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兴-第3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么,更容易引火的火柴,是不是也能用在火枪上呢?
    张宗一时半会想不出怎样把火柴或类似的东西固定在火枪上,不过他越想越觉得事实很可能就是如此。
    棉布毛布都是北方特色,张宗参观过纺织厂,自然知道如今北方户部在鼓励种植棉花,毛布的原材料主要来自蒙兀草原,北方自己也有不少羊,能够供应一部分纺织厂。
    柞丝的话,齐省以前就有养柞蚕的传统,不过大周南迁之后,北方的柞蚕养殖业彻底灭绝,现在北方的柞蚕都是齐国时代徐家专门从外地引种而来,目前在江北依旧算是价格昂贵的产品之一——张宗自己的对比是,棉毛布匹,江北价格大约是江南的五分之一,丝绸等物,即使是柞蚕丝也比江南质量更好的桑蚕丝贵不少。
    崂山茶也是如此,北方原有的茶叶种植早就在战乱中彻底毁灭了,现在的茶都是徐家专门从外地引种的。
    江北人也有喝茶的风气,口外的各路鞑子更是完全离不开茶,因此北方一直在扩大山区的茶叶种植规模。
    尽管如此,江北还是要每年从江南大规模购入一些茶叶,张宗听说,好茶一般供应国内,质量较差的茶则制成茶砖出口到口外的鞑子那里去。
    张宗对成衣的兴致不高,他认为这种数万件甚至数十万件以上完全一个样的产品似乎只适合供给军队,让民众人人都穿类似的衣裳可未免太无趣了。
    他购买这几件成衣只是顺手为之,反正也花不了多少钱。
    不过,虽然每样东西对张宗来说都不贵,但他买的也太多了,从岛城登陆时用周钱置换的北币很快花光,于是他只好再去找当地的银行,兑换一些新的北币。

第573章 北行记5
    江北人也有喝茶的风气,口外的各路鞑子更是完全离不开茶,因此北方一直在扩大山区的茶叶种植规模。
    实际上,刚来江北的时候,张宗对北币很没有信心,他觉得那张花花绿绿的纸当钱用是很荒谬的一件事。
    可是,偏偏这看起来很荒谬的事实际上并不荒谬。
    在江南大周,现在通行的货币实际上是铜钱,但金银布匹都可以当做一般等价物使用,实际上,涉及大额交易的时候,用这些价值更加高昂的轻货流通更加流行一些。
    但在江北,现在直接拿铜钱、金银和布匹已经没法买到东西了。
    张宗从江南带来的财帛,想要买东西必须去华夏的银行兑换成被南方人称为北币的货币。
    一开始,他换的基本都是硬币银币,但即使这样,买东西后找回来的零钱还是纸币华夏的辅币已经全面纸币化了)。
    而且,若是采购超过十贯的大宗货物,用纸币确实比用硬币方便。
    因为华夏这边的硬币其实只有十两面值的金币和一两面值银币两种。
    随着采购之旅的进行,张宗不得不越来越多的使用纸币购买他心仪的东西。
    好处是,北币的购买力确实还可以,面值一两,它就确实跟一两银币购买力相同,面值十两,它就是相当与一枚金币。
    而且没有人拒收这种纸币,这意味着至少在北方,纸币流通的很顺畅。
    张宗的伴当用丝绸和银块去银行换取十枚北方银币,十张一两的纸币和三张十两的纸币,总计五百两,这可是一大笔钱,足够这位豪绅继续好好的逛下去了。
    接下来,张宗逛了一家糖果店,购买了很多不同口味的糖果。
    在华夏崛起之前的时代,世界糖业中心在大周,虽然产量不大,而且质量不太高,但架不住别的地方根本没有糖这种玩意啊。
    但华夏崛起之后,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
    如今江北的糖产量和质量都已经隐隐有了超过大周的势头。
    张宗得到的信息是,江北蔗糖主要出自附属国琉球,此外江北还在本土种植甜菜,并且生产麦芽糖。
    产量方面江北目前并不比江南多多少,但质量方面要好很多。
    江北的红糖、白糖都比江南更加细腻而晶莹,卖相就好了不少。
    此外这边还有很多特殊的糖类产品,比如水果口味的硬糖,以及一种长条状的牛奶糖。
    奶糖的名字叫做“大白兔”,据说是北边的太子徐世杨命名的,没人知道为啥叫这个名字,不过徐世杨特别喜欢给类似的新产品取些莫名其妙的名字,很多人已经习惯了。
    自诩老饕的张宗自然不会放过这些口福,他每样糖果都买了不少,装在一个草编的袋子里,由伴当提着,随走随吃。
    嗯,大白兔奶糖真的很不错,要知道现在奶这种东西仍旧是鞑子底层才会吃的东西,真没想到奶糖会这么好吃。
    张宗特别喜欢包裹奶糖的那薄薄一层糖衣,每次吃到奶糖的时候,他总是先把糖衣吃掉。
    呃,果脯就甜的有点齁人了。
    呵,水果糖口味蛮清新的,不过没有糖衣,算是个小缺陷。
    切,麦芽糖太粘牙了,不好吃,下次不买了。
    张宗边吃边评价边逛,他口里含着水果糖,很随意的走进一家小店,拿起一个搪瓷饭钵,饶有兴趣的看着上面印的图画和标语
    一男一女,都很强壮,穿着蓝色的短装,做出向着太阳奔跑的样子,手里还抱着红皮的书本。
    标语是认真学习知识,奔向美好生活。
    “呵呵,这是劝学的吗?真有意思。”张宗自言自语的说道“听说北方要搞全民教育,看来确实有这个意向啊。”
    然后再拿起另一个,上面有一个年轻的北军士兵,身上挂着大红花,旁边似乎是些普通老百姓,满脸笑容的看着士兵。
    标语是一人参军,全家光荣。
    “都说北方兵士的地位很高,看起来确实如此。”
    “喂,小二。”张宗大声吆喝“过来一下。”
    没人理他。
    张宗皱皱眉头,这服务态度可就不太好了。
    “喂!小二!在不在?”
    实在没法的情况下,张宗的伴当专门跑了一趟,把商店服务员叫了过来。
    这是个年轻人,长的不错,身材高挑,穿的干净,看起来蛮有精神的。
    “刚才为什么不来伺候?”张宗的伴当不满的呵斥道“没听见我家老爷叫你吗?”
    “客叫的谁?我不叫喂。”年轻人笑着说道“我是中学生在此打工,有公民资格。客刚才应该呼唤在下公民。”
    张宗惊讶的看了他一眼,中学生?如果按照北方的大学生等于进士来计算,北方的中学生相当于举人,那么对于一位文人,刚才自己称呼的确实不太礼貌。
    “这位小友,刚才实在对不起。”张宗很痛快的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很大方的说道“能帮我把这些东西,一样装一个吗?”
    他举起手中的搪瓷器皿说道“在下上面的画很喜欢,谢谢。”
    “您太客气了,请稍等。”年轻人含笑点头,转身帮张宗准备货物去了。
    “此人无理,老爷何必如此客气?”伴当不满的小声说道。
    “年轻士人,自尊自爱是好事。”张宗拿起一个新的器皿,上面的标语是自尊、自爱、自强。
    画面则是一个肩膀上搭了毛巾的农民,住着锄头,腰板笔直,微笑着一边擦汗一边跟一个官员模样的人交谈。
    就在这时,张宗的另一个伴当一边叫着一边急急忙忙闯进店里“老爷!老爷!不好了!”
    “安静!”张宗低声呵斥。
    他觉得自己的伴当在刚才那年轻人店里胡乱叫嚷,有些丢人——这显得自己管教的不太好。
    见新进来这个伴当声音笑了下去,张宗才从容的问道
    “出了什么事,为何如此慌张?”
    那伴当咽了口吐沫,尽量用平稳的语气禀报“是这样,老爷,小的们把您买的东西运回客栈的时候,在半路上跟别的马车撞上了,有人受伤了,伤的不轻!”

第574章 北行记6
    在江北,特别复兴较快的齐省、冀省几个大城市,交通安全已经成为特有的管理难点。
    这首先是因为大量马匹的涌入——包括华夏自己的马场产出,战场上的缴获,以及华蒙贸易所进口的。
    按照华夏自己公布的国务白皮书,去年年底的统计,华夏帝国共拥有马二十二万匹,民间和官方的马匹数量都不少。
    另外就是,华夏大车的数量,最近几年一直呈现一种高速增长的趋势。
    就如张宗可以轻易雇到十多辆板簧底盘大车一样,如今的华夏,民间使用的牛车、骡车、驴车,有钱人和贵人们使用的马车,还有国家所有的公共马车,数量上多的令人难以置信。
    这么多大牲口,这么多重型运载车,因牲口被惊到而发生的交通事故实在是太频繁了。
    张宗的其中一个伴当就因此受了重伤。
    事故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伴当把张宗购买的杂货运回他们住的客栈时,一辆交错而过的马车车夫因规避突然出现在大街上的小孩子,而与张宗伴当的车发生擦碰。
    车祸本身并不严重,双方车辆不过是擦了一下,连维修都不用。
    但好巧不巧的是,当时张宗的伴当把腿搭在了车辆外面,结果不知道被什么零件勾了一下,划开一个深可见骨的血口子,而且流血不止。
    张宗是个喜欢到处游玩的,他其他的伴当对这种紧急事件有一定经验,处理的还算妥帖
    有人立刻把伤者送往最近的医馆,有人看住发生擦碰的车辆等张宗过来决定如何处理,自然也有人急急忙忙跑过来通知张宗张老爷。
    相对其他豪绅,张宗对下人的态度还算友善,他听明白整件事的经过之后,命令一个伴当留在店里,把店家准备的商品带回住处,自己则上了另一辆马车,赶往医馆。
    医馆距离张宗所在的位置并不远,一刻钟即到。
    张宗在门口看了看医馆的牌子,牌子上医馆的名称很直白泉城第二医院。
    “为何是第二医院?为何不去第一医院?”
    张宗不满的问身边伴当
    “是担心老爷不肯花钱?”
    “老爷您误会了。”那伴当赶紧解释道“我问过本地人,这就是泉城最好的医院。”
    “胡说,那为什么叫第二医院而不是第一医院?”
    “当地人说,这就是个排序,第一医院只是成立的早,第二医院是军医院转来的,那些军医对外伤很有两手,所以小的们就来这了。”
    “哦,原来如此。”
    张宗还以为北方的杏林都很谦虚,宁愿称第二呢。
    不过看这医馆的样子也确实不像用大量火山灰和大石头砌成的,成排的二层小楼,门口内有个大院子,上面种满低矮的花花草草,可以看到有几个穿着蓝白条纹衣裳的人在旁人搀扶下缓缓走在那草地上。
    最前排的楼上镶嵌着许多玻璃窗户,有些窗户拉上了蓝色饿的窗帘,有些则直接打开窗户,张宗看了一眼,觉得那些窗户后面应该都是一间间小房间。
    大楼底部有一扇大门,有一些穿白色和粉色长袍的人进进出出。
    伴当知道张宗好奇心很重,于是主动解释道“穿蓝白条纹的是病人,进了这里所有病人都得穿一样的衣裳;穿白长袍的是医生;穿粉红色的是……,是护士。”
    “护士是做什么的?”
    “像是医生的助手,帮忙打些下手,照顾一下伤患什么的。”伴当为难的说“都是些女人,小的不好意思多问。”
    “无妨,你做得对,我们不能无理。”张宗点点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