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不是白恒望连滚带爬的坐船冲向了江南,保证一个月时间之内给朝廷一个满意的答复,景和帝还真不容易忍得住。
  七月初五,蝗虫大军正式侵入了京畿地区,一路横扫向西,吞噬着所能见到的一切食物。
  七月初八,蝗虫大军抵达帝京府地区。
  七月初十,京城里面的所有人,都可以看到头顶的太阳被铺天盖地的蝗虫遮盖住了,差不多一个时辰才完全经过。
  柳铭淇也站在裕王府的花园里面,看着这样的一幕,心神不觉很是震撼。
  作为一个现代人,柳铭淇只在电视里面看过这样的场景,当时只当于在看戏,毕竟不是发生在国内。
  现在亲眼看着就在自己居住的地方,遭遇了如此凶猛的蝗灾,这种震撼还是从来没有过。
  它代表的可不是什么壮丽的场面,而是铺天盖地的灾害。
  蝗灾一路过来,从来都是寸草不生,现在终于已经到了帝京府了。
  天知道这么一场灾难过后,不知道多少人家受灾,不知道多少人家哭声一片。
  古代的经济是非常脆弱的。
  就好像明朝一样,在万历的时候还能有“万历三大征”,结果在二三十年之后,便因为一次次大大小小的灾难,曾经那么强大那么繁荣的明朝直接挂了。
  明朝的灭亡,并不在于外寇,而在于内。
  要是没有那么多的灾难,单凭我大清,根本不足以打进山海关。
  别看大康朝现在承平已久,但来个三五次这样的大灾难,就得大伤元气,如果再来什么大洪水、大旱灾,恐怕好几十年都喘不过气来。
  柳铭淇恰好就生活在这个年代,当然不希望出现如同我大明那样的情形——几十年之后就迎来草原蛮族的逐鹿中原,最后家破人亡。
  这也是他这么积极的去为蝗灾想办法的原因之一。
  毕竟只要是一个人,都不会想要成为福禄汤的。
  ……
  和柳铭淇一样,景和帝也同样在乾清宫的空地上,和一群朝廷重臣们一起看着这一幕。
  “是朕失德,才导致上天给予惩罚,才让天下百姓们如此受苦。”景和帝仿佛都苍老了好几岁,“曹相,把诏书刊发天下吧!”
  “陛下!”
  一群重臣全都跪下了。
  赵寿等太监宦官、包括远处站着的宫女、千牛卫们,也齐齐的跪了下来。
  平日里除非是大节庆,或者是重要的日子,否则众臣不用跪皇帝。
  像是这样的下跪,已经许多年没有过了。
  跪下的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无论是平日里有哪种心思的,此时都难免有一种羞耻感。
  堂堂皇帝,被逼得下“罪己诏”,这固然是皇帝本身的职责,但这不同时也是这些重臣们的耻辱吗?
  辅佐皇帝的,可就是他们啊!
  身为百官之首的丞相,曹仪把自己的官帽给摘了下来,叩拜道:“此次蝗灾,臣下皆有错,而老臣身为丞相,罪不可恕!还请陛下允许老臣辞去丞相一职,交付有司论罪。”
  “臣等也愿接受惩罚!”
  三位副丞相、六部尚书、禁军大将军……等等,全都取下官帽,拜服在地。
  “你们都辞职了,那整个朝廷怎么办?难道这个烂摊子朕一个人能弄好吗?”景和帝疲倦的挥了挥手,“你们如果想要帮忙,那就认真的去把这一次蝗灾的善后事宜做好吧。这也是我们唯一能为老百姓们做的了!”
  “臣等愧煞!”
  曹仪连续磕了三个头,“陛下,微臣从今天开始,就住在文渊殿里面,不到蝗灾事宜完全解决,臣绝不归家!”
  钟昶也大声的道:“臣愿意和陛下一起,共克时艰,挽救灾民于水火!”
  底下众人也是表着忠心,看起来也都是干劲儿满满。
  景和帝点点头,“你们去吧!朕和老百姓在后面看着你们呢!”
  “遵旨!”
  ……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景和三十年秋,自岁冬及春暮,夏有云梦泽水灾犯难、秋有山东干旱千里,以致蝗虫铺天,啃食稻谷,毁我子民辛勤劳作之实,朕每当想及,夙夜心忡。
  朕以德薄才浅承嗣登基,尔来三十年矣。三十年间,朕做人行事,不能效太祖之洪烈,亦不能承太宗之秉智,不知稼穑之艰难,不恤征戍之劳苦,碌碌无为,致使国未安臻,民未乐业,此朕之过也。
  今上天降罪,蝗灾千里,千万民众颗粒无收,生计无着落,皆为朕躬之咎重,兹下罪己之诏,示于天下臣民父老。
  朕一人有罪,无及万夫。若使子民艰辛渡劫、无有损伤,天下灾祸,皆可移灾于朕身,以存子民万众之长寿福禄,朕甘心无吝矣。
  灾难常有,而人岂无应对之诚?凡朝廷诸臣工,无论庙堂或州府县衙门,宜同忠勇敬爱之心,一体相关,勿有幸乐之怠,宜尽全力之心。当秉承苍天之德,安抚灾民,务令民安子遂,幸有其始,诺有其终,勿乃我弃。
  布告中外,咸知朕意。”
  ……
  次日,朝廷有公议:今年蝗灾害人,此乃朝廷文武百官无德,今科京城殿试暂缓推后一年,望诸位考生继续认真学习,切勿松懈。
  ……
  注:看了十几个罪己诏,每个都朗读了一遍,斗胆感受一下皇帝的心态,于是笔飞墨舞,一口气写下了景和帝的罪己诏,自己都多读了两遍,甚为陶醉。
  我觉得我已经有点皇帝的风范了,就差一个实操的机会,你们觉得呢?


第94章 惊喜
  景和帝下了旨意后,便回到了御书房休息。
  他都不会回自己的寝宫,如今灾情如此紧急,作为一个皇帝,必须要一直守着看情况,哪怕是坏消息,他也得第一时间收到。
  不过他也已经连续忙碌好几个时辰了,坐在椅子上了之后,便不知不觉的睡了过去。
  皇帝的御椅肯定是很大的,而且很宽敞,跟金銮殿上的那个差不多,上面左右两边还有枕头,就是方便不舒服的时候侧卧靠着的。
  景和帝就这么的睡觉,后面有两个宫女在给他轻轻的扇扇子,旁边还放着好几桶冰窖里启出来的冰块,散发着阵阵冷气,倒是因此忽略了夏天的炎热。
  到了现在一年之中最热的时节,也就是宫里消耗冰块最多的时候,平均每天都得用好几千斤。
  尤其是这几天,朝廷大臣们在文渊阁玩命,天天那边冰块一桶接着一桶的往里面送,冰奶茶和冰淇淋什么的,都流水一样的端进去。
  本来像是丞相曹仪这样五十六岁、副相南宫忌这样六十岁的老臣,是不大喜欢吃甜食的。
  可自从发现了吃冰的能让自己思维更加清醒后,他们一天都得吃好几个冰淇淋,喝好几杯冰奶茶。
  “陛下……陛下……”
  迷迷糊糊中,景和帝听到了赵寿的声音。
  他蓦的一起身,略微紧张的道:“怎么了?”
  “陛下,文渊阁那边没消息传来,不过太子在宫外候着,想要见驾。”赵寿小声的道。
  “他来干什么?”景和帝揉了揉眉头,却还是道:“让他进来吧。”
  “是!”
  赵寿过去吩咐之后,没一会儿,太子铭宇便进了御书房。
  “父皇,儿臣今天也看到蝗灾了。”行礼过处,太子一脸的难受,“想不到世上还有如此恐怖的天灾,这一路受灾的地方,该何等的凄惨啊!”
  “嗯,铭宇你能感受到这种老百姓的痛苦,就不会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这样你就能很好的去怜惜他们,照顾他们,对你的以后,是一个好事儿。”景和帝有些欣慰的笑道。
  “儿臣觉得现在这样还远远不够。”太子直接一躬到底:“父皇,儿臣想要去两湖地区一趟。”
  “哦?”
  “儿臣身为太子,本来就有巡察四方的职责,就像是大哥以前做的那样。”太子沉声道:“每一个太子都要到各地去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民众的疾苦。以免一辈子都在深宫里面,被人麻痹,以为天下永远太平,最后被人砍了脑袋都不知道……这不是太祖皇帝给的祖训吗?”
  景和帝哑然失笑,却又摇摇头:“铭宇啊,我不是不想你出去,而是……唉!”
  “大哥那是一场意外,而且还是在边疆。”太子道:“儿臣这是去帝国腹心的两湖地区,不但身边有羽林卫,那里还有龙腾卫大将军唐晖赈灾督察云梦泽救灾事宜。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儿臣还是遭遇不测,那这个天下也就很快不是我们柳家的了。”
  “胡说八道!”
  景和帝又是欣慰,又是担心的呵斥了一句。
  “京畿地区的良田很多,但远远比不上两湖地区,这一次两湖地区一定受创严重,而且更重要的还是天灾之后的人祸。”太子坚定的说道,“在这个时候,唐大将军都不一定能压得住。也只有儿臣自己去,才能以雷霆之势,行慈悲之心,且不用担心得罪任何人。”
  他这么一讲,皇帝倒是真的有点心动了。
  太子能力并不差,而且这些年中规中矩,没有什么过错。
  他今年也已经二十七岁了,为人处世已经趋于成熟,不用担心太过鲁莽,被人愚弄。
  而且就跟太子讲的那样,太祖皇帝本身就希望这些帝国的继承者们出去,到处看看,到处学习一下书本上和朝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自己为了害怕他遭遇前太子的惨事,就一直把他留在京城,也是有些耽搁他学习了。
  前太子虽然是他一辈子的痛,可是总不能因噎废食,就这么因为担心而一直不让太子实践吧?
  这一次两湖地区受到重灾,他去不但可以震撼那些腐朽的官吏,更可以有一次难得的处理复杂事宜的经验,可谓是好处多多。
  至于说安全问题……
  如果两湖地区都有什么问题,还能冒出几千上万的马贼来偷袭太子,景和帝还真的觉得,这个江山马上就要丢了。
  毕竟从历年来说,两湖的民众生活比较好,鱼米之乡给了他们很多的底气,根本没有什么山贼盗匪之类的。
  有的话,京畿地区驻扎着的禁军六卫野战军团,也不是吃素的,近百年来也去围剿过几次,每次都顺利得很。
  “父皇!”
  看着景和帝意动,太子正想乘热打铁,没想到御书房外面就响起了高喝。
  “皇上,喜事!大喜事啊!!”
  听声音是周明的。
  周明正是皇宫三大总管之中的第三位,最重要的任务是协助绣衣卫监听天下。
  他手里握有一批精锐的力量,属于绣衣卫,但是高敬管不着。
  相反的,他还可以去监管绣衣卫的各种事情,获取自己的情报。
  由此形成了两套情报系统,以避免绣衣卫不可靠的时候,皇帝就成了瞎子和聋子。
  这个总管大太监的职责,并不是景和帝安排的,而是从太祖开始就有。
  这两天周明也全力启动着自己的情报系统,忙碌个不停。
  赵寿反应得快,一溜烟的就跑到了门口,打开门询问了一句,立刻让周明也进了来。
  “陛下!陛下洪福啊!”
  干瘦的周明进门就跪下,大声道:“从丘县、考县传回来的消息,集中使用鸡鸭,对蝗虫和虫卵有非常大的杀伤作用!如今蝗虫过去,他们那边的河岸两遍良田,居然还能保存至少有三成的稻穗!并不是全部被啃光啊!”
  “什么!?”
  景和帝精神一振,欢喜的道:“快起来说,这是真的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