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草-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用也只能养着,这是规矩。大事干不了,跑腿打杂总需要人吧?不过以后能出头的,肯定是俺们这些人。诶,诸位兄弟,既然有缘,那不如俺们结拜?入勇胜后也能有个照应?以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那好那好!”
  “俺也答应。”
  “……”
  而在那几个泼皮身后,并排走着三位戴着斗笠,遮掩着面容的江湖客。而他们同样在悄声说话:“咱们真的去投奔白二?他能罩得住咱们的案子吗?”
  “去看看吧!就算不行,都逃了那么久,也该找个歇脚的地方。”
  “不过我刚才打听过,那个白二还算厉害的。能在井家庄几大家手底下撑住,还屠过村,在平度杀到城脚下。听说在过年前,还打退了不知哪儿来的响马,足有好几百人呢。”
  “有这事?不会吹的吧?我咋没听说过?”
  “真是这样。在这里传疯了呢。”
  “好了,老三。不管那白二做没做那些事,咱们要的是安稳。”
  “大哥!还听说白二两兄弟很讲义气,名声也不错。”
  “哦?怎么讲义气?那你快说说。”
  “……”
  远处,快步走来一个相貌寻常的年轻人。当他经过一对坐路边的乞丐母女时候,停下脚步,从包裹里拿出一块干饼,递给了那对母女。
  “谢谢老爷!”那妇人眼神一亮。她们已经饿了两天,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根本就要不到饭,可能不需要几天,她们就会变成路旁的一对倒尸。
  那年轻人摇摇头,直起身就准备离开。不是他心狠,而是根本救不了那么多人。可突然想起自己的任务,要打入勇胜,最好能弄到火柴的配方。于是年轻人略微一想,就再次弯下腰,露出微笑:“大姐,您有啥投靠的去处吗?如果顺路,我能护送你们一程。”
  “没呢。家里闹灾,当家的又在路上没了。俺也不知道这是啥地方,想回家也不知该咋走。”说着说着,那妇人就流下泪。而那女孩也可怜巴巴的陪着一起哭。
  年轻人微微一笑,如果有这对母女掩护,自己就很难被怀疑:“大姐,你知道井家庄在开山门吗?”
  “啊?啥叫开山门?”
  “就是招人干活管饭。如果你想去,我就带你一起?”
  “老爷,您没骗俺吗?真有那么好的去处?”
  “真的有。”
  “那俺去!可……”那妇人为难的看了看自己和身边的女孩。
  “放心大姐。开山门不问来历全收。只要是活人,就全部会收。”
  “哦哦。那俺去。俺一起去!”
  ……
  此时,东二坊门口已经是人山人海。大开山门,从正月初八开始,连续三天,只要上门,照单全收!
  这时就出来了几人,把排在前面的那几十人领入坊内。来到秦白所住的院子外,指挥着排成几行,接着就让他们面对院子跪下磕头。接连磕了三个头后,迅速的安排这些人到边上登记。
  根本没有宣布帮规,也没什么隆重的仪式,整个过程简单的令人发指。不过让那些入门的人印象深刻的是。登记完毕后,立刻安排到边上的屋子,十人一桌,每人面前一碗酒一大块肉,桌子中央摆放着一筐面饼、一罐酱、一篮大葱,随便敞开吃!
  然而就是这样简单的流程,门外的人依然是越聚越多!
  院子里,同样坐满了来观礼的宾客,他们纷纷在闲聊:“艹!今天来的不会少于一千吧?连续三天?那不是二、三千?那么多张口,白二有地盘养吗?”
  “不是年前他入了商会,当众发誓,绝不会主动开战?”
  “屁!现在实力大涨,又有那么多人需要安置,不开战咋养活?这年头的发誓还不如放屁呢。”
  “呵呵,你们不用担心。我进来之前看过,里面身强力壮的十个也没一个,都是来充数混吃喝的,这白二居然还真的按规矩来啊?来者不拒?真有趣,那些老的老、小的小,还有女人孩子?他们勇胜准备开善堂吗?”
  “诶,这倒也是。上次附近开山门应该是在十年前吧?”
  “十二年前,青州信义会。”
  “对对。那次也没现在这样的声势。”
  “呵呵,你知道些啥?我说还是白二太老实,老老实实按着老规矩来。信义会那次都是事先挑好的,不合格的他们早就安排人手拦下了呢。就算有漏网的上门,那也是当众收下,过几天好言好语劝走。真以为是来者不拒吗?”
  “诶,那白二会不会也这么干?”
  “会不会我不知道,但声势已经闹大了,收场就不会好收。现在背后等着看笑话的多了。也许就等着白二名声扫地,他们就动手呢。”
  “啊?真有那事?”
  “反正你等着瞧吧!记得年前衙门徭役的事吗?”
  “不是已经解决了吗?官府换了两个人?”
  “呵呵,解决?听说当时是衙门里的包爷点的名,可后来包爷根本没有赔礼打招呼,也不知道指使包爷的是谁。你自个儿说说,白二会忍下这口气吗?咱再退一步,就算白二忍气吞声,包爷和他背后的人就会善罢甘休吗?”
  “嗯嗯,这倒也是!”


第148章 天下(二)
  莱州城贺府。
  整理着桌上一张张的房契、地契,云曦笑容满面,仿佛像是摆弄着心爱的玩具。她突然抬头吩咐:“既然沈家那么懂事,那咱们贺府也不能落个欺负乡邻的坏名声。安排人去寿光,再送他们沈家一个三百亩左右的庄子。还有,三叔取妾的彩礼加倍。也不能落了沈家那个小丫头的脸面。”
  当听说秦白打退了几百响马的消息后,仿佛像是被压上了最后一根稻草,早已经胆战心惊的沈家终于彻底被吓破胆。
  不再犹豫,沈家就彻底认输,不敢再留在井家庄,把所有的产业都卖给了贺府,并且送上家中仅10岁的女儿,求着成为了贺文贤的小妾。还搬离了莱州府,回到自己的寿光老家。
  出乎意料有人的输诚,并且这还是井家庄第一个投降的家族,云曦大喜,因此也没为难沈家,给的价格甚至比市价还高一成,并且还答应善待那个沈家姑娘和那些留下的管事工匠。
  然而云曦突然想到,当时登门的时候,那个沈家家主态度很奇怪,他反复哀求,求着贺府一定要保证,绝不能秋后算账?这就让云曦有点纳闷:“娉儿,我看沈家好像吓破了胆?知道是啥事吗?”
  雨娉、雨婷并排坐在小板凳上,一边说笑,一边依着绣样在绣花。听到云曦问话,她抬头笑答:“小姐,不是说过了吗?就是那个白二。”
  云曦一拍额头:“瞧我的记性,忙昏头了。”其实这一阵是忙着府里过年,根本没关心这样的小事。
  雨婷立刻笑着拆穿:“当时说的时候,小姐不是嫌弃江湖上的事太脏,不想继续听吗?”
  云曦虎起脸,立刻反击:“我记起来了,当时还不是你说的?咱们姑娘家家的最讨厌这些打打杀杀。”
  嬉笑声中,云曦突然想道:“那个白二倒是给了我惊喜。还没用这把刀呢,沈家就举手投降了。嗯,我该赏他。诶,把他收进府里,再给他配个娘子?让他老老实实为咱们卖命。婷儿,你不是喜欢嫁人吗?送给你咋样?”
  “小姐……诶呦!都怪小姐,婷儿都扎到手了。”
  云曦和雨娉全都笑成一团……
  ……
  此时的京城,皇宫内外一片过年的喜庆。今日暖阳高照,年轻的万历皇帝正陪着新入宫的郑贵妃在御花园游玩,郑贵妃活泼的犹如蝴蝶般在嬉笑娇嗔,让万历甚至都忘记了脚疾疼痛,含笑一直陪伴。
  突然发现万历脚步蹒跚,郑贵妃立刻心疼的眼中冒出水雾,她连忙扶住,嗔怪不已:“陛下,您也不知道保重龙体,快请御医!真急死臣妾,这么让人不省心!”
  跟随的太监宫女全都吓了一跳,后宫中,敢这么对皇上说话的,也只有眼前的这位郑娘娘了。然而万历对郑贵妃那些冒犯的话根本就不在意,甚至流露出溺爱的表情,挥挥手让太监不要大惊小怪:“爱妃,歇息片刻就好。无需多事!”
  在后宫佳丽中,郑贵妃长的并不算漂亮。然而她本性烂漫,与万历的相处就犹如寻常夫妻,给予了帝王最为缺少的爱。
  在郑贵妃的搀扶下,他们在御花园高处的亭子中坐下。郑贵妃依然在碎嘴责怪,而万历同样是傻笑享受。万历突然想起自己的少儿时光,母亲李太后,老师首辅张居正,还有大伴冯保,留下的印象只有严厉,甚至严厉的让人窒息。每日都是心惊胆战、夜不能寐,刻苦的完全回忆不起童年乐趣。
  想起亲政后,已经被抄家发配的张先生全家,又想起已经被贬到南京的冯伴伴,万历心中忍不住升起一股快意,可又有一丝茫然:“朕这么做,做错了吗?”
  望着皇宫外,万历胸中豪气顿升:“朕定会让这大明江山四海升平!”
  “知道陛下是明君。可也要听话,要爱惜身子。”
  听着耳旁的唠叨,万历大笑。不知不觉,两人并肩坐着,头慢慢的靠在一起。时间似乎已经变得永恒,仿佛定格在这一刻。
  “爱妃,朕会听你的话的。”
  “陛下,臣妾真的喜欢。臣妾想与陛下一直这样平平安安。”
  “嗯嗯。”
  “……”
  ……
  而在皇宫角落,一前一后走着两个太监。前面一个老者服饰品级很高,他名叫韩康,刚入司礼监,成为了内相。韩康正和身后那位打杂小太监在说话:“陈大,你年年有这份心,老夫肯定会记得。但好像听说你和长寿宫的安福在闹别扭?安福是陈公公的义子,老夫也不敢得罪。现在已经传话到老夫耳中,你说该如何解决?”
  那位打杂小太监正是秦白、秦高的大哥陈太。当时陈太是被路过的一位出宫的太监看中,卖身得的钱留给了秦白、秦高,自身净身入了宫。本以为回到京城后,可能有办法找到自己的父亲,可万万没想到,那老太监回京不久就撒手归西,陈太一下子就没了靠山,一直留在宫中打杂,连出宫的机会也没有。甚至名字都改成陈大。宫中习惯,一般的称呼就是小安子、小福子什么的,总不能叫陈太为太子吧(为了方便,以后文中就用陈大)?
  陈大心中苦笑,自己还真够倒霉的。其实太监无后,一般就会比较贪财,但也特别重视亲情。而把陈大带入宫的那个老太监,之所以会买下,主要是一眼看中,把陈大收为义子来扶养,同样希望自己老了后,陈大也能够养老送终。
  然而谁也没想到,那老太监回宫就突然嗝屁了。还没把陈大安排好,身边也没留下什么钱,于是年幼的陈大一下子就没了方向。幸好他还算比较机灵,把老太监剩下的所有钱全部献给了韩康,又成为了韩康的义子,这才没有彻底堕落到角落,留下了最后一线希望。
  当然,当时的宫中,那是大太监冯保一手遮天的年代,韩康是在冷衙门,为人又比较贪财,因此才会来者不拒,同样也收了不少陈大那样的义子。


第149章 天下(三)
  宫中有着宫中的规矩,一般来说,没有结拜兄弟什么的,防止相互勾结,蒙蔽皇帝。而派系就是这样的“父子传承”,因此收义子的风气就很流行。
  然而韩康那么多的义子,陈大可以说是排在末尾的那一个。一来没前途。明朝能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