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兴-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8个步兵营合计4800人,由于依旧缺乏战马,致远骑兵依旧只有200人,靖远骑兵维持500人建制。
    另外,单独编组的陷阵兵加入运河三庄的部分庄客,凑足500人。
    冯三虎的训练营进行第二轮征兵工作,这一次徐世杨扩大征兵范围,新兵营将有2000人规模。
    这样的话,新军建制内共有7000人,全部为脱产职业兵,这就是徐世杨用来对抗鞑子反扑的核心力量。
    作为辅助,青州现在麾下有6万核心壮丁(含新征服不久的青州北部以及运河三堡),大概3万左右的非核心壮丁(青州的外围家族)。
    若是能吞并从运河向东到青州这块兖州地区上的坞堡家族,还可以增加1到2万青壮年男性。
    从人口上来看,青州军已经具备了与鞑子争锋的基础,但目前也只是基础而已。
    民兵没有与鞑子野战的能力,无论技战术还是武器装备,战斗意志以及信心,差的都很远。
    好在鞑子若是南下,最不可取的做法就是全师出动,对青州全面扫荡进攻——因为补给跟不上。
    前几年鞑子连续大规模南下,翼省一带已经被荼毒的不成样子了,数万大军人吃马嚼,想从当地获得粮草补给有些不太现实。
    因此,从辽东燕云到齐省这一路,谁进攻,谁就相当于被坚壁清野,所有补给和运送补给的劳力只能从本土过来,运到前线的每一石粮食,都代表了在路上已经被消耗掉一石甚至更多。
    徐世杨不信不善稼穑,一直以来以抢劫和强迫奴隶劳动来维持经济运转的女真人能搜刮出这么多粮食用以齐省的作战。
    何况他们还有来自草原方向,蒙兀鞑靼的威胁。
    女真人若是没有犯傻,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对青州方向进行一次有力但短促的快速攻击,争取一举打垮青州军。
    或者干脆把目标定在重新疏通运河上,只要运河畅通,他们还可以指望来自江南的岁币购买粮食(还是得从江南买,这方面的贸易被主和派把持着,也是主和派之所以‘主和’的内在原因之一)补充自己空空如也的粮仓。
    因此,对青州来说,即将到来的战争有两个重要方面。
    一是青州一个面,再就是运河济宁方向一个点,只要能守住这两个地方,其他一切都好说。
    徐世杨应对的措施是:
    把全青州彻底变成一个大兵营(这一点早就开始了)。
    然后以原有坞堡为核心,利用未开发土地较多,破坏也不会心疼的特点,大规模挖掘交通壕、陷马坑,夯筑胸墙。
    争取把青州变成一个筑垒地域,实现大纵深防御,抵消敌军骑兵机动优势的同时,把战争形势尽可能拉近到民兵最擅长的防守坞堡上。
    这样的话,即使民兵也能发挥一定战斗力,而且就算鞑子猪突一阵,能击穿几道防线,民兵也可以顺着交通壕迅速撤退到下一道防线。
    以空间换时间,弹性防御,集中最有战斗力的新军做总预备队,抓住机会对部分地区的敌军进行短促反击,消耗敌军有生力量……。
    另一个时代,坚定的步兵可以用这种方法抵御最强大的装甲部队(巴拉顿湖、抗美援朝),青州军没有理由不能用同样的办法挡住鞑子那其实并不重的重骑兵突击。
    至于运河方向,那就更简单了,修建一个卡住运河的要塞,多储备粮食,跟鞑子死磕即可。
    没有工程重炮,连古代攻城器械都不怎么了解的情况下,徐世杨不信鞑子能拿即设驻军要塞怎么样,哪怕不反击,拖几个月,鞑子必然会撤退。
    等下次再来……,呵呵,等下次,谁是主动进攻方还不好说呢!
    计划有了大概的腹稿,下一步就是徐世杨在充当秘书职责的赵琳帮助下,把腹稿变成初稿,然后召集青州军和新军高层商议——青州高层缺乏进取精神,新军新成立的参谋部还不够成熟,现在无法单独提出合适的战略计划,但在各人的管辖范围内,完善计划细节并无问题。
    这种形式估计还得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直到青州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政权,以及新军成长为一个完善的近代军事组织为止。
    计划初稿完成速度很快,赵琳如今已经适应了徐世杨制定计划时,想起什么就说什么,显得有些跳脱,缺乏连贯性的思维方式。
    她甚至能一边做笔记,一边把重要事项做个初步理顺。
    这样等到徐世杨再也没什么好补充的,开始整理时,就能在几个小时内拿出初稿,然后迅速召开高层会议,开始商议计划细节问题。
    这一次也是一样,徐世杨和赵琳仅用了半天时间,就搞定初步计划,只是徐世杨拿着初稿准备召集大家开会的时候,徐睦河那边却突然先行一步,反过来召集徐世杨开会。
    要知道,徐睦河是那种传统文人,以前最喜欢的就是“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能让他主动开会,即使参与人员范围很窄,那也一定不是个小事!
    果然,徐世杨到了会场才发现,徐睦河召开的是家族内部会议,除了徐家坞堡主之外,还有日照的几家豪强家主级别在场,其他外围人员一个没有。
    而会议的主题,是徐睦河刚刚从江南收到的消息:
    江南民变!

第231章 江南乱局
    大周建兴十三年七月十五
    临安府淳安县人方腊在自家漆园召集数百江湖人士、青皮流氓以及漆园雇工,发动起义。
    一开始,方腊起义只有少数人参加,但他们在临安打行支持下,偷袭攻打淳安县衙成功后,起义军声势开始迅速扩大。
    方腊在占领区开仓放粮,吸引江北流民加盟,之前被朝廷根括搞得卖妻鬻子的江南本地平民也大规模起事,响应方腊。
    月底,方腊军滚雪球一般发展到数万人,有五千精锐被调往江北,护送和亲船队的禁军居然被方腊军连续野战击败,8月初,方腊对临安形成包围。
    然而临时组建的方腊军人数虽多,但组织十分松散,江南人所想的不过是杀几个贪官污吏,好好出一口鸟气。
    而江北流民所想的确是开仓放粮,找一口吃的,寻一个活路。
    这样混乱的组织度当然不可能攻陷临安这样的天下第一大城,况且城内禁军还有些兵力,各家大户也知道被城破了绝对讨不到好,因此出钱出力,组织家中佃户仆役帮助守城。
    8月,方腊以进城吃大户为由,勉强组织起一次大规模攻势,守城禁军抵挡不住,被方腊军凭借绝对兵力优势杀入城中,甚至威逼禁城,但守军拼死反扑,让他始终未能摸到禁城城墙。
    八月十八,文相公的关门弟子徐世柳在临安城北,以收容所内安抚的江北流民为基础,组建一支大约3000人的队伍,攻击方腊军侧翼,方腊猝不及防,被徐世柳追杀十余里,一路又赶出城外。
    此战过后,方腊认为攻克临安无望,不愿继续浪费时间,率领起义军开始大索周边,所到之处,破州县、杀大户、开仓放粮,同时裹挟更多参与者。
    短短数月时间,方腊军已经有数十万之巨,真正成为燎原之势,转向冲着金陵而去……。
    这就是徐世柳在忙着应付江南混乱的百忙之中给家里来的加急信件。
    除了叙述目前的战况之外,徐世柳还明确说明了自己的下一步行动规划
    他认为官军对义军是有优势的,何况还有各路大户的民军支持,方腊如今看着确实声势浩大,但其中绝大多数参与者不过是求条活路而已,若是朝廷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愿意跟方腊一条路走到底的人肯定很少。
    但是朝廷这边也有问题,首要的一条,跟方腊一样,就是不团结!
    徐世柳写信之时,文相公等已经下野的主战派已经开始发起政治反攻,他们以主和派根括扰民,激起民变为由,要求严惩几十个主和派主要领袖。
    配合政治攻势的,还有军事上的动作。
    文相公在没有得到朝廷许可的情况下,把徐世柳组织的民军编制成“顺义军”,掌握了第一支属于主战派的武装力量。
    随后,文仲带着太子密令前往临安守军军营,拉拢其中部分军官。
    临安禁军普遍对朝廷强行调遣五千同僚前往危险的辽东感到兔死狐悲,十分不满,得到太子暗中许诺后,许多禁军将领当场发誓忠于太子,并在必要的时候,武装清君侧!
    现在,江南情况,大概是这样的
    方腊正在向金陵进军,一路上招降纳叛,吸纳江北流民和对朝廷不满的平民,人数一天天膨胀,现在谁都不知道跟着他的到底有多少人。
    主和派掌握着朝廷大部分临安禁军和地方军权,目前在临安府附近有5万兵力的样子,此外还有主和派组织的民军大约3万多人。
    已经答应支持太子和主战派的临安禁军有超过2万人,此外还有民军1万多人,表面上实力最弱,但他们现在掌握着民心,依旧支持朝廷的民众大多同样支持着主战派。
    临安附近数十万未从贼的民众群情汹汹,众口一致要求朝廷杀奸贼,拒绝增给岁币,拒绝和亲,拒绝根括,请文相公出山重整朝纪。
    江南,彻底陷入混乱之中!
    ……
    看这封信的时候,徐世杨多少有些心虚。
    实际上,是因为他杀光了鞑子使节,朝廷为了安抚鞑子,才会使出突然使出根括工匠这样的昏招。
    也是因为有了根括工匠这一事实打底,才给了贪官污吏上下其手,四处散布今天根括女子,明天根括金银之类谣言的机会,从而逼得原本富足的江南民众十年以来第一次真正跟江北流民站在同一条战线上,最终引爆了这次搅乱一切的大起义。
    如果没有贪官污吏事先添油加醋,几乎造成社会秩序崩溃,方腊就算起义,其声势也绝对不会浩大到如此地步。
    当然,徐世杨心虚一下也就完了。
    最大的责任还是在建兴皇帝和对鞑子不断妥协的主和派那里。
    是他们一口答应了鞑子那令人难以置信的庞大胃口,根括工匠的命令也是他们下的,这口大黑锅他们不背谁背?
    而且,这还给徐世杨带来了很多麻烦。
    “世杨,江南情况不妙。”等徐世杨看完来信,徐睦河皱着眉头说道“世柳的意思,今年最近几年,答应给我们的支持,可能会减少很多!”
    这几乎是肯定的。
    负责从江南吸收流民任务的收容所,被徐世柳拿去组建顺义军了。
    江南战乱,粮食这种战略物资肯定也挤不出多少,何况现在这种情况,还有多少人能安安稳稳种地都是个问题。
    同样受影响的还有矿山和铁器生产,就算主战派再次上台,并且清理了主和派,他们接下来的战略方向肯定还是对付方腊军,然后逐渐恢复生产。
    现在来看,原本答应徐世杨的物资支持,能运来十分之一都值得庆幸。
    “我看,不是减少很多,而是江南的物资支持,最近几年可能完全指望不上了。”
    徐世杨苦笑着说
    “唯一的好处是咱们确实拦住了和亲船队,两百多万贯两匹的收入,哪怕拿钱买也能支撑一段时间。”
    其实还有一点,徐世杨之前得到了李氏集团攻打扶桑失败的消息,失去了扶桑市场,现在又因为战乱失去了江南货源地,李氏集团现在的情况恐怕也不太好,李飞龙之前答应徐世杨的贷款额度还能不能完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