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冉魏霸业-第2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南岳夫人”。

    南岳衡山因此也就成了南方的道教中心。江南自东汉末年以来,道教一直受到保护,因此信奉的人很多,其中包括士族名门王、谢、陶、殷诸姓及各级官吏。

    因此,势力很强,影响很大。其中许多着名的道士多在今江苏句容、溧水东部的茅山修道炼丹,这里也就成为南方道教的中心之一。

    但是,这时的道教仍然没有佛寺那样的建筑物。出家道士的修道和炼丹场所,依旧是石室、洞府或简陋的茅棚;不出家的信奉者,都在家中设一间“静室”,进行修炼。这与道教修炼,需要环境幽静有关。例如着名道士单道开,他就“好山居”。

    升平三年(359),他从北方来到东晋所在地,后入南海郡的罗浮山(今广东增城市东)修炼,独处茅茨,寄情物外。年百岁,卒于山舍。着名道教学者葛洪,晚年入罗浮山修道、炼丹,优游闲养,着述不辍。他也没有道教观宇,最后是在茅舍中去世的。

    许翙(音hui)先随其父许谧(音mi)入茅山学道,后转方隅山方原洞修炼,直到死去,也没有道观。

    许迈开始不忍心远离父母,为了便于省亲,于是把精舍(道舍)建在余杭县的悬溜山(今浙江临安西南之九仙山);又于茅山建石室,修道其间。

    父母死后,才转至桐庐县的桓山、临安县的西山(今目山)修炼,都没有建殿堂观宇。

    道士更是如此。

    道教虽然崇信鬼神,但由于没有道教观宇,而且多在深山,因此也就没有供奉神鬼偶像及烧香跪拜之事。道士平时主要是练习吐纳之术(即气功)、采药和炼丹,以求长生。

    此外,就是进行一些生活方面的劳动。高级道士则着书立,讲经传道。至于当时道教崇奉哪些鬼神,史书和道书都没有明确的记载。

    东晋末年,道教首领孙恩、卢循利用广大人民对东晋腐朽政权的不满,曾先后举行起义。

    虽然得到广大道教徒和贫苦农民的热烈响应,但是,由于他们都没有提出政治改革和改善人民处境的明确目标,而仅仅是为了取代东晋政权,加之缺乏军事训练,因而很快便被官军镇压了下去。

    这给道教在南方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瞧瞧,这就是双刃剑!

    道教的不稳定因素也不少,但是不像佛教一样教人忍耐,把血性阉割了。饶是如此,道教接济平民百姓,一旦灾人祸起来的时候,道教可是闹腾得最厉害的。

    小提示:在搜索引擎输入〃大熊猫文学〃,即可找到本站,谢谢。

    第0369章 法会


………………………………

第0370章 成汉亡

    这场关于佛道之争的辩论法会进行了三三夜,可是无论是以佛图澄为首的僧众,还是以葛洪、许谧为首的道众,最终都没能把对方辩倒。

    而这场辩论会的裁判员冉闵,则是当机立断,终止了辩论会的进校

    冉闵找来了佛图澄、葛洪等人商议了老半,最终决定不立国教,而道教、佛教皆大兴,道教兴于内,佛教兴于外(这当然是不能宣之于口的)!

    冉闵改派佛图澄的弟子须菩提、比丘尼安令首等率领三千僧人前往高句丽,支持他们在朝鲜半岛传教。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须菩提不是《西游记》里孙猴子的师父须菩提祖师,而是确有其饶。

    另一方面,冉闵又派佛图澄率领门徒前往北方的代国传教,同时又让佛教进入燕国,去教化慕容部的鲜卑人。

    无论是鲜卑人还是高句丽人,其性情桀骜不驯,难以教化,正好让这些秃头去驯服他们。等到这些胡人失去了血性,一个个都去信佛教了,相信用不了一百年,就算冉闵不派兵去征辟北方,这些胡人也将不攻自破!

    这就是冉闵派出佛教去度化胡饶用意所在!

    而冉闵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让佛教的僧众外出,接着道教的人才好填补这些空白!

    道教兴于内,佛教兴于外,如此才能让冉闵的魏国立于不败之地!

    这算是一种宗教文化上的入侵吧?

    议政殿内。

    冉闵高坐在龙椅上,正襟危坐,竖起耳朵仔细听着陛台下面群臣的报告。

    等到群臣都奏报得差不多了,冉闵这才淡淡的出声道:“诸卿,寡人前不久,刚刚接到锦衣卫的奏报,是与晋国接壤的豫州、荆州和扬州一带,物价大幅度上涨!此前还有南方各州的地方官员向寡人上奏,经过核实,果真是晋人在其中搞鬼!”

    “晋人在正面战场打不过咱们,所以耍了一些阴谋诡计。他们大量铸造我赵国通用的‘丰货’钱币,扰乱市场秩序,借此哄抬物价,其心可诛!”

    丰货钱币,是在石勒在位的时候铸造的。

    建国后,石勒即开炉铸钱,钱文名“丰货”,意即丰衣足食。由于“丰货”二字甚为吉利,堪称与财富密切相关的大吉之语,故之后在历代皆以“富钱”称谓。

    人们认为,藏影丰货”钱会使人家财丰富。

    冉闵沉声道:“寡人欲派遣一位钦差前往南方各州视察,都督收缴并销毁假钱,恢复正常物价之事,汝等谁愿往?”

    “大王,臣愿往!”许多大臣都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愿意前往南方各州郡办事。

    冉闵扫视了群臣一眼,终于将目光放到了自己堂兄冉文身上:“冉文,这个差事就交给你去办吧。”

    “诺!”

    这时,王猛又站了出来,禀告道:“大王,臣以为仅仅是派出钦差大臣收缴并销毁假钱,恢复南方各州郡的正常物价,这还不够,远远不够。”

    “噢?”冉闵有些疑惑地看着王猛。

    “王猛又道:“大王,此举是治标不治本的。大王能销毁假钱,晋人就能重新铸造假币!如此反复,岂非徒劳无益?”

    “景略,汝有何法子,不妨直言。”

    “臣只有一个办法,重新铸币!”

    “重新铸币?这……”

    这一下,不仅是冉闵,就连陛台下面的大臣都是面面相觑,甚至有的人已经在那里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了。

    这铸币可不是一件事儿,也不是能轻松完成的事情。稍有不慎,极有可能引发国内的动荡!

    可是王猛的这个主意其实挺好的,眼下南方各州郡丰货钱币泛滥成灾,已经使物价上涨,老百姓要吃上一口饱饭都难的程度,再不想一些法子,可能整个赵国都会被影响到的。

    只是冉闵万万没想到,古代的晋人竟然还会打经济战。

    但是这种经济战,冉闵根本不怕!

    王猛掷地有声地道:“大王,咱们要重新铸币,还要铸造一种不容易被仿制,还要有识别真伪印记的钱币!如此,才能防患于未然,不至于因为假币的进入而使我魏国之市场秩序紊乱!”

    “好。景略,寡人把这个事情交给你,你可有信心?”

    “臣,一定不辱使命!”

    王猛表现得很有自信。其实王猛早就想改革币制了,毕竟是变法嘛,不管是物价还是钱币,只要操作得当,王猛还能给国库增加一点额外的收入!

    罢朝之后,冉闵又找来王猛与崔皓,一番促膝长谈,终于准备对晋国下手了。

    眼下晋国的皇帝刚刚继位,朝政不稳,而且去年经过了一场与赵国的大战,元气尚未恢复,所以可以肯定的是,短时间内,赵晋两国是绝不会爆发大战的,当然了,一些局部战争还是可以容忍的。

    这且不,眼下的经济战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晋国已经跟他们赵国撕破脸了,晋人悍然撕毁了此前与赵国签订的通商友好条约,不再平等交易,反而是提高了通关口税,加征商业税。

    既然这样,冉闵也不会跟晋国太过客气的,他随即一声令下,赵国对晋国客商,和所有来自南方的商业税通通上涨!

    既然赵国得不到江南的茶叶、丝绸,那么晋国也别想得到他们中原的马匹、农具。

    不止如此,冉闵还要恶心晋国一把,他让作坊里的工匠连夜赶工,加班加点搞出了晋国的钱币,然后又派人去到南方购买晋国的商品,以此哄抬物价,搅乱晋国的市场秩序!

    这样的经济战,其实无论是对于晋国还是赵国都没有太大的好处,最终的结果就是两败俱赡。不过到底,吃亏的还是晋国,因为他们已经无法从中原或者北方进购更为优良的战马!

    但是此时,晋国针对成汉的战争已经发动。

    东晋永和二年,四川、云贵一带成汉大臣李奕发动叛乱,此时处于荆州的东晋将领桓温野心勃勃,欲提高声望谋求帝位,于是于当年年底率精兵出征,顺长江沿岸往西,拉开了灭蜀战役的序幕。

    桓温任命袁乔率兵为前锋,此时朝中议论纷纷,认为此去路途艰险遥远,桓温兵力不足难以得胜,而他完全不顾众臣的异议坚决出发。不过当时有一个人认为桓温定能成功,就是刘惔,他与桓温一起长大,深知桓温非有必胜的把握绝不出手,不过令龋忧的是唯恐其得胜后会掌控全朝。

    起初叛军李势仗着地势艰险不以为然,直到桓温领军长驱直入后方才如梦初醒惶恐起来,急召众人迎战。

    敌方不知晋军何在,只好驻地干等,此时桓温接受袁乔的意见,全军丢弃灶具,仅带三干粮全力进攻,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桓温亲自引兵直攻成都,令将士孙盛、周楚领少数精兵驻守,汉军李福攻晋被孙盛击退,桓温与李权三战全胜击退汉军,敌方余下部队均人心惶惶不战而溃。

    李势军中已无良兵,他垂死挣扎领兵出城迎敌,即两军之决战。

    晋军初战不利,桓温马中箭,后来得到袁乔击鼓指挥,士气大振,全军誓死进攻,大获全胜,火烧成都,李势投降,成汉灭亡。

    小提示:在搜索引擎输入〃大熊猫文学〃,即可找到本站,谢谢。

    第0370章 成汉亡


………………………………

第0371章 一战成名天下知

    报——大王,成汉!亡了!”

    当冉闵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顿时感到晴天霹雳,一下子吓懵了。

    偌大一个成汉国,怎么说灭亡就灭亡了?

    不带怎么玩的!

    但是,当报信的人说到桓温这个名字的时候,冉闵就面色平静下来,不再那么失态了。

    桓温可谓是一代枭雄,东晋的一代权臣,当然了,现在的桓温还不是权臣,但此番灭成汉之战,使桓温一战成名天下知!

    成汉是氐族南迁建立的政权,成汉本是据守蜀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加上氐族经营蜀地多年,虽没有与当地士族大户解决好关系问题,但是自保绝对没有问题。

    还有就是氐族也是善战民族,成汉的军队绝对也不是吃素的。

    那么桓温是怎么灭成汉的呢?

    在345年八月的时候,桓温升任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并领护南蛮校尉,掌握了长江上游的兵权。

    那桓温怎么会打起了成汉的主意?

    其实就是桓温考虑到当时成汉君主李势继位后,骄奢淫逸,不理政事,刑法苛滥,加以饥荒,成汉国势更加衰落。

    此时不征西何时征西啊!

    这是成汉灭亡的天时人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