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兴-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如果不赶紧救援,这些东西怕就到不了徐家各位堡主手里了。
    “大老爷有令,各家三丁抽一,各自准备十日行粮,立刻去一屯集合。”
    信使偷偷开眼看了一下徐世杨的脸色,这位小堡主在过去的几个月里闹出很大动静,几乎整个齐省西南各州县都知道,徐家十五屯拼命胡闹,把之前攒下的家底都快吃空了。
    如今正是农忙,抽调如此多的人丁和粮食去外县打仗,本就是让人极为不满的事。
    而这个小堡主,能不能拿出这么多行粮都是个大问题。
    “二老爷知道少爷您这有困难。”来自二屯的信使低眉顺目的说“他老人家让小的跟您说,二屯可以替您出5日行粮。”
    “哦?”徐世杨惊讶的问“我三丁抽一是300多兵,父亲给五日行粮?”
    “是。”信使回答“只是……。”
    “只是什么?”
    信使小声说道“只是,夫人闹的厉害,二老爷也很烦闷。”
    哈,这种后院消息他也能知道?别逗了,肯定是自己老爹故意让信使这么说的。
    徐世杨微笑的等待着,等信使传达自家老爹的要求。
    果然,要求随后就到。
    “二老爷说,这次五少爷要跟三少爷您一起出征,给您做个赞画,而且您要在这次大战中拔得头功。”
    所谓五少爷就是徐世杨的同父异母弟弟徐世柳,一个今年才刚刚13岁的孩子,那个信使口中闹的老爹不得安宁的夫人的亲生儿子。
    所谓赞画,在大周其实是辅佐、谋划的意思。
    显然,徐睦河对自己长子的战斗力很有信心也难怪,看起来徐世杨打土匪打鞑子都赢得很轻松),因此打算利用徐世杨的战斗力,给最疼爱的次子做个宣传。
    他似乎想把徐世杨对外的形象固定成猛张飞那种样子,而让次子做一个诸葛一样的智将——毕竟,按父子两人上次的规划,徐世柳的未来在江南,他要去江南读书,考取功名,并在那里安安稳稳定居做官。
    江南文风极盛,宣扬徐世柳的智慧,对他在江南站稳脚跟有很大的好处。
    ‘呵呵,这是老爹跟我要定金来了。’
    徐世杨在心里讪笑一声,略有些无奈的对信使说
    “你明天早晨先行回去,告诉父亲,我答应了,让五弟早些做好准备,我率军随后就到。”

第71章 徐世柳
    “三哥儿没再多说什么?”
    徐家第二屯,徐睦河端坐在太师椅上,眯着眼听刚刚回来的信使报告十五屯那边的情况。
    “没了,老爷。”信使低下头,恭敬的回答“少爷就是说他需要一天时间准备,然后就让小的先回来了。”
    “还有就是,请五少爷早些做准备。”
    “嗯……。”徐睦河沉吟着“一天时间准备……。”
    农忙时节,三丁抽一出兵打仗,只需一天时间?
    要不就是三哥儿在吹牛,要不就是自家这个儿子比想象中还要厉害。
    “行了,你下去吧。”徐睦河睁开眼,缓缓的对信使说“去找账房吧,赏你一斗粮。”
    “谢老爷赏!”
    挺好的事,可信使总觉得有点别扭。
    一直等到他去把粮食领出来,信使才隐约察觉出到底哪里别扭了——在十五屯的时候,徐世杨给的是奖励,自己及时通报敌情,做对了事,应该得到奖励。
    而二老爷给的是赏,似乎是一种很私人的感情……。
    似乎,两厢对照一下,三少爷更加赏罚分明一点?
    ‘二老爷未必永远喜欢我做的事。’信使心想‘在三少爷那边,似乎只看我做的事对不对……。’
    ……
    “老爷,三哥儿可是答应了?”
    信使一走,徐睦河的续弦徐董氏就端着一杯清茶走进正堂,身后还跟着一个表情倔强的少年。
    “哼!三哥儿不像你!为父的要求,哪有不答应的道理!”
    徐睦河冷哼一声,甩给徐董氏一个难看的脸色。
    女人当然不敢像信使说的那样闹得徐睦河不得安宁,毕竟她只是小家小户出身,娘家没什么实力,连弟弟都得在夫家混饭吃,闹得大了,她自己母凭子贵倒是没啥,亲弟弟可就要吃大亏了。
    她倒是确实敢跟徐世杨别苗头,毕竟是续弦,不是妾室,按封建伦理关系,她就是徐世杨的娘。
    “五哥儿,你去做好准备,2天……。不,3天之内,三哥儿必到,到时候你跟着他一起出兵。”
    对自己的二儿子,徐睦河就显得和颜悦色多了,在他心中,这几个亲人的顺序大概是读书最好的徐世柳最重要,徐世杨次之,徐董氏排位最靠后。
    “父亲,其实我也可以直接领兵,绝对不会弱与三哥……。”
    “住嘴!你现在的任务是好好读书!兵事方面交给你兄长!”徐睦河叱责一句,但看儿子不满的表情,就又换了个语气,稍微解释道“你是个读书种子,为父信你会打仗,但你要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等你到了江南,考出功名,出将入相,这才是你应该做的,现在这种冲锋陷阵的活,让三哥儿这样的人去做就行了。”
    “……,是!”
    徐世柳还想再倔一会,直到徐董氏使劲拍了他后背一巴掌,这小孩才别别扭扭的同意了。
    他看不起徐世杨,因为徐世杨不好读书,徐世柳认为天下大道都在圣贤书中,徐世杨喜欢的那些旁门左道永远成不了气候,不管干什么都是如此。
    所以徐世柳很希望带一次兵,然后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为此还专门找了几本兵书看,他坚信自己统兵能力已经超过那个只有一身蛮勇的哥哥了。
    可惜,父亲不同意自己统兵。
    走出父亲的大宅,徐世柳语带不满的对母亲说“出将入相,父亲说的好听,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就应该明白以文御武才是取胜之道,三哥只是个莽夫,让我给他做赞画?他不听我的,折了我的兵怎么办?”
    “是是是,知道我儿厉害呢。”徐董氏的语气中满是宠爱“那徐世杨只是个莽汉,比我儿差远了。”
    “不过,你爹这样安排倒也不错,如果那徐世杨不听你的,折了兵将,那不正好证明我儿确实比他强得多吗?”
    徐世柳歪着头想了想,最后叹了口气说道“娘说的有道理。”
    “等我儿当上家主,一定把那莽汉赶出去!”
    这时,徐董氏回忆起当初被大妇支配的恐惧。
    幸好,大妇已经死了,而自己儿子确实争气!
    “母亲这样说就不对了。”徐世柳摇摇头,淡然说道“怎么说都是我的兄长,我这做弟弟的应该照顾他。”
    “是是是,我儿最仁厚了!”
    “老爷!老爷!”一个民兵冒冒失失跑过来,差点撞在徐世柳身上。
    “何事如此慌张?”徐世柳怒喝“一点规矩都不懂!自己去领家法!”
    那民兵楞了一下,似乎不太明白这怎么就要挨揍了?
    过了片刻,他才对徐世柳禀报道“五少爷,三少爷带兵来了,就在门外,他要五少爷准备好立刻出发!”
    “什么?现在?”
    ……
    徐睦河,徐世柳急匆匆来到二屯南门时,徐世杨已经在这里等了有一段时间了。
    徐家二老爷打眼一看,十五屯的兵列成两排背对背,面朝外分坐在道路两侧,各人身子底下垫着一层宿营用的薄被褥,怀里抱着长枪或火枪等武器,手上捧着杂粮饼子啃得正欢。
    队列后面,还有几辆驽马拉的大车,上面整齐的码放着少量粮草和几门木炮。
    5、6个小姑娘围在一个大锅旁边,给每一个士兵舀一瓢温热的菜汤。
    徐睦河眯着眼大概数了一下,连男带女,十五屯的队伍远远不足300人,可能只有一百出头的样子。
    他没有数错,为了不耽搁农活,徐世杨把家主三丁抽一的命令当成耳旁风,自己这次只带了全部新军100人,医疗队12人其中6个有武器),以及车夫10人。
    所有其他民兵丁壮都留在家里继续干农活。
    “三哥儿,怎么兵这么少?”徐睦河疑惑的问。
    “贵在精不在多。”徐世杨简单的解释道“父亲,我这次就不去一屯集合了,请您把300人5日所需的粮草赶紧调拨给孩儿,我一个时辰后就出发,先行前往日照。”
    “胡闹!”徐睦河怒喝一声“那日照有好几千倭寇,你这也就一百人,够干什么的!”
    “日照港守军有差不多两千。”徐世杨平静的回答“离那里更近的坞堡现在应该也出发了,倭寇其实没有什么兵力优势。”
    “现在那里最缺的是一支能当定心丸的强军,大家集合在一起一口气打垮倭寇。”
    “我,还有五弟,就是去做这个定心丸的!”

第72章 进军
    徐世杨觉得,日照那边的战事,不像自己刚才说的那么轻巧,却也不至于太过糜烂。
    那倭寇人数不少,连人带船来了这么多,不打出点成绩来是不会撤走的。
    但倭子不是鞑子,比南边流窜在闽粤沿海地带的汉人海盗也差的很远,一时半会想要打下为自家小命拼搏的日照,也是不可能。
    如果他没有猜错,现在那边的战斗应该是处在僵持阶段。
    至于周边的援军……,最近最强的一股,其实就是徐家军,日照县本地及附近的其他坞堡就算能凑出几千丁壮,也不一定敢跟倭子野战。
    毕竟,坞堡民兵通常只在防守时有一定战斗力,而且没有一个主心骨,他们连号令都统一不起来。
    各自为战的结果,很可能就是被各个击破。
    不,更有可能是所有民兵都猬集不前,看着倭寇围攻日照港。
    人心不齐,这也是四方蛮夷能够横行霸道的重要原因之一。
    徐世杨认为,海战先不提,在陆地上打仗,只要有一支援军表现出强大战斗力,让其他人看到胜利的可能性,日照、莒州、诸城、沂州等地已经赶到的援军就能一拥而上,把登陆的倭子撕成碎片。
    他们只需要一个带头的,一个面旗帜,或者说,一个英雄。
    徐世杨认为,自己可以来做这个英雄。
    其实,这也暗合徐睦河的意,如果能够成功,对外就能说成100兵破5000倭寇,甚至破一万也能说得过去,这就已经足够徐世柳去江南入学了。
    只是,危险性也是不小,那倭寇应当没有五千人,但3、4千是少不了的,自己两个儿子都在军中,出了问题,他这一脉就要绝后了。
    “世杨,这事还要从长计议。”徐睦河想了半天,还是觉得不敢下注“为父宁愿那日照城破,船队被掠,也不愿你们兄弟有危险……。”
    徐睦河确实不想自己的两个儿子冒风险,但徐世杨却不允许他的那一千石粮食有任何闪失。
    这次出兵,他已经把十五屯能机动的粮食全拉出来了,如果不能把船队的粮食带回去,今年所有的军事训练就只能到此为止,而且秋收之前,他的兵哪也去不了,都留在家里看门好了。
    还是底子太薄,以至于存粮多少能影响到徐世杨的战略规划。
    或者说,现在徐世杨的所有规划都是围绕存粮数目来制定的。
    “父亲,此乃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徐世杨急切的说“孩儿这次只带这些兵来,本就是为了速战速决!现在千万不能拖延!”
    徐睦河又犹豫起来,他舍不得两个儿子冒险,也舍不得击溃几千倭寇这么大的名声,别忘了,徐世杨画的大饼中,还有徐睦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