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冉魏霸业-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在武将一列中,站的靠中间的一名年轻将军站了出来。

    “王上,臣愿率军进驻仓松,抵御赵军的入侵!”

    张骏定睛一看,此人他知道,这是索遐的侄子,索超。在朝堂上排的上号的文武百官,张骏都知道其底细。

    索超是出身武将世家的,累世战功,传到他这一代还有祖辈的余荫。不过索超可不是那一种只会混吃等死的纨瓠子弟,他早年便从军,数年之间,便从一个小小的都虞侯,成为殿前羽林郎将,其能力是可见一斑的。

    而索超随侍于张骏之左右,对于其能力,张骏心知肚明。

    而在去年的时候,索超便被拜为护军将军,镇守阳关,这才刚刚率军赶到姑臧不久。

    “索超,汝有何倚仗?”

    要知道,仓松乃是防守赵军的第一道防线,是首战告捷,还是初战失利,对于凉国至关重要。

    索超叉手道:“王上,臣深谙骑兵作战之法!臣有一连环马之战术,为马带马甲,人披铁铠。马带甲,只露得四蹄悬地;人披铠,只露著一对眼睛。寻常阵上虽有甲马,只是红缨面具,铜铃雉尾,显得威风凛凛。然我这连环马,却有实用之处。”

    “请娓娓道来。”张骏一脸好奇地道。

    “臣镇守阳关,教三千马军,做一排摆着,每三十匹一连,却把铁环连锁。这三千人的连环马在旷野作战,势不可挡!臣曾经征辟过赀虏、月氏、羌人几个反叛的部落,用此连环马,所向披靡,可谓是无人可挡也!”

    “好!”

    张骏点了点头道:“不过索超,镇守仓松城,不可马虎。若是你这连环马战术不奏效,只怕适得其反,赵军半日内便可攻破仓松城啊!”

    索超信誓旦旦地道:“王上若不信,臣可以在宫中的校场上演练一番!”

    “好!”

    索超能有这么大的信心,张骏便心下稍安。

    这天底下没有攻不破的壁垒,没有攻不破的城池、要塞,故而张骏并没有大意到认为依靠这些城池就能挡住赵军前行的步伐,只是希望能阻击一下,给凉军创造一些比较有利的条件而已。

    张骏随后决定,将索超作为仓松城的守将,又命谢艾镇守骊轩。

    在退朝之后,谢艾又求见张骏,得到了张骏的接见。

    刚刚坐下,谢艾便道:“王上,臣冒昧问一句,此一战,不知王上的心里有几分胜算?”

    闻言,张骏暗自思衬了一下,就坦然说道:“实话告诉你吧。谢艾,与赵军一战,孤王的心里亦是没底。但,战是一定要战的!我凉国之基业,起于孤王的祖父,三代人四世而治,迄今已有数十年,这份大好的基业岂可拱手让人?”

    “这且不说,自永嘉之乱以来,中原膻腥,胡戎侵华,我汉家之衣冠或南渡,或西进,汉人深受其害也。除了偏居一隅的晋室,我凉地便为汉儿的最后一处栖身之所!孤王不才,然敢为天下先!”

    “赵国为羯人之国,我张氏倘若消亡,则凉地尽失,北地列国,汉人之国仅我凉国。凉国一亡,则凉地之汉民,便又如同中原之汉民一般,任人宰割。”

    谢艾微微颔首,张骏还是有一定的大局观,堪称是一个雄才伟略的君主的。

    其实,张骏已经别无选择了。眼下的形势他只能死守姑臧,死守这一片在北地能容得下汉人栖身的地方。

    张骏若是放弃姑臧,放弃武威郡,退守西域的话,则张氏三代人所作出的不懈努力,都将荡然无存了!

    西域的情况十分的复杂,多民族混居,各种势力错综复杂。以往张骏还能凭借强大的军力镇压这些势力,西域各地虽时有叛乱,但都无伤大雅,很快就会被镇压下去的。

    而一旦张骏退守西域,将自己固有的疆土都丢弃了,张氏在西域便没有了多少的立足之地,到时候鱼龙混杂的西域将会风起云涌,张骏和凉国的势力能不能保存下来,还很难说。

    其实他们汉人,打从心底是不愿附从胡虏的。

    诚如张骏适才所说的,赵国,为羯人之国,石虎为桀纣之君,不折不扣的暴君!

    现在石虎干的都是劳民伤财,消耗汉人元气的事情,一旦凉国失陷,这一片汉人最后的根据地都没有了的话,估计北地的汉人都会如同无根的浮萍,身世浮沉,最后被胡人同化了都说不定!

    “王上,若战事失利,姑臧城破,又当如何?”

    谢艾这话明显有着唱衰张骏,唱衰凉国的意思,当此困局,未战先胆怯,凭着这一条,张骏完全可以将谢艾治罪。

    不过张骏到底不是那种任性妄为的昏君、暴君,张骏很清楚,谢艾这么说一定有他的道理。

    “孤王当与姑臧城共存亡。”

    听见张骏这么掷地有声的话语,谢艾摇了摇头,脸上并无赞许之色。

    “王上,谁都可以与姑臧城共存亡,唯独王上不可。凉国为汉之遗脉,承华夏之气运,不容有失。今王上于凉国,威加四方,国内皆服,有王上在,即使姑臧城破,我凉国还有从头再来的能力,若王上不在了,试问谁又能力挽狂澜,保住我汉人在北地的最后一点根基呢?”

    闻言,张骏不由得蹙眉道:“谢艾,你是让孤王出逃吗?”

    “非也。”谢艾摇摇头道,“只是国难当头,凡事不可不一一考虑周到。王上抱着死志万万不可,破釜沉舟之心是属于将士们的,不属于为君者的!”

    “谢艾,你有何想法,但说无妨。”

    “臣有一言,请王上静听。当前与赵之一战,胜算不大,这一年来的历次战役中,我凉国折损了无数精锐,丢城失地,而赵军却是越战越勇,势不可挡。赵国坐拥中原十州之地,带甲百万,黎庶何止千万,其国力远胜于我凉国!”

    “今石闵尽起精锐十万,挟大胜之势攻来,以我凉国疲弊之军,不可一战。所以,臣为王上谋划好了退敌之策。”

    “请贤卿教我。”

    “王上,欲退强敌,并非只有兵事一道,用计更甚。何计?离间计也!”

    小提示:在搜索引擎输入〃大熊猫文学〃,即可找到本站,谢谢。

    第0179章 离间计


………………………………

第0180章 人红是非多

    谢艾道:“王上,伐战之胜,不如计谋之胜。其计也,离间。昔日秦昭襄王受范睢之蛊惑,赐死白起,使秦失一擎天巨柱;赵幽缪王中离间计,听信谗言,杀害李牧,罢免司马尚,终使赵国失去了李牧这个最后的定海神针,敲响了赵国的丧钟!”

    “是故,臣以为天底下最犀利的武器,是为谗言,为离间之计。”

    “卿欲对石虎、石闵用以离间计?”

    “不错。”

    谢艾微微颔首道:“用计离间石闵与石虎,使二人反目成仇,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也。石闵为汉人,父亲石瞻、祖父冉隆都曾经是乞活军的将领,祖上世代牙将,而臣听闻,石闵胸怀大志,不服胡人欺辱汉儿,故常被石虎鞭笞、责难,所以石闵必定怀恨在心,而石虎心怀忌惮。”

    “如今石闵拜大将军,高居魏公,在赵国之显赫一时无两!王上,要知道石虎诸子尚且是郡公,而石闵却为一字国公,这不是耐人寻味吗?据说石虎在平定石宣之乱后,要将大功臣石闵立为储君,后者推辞了,这足以说明,石闵与石虎已经貌合神离了。”

    “谢艾,你打算怎么做?”

    “此情此景,何其之相似也。王上,你可知道战国时的武安君白起是怎么死的?”

    “是被秦王嬴稷赐死的。”这个是家喻户晓的事情,张骏不说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是通晓经史子集的他,对于这些典故和历史人物还是略知一二的。

    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秦昭王手下的大将,曾经为秦昭王征战四方,威名远播,他最后被秦昭王下令自刎而死。

    白起生于楚国,长于秦国。秦惠文王在继位后,决定向统一天下的方向努力,制定了陆续攻占各国的战略,秦国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为武器,急需有才能的将才,秦惠文王继续推行商鞅变法的国策,提拔平民为官,白起就在这个机会下进入军队。

    秦昭襄王时期,白起在上任后的第二年就采取了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取得了伊阙之战的胜利,斩杀了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使韩魏两国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这位将领一鼓作气,在次年又为秦国拿下了魏国六十一座城,秦昭王对白起视若珍宝,将其封为大良造。

    秦国意在消灭各国自己称霸,在打击了韩魏两国之后,楚国主动示好,但还是没有逃脱被灭的命运。在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秦王派白起领兵夺去了楚国大部分的领地,将楚国的国都变成了自己的一个郡。立下赫赫战功的白起被进封为武安君。

    后来白起率军攻打韩国,一路攻到了韩国上党地区,这时候白起已经斩杀了韩国士卒二十余万。韩国为了祸水东引,将韩国国土送给了赵国。赵国收下了土地并派大将廉颇驻守长平,抵御秦军。

    在长平之战中赵国国力不支,派出了急功近利的赵括代替了廉颇,想要快点结束战争,但是赵括兵败,赵国四十余万士兵成了俘虏。白起为了避免日后这些赵军形成隐患,就趁夜坑杀了这四十余万人。

    赵国这么多人命葬送在白起手中,赵国人对其恨之入骨,所以后来秦王命令白起攻打赵国邯郸的时候白起称病不起,邯郸的战事不顺,秦王迁怒,命令白起带病上路。

    白起走到杜邮的时候秦王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

    白起的死因其实不难琢磨,不外乎功高震主,狡兔死走狗烹。

    当然了,当时的狡兔没死,但是秦昭襄王却把白起这个走狗烹了却是为何?

    因为他怕后继之君驾驭不住白起这个大杀器,正如越王勾践杀文种,刘邦怕刘盈驾驭不了韩信、彭越、英布这些人一样,刘邦用了许多方法,将这些诸侯王一一消灭了。

    白起之死的直接原因,便是赵国的离间计,还有应侯范睢的谗言。

    谢艾认为,白起之死,并不存在狡兔死走狗烹的问题。白起死的时候,东方六国都在,而且赵国首都邯郸也尚未被攻克(邯郸保卫战还重挫秦军),可以说赵国、楚国这些强劲的对手都在,不存在兔死狗烹的问题,因为兔子还远远没有死。

    白起之死,个人感觉就是一桩冤案,名将不得善终的典型,主要的责任人应该是范雎和秦昭襄王。

    一般认为,白起悲剧始于将相失和。

    其实,白起和范雎很早就有梁子,后来对于战略的分歧使得两者之间矛盾日益恶化。白起的发迹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魏冉的举荐,魏冉是秦国的外戚,是宣太后的亲戚,秦武王举重意外死亡,没有子嗣而兄弟争位,权势极大的魏冉此时出面,立秦昭襄王为秦王,并因此权倾朝野。

    此后,秦昭襄王任用范雎为相,范雎最大的功绩之一就是帮助秦昭襄王剪除了魏冉,罢免了其的官位,令其前往关外的封地。

    相当于范雎在政治斗争中损害了白起的恩人,这为日后两人失和埋下伏笔。长平之战后,白起主张乘胜进攻邯郸,灭赵国。

    赵国派苏代见范雎,劝说他上奏秦王暂缓进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