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兴-第3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王的喊叫声越来越远,最后终于听不到了。
“我是大周枢密使。”徐世松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小声嘟囔一句:“你怎么还把我当普通武夫?”
金陵大营中数万周军将士沉默的看着这一场闹剧,久久无言。
过了很久,一名军官突然走到徐世松面前,直白的说:“大帅,您带我们投北军吧!北军当兵的受重视,大周根本不把咱们武夫当人看!”
“那样我们就真成了叛逆了。”徐世松回答。
“我们不在乎!”
真是毫不留情的反应。
“如果你们真的不在乎,就自己去投降吧。”徐世松疲惫的说:“我不投降。”
“我们不是投降,是投靠!”
结果就是,当天就有周军成建制离开大营,向正在朝此处挺近的华军投降。
此时,徐世杨就在第一军团司令部里,得知周军开始大规模投降的消息后,他命令暂时不发起针对徐世松的进攻,给周军的士兵留出更多时间决定去留。
徐世杨还给徐世松写了一封公开信。
信中,徐世杨要求徐世松尽快放下武器,结束这场兄弟阋墙的战争。
于此同时,徐世杨向全体周军士兵保证,华军不会苛责他们,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投靠华军,或者放下武器回家。
为此,徐世杨命令停止进军三天,等待周军的反应。
徐世松个人的回答来的很快,而且答案十分简单,只有一行字:
徐世松不降。
但是他的士兵大多降了。
到七月十九,华军准备进攻的时候,徐世松的金陵大营已经基本空了。
连新军带禁军,总计十三万大军,到这天早上,徐世松命令御龙骨朵子直和御龙弓箭直的少爷兵们赶紧带着吴王逃往后,大营中一共还剩下不到一千行动不便的伤员和觉得什么时候都饿不死的厨子,以及对徐世松忠心耿耿的一千亲卫兵。
这些人相当于徐世松的家丁和亲兵,他们恐怕是唯一愿意跟着徐世松一起去死的部队了。
第670章 大周孤忠1
七月十九当天,徐世松率领最后的周军野战部队出营应战华军,此时华军第一军团已经派遣不少人在新控制区维持治安,但同时北方也有不少新部队加入,总兵力维持在4万人左后的规模上。
而徐世松,加上他自己在内,能够参战的总兵力还有997个人。
要不是对面的人不对,徐世杨恐怕真的很想调侃一句:“你想做一辈子的懦夫,还是想做个英雄,哪怕只有几分钟?”
徐世杨在战场北方一座小山丘上竖起自己的帅旗,直接给徐世松指明进攻方向,
这仿佛也是某种挑衅来吧,我给你做个英雄的机会。
对大周的存续来说,这其实不是什么机会,哪怕徐世松能够直冲徐世杨所在的位置,击杀徐世杨,华军也还会继续这场战争帝国本来就是个双头龙。
但是对徐世松向世人表现忠诚的需要来说,这个机会就很不错了。
果然如,上午9时一刻左右,徐世松亲自率领996个骑兵对徐世杨帅旗所在的方向反动冲击。
因为接收了十多万大军和御龙骨朵子直等部队的马匹,此时的徐世松亲卫队也成了人人有马的奢华装备。
不过,装备再奢华也不过千人,面对乌压压的四万大军和上百们大炮黑洞洞的炮口,这真的成了为了荣誉的自杀攻击了。
“杀徐世杨!”
徐世松把佩剑笔直的指向徐世杨的帅旗,周军骑兵跟着他狂奔,同时齐声呐喊:
“杀徐世杨!”
近四千只马蹄踏着大地,气势看起来居然还算不错,身处队列正中,徐世松微微转头向左右看,所能看到的只有满脸怒容的手下这些年轻的战士大多是他到了江南后,从流民孩子中挑选出来的勇士,他们的一切都与徐世松休戚相关,所以哪怕明知必死,也没有任何一个人退缩。
徐世松觉得,如果自己有一万这样的士兵,那么他这次的突击成功几率会很大当然,若是有一万这样的士兵,那么他其实应该防守淮河,或者长江,而不是莫名其妙在平地上野战。
可惜了,今天,这些勇士都得陪他去死。
前方一声炮响,一枚黑乎乎的铁球呼啸而来,在骑兵前方数米外落地,然后猛地弹起,一头撞进骑兵队伍中。
周军顿时一片人仰马翻,徐世松听到一阵抑制不住的惨叫声,他微微眯眼,完全不为所动。
无需为牺牲者悲伤,反正今天大部分人都得去陪他们。
或早或晚而已。
紧接着,更多炮弹带着凄厉的啸声撞进周军阵列,人的惨叫和马的嘶鸣阵阵响起,炮弹在周军骑兵队列中开出一条条血肉胡同,身处其中者必死无疑。
随着距离接近,华军火力越来越准确,一枚十斤重的炮弹从徐世松身边飞过,打碎了一名亲卫骑兵的马头,然后切断其上半身,无头的战马凭着惯性又前冲几步,这才带着只剩半截身体的骑士轰然倒地。
温热的鲜血溅了徐世松满头满脸,甚至把他的视线染成红色,炮弹带起的狂风挂飞了徐世松的头盔,他披头散发,状若恶鬼,但仍旧不死心的狂吼:
“杀!杀徐世杨!”
与近乎疯狂的徐世松相比,华军阵地一片肃静,对他们来说,一千骑兵再怎么狂热,其气势也不过如此,很多军官和老兵都见过上万敌骑的冲锋,女真、蒙兀、党项发起最后反扑的时候,哪一个气势都比周军强很多。
眼前这个场景,实在不值一晒。
只有军官们仍旧在按部就班的命令:“换霰弹!”
1795年7月19,周军发起反攻11分钟后,被华军击溃。
含大周枢密使徐世松本人在内997名大周官兵中,371人战死,其余全部被俘徐世松本人的坐骑被一发霰弹击中,倒地的时候压断了他的腿,他疼的晕了过去,因而被俘。
其他周军看到统帅倒地,也立刻失去了战斗意志,在华军火枪开火之前放弃抵抗投降。
此时,距离徐世杨的大旗最近的一个周军士兵,仍有差不多100步的距离。
周军本身并未给华军带来任何伤亡一个都没有。
两天后,徐世松悠悠转醒之时,他惊讶的发现堂弟徐世杨就坐在他的身边,用一把装饰着宝石和黄金的小刀认真的削一只苹果。
“大哥,你醒了?”徐世杨把苹果递给徐世松,微笑着说:“吃个苹果润润喉咙?”
“君子不立围墙,你就不怕我暴起杀了你?”
“就你现在这样子,我让你一只手。”徐世杨看着脸色苍白的堂哥,笑着摇摇头:“再说,死的人已经不少了,够了,别再任性了。”
“知道吗,我的人发明了一些新式武器,杀人特别好用,但我视江南汉人为同胞,不愿造太多杀戮,所以没有同意在这次战争中使用。”
这一点徐世松是信的,北方以武立国,军事科技方面的新发明层出不穷,其中有很多是徐世杨自己或者他授意搞得,但也有很多是工厂和科研人员的自主发明。
“其实你带不带那种新式武器都一样,想杀人大炮加火枪足够了。”徐世松撇撇嘴,装作不屑的说:“不想杀人,你带那新玩意来也多杀不了几个人,横竖也就我能给你杀。”
“你我也不杀。”徐世杨说道:“虽然我挺恼火,因为你多死了好几百好小伙,但我不杀你。”
“你是我的兄长,我南征的时候,大伯和伯母为了你的事整日唉声叹气,他们都觉得很快就能接到你的死讯了,但我偏偏不想杀你如果有可能,我不想杀任何一个汉人,除非他确实该死,你又没给我造成什么伤亡,饶你一命也就饶了。”
“你还是杀了我吧,我要做大周的忠臣。”徐世松说道:“这样我至少还能作为忠臣名留青史,若是打到现在我再投降,青史之上我就是彻底的笑话。”
“不,不行,我不杀你。”
“那就给我留把刀,我自己解决。”
“那也不行,那你死的可就太窝囊了,你毕竟是我堂兄,要死也得死的轰轰烈烈。”徐世杨说:“说到底,你不就是想作为忠臣名留青史吗?这其实很简单,我让你继续活着当忠臣好了。”
第671章 大周孤忠2
现在,人人都说,徐世杨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但徐世杨自己知道自家的事,他真不是什么枭雄,至少在过于重视亲情这方面,他离一个合格的枭雄还远得很。
当初自己在前线跟鞑子拼命,后方自家大伯跟鞑子暗通曲款,时候自己也没杀了大伯出气。
所以这次徐世杨打定主意,如果徐世松没在战场上直接战死,那么他就不杀徐世松——毕竟徐世松效忠的也是个汉人王朝,而且整个徐家之前都效忠过大周。
从心理上来说,原谅徐世松比当初饶恕大伯轻松多了。
只不过,徐世松现在已经没了退路,正如他自己所说,若是投降,他之前所作所为就成了完全的笑话,还不如那些一开始就想着投降的人。
而且,两天前跟着他死亡冲锋的那些战士,该怎么跟他们交代呢?
“既不杀我,又让我当忠臣?”徐世松笑了“你打算放了我?那又有什么用,就算放了我,只要大周还没亡,我就得继续跟你打仗,到时候你不还是得杀了我?”
“就像你说的,我害死的人已经够多了,还是别这么费劲了,赶紧杀了我,咱俩都乐的轻松。”
“不,我说了我不杀你,那就肯定不会杀你。”徐世杨坚持道“我确实会放了你,但不是现在,等到我抓到隆道皇帝,彻底灭亡大周之后,如果他愿意,我可以把你们一起释放。”
“还有文仲,以及那些愿意跟着你们的官员、士兵和民众,到时候给你们在海外划一片山高水远的地方,你们自己建国吧——当然,前提条件是,你们必须成为华夏的属国。”
徐世松看着徐世杨,一言不发。
徐世杨与自己堂哥对视,一脸坦然。
“你不杀前朝宗室?不怕留后患吗?”最后,还是徐世松忍不住问。
“我可没说一个都不杀,建兴皇帝得接受审判,还有一些倒行逆施的赵氏宗族,我也不会放过他们。”徐世杨明确回答“但是隆道天子,他好歹没有投靠鞑子的劣迹,只要他能接受华夏统一的事实,饶他一命也没什么。”
“至于后患,你们拥有江南的时候无法阻挡我,去偏僻的海外重新建国,又怎么成为我的后患?”
“而且我不是要你们重建大周,我会以你徐世松的名义,把你册封到海外为王,你愿意把王位让给赵家人,那也随你,只不过华夏不会承认罢了。”
“怎么样?接受吗?如果你接受,那么你还有机会见到妻儿,也还能为大周继续尽忠,将来青史之上记起你来,估计会评价你为海外孤忠吧?毕竟你存续了大周王朝。”
“我似乎……没有反对的理由啊。”徐世松最上心的事,就这么几个
一是青史之上对自己的评价,这个评价的关键就是自己是否真的忠诚,如果自己能够继续扶保赵氏宗族,哪怕向华夏称臣,哪怕必须去海外建国,那这就都不是问题实际上以徐世松对赵家人的了解,他觉得大周很快就会提议以称臣为条件议和了)。
二是世人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徐世松为人所知的军事经历,只有镇压方腊叛乱和与华夏的对抗,前者不算什么了不起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