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兴-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扩大一些?”徐世柳下意识的问“何时再扩大?”
“二哥儿!”徐睦江怒喝一声“别丢人现眼了!”
在前家主看来,自己次子这句话,简直就是个官迷,为了点二房的残羹剩饭,对徐世杨这弟弟摇尾乞怜,丢人至极!
“很快了。”徐世杨笑着说“投降鞑子的不仅……,还有莒州城的范家。”
“作为六家联盟之一,他们不来支援也就罢了,却想着卖友求荣,背弃盟约,此事不可轻饶!”
“咱们徐家毕竟人丁不旺,若是二哥表现好了,到时候未尝不可去掌管县城。”
浮来山土匪覆灭,范家加入六家联盟后,原本只占有半边莒州县城的范家在这段时间已经把实力范围扩大到整个旧县城,论面积,高于原本徐家两个坞堡之和,略低于三个坞堡的样子。
如果徐世柳真能掌管范家,即使交出11屯,他的实力相当于也增长了,而且增长的还不少。
徐世柳稍稍转头,看向自己的父亲。
徐睦江神色复杂,他知道自己的儿子在想些什么,徐世柳还年轻,他才刚刚二十多岁而已,当然不能忍受一辈子在古刹中渡过的结局,他需要机会。
“哎……。”
徐睦江无奈的叹息一声。
徐老头从小就给他当书童,长大了就跟在身边给他当管家,一生都可谓是忠心耿耿,因此才得以赐姓徐。
但现在这个样子,也说不得用他最后一次了。
毕竟,徐睦江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儿子着想。
何况有个小儿子,世字辈排行第四的徐世桢,他也快成年了,原本应该今年想法给他安排个坞堡。
若是不杀徐管家,四哥儿以后就永远没机会了。
徐睦江重新坐回到椅子上,低着头,再也不说一句话。
第122章 徐家重组2
“我答应你。”
看到父亲放弃的表情,徐世柏轻轻说了一句
“我杀徐管家,把他带来吧。”
徐世杨微微笑了一下,放开他,走到大厅中间,满意的说道
“大伯赐他姓徐,那就在这祠堂,在徐家的列祖列宗面前处死他吧。”
“五哥儿,把你的刀借给二哥。父亲,咱们先出去吧。”
徐世柏已经被缴械了,要杀人只能借别人的刀用。
徐世柳倒也没说什么,把腰间缴获自倭寇的倭刀解下来递给徐世柏,然后跟在徐睦河后面出去了。
徐世杨走在三个人最后,到门口的时候,他回头说了一句“动作快一点,还有很多事要做,时间并不宽裕。”
徐世松神色复杂的看着颓废的父亲和一脸茫然的弟弟,最后也是什么都没说,深深叹了口气后,转身离开祠堂。
走出祠堂大门的时候,他看到两个十五屯的民兵像是拖死猪一样把被五花大绑却仍在扭动挣扎的徐管家拖进祠堂里面。
两个民兵也很快退出来了,祠堂里只剩下徐睦江、徐世柏,以及徐管家三个人。
过了很久——大概有两刻钟的时间吧,祠堂里传出一声嘶力竭的惨叫。
随后,徐世柏提着徐管家的人头走到祠堂门口,他随手把首级和沾满鲜血的倭刀向地上一扔,沉默的看着徐世杨。
“干得好,二哥,你为咱们徐家除去一个大奸细。”徐世杨笑着说“请去休息吧,等三叔他们来,咱们家要开个内部大会。”
“别忘了你的承诺。”徐世柏依旧盯着徐世杨看。
“忘不了,还有,这段时间请照顾好大伯。”
徐睦江跟徐管家的感情一直不错,他亲眼看着儿子杀死徐管家,加上刚从家主位置上退下来,心里一定很不平衡。
所以得让徐世柏看着他,有徐世柏在眼前,徐睦江若是还想做些什么,就得三思而后行了。
毕竟,他得为徐世柏、徐世桢这两个儿子的前途着想。
徐睦江离开祠堂的时候,一步三回头,眼睛里满是不舍。
从今往后,他不在是这个地方的主人了,徐家的家主今天就算完成了交接,他的政治生涯,到此彻底结束。
徐睦河走上去,想再跟他说几句话,徐睦江却是理都没理,按照徐世杨坚持的意见,他应该在两天内收拾妥当,前往浮来山定林寺定居。
徐睦江走后,徐睦河也感到有些凄凉。
那毕竟是他的兄长,当初兄弟两人一起考上进士,在整个齐省都算是一段佳话。
大周南迁的时候,也是两人一起商议留在齐省老家,整合家族势力,组织佃户建设坞堡,这才有了徐家如今的局面。
还有,当初也确实是两人都同意,等大金过来他们就……。
“父亲,事情还没完呢。”
徐世杨站在徐睦河背后,轻声说道
“按照您答应孩儿的条件,那个鞑子猛安,由您亲手公开处决。”
这样,新的徐家,上上下下,就跟鞑子彻底不共戴天了。
没错,在徐睦河亲手沾上鞑子的血之前,徐世杨连他都不信任。
本质上来说,徐睦江和徐睦河,是两个政治光谱完全一样的人,如果不是徐世杨太年轻,资历不深,必须找一个睦字辈的老爷出面维持牌面,他都想让自己老爹也一起去定林寺。
‘算了,吃相不能太难看,反正这次过后,徐家已经是我的囊中之物。’
徐世杨感慨一声,从自己腰间抽出缴获自鞑子的腰刀,递给自己老爹“父亲,请快些。”
“你们这些孩子,都长大了啊。”
徐睦河看着一脸坚毅的徐世杨、徐世柳、徐世松这三个子侄辈,感慨的说
“我们确实老了。行吧,为父再帮你们撑几年,之后徐家会成什么样,就全看你们自己的了!”
建兴十一年十一月初五
徐家新任家主徐睦河在一屯宗祠前面的晒谷场上,亲手处决女真猛安主海林保,并用其首级祭祀徐家的列祖列宗,他对着徐家祖先的牌位,率领徐家长房、二房诸位子侄,当众发誓,要以“驱逐鞑虏,复我华夏”为毕生己任。
随后,徐家家主亲手把一首短歌写在徐家宗祠的照壁上
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
看天下,尽胡虏,天道残缺匹夫补。好男儿,别父母,只为苍生不为主。
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才罢手。我本堂堂男子汉,何为鞑虏作马牛。
壮士饮尽碗中酒,千里征途不回头。金鼓齐鸣万众吼,不破黄龙誓不休。
全文是徐世杨一字不差的剽窃自另一个时空,元末红巾军起义的军歌,放在这里,似乎刚刚好。
只是徐世杨并不打算以文才留世,因此把这首剽窃作品的著作权给了自家老爹,这样的话,如果将来能够成功,徐睦河应该也能名垂青史吧?
想必,作为一个文人,他应该能够满足了。
……
建兴十一年十一月初七
徐睦海抵达第一屯,随后徐家召开内部坞堡主会议。
按照徐世杨当初的设想,原本的徐家十八个坞堡十五屯一直只算一个),重组成新的六大坞堡,每个坞堡都相当于以前2到3个坞堡的实力,最强的徐世杨甚至拥有相当于以前5个坞堡的人口!
六大坞堡的坞堡主分别是1屯徐睦河、2屯徐世松、3屯栾廷玉、4屯孙立、5屯徐世杨和6屯徐睦海,不在名单内的原坞堡主,一律解职。
至于他们去干什么,今后再另行安排。
徐睦海并未反对这个决议,一个原因是他本来就对家族内部争权夺利的事不怎么感兴趣,另一个原因是,他自己也知道,凭他手上那点力量,反对也没什么用。
于是,徐家三老爷痛痛快快的答应前往浮来山任职,同时他提出自己不宜再与家主平坐,这个请求得到了徐睦河的首肯。
至此,徐家三足鼎立的局面彻底瓦解,原本实力庞大的庶子派和舅子派也垮台了。
原徐家二房掌握徐家整体大权,由于徐世松、徐世杨都是嫡子,因此嫡子派也算取得了这场无聊“宫斗”的全面胜利。
第123章 新军
也许,只有嫡子派老大自居的徐世松会对这场宫斗的最后结果感到满意。
反正徐世杨对此是很无所谓。
实际上,如果不是这次自家亲戚表现的实在太令人伤心,他本来打算采用更温和的手段,花费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一点一点整合家族内部力量使他们统一到同一面旗帜同一个目的之下。
为此,付出点财物和权利方面的牺牲也没什么,他之前一年就是这样做的。
只是,刚刚结束的战争,让他明白过来,这种做法根本行不通。他让出去的利益,只会被极品亲戚们当成理所当然,关键时刻,他们丝毫不会因为这些利益而少在背后捅徐世杨几次刀子。
这促使他下定决心,挟全歼鞑子一个猛安的威名,联合徐世松、徐世柳逼迫徐睦河彻底表明立场,然后又利用二房系的力量,逼迫家主下台,从而整合整个徐家。
今天之后,徐世杨已经隐隐成为下一任家主的头号种子选手——实际上现在也可以利用徐睦河家主的身份,调动整个徐家的力量为自己的战略服务。
当然,今后这次徐家高层人事变更很可能还会给徐世杨带来一些名誉上的麻烦,文人们不会在意徐睦江做了些什么,只会记得徐世杨逼迫长辈,霸占亲戚家产的黑点。
只是现在,徐世杨暂时顾不得书写历史的文人会给自己什么评价,他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了,必须坚定向前。
建兴十一年十一月的这次坞堡主会议上,除了划分新的势力范围之外,徐睦河还按照徐世杨的想法,对家族内部进行一系列改革。
首先是统一内部阶层。
以集合力量,驱逐鞑虏为目标,新家主宣布整个徐家成为一个大军屯,徐家所有子民,不管男女老幼,全部为士兵。
所有人都要在徐世杨15屯那个15级军衔体制上找到位置。
简单来说,除了家主为上校,徐世杨因大败鞑子而晋升中校以外,其余坞堡主一律为少校军衔。
同时获得少校军衔的还有徐世柳。
各坞堡以此为标准,向下推算,除坞堡主以外,最高为公孙胜的上尉。
与原有15级军衔体系略有不同的是,下士下面的两级士兵被改为三级,分别是一等兵、二等兵和三等兵。
其中一等兵为战兵,二等兵是青壮民兵,三等兵为老弱病残。三等兵再往下,还有两级更低的阶级——庶民、奴隶。
庶民为犯了罪,却又罪不至死的汉人,以及表现出色的奴隶。
最低级的奴隶,是被俘的外族人,包括女真、契丹、渤海、高丽等民族和前次被俘的扶桑倭寇。
这样,原有的15级体系被扩充成18级体系,徐世杨把它戏称为“十一年式军衔制度”。
这个体系之下,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阶级,获取或多或少的优惠和权利,同时,他们也要根据自己的阶级承担相应的义务。
其次,军衔制度确定以后,徐世杨开始扩充之所以能战胜鞑子的最重要支柱——新军。
按照家主的要求其实是徐世杨背后推动的),除了徐世杨的第五屯以外,徐家其余5个坞堡,都应该组建一支以定远营为模板的新式军队。
其中1屯、2屯和6屯为步兵营,每个营标准编制500人,新编制内包括150个神机兵、150个锐士兵、100个选锋兵、80个炮兵和包含主要军官、旗鼓手、骑马通讯兵在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