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6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加上了不断而来的天灾,本身应该大幅度抽取商税的朝廷却分文不收,最后不但没钱应付天灾,连内部的农民起义和外部的女真入侵都没办法搞定,你不凉凉,难道还有天理吗?
  南宋就这点好,凡是海贸生意,一到岸就开始收税,一出港就收税。
  这样他们就能获得大量的实实在在的收入,来补贴财政,来减少农民们的各种负担。
  当然南宋的老百姓也过得很辛苦就是了,但总比我大明要强啊!
  好了,闲话少提。
  今年因为各种战争的缘故,老百姓们的消费被抑制了许多。
  尤其是最大的商品倾销地——江南和海外贸易,受到了最沉重的打击。
  今年的海贸商税能收到一半的重要原因,还在于两广没有受到任何的攻击,而且南方舰队还存了三分之二的力量,足以保护商贸的正常进行。
  这也是为什么当江南的战局那么紧迫,南方水师都没有派出更多的船只来支援的原因。
  毕竟北方的所有海外商贸都毁掉了,包括了室韦、百济、东瀛等地方。
  如果南方再不好好的进行海贸生意的话,真的是不知道怎么去收场。
  还不仅仅是朝廷收不到赋税那么简单。
  那么多工坊的东西卖不出去,那么他们就只能破产,大量的工人们就会失业,没有了着落的他们,家人们也会跟着受苦。
  如此便会出现大规模的逃荒,同时也造成大量的不安稳因素。
  所以哪怕是江南和北方战事再辛苦,南方水师也只能是不怎么参与,派出大量的舰队在南海一带巡逻护航,打击猖狂的海盗,保护正当海贸的进行。
  也多亏了南方水师这么的给力,南洋和大康的商人们才得以保证正常的商贸,大家都获得了应有的利益。
  裕王府最近两年的商贸重点肯定是大康国内。
  稍微远一点便是陆上的那些国家和部落。
  真正卖到海外的商品,无论是肥皂,还是白糖,这两项拳头产品,都很少很少。
  大康境内都供应不够,你更别说是国外了。
  但今年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也不能说什么很好,而是因为江南在打仗,西北、北方、东北都在打仗,甚至于南诏也插了一脚。
  所以剩下的地方不够消耗那么多的产品的,裕王妃在弟弟的怂恿下,干脆走的是水路,从两湖一路向南,在广东的珠海港口卖货给了那些商人,让他们去南洋地带销售。
  商人们都是非常识货的。
  他们本来就对肥皂、白糖、大白兔奶糖这样的奢侈品非常熟悉,平日里不少人自己都在用,不过因为货源太少,根本没机会卖到外面。
  实际上那些岛国的土著们虽然不够开化,可是人家有钱啊!
  狗头金、银子、玉石、各种珍贵树木、各种香料等等,那不都是钱嘛?
  和他们做生意,只要拿出了他们想要的东西,那就赚大发了!
  像是肥皂、白糖、大白兔奶糖,包括花香精油等等,那都是神乎其神的宝贝啊!
  还有那些来自于西方的红毛鬼佬们,他们也很喜欢这些宝贝,经常拿的就是大块大块的白银黄金付钱,最是爽快。
  除了他们不允许大康的商人出马六甲海峡之外,其余的一切都不错。
  柳铭淇的小舅他们,就很希望去马六甲海峡之外去看看,怎奈何那些红毛商人的实力太过强大,除非把大康水师拉过去,不然凭借着一些商人,根本不够人家打的。
  幸好小舅有这些路子,裕王府的东西在广东的珠海港口卖的价格都不错,当然也因此给大康的商税添上了厚厚的一笔。
  从这点来说,因为海贸没有被打断,裕王府生产出去的产品,全部都得到了妥善的出售。
  可惜的是,消毒酒精和硼酸皂这样的东西,只能交给朝廷去购买,民间使用也只能用在医家上面,别的人都没有资格购买。
  否则这个口子打开之后,裕王府的生意就会做得更好。
  当然柳铭淇也想得通。
  如果这些东西大量的流入到室韦人手里、东瀛人手里、回鹘人手里、西羌人手里……等等,对大康的威胁将会成倍的增加。
  特别是这一次的连环大战就让柳铭淇看得很清楚。
  倭人包括室韦联军的伤者真的是靠自己熬,熬不过去直接连席子都没有,随便在土里抛一个坑就埋了,许多还是百人坑一起。
  其实如果用上了消毒酒精和硼酸皂,起码能多三分之一的人能活过来,还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伤者都不用截肢或者残废。
  反过来,大康虽然受伤的也很多,但就是因为有了消毒酒精和硼酸皂,至少保留了十几万的军队战斗力。
  就拿锦州城里来说吧!
  一开始他们用消毒酒精和硼酸皂,就让上万的军士在受伤的最初阶段便得到了很好的救治,这样恢复过来后,便可以重新投入战斗。
  别小看一万人。
  到了要拼生死的时候,一万人那是相当关键了。
  敌人没有有效的治疗而少了一万人,我因为积极有效的治疗而多了一万人,这么一增一减,可是非常可观的。
  要是每一场战役都这么大,长久下来,大康当然是受益的一方。
  一方面是人手的增加,另一方面是更多有作战经验的老兵能活下来,对于军队的战斗力有极大的好处。
  新兵组成的队伍,和老兵组成率领的队伍,那打起仗来是绝对两种水准。
  别说是硼酸皂了。
  自从开始打仗之后,就连肥皂,大康朝廷都严禁出口到外面去,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允许。
  因为肥皂其实也是有不错的消毒作用的,至少比那些外族们的土法子好得多。
  之前他们还能买一点,但是早就被国内的贵族们囤着了,打仗的军队根本没有得到多少——在这些部落组成的国家里面,贵族才是最重要的,战士不过是粗俗的奴仆罢了。
  而且从现在开始,最少三五年、七八年,大康都不可能再卖一点战略物资给他们了。
  这个决定对裕王府的生意有很大的影响。
  毕竟陆地上的那些外邦城镇、部落,都是很大的买家。
  封禁了他们,对他们是非常大的打击,但对柳铭淇来讲,也是比较大的打击。
  不过不封禁他们又不行,促进商贸、卖给他们所有需要的东西,让他们缓过气来之后,受打击的还不是大康?
  这样做损失的可不仅仅是柳铭淇一家,还有许多和外族做生意的,全都要受影响。
  这些商人的生计到底要怎么解决,这也是朝廷诸位大佬和皇帝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好几十万人呢!
  够他们头疼了。
  所以你看,当皇帝哪有那么好?
  如果你不想当一个昏君,就得被累死。
  别不信。
  历史上许多明君,都是活活累死的。
  像是乾隆那样的皇帝,才算活得通透的。
  他前面二十年励精图治,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然后后面四十年又纵情享乐,亲手把自己打下的盛世给直接摧毁掉了。
  要不是他儿子——也称得上明君的嘉庆皇帝战战兢兢努力填补窟窿,大清还要提前灭亡三五十年。
  说起来,柳铭淇家里的另一个生意,今年也做得挺好。
  那就是骨瓷。
  按照柳铭淇的配方做出来的骨瓷,经过了师傅们的不断实验打磨,如今已经在京城周边都打响了名声。
  柳铭淇深深知道营销的好处。
  他第一时间就把骨瓷贡献给皇帝,然后众位王伯们的府上也送一些,丞相、六部尚书等也送一些。
  这样过后,他就开始把这些骨瓷放置在了自家的店铺里面。
  正巧裕王府商铺里面,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没有什么货的,这个骨瓷一进去之后,许多人就看起了稀奇。
  骨瓷最大的特点就是晶莹剔透,虽然在厚薄上面、精细程度上比不上我们的薄胎瓷,可是人家的东西很多啊。
  薄胎瓷做一个月都不一定能出一套,骨瓷就不一样了,那是可以批量化生产的。
  经常在店里摆着的就是吃饭的碗、盘、碟、勺、盆、杯……等一套,看上去无比的协调,又很是好看。
  关键在于,这骨瓷的价格很便宜。
  同样的一套薄胎瓷,恐怕需要上万两银子。
  但普通的一套骨瓷却只要三五百两就可以了。
  如果你要得多,那还更加便宜。
  京城的富豪们是很多的,再加上官员、宗室、贵族们,他们都有设宴装比的需求。
  家里如果在宴请宾客的时候,来上这么一套,的确是很有点气派。
  别说他们了。
  就是那些好一点的酒楼、花楼,也会买上三五十套,专门供招待贵宾所用。
  去这些高档地方消费的冤大头很多,只要你让他觉得值得了,区区千儿八百两的消费,完全没问题!
  当然了,这里面也要分档次的。
  最高档的骨瓷一套两百多件,售价也能达到两千多两。
  这里面分成了十几个档次,丰俭由人,大家都能买到自己喜欢要的骨瓷。
  这就显得很人性化,销量自然噌噌噌的上去了。
  也就是现在在禹州的骨瓷工坊规模不够大,工匠师傅们也不够多,所以产量上不来。
  但就这么的,从四月份正式出产以来,已经卖了足足六千套,销售额都达到了三百万两银子。
  瞧瞧!
  这就是新技术的重要!
  如果等到规模扩展个十倍,一个月能稳定输出两三万套骨瓷了,再把这些骨瓷卖到东瀛、爪哇,甚至是卖到西方去,那他们还不得把骨瓷当成传家宝呀?!


第692章 红薯
  实际上,一个男人朝三暮四是很正常的。
  并不是每个男人都如同俊秀才这么翩翩君子,从一而终。
  柳铭淇在做实验发明的时候,也同样如此。
  他一开始做出来的肥皂、花香精油、消毒酒精、白糖、大白兔奶糖……等等,现在他一点兴趣都没有了。
  包括是现在卖得很火爆的骨瓷,他也提不起兴趣。
  至于赚了多少多少钱,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在这片土地上,最厉害的还是权力。
  只要我大康不倒,那么我有钱没钱都是差不多的。
  毕竟一个帝国亲王如果都过得不滋润,那不是在打皇帝的脸吗?
  除了钱之外,其余的一切东西,其实都是唾手可得,因此柳铭淇不大喜欢钱。
  他不是粑粑。
  粑粑除了钱之外,他还能指染权力吗?
  不能。
  只是稍微叫嚣了一下,就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嗯,不信你们看着,粑粑再出来时,一定是五讲四美好青年。
  柳铭淇喜欢的还是不断的发明创造更多的东西。
  或者是发现新的东西。
  比如说,他去年就发现了,今年在持续不断发展的宝物——红薯。
  其实按理说来,最早期的红薯,应该是比较干涩的,不是那么好吃的一种根茎类植物。
  也是经过了千百年的栽培进化,红薯才能成为了今天这么香甜的食物。
  但杜立峰从宿雾国带来的红薯,就已经很接近于现代的口感了。
  或许是在那之前,鸟儿带来的红薯根茎,就已经是经过培育后的了吧!
  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个好事儿,不至于柳铭淇还得培育一二十年,进行各种优化才能推出市场,让老百姓们种植和食用。
  如若真的如此拖沓,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