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冉魏霸业-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快,这股鲜卑人的骑兵就将荀稷一行人包围起来。

    荀稷镇定自若地挥了挥手道:“把我的旄节竖起来。”

    统领这支鲜卑狼骑的青年人看见荀稷这般镇静的样子,不禁在心里浮现一种敬佩的神色。

    “不知尊驾是何人?何故在此挡道?”荀稷不卑不亢地站了出来。

    “在下燕国慕容恪,足下可是邺城来的使者?”

    “你就是慕容恪?不错,在下正是赵国使者荀稷,对于慕容将军之名早已如雷贯耳,没想到今日能得一见。”

    荀稷的确早已听说过慕容恪的名声。

    慕容恪“幼而谨厚,沈深有大度”,十五岁时就统领军队,南征北战,屡立战功。

    先是率军败赵国的二十余万大军于昌黎,接着又大破赵军于三藏口,攻高句丽,战败宇文部族的军队。

    前不久,据说慕容皝亲自带兵攻宇文逸豆归,以建威将军慕容翰(于咸康六年回到燕国)为前锋将军,刘佩为副将;命慕容恪与慕容军、慕容霸及折冲将军慕舆根等率兵分三路并进。最终大破宇文军,燕军乘胜追击,攻克宇文氏都城紫蒙川(今辽宁朝阳西北)。

    宇文逸豆归败逃,死于漠北。

    对于这位年轻的名将,与石闵齐名的燕国名将,荀稷真是不心生敬佩都难!

    “荀大人客气了。”慕容恪那英气勃发的脸上尽是笑意,说道,“关于赵国遣使的事情,贵国已经向我父王发出照会。如今两辽的情况混乱,时局动荡,草原上也有许多不长眼的部族,所以父王派我率军赶赴边境,也好将大人一行护送到龙城去。”

    “如此,便有劳将军了。”

    “荀大人,请!”

    荀稷也没啰嗦,便跟着慕容恪他们上路了。

    观察了这支鲜卑铁骑这么久,荀稷可以断定,倘若慕容恪真想把他留在这里并不难。

    从燕国的边境往龙城而去,需要两日的路程,这还是需要快马加鞭的。

    一路走来,荀稷领略了辽西的风土人情,山河土地,寒意渐浓。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能忍受这种恶劣的天气,可想而知他们的身体素质该有多么强悍!

    正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

    正是这样的环境,才能养育出桀骜不驯的鲜卑人吧。

    直到第三日,荀稷一行人才赶到龙城。

    在进入龙城的城门口的时候,慕容恪又道:“荀大人,龙城不比邺城。我燕国乃是苦寒之地,土地贫瘠,人多桀骜。观我龙城,便可见一斑。荀大人,我父王有意与你赵国订立友好互惠互利之条约,建立通商关系,但是我燕国之内,不乏反对此事的人,希望到时候还请大人在朝会上巧舌如簧,辩驳反对者。”

    “这是自然。”

    燕国不乏有识之士。

    燕王慕容皝更是一个眼光独到的家伙,燕国与赵国通商,对于燕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好事。

    燕国贫寒,缺少盐铁财帛,布匹丝绸,但凡是名贵的东西和一些生活必需品鲜卑人都缺乏,这也就是他们每当秋冬交替之际就会南下牧马的缘故。

    活不下去了,只能通过抢掠来获取生活必需品了。

    小提示:在搜索引擎输入〃大熊猫文学〃,即可找到本站,谢谢。

    第0278章 穷山恶水


………………………………

第0279章 鲜卑人

    慕容皝,字元真,鲜卑慕容部首领慕容廆第三子,母段氏。眉骨隆起有帝王之相,门牙宽阔整齐,身高七尺八寸。雄俊刚毅,富有权谋策略,崇尚经学,擅长文。

    慕容廆任辽东公时,便立慕容皝为世子。

    咸和八年(333年),慕容廆去世,慕容皝继位,以平北将军的身份兼任平州刺史,总管部内。不久宇文乞得龟遭到别部宇文逸豆归驱逐,在外地奔走丧命,慕容皝带领骑兵讨伐宇文逸豆归,宇文逸豆归畏惧而请求讲和,于是筑起榆阴、安晋二城而返回。

    慕容皝算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他在位期间,平定了慕容仁的叛乱,又征讨段部,极大地扩大了自己的疆土。

    此外,慕容皝还在朝阳门东规划好亲自耕作、勉励农事的耕田,设官司来主管此事。

    慕容皝又树立求谏言的木柱,以广开直言之路。

    咸康三年(337年)九月,镇军左长史封弈等人认为慕容皝责任重而权位轻,应称燕王,慕容皝采纳。

    于是设置各个官署,任封弈为国相,韩寿为司马,裴开为奉常,阳骛为司隶校尉,王寓为太仆,李洪为大理寺卿,杜群为纳言令,宋该、刘瞻、石琮为常伯,皇甫真、阳协为冗骑常侍,宋晃、平熙、张泓为将军,封裕为记室监。

    十月,慕容皝,即燕王位,史称前燕,并实行大赦。

    修建文昌殿,乘坐以黄金为饰的根车,用六匹马驾车,出入要清道警戒。

    十一月,追尊父亲武宣公慕容廆为武宣王,母亲段氏称为武宣后。又立自己的夫人段氏为王后,册立世子慕容俊为王太子,一切如同魏武帝曹操、晋文帝司马昭辅政时一样。

    燕国龙城,文昌殿。

    慕容皝便在这里大张旗鼓地召见了荀稷。

    “荀子,寡人闻贵国真有与我大燕结好之意,不知是否?”慕容皝在自己的宝座上正襟危坐着,胡须微卷,满脸粗狂,脸上都透着肉色。

    荀稷在下面垂手道:“是的。燕王在上,容外臣禀告。我赵燕两国比邻,一衣带水,本不该生了嫌隙,先帝在位时,赵燕两国之军经常交战,势成水火,然吾皇新立,欲化干戈为玉帛,是故想要与贵国订立友好条约,建立通商关系。”

    “为此,我赵国决定在两国边境设置通商集市,同时对入赵的燕国商人降低关税,以便两国之商贾交易物品。如此,才能实现赵燕两国之双赢,互惠互利!”

    慕容皝微微颔首,没有话。

    别看慕容皝长得粗糙,实际上他的头脑并不简单。

    荀稷这话刚刚完,国相封弈便站了起来:“大王、荀子,我有一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请讲。”

    “与赵通商,固然可以互惠互利,但是不知道赵国能与我们燕国交易一些什么东西?”

    “茶、盐、丝绸、布匹和部分米粟谷物。”

    闻言,封弈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那我们燕国能交易一些什么东西呢?”

    “这个,就看你们鲜卑人自己的了。”荀稷耸了耸肩膀道,“马匹、牛、羊、兽皮等这些在草原上随处可见的东西都可以等价交换,保证是一分钱一分货。倘若交易不公平,受到不公平的一方完全可以上诉,请求官府主持公道。”

    “荀子此言差矣。”封弈沉声道,“我封弈虽是鲜卑人,但是自幼熟读汉史,对于儒家之经典更是信手拈来,也算是一个有见识的人。眼下我大燕若是与赵国建立通商关系,孰好孰坏?”

    “我草原贫瘠,不似中原那样繁华,你们中原的丝绸、盐、铁这些东西在草原上那都是紧俏货!几匹马才能换上一匹上好的绫罗绸缎?换言之,马匹是你们赵国所真正需求的,但你们所交易的茶、盐、布匹这些东西对于你们中原人来着实是可有可无的。”

    “荀子所的公平交易,真的能做到公平吗?”

    听到这话,荀稷一点都不慌,迎着在场的一百多个燕国文武的一双双眼睛,荀稷镇定自若地道:“国相大人此言未免有失偏颇了。何为交易?交易的双方便是要交易大家所没有而对方有的东西。我赵人缺马,所以可以重金向你们鲜卑人购置马匹,也可以用绫罗绸缎或者茶盐来交易马匹。同样的,你们鲜卑人缺少盐巴和茶叶,一样可以用兽皮和马匹来交易,这不是互惠互利的事情吗?”

    荀稷的话语十分的打动人,这不是,一听这话,燕国的群臣便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在燕国的朝堂上,绝大多数的大臣还是在心底愿意接受赵国发出的善意的。毕竟燕国本来就是苦寒之地,不缺战马,但是盐巴和丝绸在这两辽平原上着实是一种紧俏货。

    许多燕国的贵族在学习了汉家的文化之后,都莫不以能穿上一件上好的丝绸衣服为荣,至于茶叶,则更是少的可怜,就连燕王慕容皝自己都没有多少的存货!
     ……竒@ 書#網¥q Ι & &δ u& # ω ā Ν g &。 ℃ ǒ M……

    慕容皝虽然是一个赳赳武夫,但实质上,出身鲜卑贵族家庭的他,自幼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他是打从心里接受了汉家文化,也提倡鲜卑人去学习汉家文化,只不过上行下效,效果却是差强人意的。

    此时在燕国之中,还有不少人比较排斥汉家文化的。

    他们认为汉饶这些玩意儿都是害饶,尤其是绫罗绸缎和茶叶,一旦他们部落的勇士们过上了好日子,哪里还有现在的勇武?

    封弈想了想,最终还是昂着头道:“荀子,若是要公平交易,这交易的规则不知是否能由我燕国一方来定?”

    荀稷摇摇头道:“国相大人,抱歉。这个事情恕我不能答应,也无法答应!公平交易,何为公平?便是要做到让大家都满意的物价。所以这交易的规则和物价,必须经由赵燕两国的人协商而定。”

    “荀子,我认为我大燕与你赵国交易,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这个时候,司马韩寿站了起来:“茶叶、盐巴和丝绸本身就是饶口腹之欲,可有可无,这只是一种调味剂,但是为了这些调味剂,我们燕国便要向你们赵国输出战马这种利器,若是你们赵国日后用这些东西反倒来对付我们燕国,又当如何?”

    闻言,荀稷一脸波澜不惊地回答道:“这位大人,我们现在谈的,都是现在的事情,日后的事情谁又得准呢?正如同当年鲜卑人还未兴起的时候,曾经被强大的匈奴人奴役,可是现在呢?匈奴已经没落了,被你们鲜卑人奴役和驱逐,所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又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难道你们鲜卑人这么没有自信?”

    这句话,算是让在场的鲜卑人都震耳发聩。

    在北方的草原上,现在势力最强的就是鲜卑人!

    过去匈奴人是这北方草原的霸主,眼下却被曾经的奴隶鲜卑人取而代之了。

    关于鲜卑民族的起源有四种法。

    其一是东胡,其二是东夷,其三是山戎,其四是逃亡汉人(东汉应奉上奏汉桓帝书云:“秦筑长城,徒役之士亡出塞外,依鲜卑山,引以为号。”)。

    西汉初期,东胡被匈奴击败后,鲜卑退保鲜卑山,世属匈奴奴役。

    汉武帝时期,击败匈奴,将乌桓迁到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鲜卑也开始南下到乌桓故地饶乐水(今西拉木伦河)流域。此前,鲜卑由于在乌桓北方,一直没有同中原王朝产生联系。

    直到东汉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鲜卑跟随匈奴侵犯汉境,鲜卑才开始被中原王朝所知,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后来鲜卑首领偏何归附东汉。

    公元54年,鲜卑首领满头、於仇贲率部到洛阳朝贺,被东汉封为王侯,管辖鲜卑、乌桓各部。随着匈奴分裂,鲜卑逐渐摆脱匈奴的控制。

    接着鲜卑又联合乌桓、丁零、南匈奴和西域各国大败北匈奴,北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