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9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生活在新中华,已经是恒古至今最为幸福的时代了,你们该感到幸福才对。
  不然你想一想,要是换在漂亮国,一天就有145万人感染,你敢信?
  纵然是这个国家还有很多不足,但就凭借着它愿意为了人民背负巨大的压力,就值得我们好好的去期待。
  说回眼前来。
  大康医学院是建立在内城的一处宅院。
  这里曾经是一位开国公爵的住所,有四进四出的规模,稍微有点逾越,但也不伤大雅。
  不过在很多年以前,这位公爵的后人败落之后,房子便被皇室买了下来。
  原本是准备赐予给宗室子弟的,但因为那位公爵的后人们,集体被他们走投无路的家主给毒死了,死了满满一个院子的人,还引发了不少的鬼故事传说,所以这房子便一直空闲了下来。
  柳铭淇在策划医学院的时候,便让景和帝把这处宅院借给了医学院作为教学总部。
  于是大康医学院便这么挂牌成立了。
  第一批的学徒们只有一百人,一共分为三个班,其中甲班的三十人是柳铭淇从京城的各个药铺和诊所挖来的年轻人; 有着至少八年以上的医学经验; 且年龄不超过二十岁。
  虽然这些医学常识非常的浅薄,但总比乙班和丙班那些十五岁的学童们要好太多了,这些学童们充其量就只有三五年的学字经历。
  其实最好的学生应该是从七八岁开始培养的好,但为了尽快的出效果; 第一批的学生才选中了二十岁的半成品。
  按照从前的规矩; 他们本身就有医学常识,在药材常理上面已经可以出师了; 仅仅差下一步的跟堂听诊学习。
  但柳铭淇却改变了这个历程。
  他把现代医学的那些学习流程全部写了出来; 说明了想要有好的成就,必须要有足够多的系统知识累积。
  准确的说; 便是兼听则明。
  并不是说你学习了一个老师的知识; 就可以开摊看病了。
  这样的大部分结果,只能是再出现一个和他老师差不多的医生,还因为一代又一代的“藏一点秘技”的心思,而渐渐的灭绝掉传承。
  倘若是这个学生学习了好几个老师的医学常识; 那么他自己就能在几个老师的传授之中; 去琢磨出一些不同的东西; 哪怕是有老师隐藏了绝技; 也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一些启发。
  接下来; 便是至少三年时间的随堂听诊。
  这一个步骤不能少; 它会让学生们通过观摩老师和病人们的交流、判断等等; 有一个初步的实战经验。
  再接下来; 便是让他们去五湖四海游历。
  一边去名山大川查看熟悉各种药物; 一边去医治各种病人、和当地的名医们交流。
  如此的五年之后,这些人才有资格正式的成为一个医生。
  算下来; 基本上每个人出师的年龄,都是在二十七八岁上下。
  这个年龄稍微有些大; 比别人挣钱晚了,但之后的至少四十年时间; 他们就会拥有足够多的财富和社会地位。
  这也是鞭策他们努力的重要因素。
  人嘛,无论是什么行业; 最低限度是吃饱饭; 然后再有财富和社会地位的提升,那么这种工作就会越来越多人愿意去做。
  ……
  柳铭淇来到这里时,正好看到刘扁鹊在跟学生们授课。
  本来他提出要去看看时,这边的后勤管理人员便支支吾吾的; 意思是让他等一会儿,刘扁鹊就可以来见他了。
  可柳铭淇坚持要去看; 结果便看到了刘扁鹊正在上解剖课。
  课堂的正中间,摆放着一具男子的尸体。
  一群学生围在了他的周围,听刘扁鹊在讲述着知识。
  “看清楚了,这里就是脾脏,倘若是有刀伤捅进去的时候,千万不要急着拔刀……”
  “这里是阑尾,如果是剧痛难忍,然后按着这里就痛得惨叫甚至昏迷的话,那就是这里发炎了,可以用我们之前教导的小型手术来割掉这里,缝制好了肠子后,便塞进去,重新缝好伤口。这样病人的后患就解除了。”
  “这里是前列腺……”
  “……”
  柳铭淇站在外面,都能看到带着手套的刘扁鹊,满手都是血。
  正好他也在说起手套的事情:“我戴着的羊皮手套,就是我们上课时说的。因为人体的血液和伤口之中; 难免会有许多细菌,一旦发生感染之后,最低都是自身发热、伤口流脓等等。我们戴上手套,就可以尽可能的避免这种伤害。
  另外如果手术过程中,自己受到创伤,那么第一时间是使用酒精消毒伤口,再用磺胺粉敷伤口,下来后再口服三天的磺胺粉观察,这一点你们是知道的!但一点也不要放松大意,生命只有一次……”
  少年听着微微点头。
  现在还没有橡胶手套; 但是有羊皮啊。
  那种在黄河上面横渡的羊皮筏子; 便是用羊皮做成的,同样的材料就可以拿来替代橡胶手套,经过特殊的处理后,它就能变得轻薄方便,戴在手上也不会影响手的灵活度。
  这个方法便是柳铭淇想到的,做出来的效果还挺好。
  就是太费羊皮了。
  但为了医生的安全,耗费再多都无所谓。
  当然了,柳铭淇也已经把柳铭宥给单独提了出来,让他去做石油提炼出来的那些化工品。
  倘若能早点把塑料制品做出来,那对于整个大康的生活便利程度,就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了。
  ……
  柳铭淇走到另一个教室,发现这里也有一位御医,在跟学生们讲解着男女躯体的不同。
  赫然在课堂的正中间,便站着两个赤果果身躯的男女。
  御医戴着手套,就在他们的身上指指点点,让学生们观看。
  学生们显然也是老司机了,一定看过不少次,否则他们肯定不会这么的淡定。
  这样的观摩和比较,是非常有意义的。
  以前的中医只是望闻问切,对人体的内外部位,了解得太过复杂和玄乎,只有医术非常高明的医生,才可以准确的判断。
  但问题之大部分的医生都只是中等水准,甚至是中下等水准,他们的望闻问切只不过是走个样式,许多时候就按照病人描述的病情来套方子,行的话就行,不行的话就继续换一个方子,最后不行也就不行了。
  别怀疑,就算是现代的许多中医,都是这么干的。
  因此柳铭淇才会引入了这些基本的西医外科知识,让这些中医学徒们了解,增加他们的能力。
  这样哪怕他们不能成为名医,也不会成为庸医。
  ……
  第三个的教学场地,并不是在房间里,而是在一个坝子里面,这里有上百个灶头,也有上百个砂罐。
  熬药的学徒只有十多个,他们每个人都要照顾七八个药罐,而且看样子每一个药罐的药都不同。
  他们忙着调整火候、加入各种中药材,
  对了。
  这些学徒是蒙着眼睛的。
  他们只能靠鼻子来闻哪个药罐是哪一副方子的。
  另外一群学徒们就站在他们一边,在纸上迅速的记录着这些学徒的对错。
  这便是技术活儿了。
  也不知道现代的那些中医们,会不会自己熬药?或者说亲手熬药过没有?
  就算是同一种药,你秋天采摘和春天采摘就是不一样,晒干了和不晒干也不一样……
  一个合格的熬药学徒,可以让一副药的效果至少提升20%以上。
  反过来,一个乱八七糟熬药的人,能把有疗效的中药,熬得成一碗水,基本上没啥功效。
  ……
  第四个教室也就稍微正常一点。
  这里的老师正在让学徒们默写方子。
  不但是要写得一点不差,而且还要写明白男女老少用药的差别。
  他们可不是只写几个,一个时辰就要写五十个,一共要写一百个方子才会停下。
  这就是强自记忆了。
  因为他们这个年龄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到了年龄再大一点,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强行记忆,即便是记下来,很快也会忘记。
  为了让他们在六七十岁还能条件反射的直接把方子给回忆过来,便必须要提前记忆,牢牢的倒背如流。
  否则你觉得为什么有的中医八。九十岁了还那么厉害,方子张口就来?
  就靠的是年轻时候的努力!
  柳铭淇看了这些,便悄悄的回去了。
  他没有惊动其他人,因为他已经看到了自己想要看到的。
  想要成为人上人,又何尝是容易的事情?
  普通人家的孩子,除了拼命之外,再也没有别的途径。
  这一点,从古至今,海内海外都是一样的。
  都像俊秀才那样,天天梦想着天上掉馅饼儿的,最后等来的只会是刀子。
  ……


第1046章 未来……
  从医学院出来,柳铭淇没有直接回宫。
  他去了裕王府。
  裕王夫妇在宫中有自己的宫殿,但他们不习惯宫里的氛围,所以经常出宫住在裕王府里面。
  对他们来说,裕王府才是自己的家。
  巧了。
  柳铭淇也是这么想的。
  换了另一个朝代,太上皇退位之后,一般就是住在宫里,不可能出宫的。
  弘历是为了牢牢的控制朝政。
  唐高祖则是被李二软禁,唐玄宗也同样是被儿子肃宗软禁。
  但在柳铭淇和裕王身上就没有这个毛病。
  裕王一辈子没有当过皇帝,他有什么好眷恋权力的?
  要舍不得只能是景和帝。
  可现在景和帝连站都站不起来,说话都说不清楚,怎么重新夺权?
  因此大臣们对于亲爹太上皇和母后皇太后溜出宫,在原来的王府居住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到家的时候,正好准备开饭。
  裕王妃还埋怨儿子,“你来怎么不早说?我也好给你多准备一个回锅肉啊。”
  柳铭淇的饮食偏西南一点,喜欢肥肉,喜欢辣椒……嗯,铁铁的太祖的拥趸。
  “没事儿,这不一样的吃嘛?”柳铭淇拿着筷子就夹菜,“来,爹,娘,你们吃……”
  记住了。
  作为一个有教养的人,长大了以后,上桌的第一时间不是自己端起碗就吃,要先给父母夹菜,这才是我中华的传统。
  小时候不这么做可以说是年龄小,长大了后还只顾着自己,那就是教养和人品不好。
  桌上仅仅两荤一素一汤,一个皇帝,一个太上皇,一个皇后,吃得是津津有味。
  吃过了饭,婢女把茶给端了上来。
  裕王妃喝着她的玫瑰花茶,问儿子道:“你和小雪怎么样了?这都九月了,还不定下来,明年是你正式登基的第一年,连皇后都没有,我看你怎么下台!”
  “差不多了。”
  柳铭淇在母亲面前也不会藏着掖着,“你儿子我还是有点本事的。我觉得现在就可以商量亲事了。”
  “那好!”
  裕王妃顿时眉飞色舞,“我这就请苏夫人入京!”
  苏凤现在是江南总督,苏小雪的母亲自然是在江南陪着丈夫。
  大康可没有什么“异地为官不许夫人随同”的白痴规定,她们跟着自己的丈夫,还能让男人少惹点风流债出来。
  “嗯,如果事情定下来的话,铭淇你别忘记叮嘱一下苏总督,让他提前准备好,十一月就得启程到京里来。”裕王也多吩咐了一句。
  “我晓得的。”
  少年点了点头。
  太皇太后之前叮嘱过了,大婚最好是在正月初一,这样的兆头最好。
  虽然大婚很是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