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冉魏霸业-第2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错不错。”孙盛亦是一脸的谄媚之色,“元孙(周楚字)朝廷里的那些大臣还真是泼才,只知清谈,而不像大将军这般满腹经纶,多谋善断,战必胜,攻必取,宛如韩信、白起在世!”

    “当初大将军决意发兵进攻蜀中的时候,朝廷得知后,忧虑不已,认为大将军兵力过少,又深入险要偏远的蜀地,担心大将军最终会兵败而回。唯有刘惔大人认为大将军必能灭蜀。这不,大将军你用实力向那些酒囊饭袋之辈证明了吗?”

    桓温摆了摆手道:“打住。列位,除了朝廷对于我的封赏,眼下还有一件事情,我还有些顾虑的。”ァ新ヤ⑧1中文網ωωω。χ⒏1zщ。còм

    “何事?”

    “蜀之战使得我声名大振,一战成名天下知。但是眼下却恐怕引起了朝廷的猜忌。根据我得到的消息,会稽王司马昱近日连发数道诏令,征辟扬州刺史殷浩入朝。”

    “什么?”

    听到这话,在场的谋士都不禁勃然变色。

    对于这个殷浩,他们都是十分忌惮的。

    殷浩字深源,陈郡长平县(今河南西华县)人,豫章太守、光禄勋殷羡之子。

    殷浩见识度量清明高远,年少负有美名,尤其精通玄理,与叔父殷融都酷爱《老子》、《易经》。

    殷融舌战辩论斗不过殷浩,著书立说则胜过殷浩。

    殷浩因此被那些风流辩士们所推崇。

    有人曾问殷浩:“将要做官而梦见棺材,将要发财而梦见大粪,这是为何?”

    殷浩回答说:“官本是臭腐之物,所以将要做官而梦见死尸;钱本是粪土,所以将要发财而梦见粪便。”

    当时的人都将他的此番言论认为是至理名言。

    太尉、司徒、司空三府征召殷浩为官,他都推辞不就任。

    后来征西将军庾亮征召他为记室参军,多次升任至司徒左长史。安西将军庾翼又请做司马。后任命为侍中、安西军司,殷浩都称病不就职。

    隐居荒山,将近十年,当时的人将他比作管仲、诸葛亮。

    王濛、谢尚还探察他的出仕和退隐的动向,来预卜江东的兴亡。

    二人一同前往看望殷浩,知道殷浩有坚定的避世志向。返回后,叹息说:“殷浩不问世事,如何面对江东百姓!”

    庾翼给殷浩写信说:“当今江东社稷安危,内政委托褚裒、何充等诸位重臣,外事依仗庾氏、桓氏等几户大族,只怕难保百年无忧,国家破灭,危在旦夕。”

    “足下少负美名,十余年间,内外任职,而如今却想隐退世外,不问国事,这于理不合。再说,当代的大业,还须靠当代的杰士去完成,为什么一定要盲目追寻古人的风范!”

    “王夷甫是前朝的风流人物,但我始终鄙薄他追求虚名的行为。若以为当今世道非虞夏盛世,那么一开始就该超然物外不问乱世之事,然而王夷甫却极力谋取高位,树立名望,既是名位显赫,就该努力光大名教,全心治理天下,使乱世得以安定,可此时的王夷甫却又高谈老庄,说空终日,不务实际,虽说谈道,实长浮华空谈之风。”

    “等到晚年,声望犹存,却贪图安逸,害怕动乱,专谋自保,最终被石勒所虏,身首异地。凡是明德君子,难道赞成这样做吗?而世人都认为他是对的。由此可知当今名实不符,空谈浮华之恶习未除。”

    殷浩还是执意不出山。

    等到庾冰兄弟及何充等相继去世,晋元帝司马睿之子司马昱以皇叔的身份入朝辅政。

    永和二年(346年)三月,卫将军褚裒殷浩,殷浩被征召任命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殷浩上疏辞让,并写信给司马昱,陈明心愿。

    司马昱亦是求贤若渴,又给殷浩去了一封书信:“国家正当危难,衰败已到极点,幸而时有英才,不必寻访隐居奇贤。足下见识广博,才思练达,为国所用,足以经邦济世。如若再存谦让之心,一意孤行,我担心天下大事从此将要完结。”

    “如今国家衰微,朝纲不振,一旦亡国,恐怕死无葬身之所。”

    “由此说来,足下的去留就关系到时代的兴废,时代的兴废事关社稷存亡。足下长思静算,就可以鉴别其中的得失。希望足下废弃隐居之心,遵循众人之愿。”

    殷浩再三辞让,从三月直至七月,才接受征召。

    殷浩由此担任建武将军、扬州刺史,参与朝政。

    小提示:在搜索引擎输入〃大熊猫文学〃,即可找到本站,谢谢。

    第0379章 擎天巨柱


………………………………

第0380章 功高震主

    孙盛脸色阴沉地道:“大将军,会稽王此举,可能是因为殷浩有极高的名声,又受朝野推崇,所以视殷浩为心腹之臣,用以抗衡大将军你的。会稽王是想让大将军你和殷浩彼此猜疑,相互不和啊!”

    “我知道。”桓温微微颔首道,“但是我熟知殷浩的为人。殷浩这个人,负清谈盛名,但虚有其表而已,没什么真材实料,让他做一个说客绰绰有余,但是若是担任什么重要的职务,乃至于统兵作战,殷浩绝不是这块料!殷浩不会有什么作为的,所以我对他完全不担心。”

    “这……”

    听到桓温对于殷浩的评价,在场的谋士都不禁面面相觑,有些不可置信。

    毕竟人的影,树的皮。

    太尉、司徒、司空三府乃至于当年的征西大将军庾亮都曾经征召过殷浩入朝为官,安西将军庾翼又请做司马,但殷浩都辞而不受。直到会稽王司马昱出马,这才让殷浩出仕的。

    这样一个人,没什么本事的话,怎么会得到这么多权臣的追捧?

    殷浩的父亲殷羡任长沙相时,在国中贪婪残暴,庾冰写信给庾翼,托他庇护。

    庾翼答复说:殷羡骄纵豪强,恐怕就是因为有好儿子(殷浩),所以我也从物理人情出发对他稍加宽容。

    总体考较一下江南的朝政,因为纵容豪强,经常成为危害百姓的蠹虫。当时实行的法令,就在寒门百姓身上施行。

    比如往年有人偷石头城仓库藏米一百万斛,都是豪强之辈,却只杀死仓库的督监搪塞责任,山遐任余姚的长官,为官府清理出豪强藏匿不报的百姓二千户,于是众豪强共同驱逐他,使他不得安宁。

    这虽然都是前任宰辅(指王导)为官昏昧荒谬所致,但江东的大业日渐衰微,实在由此而生。你我兄弟身遭不幸,枉自陷身政务之中,自己无法拔足于风尘之外,就应当共同睁亮眼睛加以治理。

    荆州所统辖的二十多个郡,唯有长沙恶迹最为昭着,恶而不遭贬黜,这与只杀督监有什么不同呢!

    由此可见,殷浩的名声多么大,竟然都能令当时的辅政大臣庾冰和庾翼兄弟都礼让三分。

    桓温又道:“小时候我和殷浩一起骑竹马,我抛弃竹马就走了,殷浩却去捡我不想要的东西,所以殷浩是比不上我的。”

    “我现在并不担心殷浩,我担心的是朝廷那里对我的看法。眼下我声名鹊起,坐拥八州之地,兵强马壮,坐控江淮,朝廷一旦对我起了猜疑之心,要撤换我,或者是派殷浩来架空我的权力,到时候我将如何自处?”

    参军袁乔不以为然:“大将军多虑了。眼下国中多名臣治才,但独独缺少了能够独当一面的统帅。自庾亮、庾翼兄弟先后过世之后,我晋国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就更少了,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而北方的魏国又如此强盛,想来朝廷是不会因为这一时的猜忌而撤换大将军,或者架空大将军的权力的。”

    “对啊。”孙盛亦是颔首道,“大将军,属下听说现在适逢殷浩的父亲殷羡病故,殷浩离职守孝。朝廷命蔡谟代管扬州,等待殷浩。所以殷浩这一时半会儿的也不会入朝的。”

    闻言,桓温先是沉默了一下,又道:“我打算向朝廷上书北伐,你们以为如何?”

    “北伐?”

    袁乔一脸的惊诧:“大将军,此时不是北伐的合适时机啊!眼下我们虽然已经攻灭了成汉,但是灭蜀不等同于灭魏,成汉与冉魏二者的国力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啊!现在北方的魏国经过变法,国力大增,这个时候北伐,只怕不太妥当。”

    “正是因为魏国在变法,所以才更应该讨伐!”

    桓温掷地有声地道:“其实这两年来,我一直想上奏朝廷,请朝廷派我出师北伐的。但是当年我晋国与魏国爆发大战,而新皇刚刚继位,国政不稳,人事不稳,时局不稳,所以北伐的事情才会被搁置下来。但是现在不北伐能行吗?”ァ新ヤ⑧1中文網ωωω。χ⒏1zщ。còм

    “我虽然已经率军灭掉了成汉,但是魏国的国力依旧在不断增强。两年前的魏国尚且能战平我晋国,隐隐还占了上风,那么现如今的魏国呢?”

    “长此以往,岂不是坐以待毙?昔日魏蜀吴三足鼎立,魏国一家独大,但吴蜀两国尚且屡屡北伐,不断袭扰魏国,若是咱们放任魏国变法增强国力,十年之后,咱们晋国还能继续像现在这样偏居一隅么?”

    “国家社稷之强盛,犹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听完桓温的这番话,在场的谋士都不禁三缄其口,默默地思索着。

    过了一会儿,袁乔又道:“大将军,你说的没错。其实就我所知道的,朝廷近年来就一直有挥师北伐的念头,只不过时机未到,眼下大将军率军灭掉了成汉,这便是一个契机。但是大将军上书朝廷,请求朝廷北伐的话,朝廷多半是不会让大将军率军北伐的。”

    “我知道。”桓温摇了摇头说道,“但北伐之事,已经刻不容缓。无论朝廷选择谁去北伐,我桓温都不会有任何的异议的。”

    桓温其实自己都清楚,他上书朝廷,请求北伐的话,统帅的人选一定不会是他的。

    毕竟桓温刚刚灭掉了成汉,灭国之功,声名鹊起。

    但是朝廷绝不会让他再带兵北伐,去建功立业的,因为桓温给晋国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就必须是要得到应有的封赏的,可是朝廷拿什么去封赏桓温呢?

    但是这没办法,因为桓温已经是功高震主了。

    而功高震主的下场一般都是极为凄惨的。

    譬如一代战神白起。

    白起统率秦军征战天下,所向披靡,令六国闻之而散胆,一生杀敌无数,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使赵国几乎灭国。

    但是白起功高震主,最后落得个自杀而亡的下场。

    譬如一代兵仙韩信。

    韩信自幼酷爱兵法,而韩信在之后的作战中,谋略白出,大败敌军!可以说为西汉立下汗马功劳。就连当时雄霸天下的项羽,最后也败在了这个自己起初看不起的小兵身上。

    然而韩信太过张扬跋扈,最终遭到了刘邦的猜疑,从而密谋吕后将他害死!

    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桓温不得不慎重!

    小提示:在搜索引擎输入〃大熊猫文学〃,即可找到本站,谢谢。

    第0380章 功高震主


………………………………

第0381章 北伐北伐

    陛下、太后娘娘,征西大将军、临贺郡公桓温上书,请求北伐!”

    在台城建康宫的太和殿内,群臣大朝会,作为辅佐大臣的会稽王司马昱便呈上了桓温的奏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