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兴-第3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产品只是一种零食,但能够生产这种器具,意味着帝国的科技水平和加工精度,已经距离锅炉不远了。
    真正的工业革命时代即将到来。
    当然,章明义本人并不清楚这东西的意义,他只知道徐世杨特别重视这玩意,自己尝一尝也觉得味道还不错,于是准备投资,聘请军工厂的退休老师傅,打算建一家专门生产那种容器的厂子而已。
    这件事不过是章家无数投资之一,也不是章明义大人今天最关注的问题。
    他今天最关注的是手中报纸上长篇累牍的报道:楚王正在筹建去南洋建国的相关事宜。
    章明义的两个弟弟,在章家掌管财物的章明礼和章明智老老实实坐在自家兄长旁边,低着头静静恭候兄长的吩咐。
    实际上,若是在平时,作为豪富之家,这俩人无论如何是不会这么老实的,各种章明义能够享受到的东西,他们同样也能品尝到。
    哪怕在外面没有御赐清凉伞,任何人见了也都要恭敬有加。
    可他们同样很清楚,章家能够维持这一切,不是因为别的,仅仅是因为章明义是帝国高官,而且跟宗室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罢了。
    在外面再有钱,再威风,与章明义面前可一点都不敢摆出来!
    “你们两个,不用这么紧张。”
    章明义放下报纸,揉揉眼睛,对自己的两个胞弟说道:
    “为兄不是那么严苛的人,只要你们别再外面做孽,引得刑部来锁拿你们,别的事为兄也不会苛责。”
    “哪能呢。”章明礼赶紧笑道:“我们也只是跟商贾士绅谈事的时候装装样子罢了,对老百姓我们可从来没有跋扈过。”
    “你们能这样想是最好的。”
    章明义轻轻点头,赞同道:
    “帝国的刑律,说严苛也不严苛,以往朝廷定会判死的罪过,在帝国都有可能轻饶,甚至有些罪名在帝国已经不是罪名了。”
    “但要说律法不严,呵呵,那可也未必。帝国宗室都有可能被贬为庶人,你们若是触碰到法律,难保不会被刑部流放万里。”
    以往的朝代,流放千里就差不多了,可谁让帝国国土那么大呢,真的流放万里也能做到。
    “好了,说正事吧。”
    章明义今天叫两个胞弟来,也不是为了单纯提醒他们注意行止,别被刑部找上门来给自家惹祸,而是有别的事。
    “你们一直跟那些豪绅一起做生意,跟他们亲近,最近可曾听他们说起楚国的事?”
    “当然听过。”章明智回答:“他们一直在抱怨,嫌弃徐世松空口白牙来跟他们要钱粮。”
    “谁允许你们直呼其名的?”章明义不满的打断他:“在大周他是枢密使,在华夏他是楚王,你们一点礼貌都不懂吗?”
    闻言,章明礼和章明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一丝惊愕。
    自家兄长跟当今太子殿下相熟,关系一直不错,他既然这样说,就意味着徐世松在帝国还是享有亲王应有的待遇!
    如果在别的朝代,他这种一门心思支持前朝的宗王,恐怕早就被赐鸩酒或白绫了吧?
    果然,帝国确实跟以往的朝代不一样。
    “是,是这样的。”章明礼继续小声说道:“他们一开始虽然不愿意出钱,不过皇帝和太子给了些支持后,对楚王殿下的看法也有所改变。”
    “他们愿意出钱,不过现在楚王不缺钱了,他就想让他们跟着一起去南洋,他们又都不乐意了……。”
    听到这里,章明义轻蔑的评价道:“不识好歹。”
    “呃,这也不能怪他们吧?”章明智小声说道:“都是些士绅,很多人家在前周出过大官,甚至有出过宰相的,又不是穷光蛋,谁愿意跑南洋跟生番打交道……。”
    “他们都是你这个想法?”
    “是啊,大多是这个想法,这也是人之常情。”
    “下次你们再去喝花酒的时候,多少提醒他们一下。”
    章明义满不在乎的说道:
    “帝国快要对他们下手了,告诉他们,现在去南洋拓殖是最好也是最后的机会,若是把握不住,到时候别怪本官没有念同殿为臣的旧情。”
    “什么?帝国要对士绅下手?”章明礼、章明智同时惊叫起来,声音大的把章明义身边的扶桑女奴都吓了一跳。
    后者摆摆手,有些不满的说:“做什么一惊一乍的?对士绅下手很稀奇吗?帝国不是大周,并非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既然用不着士子了,留着士绅家族做什么?”
    “可他们很多人有开明士绅的匾……”
    “那块匾又不是免死金牌。”章明义冷笑道:“帝国倒也不会杀他们,只不过他们做的那些不符合《大华律》的事,会在近期暴出来,帝国会给他们一些惩罚——也许是发配?”
    “为兄也不怕告诉你们——治国如同治家,帝国治国的国策跟士绅治家的手段是相违的!所以帝国不可能允许那些家族在新朝还不转变思路!”
    “看着吧,这件事引发的震动,恐怕比战争还要大!”
    

第716章 大帝国1
    被章明义猜测即将对士绅动手的徐世杨,此时正准备视察全国。
    这是一个长途旅行,他计划带着一些近卫军和六部所属的官员,从燕京出发,向西前往甘省,然后转向西南到桂省,再从桂省北上前往金陵,几乎绕帝国一圈之后回到燕京。
    每到一地,徐世杨都会专门抽查本地的拥军情况重点是复员军人再安置工作、金融系统的信贷工作重点是移民的贷款利息是否超过管控上限、民间治安工作、工业建设工作以及最重要的基础教育普及工作。
    计划整个出巡过程可能会耗费两年时间没办法,这个时代的交通速度就是这么操蛋。
    期间为了不扰民,巡查团的一切费用都由内府负担,无需财政拨款。
    这次行动其实也是配合帝国对江南的消化而特意实施的,所以基础教育普及才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徐世杨要争夺年轻人的思想,从旧有的学说手中。
    他是一路走一路办公的,除了以往需要处理的日常工作,这两年时间,徐世杨将不断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哪怕解决不了的顽疾,至少也要遏制其继续生长。
    离开燕京的时候,徐世杨得到了全国上下忙活了快两年时间才得出的一份统计报告。
    这份报告是帝国统一之后,第一次出具涉及全国数据的统筹报告。
    其中的主要内容是:
    到1797年初为止,帝国领土的最北端早已越过贝加尔湖和外兴安岭一线,一些外蕃蒙兀和外蕃索伦的人正在顺着勒拿河逐步向北推进,他们正从北原的原始森林中取宝贵的皮毛,以供应汉地的需求户部认为这是非常庞大的市场,每年可以带来上千万两以上的收益。
    另外,一支国家探险队已经顺着勒拿河一路前进到其出海口地区。
    也就是说,帝国的军靴已经踏进了北冰洋!
    探险队从这里带回来七张白熊皮和五十五张海豹皮,并将其全部敬献给皇室。
    徐世杨对此表示十分欣慰,倒不是因为那些皮毛的价值,而是因为这意味着帝国正在逐步开拓视野,从一个东亚独霸的国家开始放眼全世界,甚至是那些人类不曾踏足过得地区。
    于是徐世杨下令,第一个抵达冰海北冰洋的探险队成员,全员提升社会地位两级!
    探险队中的奴隶直接提升为平民,庶民提升为公民,公民甚至可以获得贵族头衔!
    这个丰厚的奖赏,必然会刺激那些有冒险精神的人,甘冒奇险,去寻找汉人从未见到过的新世界。
    也许,新大陆就在眼前?
    这真的不是不可能,因为帝国的海洋探险队已经越过了北海鄂霍茨克海,在海北半岛勘察加半岛建立一系列临时定居点。
    这里不仅是帝国领土的最东端,同时也意味着帝国即将抵达白令海峡。
    而白令海另一侧的新大陆,很快就会呈现在帝国眼中。
    对于外兴安岭以北的领土,徐世杨一向允许包括外蕃在内的人尽量前往开发。
    前世沙俄曾经凭借西伯利亚的毛皮业支撑四分之一的财政,帝国没有道理不能依靠同样地区的毛皮业获得大量财富。
    反正外蕃索伦和外蕃蒙兀都是好手,冰天雪地里也不指望这些鞑子放牧种地,那么通过狩和毛皮把他们捆在帝国经济的战车上,是个不错的主意。
    嗯,如果能够顺利发现阿拉斯加,到时候还能加上淘金业。
    有这方面的支持,估计也能刺激国民有更大的热情寻找新领土吧?
    说回我们的话题。
    帝国本土的最西端是葱岭。
    根据帝国内阁和秦王庭的商议结果,帝国和属国秦国的分界线就是葱岭,葱岭以西所有领土可任由秦国自行征服开拓,五十年后再来重新划界。
    如果把属国也算进领土之中,那么帝国的最西端是咸海海滨的玉龙杰赤。
    西南方面,晋王已经占领丹撒昌都一代,并且在一场关键性战役中摧毁了乌斯吐蕃的主力部队,但出于对高原反应的畏惧,徐世柳并未乘胜追击,而是留在丹撒休整,以便让部队有更多时间适应高原。
    南方,帝国最南端的领土依旧是三沙群岛,这里现在有些渔业公司的小型港口和补给点,基本没有常驻居民,但每年大部分时间除了台风季都有数百艘开采海人草、珊瑚,捕捉玳瑁、鲨鱼以及其它渔业船舶作业,还有海军的巡逻船和国际贸易的商船,因此也算繁华。
    更重要的是,楚王正在筹建部队,估计几年内,就可以在海军的直接帮助下占据南洋群岛,到那时,那里将会成为帝国领土的最南端,整个南洋都会成为帝国的内海。
    以领土面积论,帝国是这个世界华夏系统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国家,没有之一。
    与领土面积相伴而生的,自然是强大的军事力量。
    吸收了江南庞大的人口后,帝国常备野战军总兵力已经迅速扩充到六十万人,此外还有海军十万人,预备役五十万人,在册民兵三百三十万!
    野战军的步兵武器装备已经超越世界三个时代以上冷兵器火绳枪燧发枪击发线膛枪,野战炮兵也可以与南北战争时期的米军相媲美,只是没有铁路,后勤能力差了不少,此外因为不掌握罗德曼铸炮法,除了臼炮外的重炮兵方面始终没有突破50斤的上限。
    当然,现在世界上也没有什么目标给超重炮来打,除了华夏自己。
    海军已经有了很多千吨甚至两千吨级风帆战舰,但百炮级风帆战列舰一直没有出现,海军载炮最多的战舰也不过64门而已,给人一种大船装小炮的感觉。
    之所以是这样,原因还是没有什么目标需要百炮战列舰对付。64炮的风帆战列舰已经足以轻松压倒除了它们自己以外的所有对手了。
    空出来的吨位与其装更多用不上的大炮,还不如提高载货量或者改善船员居住环境。
    因为南方刚刚开始筹建新军,第一批南方兵还没退伍的缘故,预备役主要出自北方,装备大多是最新式的枪械很多比野战军还先进,因为不需要考虑大规模生产换装。
    至少徐世杨就曾经看到过一些早期后装枪的雏形。

第717章 大帝国2
    徐世杨一行到达西北的时候,他在甘省的某个民兵那里看到了由民间枪匠自行用标准三型击发线膛枪改装的后装步枪。
    改装的方式十分简单,在一支标准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