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冉魏霸业-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石遵之所以册封石斌的儿子石衍为太子,不是他没有儿子,而是石遵想要拉拢石斌的势力,故而为之。

    至于石闵,似乎被明升暗降了。石闵被封为魏王,官拜大都督、辅国大将军、录事尚书,这大将军却让石琨做了,不过石闵仍为武将之首。

    赵国的官制十分混乱,大将军、大司马、大都督都可以算作武将之首,不过大都督应该是权势最大的,毕竟有着督中外诸军的权力,可谓是天下兵马大元帅!

    小提示:在搜索引擎输入〃大熊猫文学〃,即可找到本站,谢谢。

    第0205章 黄钺


………………………………

第0206章 疑塚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山呼万岁,这是石遵登基以来的第一次大朝会,以皇帝之尊,接受百官朝拜!

    权力,真是一个让人着迷的东西!如美人,如美酒,让人心向往之!

    “平身!”

    “谢陛下!”

    中车府令刘霸站了出来,尖声叫道:“群臣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刘霸可谓是五朝元老了,历经石勒、石弘、石虎、石世、石遵五朝而不倒,皆被委以重任,一直担任着内侍总管、中车府令,掌控着赵国的情报机构悬镜司,其能力可见一斑。

    当然了,在朝堂上的五朝元老,四朝元老可不少,至于三朝元老就更多了。

    这还得益于羯赵国的政权更迭极快,篡逆之事屡屡发生!

    石勒是赵国的开国之君,善终;石弘是石勒的儿子,傀儡皇帝,最后不得好死;石虎是暴君,名义上是病死的,实质上被石闵活活掐死,不得善终;至于石世,也是一个倒霉蛋,当了不到一个月的皇帝,就被赶下台,然后被杀。

    至于现在的新皇石遵,下场便不得而知。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继位,不是新皇一系,不得赏识的大臣自然落寞。而能一直长盛不衰的,极为罕见,刘霸算是一个。

    “陛下!臣有事启奏!”大朝会上,第一个站出来的,还是德高望重的尚书令石璞。

    “老尚书请讲。”对于石璞,石遵还是给予了极高的待遇,十分敬重。

    石璞闻言,扑通的一声跪到地上,声泪俱下地道:“陛下,臣有一事,不得不奏!先帝的棺椁放置在常青殿已有二十几日!未曾入土!老臣恳请陛下,让先帝的棺椁入土为安!”

    这就尴尬了!

    石遵自登基那一日起,便忙个不停,没成想自己的父皇石虎的棺椁还没下葬!

    可想而知,在这个盛夏时节,又没有什么保护措施,石虎的尸体一定是臭烘烘的,臭不可闻!可能连其骨肉都烂透了!

    这不禁让人想起春秋时的齐桓公之死!

    齐桓公一生霸气冲霄,威震一世,谁能想到晚年的时候齐桓公竟会如此凄凉,甚至沦落到被人囚禁活活饿死的地步,那么齐桓公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又是为什么会落到这么一个悲惨的下场呢?

    齐桓公前半生可以说是英明神武,但是就像绝大部分前半生丰功伟绩,到了晚年却晚节不保的帝王一样,齐桓公到了晚年也要干出点让人惊叹的事情来。

    晚年时候的齐桓公不再像年轻时候那么英明神武,开始变得昏聩无能,而且随着管仲的身死,一大批老臣也相继去世,齐国上下竟然短时间内没有了丞相的人才,于是奸邪小人开始趁机作乱,易牙、竖刁等人受到了齐桓公的重用。

    这些人和齐桓公的感情其实也不差,其中易牙和齐桓公的交情甚至让人毛骨悚然。

    据说当时齐桓公一次无意间跟易牙说到自己这一生什么美食都吃过了,但是唯一没有吃过的就是婴儿肉,本来只是随口一说,无心之谈。

    但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易牙把这话记下了,回家之后把自己的刚出生没多久的儿子给清蒸了送给了齐桓公,这也让齐桓公更加信任他,但试想这么一个为了自己取悦君王能够杀死自己儿子的人怎么能够算得上是忠臣呢。

    果然后来齐桓公老了,管仲等人去世以后,易牙和其他的一些奸臣联合起来把齐桓公“请”到了一个小房子里,监禁着他,而他的儿子们都忙着争夺君位根本没工夫管他,所以曾经叱咤风云的齐桓公竟然在这么一个小黑屋里面活活饿死了。

    更让人哑然失笑的是,齐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争位。

    冬十月七日,齐桓公病死。五公子互相攻打对方,齐国一片混乱。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

    十二月十四日,新立的齐君无亏才把桓公收敛!

    整整两个多月!齐桓公的尸体都没人收敛!

    “这是朕疏忽了。”石遵叹了口气道,“朕即刻拟旨,在华林苑附近建造帝陵,让父皇入土为安。”

    “陛下,老臣以为不可。”

    “有何不可?”

    石遵的眉头一皱,有些不悦地看向石璞,真是一个倚老卖老的老家伙!

    这说要尽快安葬父皇的是你,说不可的又是你?意欲何为?

    石璞手持板芴道:“陛下,请听老臣细说。先帝在位时,屡屡对外作战,不恤民力,大力营造宫室林苑,挖掘前朝帝陵,弄得天怒人怨。老臣所言,非是诽谤先帝!老臣听说,当年曹魏武帝有疑塚七十二,武帝与先帝类似,故而此安葬之法可效仿之。”

    古人对于尸身的重视,如同出生一般。

    所谓葬礼!

    诸葛亮巧施妙计,曹操72疑冢……

    据《方舆纪要》记载,曹操下葬当天,邺城城门全部打开,七十二具棺材从东南西北四座城门抬出,送葬队伍浩浩荡荡墓地进发,葬入事先备好的墓室内。于是,世人都分不清哪座是真坟,哪座是迷惑人的假坟。

    据民间流传说,曹操死后,过了几十年,司马家的人夺得了曹魏的天下。与曹操有宿仇的大臣们联合起来,四处寻找曹操的真坟,想把他拉出来粉身碎骨,以雪前耻。

    可是这些人挖遍了这七十二座坟冢,也没找到真正的曹操尸体。最后无奈,只好发出告示,谁只要能找出曹操的真墓,就许以宰相之职。

    告示贴出去了,很久也没人也应召。是啊,当官的都没辙,平头老百姓就更找不到了。就在这些人差不多要放弃寻找的时候,一个花白老头自称有办法找到曹操的真墓。官员们将信将疑,跟着老头来到了离京城不远的洛水河边上。只见老头指着一处土丘,说“就在这里了”。

    官员们马上下令开挖,从河堤旁凿穴,一直深入到洛水河床底下,果真找到了曹操的尸体。里面陪葬的金银财宝被一扫而空,曹操的尸体也被抬出,剁碎扔河中喂了鱼。待官员们再找原先的老头时,发现早已消失不见了,如神仙般无踪影。

    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不足为信。

    当然了,石虎与曹操一样缺德,都干过盗墓的事情。

    当年曹操设置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用来盗墓,盗窃历朝历代的王公贵族的陵墓,弄得天怒人怨。曹操自己都害怕自己死后,陵墓被别人刨了!

    “老大人所言在理。”石遵点了点头道,“此事便交给老大人负责。”

    “老臣遵旨!”

    小提示:在搜索引擎输入〃大熊猫文学〃,即可找到本站,谢谢。

    第0206章 疑塚


………………………………

第0207章 谥号与庙号

    设置疑塚,那是没办法的事情。

    毕竟石虎生前干了许多缺德的事情,仇怨颇深,难以化解,万一哪天有不怕死的人刨开石虎的陵墓,鞭尸、挫骨扬灰什么的,那他石遵的罪过就大了!

    这时,中谒者申扁又出列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讲。”

    “先帝和谯王都未曾上谥号和庙号!臣请陛下与群臣商讨先帝谥号之事!”

    闻言,石遵的脸色一沉:“申扁啊,先帝有谥号,有庙号,朕觉得完全在理。但是谯王何德何能,有皇帝之谥号?”

    “陛下,谯王毕竟曾经当过皇帝,有谥号,亦是理所应当啊!”

    当过一天皇帝,便是皇帝!这是无可反驳的事实。即便石遵不想承认,也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

    “那么诸卿以为,应当给先帝和谯王上什么样的谥号?先说谯王。”

    谯王,便是石世,两日前被石遵杀死的倒霉孩子。

    这庙号和谥号有何区别?

    先说谥号。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谥号诞生于西周早期。

    庙号是华夏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

    庙号常用”祖”字和“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继任的皇帝一般称为“宗”!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如宋朝赵匡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

    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自西汉到隋唐的皇帝多称谥号,自唐朝到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文人和大臣可以用谥号,但是不能用庙号。

    谥号的选定根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这些字大致分为下列几类:

    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

    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幽”表示“壅遏不通”、“灵”表示“乱而不损”等。

    下谥之恶谥:如厉、野、夸、躁、伐、荒、炀、戾、刺。

    平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思”表示同情。

    上述三类谥号,一般属于官谥。

    私谥:是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死后,由其亲戚、门生、故吏为之议定的谥号。

    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大致有以下几种:

    太祖、高祖开国立业。

    太宗、圣祖发扬光大。

    世宗有守成令主的美誉,但也指世系传承发生偏移。

    仁宗、圣宗、孝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

    世祖是中兴之主。

    哲宗、兴宗、成宗是守成之君。

    宪宗、宣宗功业不足、有功有过。

    宁宗过于懦弱。

    德宗遭遇动乱被迫逃亡。

    高宗由盛转衰。

    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

    文宗文弱无能。

    武宗偏好武力。

    度宗、定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