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冉魏霸业-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0195章 王与马,共天下

    在这样的奢靡风气下,整个朝代都透露着一股腐朽的气息,晋朝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不铸造新货币的朝代,刚开始用曹魏时期的五铢钱,到了东晋就开始用东吴的旧货币。

    而且国家不铸币,但是有人私下里铸币,结果就导致当时的集市上流通着很多不同种类的货币,后来黄金越来越少,白银的价值就升上来了,于是晋朝开始用白银作为货币使用,所以后世电视剧上面看到的银子其实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流行起来的。

    晋朝的奢靡风气让这个刚刚建立了没多久的朝代很快就烂到了根,结果西晋仅仅只有五十年的历史,还赶不上疆域比他更小的东晋,人家至少还坚持了一百年呢。

    石闵掷地有声地道:“造成现在这个乱世的,根在三国,首在八王之乱,最后才导致了五胡乱华这一事件!本就不堪重负的汉家,经过晋室这么一折腾,过去历朝历代打下的底子早就被消耗一空了,八王之乱,汉家人口再度锐减,胡人内附,终于造成了现如今华夏膻腥,汉家衣冠南渡的局面。”

    “冉大哥之言,字字珠玑,真知灼见,庾文拜服!”庾文又一脸诚挚地跟石闵行了一礼。

    “诚如冉大哥所言,晋室失德,故而丧失华夏神器,然中原沦丧,礼崩乐坏,汉儿哭嚎!当此乱世,凡我汉家儿郎,都应该众志成城,与汉贼胡虏势不两立!华夏之正朔仍在晋室,晋室失德,但不失威望,似冉大哥这般的好儿郎,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能人,更应该报效我汉家朝廷,为收复中原,还复旧都,尽自己的一份心力才是啊!”

    “呵呵!”

    石闵一脸不屑地冷笑道:“庾小弟,这些话你还是拿去忽悠那些‘愤青’吧!晋室若真有收复中原失地,复我汉家河山之宏望,敝人力薄,但未必不可倾囊相助,但是晋室真有此宏望?有此夙愿?不,没有!”

    “冉大哥何出此言?”庾文被说得急红了眼,“我晋室若无此夙愿,怎会三番五次地进行北伐?”

    “哈哈!可笑!可笑至极!晋室偏安一隅,不思进取久矣!就像你说的,南方的晋国三番五次地进行北伐,可是结果呢?除了第一次祖逖北伐,差一点收复中原失地,随后的几次北伐,无不是虎头蛇尾,草草了事!”

    “中原的汉儿都在期盼王师北上,收复失地,将他们解救出胡虏的魔掌中,可是晋室让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了,失望透顶!难道晋室没有收复中原,还于旧都的能力吗?不,晋室有,但是晋室偏偏做不到!至于其中缘由,想必不用我细说了吧。”

    石闵何以说晋室有能力收复中原,一统天下,却偏偏做不到?其中“王与马,共天下”便可以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王与马,共天下”是说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效,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进入极盛时期。

    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

    在此期间,王导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后来又坐镇荆州,控制建康。王氏兄弟权倾内外,司马睿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

    登基大典那天,皇帝司马睿突然拉住大臣王导同升御床,一同接受群臣的朝贺,表示愿与王氏共有天下的意向。但天无二日,王导吓了一跳,连忙推辞说:“太阳岂能与万物同辉,君臣名分是有区别的”,晋元帝才没有勉强他。但司马睿对王导始终十分尊敬,称王导为“仲父”。

    历元、明、成三朝,王导的地位一直十分崇高。成帝给王导的手诏总是用“惶恐言”、“顿首言”、“敬白”之类的语言,他还亲自驾临王导的府邸,礼敬王导的妻子。

    王导每次上朝,晋元帝都要起立相迎。所以“王与马,共天下“的典故有着实际的历史含意,反映了东晋门阀政治的特殊背景。

    庾文听到这话,不由得幽幽地叹了口气道:“冉大哥,我诚挚邀请你入仕晋廷。中原汉民真的是太苦太苦了。”

    “庾小弟,打住。我冉闵不是圣人,其才能更不可比管仲、乐毅,当此时,只怕有如张子房、孙武这般才干的人入仕晋廷,没有根基,也会被埋没的吧。更何况我冉闵不过一介草民,无人举荐,岂能入得了庙堂?”

    庾文咬了咬牙,最终道:“冉大哥,实不相瞒,我乃颖川庾氏子弟。只要冉大哥你愿意,小弟可以向叔父庾冰保举你!”

    “庾冰?晋国的车骑将军庾冰是你的叔父?”

    “是的。”

    “……”石闵的表情有些耐人寻味。

    “庾小弟,你这么直言不讳地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就不怕遇险吗?”

    “庾文相信冉大哥不是那种人。”

    这小妞,真是偏执得可以!石闵有些无语。

    颍川庾氏在汉魏六朝是一个功勋卓著的家族,对东晋门阀政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又是东晋四大文艺世家之一。

    颍川庾氏在东晋一朝文学家辈出,创作成就显著。但其家族地位和文学成就在南朝急遽衰落,与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形成巨大反差。

    东晋在其一百多年的国祚里,有三大士族轮流把控朝政,分别是颖川庾氏、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

    颍川庾氏兴起于魏晋之间,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朝之前,庾亮的妹妹便嫁给司马睿之子司马绍。

    随后庾氏便以外戚的身份起家,随后平定了苏峻、温峤等人的叛乱,不断打击政治上的对手,削弱皇权,庾氏几乎与琅琊王氏分庭抗礼,不过仅此而已。

    颖川庾氏的巅峰正当其时!

    咸康五年(公元339年)七月,王导病死,庾亮弟庾冰任中书监执政,“以舅氏当朝,权侔人主”。次年正月,庾亮亦病死,庾冰弟庾翼代领其职,庾氏兄弟内外呼应,东晋政权全部掌握在庾氏手中。

    不过庾氏能风光的也就这几年了。

    就石闵所知道的,建元二年,庾冰和庾翼两兄弟先后去世,颍川庾氏后继乏人,庾氏作为执政家族的地位不久便由谯国桓氏取代。

    石闵最终还是摇摇头道:“庾小弟,很抱歉,我还是不能入仕晋廷。”

    “为何?”庾文表示十分不解。

    “恕我直言,晋室若还是维持现状,维持君臣离散,权臣大于皇帝的这个现状的话,永远只能固步自封,而妄谈收复中原,一统天下,绝无可能。”

    庾文知道石闵说的话不无道理,却还是有些不甘心:“那冉大哥你愿意自己的这一身才能就这么被埋没了吗?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你有大才,何以埋没?”

    “时候不早了。庾小弟,此事休要再提,我还有事,便先行一步了。”

    望着石闵渐行渐远的背影,庾文不忍跺了跺脚,喊道:“哎!冉大哥,我就落脚在同福客栈!有空记得来找我!”

    “一定!”石闵头也不回地挥了挥手。

    小提示:在搜索引擎输入〃大熊猫文学〃,即可找到本站,谢谢。

    第0195章 王与马;共天下


………………………………

第0196章 出镇

    公元343年七月,即赵建武九年,石虎在建章宫祭天称帝,举行盛大的称帝典礼,不改年号,称“皇帝”。

    这一次的称帝典礼十分的潦草,但场面不小,好多边远地方的封疆大吏,或者是将领们都来不及赶回邺城,只能奉上祝语和一些礼物,高呼万岁。

    石虎自知命不久矣,所以想在临死前过一把“皇帝瘾”,这也是人之常情!

    称帝后,羯赵朝廷一切照旧,官员不任免,勋爵不变。诸如石闵、石鉴、石遵等人都没有被封赏什么,这一切都是为了满足石虎自己的虚荣心而已。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是石虎称帝以来的第一次大朝会,或许也是最后一次,因为石虎是被刘霸搀扶着上的龙椅。

    此时的石虎,早已是病入膏肓,且看他面色苍白,嘴唇发紫、微颤,浑身都在哆嗦着,不自觉地在那里战栗,气若游丝的模样,真是让人不禁觉得他会不会在下一刻便翘辫子,一命呜呼了。

    “平身……”

    “谢吾皇!”

    刘霸随之站出来,尖声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这时,申钟出列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讲。”

    “日前,建康派使者向东与燕王慕容皝相约,向西与凉州牧张骏相约,不日将举行北伐,攻我大赵!汝南太守戴开已经率领数千人向晋军投降了!”

    “什么?!”此话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

    “这张骏真是养不熟的白眼狼!我们刚刚放过了他,撤军姑臧,不曾想他又私底下苟合晋人,行叛乱之举!”

    “若晋、燕、凉三家果真合军,只怕声势不小,而且其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分别进击的话,只怕想要打退他们的进攻,殊为不易啊!”

    听着耳边嘈杂的声音,石虎慢慢的闭上眼睛,又道:“棘奴,对此,你有何看法?”

    闻言,石闵垂手道:“陛下,此事果真属实亦是不难解决。晋、凉、燕三家互不接壤,相隔数千里,中间隔着我一个大赵国,以我大赵国之强军,完全可以逐个击破!”

    “而且,凉州经过战乱,元气大伤,想来已经没有进取之力;晋室欲北伐,声势浩大,然则不足为虑也,李信率军五万屯于襄樊一带,进驻宛城,纵然晋国倾国之力来袭,想必也能阻挡一时,等我援军赶到的。”

    “至于燕国……有强兵,然则底蕴不足,况且我大赵国的幽州防线十分坚固,陛下不必担心。”

    历史上的东晋组织过许多次北伐,但都是无疾而终,不了了之的。

    在这诸多的北伐中,庾氏北伐颇为耀眼!

    庾亮与庾翼两兄弟都曾经进行过北伐。

    公元339年(咸康五年),当时石勒刚死,庾亮有收复中原故土的想法,于是将豫州刺史之职授予辅国将军毛宝,让他与西阳太守樊峻领一万精兵,共守邾城。又任命陶称为南中郎将、江夏相,率部曲五千人进入沔中。

    庾亮之弟庾翼任南蛮校尉、南郡太守,镇守江陵。任命武昌太守陈嚣为辅国将军、梁州刺史,进入子午道。又派偏师伐蜀,进入江阳,擒获成汉的荆州刺史李闳、巴郡太守黄植,将他们押送京师。

    庾亮则率十万大军,据石城,为诸路大军的后援,于是向朝廷上疏请求北伐,成帝让群臣商议此事。

    当时王导和庾亮的想法相同,而郗鉴认为物质准备不充分,不可贸然行事,太常蔡谟也认为石虎不是庾亮能够对付的,此事便作罢。正值后赵大军进犯邾城,毛宝向庾亮求援,庾亮认为邾城城池坚固,没有及时派兵。

    同年九月,邾城失陷,毛宝、樊峻投水而死。当时庾亮还在上疏想移镇石城,听说邾城失陷,这才作罢。

    庾亮向成帝谢罪,请求自贬三级,降为安西将军。朝廷下诏让他恢复原职。

    不久,又拜他为司空,其余官职依旧,庾亮推辞不受,一年后忧慨而卒。

    庾氏兄弟执着于北伐,收复汉家河山,这是值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