知道,钱多了是一定烫手的。
  别说是在我国,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首富,都是如此。
  因此必须要做得不留痕迹,不能让人家嫉妒。
  故而没有办法,柳铭淇只能向老妈建议,再次增加这些工人的待遇。
  不是说工钱。
  一天平均一百文的工钱、如果是夜班还有五成的浮动,一个月下来至少就有四两银子了。
  对于一个三班倒,每天只工作四个时辰的工人来讲,这明显是很高了,再高就显得不合理,会引发不少的矛盾的。
  比如说现在,新野的许多地主就已经在嚷嚷了,说蜂窝煤工坊跟他们抢人,老百姓都喜欢进工坊工作,不愿意租种他们的土地了。
  倘若你一个月加到五两银子、六两银子,那提前的工业革命就得到来。
  在现在这个时候,工业革命是不适宜的,需要等到政局更加稳定,老百姓们至少吃喝不愁的时候再开展,才是最好的时机。
  柳铭淇可不希望在中华这片土地上,出现什么“羊吃人”的情况。
  不能加工钱,那就只能加待遇。
  待遇就很简单了。
  平日里他们本来就在工坊里面吃喝,还能带一点回家给家里人吃,这就是一个很大的福利。
  现在每一个工坊的每一个工人,从七月份开始便可以多带一倍的食物回家,另外还按照级别的不同,最低的一线工人,只要能顺利完成任务,每个月都发给了每人三尺布料、十斤猪肉、一斤盐。
  如果是排名第一的班组,那么奖励直接翻倍!
  这可是一个非常了不得的福利。
  别看这些东西集体采购下来,也就是每个月多花费五钱到八前银子的事情,但给予工人们的幸福感,那是这点银子没办法比拟的。
  因为这些是白给,是额外给的收入。
  谁不想白嫖?
  每个月都有这些东西,都能给家人带去幸福感,工人们自然就更加珍惜眼前的工作,不愿意丢掉。
  他们都晓得,除了奖励之外,还有相应的惩罚制度的。
  每个月都有一些好吃懒做、做工不认真仔细、喜欢说闲话搞乱气氛的人,都会被直接解雇。
  看到了这些人因为损失了了工作而大哭大闹,甚至是磕头请罪都没办法挽回的样子,一个个的工人们就更加珍惜现在的机会了。
  有奖励,有惩罚,这样的工厂制度才完整,才容易发展。
  ……
  好吧。
  说了半天,柳铭淇看到家里的账本汇总和展望,即便是给了这么多的奖赏出去,今年蜂窝煤工坊的总利润都会超过两千万两。
  单是这一笔钱,就足够缴纳两次柳铭淇放下如此滔天大罪的罚金了。
  意思是他再这么来一次也够……
  呸呸呸!
  什么再来一次,我才不呢!
  但是这笔钱柳铭淇也不会一年给,而是会分成三年。
  不然你一下子就拿出来这么多,人家更会怀疑你赚太多了。
  当然了,朝廷一下子有三百多万两,还是很够用了。
  在京的九品以上官吏们上上下下共有上万人,三百多万两足够补上他们之前三个月的欠薪俸禄。
  只要能先解决这部分,那么剩下的等到朝廷的秋税全部到帐之后,俸禄给予应该不难。
  熬过了今年,明年江南、福建和两广的对外出口贸易能做好,自然钱大笔大笔的入账,各种税赋也能增加。
  大康归根结底还是商业社会。
  一年的税赋之中,比如盐务、茶务、瓷器、海贸等等商税差不多有接近一亿两银子。
  粮食税赋相对来说比较少,大概一年收入也就是八千万石粮食,折合下来也就是八千万两到九千万两上下。
  为什么说粮食税赋相对比较少?
  这是说的占比。
  别的农耕王朝,粮食税赋通常要占到八成左右,结果现在大康朝连一半都没有到,这就是商业的巨大威力了。
  它可以有效的减少老百姓们的负担。
  在朝廷有能力从别的地方赚到更多的钱之后,对于田赋和人头赋等等,自然就会减少。
  一旦减少了这些,老百姓们的负担也会变小,生活起来也会更加的容易,从而日子过得稳当。
  老百姓们生活稳当了,自然就不会造反了。
  所以这个事情是非常有持续性的,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模式。
  南宋以那么小的一块土地,养活了差不多一亿的人口,而且还没有什么大型的反叛造反之类事情,不就是因为他们选择了这样的发展模式吗?
  倘若不是蒙古强行打断了这个进程,取代欧洲国家实行大航海的,就是我们了!
  现在的大康,海贸商业是比不上南宋的。
  可是有了柳铭淇,大康就可以朝着比南宋更加宽广的道路狂奔,始终走在更正确的道路上。
  柳铭淇很想看一看,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到底能把大康带到哪一步了!
  即便任何王朝都有破灭的一天,他也期望自己的大康,以后再不济也要变成大不列颠一样,保留皇室的基本权益。
  不过想到达到这一步,就要看柳铭淇怎么努力了!
  ……


第691章 封锁带来的困境
  就好比2020年,当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还是消费行业才撑起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基础。
  那么在古代也是一样。
  没有强劲的内需,只凭借着外贸做生意,没有很好的流通,以及释放各种通货膨胀压力,这个国家商贸做得再好,也要玩完。
  我说的不是南宋。
  是我大明。
  在明朝末年,世界上超过了百分之八十的白银,都流入了大明。
  可那些土财主们只知道把白银埋起来,一点都不做流通,所以大明的老百姓仍旧没办法赚到钱,商品仍旧没办法在国内销售出去。
  再加上了不断而来的天灾,本身应该大幅度抽取商税的朝廷却分文不收,最后不但没钱应付天灾,连内部的农民起义和外部的女真入侵都没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