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冉魏霸业-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宁宗过于懦弱。

    德宗遭遇动乱被迫逃亡。

    高宗由盛转衰。

    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

    文宗文弱无能。

    武宗偏好武力。

    度宗、定宗仅是过渡君主,影响不大。

    穆宗、光宗在位时间短且作为少。

    熹宗昏庸腐朽。

    哀宗、思宗则应用于较为悲情的亡国之君。

    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

    还有称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

    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

    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

    私谥可能始于东汉,或谓春秋时期已有。

    民国以后,称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

    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

    另外孙权的谥号是“大皇帝”,比较特殊。

    申扁道:“陛下,臣以为谯王的谥号可为‘愍’。赵愍帝!”

    “不可。”

    石遵的眉头一皱,有些怒气:“对于谥号,朕还是略知一二的。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谯王固然如此,但朕以为不妥。”

    一个平谥都不给?

    这时,石闵不禁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谯王已经遭到废黜,非以皇帝之尊而亡,故而不必上谥号,上代称即可。至于谥号,可上王之谥号。”

    “此话何解?”石遵表示一头雾水。

    石闵道:“可给谯王上少帝的代称,王的谥号。可谓之赵少帝、谯愍王!少帝只是代称,不是谥号。天子见黜者,汉魏已后,谓之少帝!如汉朝的四个少帝,少帝刘恭、少帝刘弘、少帝刘懿和少帝刘辨。还有曹魏少帝曹芳。此皆有史为证,可为参考!”

    “魏王果真博学多才,学富五车,朕叹服。”石遵感慨万千地道。

    做少帝的都是倒霉蛋,汉朝的四个少帝都不得善终,小小年纪就嗝屁了。最后一个少帝曹芳还好,曹芳在曹睿病逝后继位,随后被司马氏废黜,废为齐王,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司马炎代魏称帝后,改封曹芳为邵陵县公。274年,曹芳病逝,谥号为厉公。

    “嗯,这个可以。”

    对此,石遵没有异议。

    少帝这个谥号,应该是最适合石世的。毕竟抢了小弟的皇位,还杀了他,石遵的良心有些过不去。

    “那先帝的谥号和庙号呢?”在石遵的心目中,石虎完全有资格进入太庙,拥有庙号。

    作为石虎生前最为宠信的大臣,申扁又一次跳出来:“陛下,臣以为先帝之谥号可为‘武’!庙号‘太祖’!”

    赵武帝?赵太祖?这可是崇高的谥号和庙号!

    刚彊直理曰武。刚无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

    威彊敌德曰武。与有德者敌。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此前,能有武帝之谥号的,有汉武帝刘彻、魏武帝曹操、晋武帝司马炎、成汉武帝李雄。

    刘彻在位五十四年,北驱匈奴,收复失地,征辟南越,收服西域,建立了西汉王朝最伟大的功业之一。

    曹操执政期间,代表中小地主集团的利益,锐意革新;抑制豪强势力的发展,打击拥汉反曹派;主张唯才是举,重用有真才实干的文人武士;调整赋税,恢复盐铁官营;兴修水利,组织军民屯田。增加粮食,发展经济;重视教育,移风易俗。

    曹操亲自参加并指挥了大小近50次战役,既打硬仗恶仗,又打智仗巧仗,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司马炎是西晋的开国之君,还灭了东吴,结束了分裂长达半个世纪的三国时代。

    这三人有资格上武帝的谥号。至于李雄,则是中规中矩,配不上武帝的谥号。

    还有太祖的庙号。

    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最初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

    华夏历史上第一个被谥为太祖的君主是商太祖成汤。

    “何以也?”

    申扁开始了自己的长篇大论:“先帝在位虽不过六年,但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修我兵戈,开疆拓土,有目共睹。对北方,我赵国消灭段辽,征辟辽西,力挫燕代,长驱漠北数千里;对南方,我赵国数次击退晋军的来犯,夺下数城,消灭晋军数万,大涨大赵之威势;对西方,我赵国更是收复河陇,进击凉地,沙州、河州尽为我赵国所得,并迫使张骏称臣!先帝短短数年之间,便已经基本上平定北方!”

    “如此武力,焉能不谓之‘武’?!”

    “善!”石遵点了点头,这个是不容置疑的。

    石虎虽然私德有亏,又是暴政,但是他打下的疆土可不少,至少在整体上,赵国还是天下第一强国。

    这时,司空文章有了不同的见解:“申扁大人,正所谓威彊敌德曰武。与有德者敌。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以先帝之武功,谓之武帝,臣等无异议,但是这太祖恐怕不妥!太祖之庙号,应为创基立业者,我大赵国的开国之君为高祖皇帝(石勒),按理说,先帝之庙号应为高宗或者是太宗!而不是太祖!”

    “文章大人,你这话请恕我不能苟同!”

    申扁怒道:“先帝何等英明神武,他创下的基业难道就少吗?……”

    群臣们在朝堂上争论了许久,几乎有半个时辰的时间,石遵有些不耐烦,于是拍板,定石虎的谥号为“武”,庙号“太祖”,曰“赵太祖武皇帝”!

    小提示:在搜索引擎输入〃大熊猫文学〃,即可找到本站,谢谢。

    第0207章 谥号与庙号


………………………………

第0208章 招贤纳士

    石遵登基以来的第一次大朝会,便让人收敛先帝石虎的尸身,确定石虎和石世的谥号、庙号。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事情等着他和群臣商讨,登基之初,诸事烦扰,这是必然的。好在石遵算是石虎诸子中最有能力的一个,文治武功,皆不下于其父,他比较石虎还较为温和一些,没那么残暴。

    确定了石虎的谥号和庙号之后,作为大都督的石闵又出列,说道:“陛下,南方有战报传来。镇南将军李信,在宛城大破晋军,杀晋将桓宣、曹据,俘虏晋将三名,歼敌万余!晋军目前已经从襄樊地区退去!南方之患已去,臣请陛下找回李信及其兵众,稳定时局。”

    石闵的谏言,容不得石遵不重视。

    “好。”

    石遵很给石闵的面子,又道:“朕听闻王平、卫峥二人也已经平定青州的民乱,立下大功。有功,不可不赏。李信加封宛城侯,冠军将军,食邑一千户;王平加封黎阳侯,戎昭将军,食邑八百户;卫峥加封即墨侯,平戎将军,食邑八百户。余者各部,按功绩封赏。李、卫、王三人之部众,即日进京,不得有误。”

    “陛下圣明!”

    众所周知,李信、王平、卫峥三人都是石闵的亲信,麾下之大将,石遵如此封赏,还让他们班师回朝,无疑是增加了石闵的势力。

    不过石遵这也是无奈之举,一方面,他忌惮于石闵如今的威势,另一方面,石遵刚刚登基,根基不稳,祸乱刚刚平定,不服者甚众,石遵还需要仰仗石闵给他排忧解难。

    这个大朝会进行了整整两个时辰,直到君臣都饥肠辘辘,这才作罢。

    还有许多政事尚未解决呢。

    石遵刚刚下了朝,坐回御书房,还没来得及用午膳,便听见内侍进来禀告,魏王石闵求见。

    “宣。”

    石遵放下筷子,并且让人加了一副碗筷。

    “陛下。”石闵向石遵行了一礼,并不是跪拜之礼,而是简单的作揖。

    “魏王来了。坐,与朕一道用膳吧。”

    “谢陛下。”

    石闵随之坐到石遵的对面去,神态并不拘谨,也不显得倨傲,而是不卑不亢,云淡风轻。

    石遵随手切了一块羊腿上的肉,咬在嘴里咀嚼,一边吃着一边询问道:“魏王,这才刚下朝你便来见朕,想必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不方便在大朝会上说吧?”

    “陛下明鉴。”

    石闵微微颔首道:“陛下,臣确定有一些事情,想要与陛下商讨一下,也需要得到陛下的首肯。”

    “请讲。”

    “陛下认为,我大赵国现在的军力,足够强盛吗?”石闵问出了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问题。

    石遵闻言,不禁愣了一下:“魏王,汝何出此言?我大赵的军力若不强盛,何以谓之强盛?天下列国,诸如晋、燕、代、凉、成汉、仇池,莫不敢直视我大赵之兵锋也!不是朕吹嘘啊,当此时,除了晋、燕之外,我大赵若是真的想灭一国,绝对手到擒来!”

    “陛下此言大谬!”

    石闵摇摇头道:“陛下,诚如你所言,我大赵国的军力的确强盛。但,这是大赵的军力强盛,不是陛下的军力强盛!”

    石遵沉默了好一会儿,这才出声道:“魏王此言……何意?”

    “王即国家。自古以来,国君便是江山社稷,照这说法,陛下便是我大赵国,但为何臣还要说大赵的军力强盛,却并非是陛下的军力强盛呢?”

    “陛下,臣此言绝无二意。臣想说的是,经过连年的战乱,朝廷的几次内耗,朝廷的军力已经被极大的削弱,反而坐大了各个地方诸侯的势力,诸如姚弋仲、蒲洪、石冲、石苞等人,麾下莫不是有十余万之众,坐镇一方,横征暴敛,隐隐有不服朝廷,自成一国之势!这,也是适才臣为何在朝堂上谏言陛下,将王平、李信等人的部众班师回朝的缘故。”

    闻言,石遵点了点头,默不作声。

    事实上,石遵不是傻瓜,他很聪明,头脑很灵光。

    作为一个上位者,石遵怎能看不出其中的险恶?

    无论是石闵,还是蒲洪、姚弋仲他们,石遵都信不过!

    但是,帝王心术,御人之道,首在均衡。若是臣子们都和和气气的,便是臣权大于君权,大权旁落,这是石遵最不愿意看见的。

    石遵之所以同意石闵召回李信、王平他们的部众,就是想要仰仗石闵的势力,与地方诸侯进行对抗,达到威慑的效果。

    “魏王欲何为?”

    “陛下,臣想请你下一道诏令,对各部兵马进行整编,精兵简政。我大赵这些年来屡屡征战,穷兵黩武,兵马扩充了一倍不止,而朝廷的财政早已不堪重负。军中的兵员良莠不齐,而且党派林立,泾渭分明,这不利于陛下调兵遣将。”

    “精兵简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