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冉魏霸业-第3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臣还好。多谢陛下关心。”

    “你没事就好。”

    “陛下,按照你的吩咐,火炮已经改进得绝对耐用了。经过咱们反复的试验,采用了许多制作材料,终于能造出陛下你理想中的火炮了。”

    闻言,冉闵一脸欣慰地道:“真是辛苦你们了。”

    上一回的火炮着实不耐用,在攻打潼关的时候,还好是出其不意,不用把潼关的关城夷为平地,不然依着那一门火炮只能打十几发就报销的样子,根本就是中看不中用啊!

    “葛爱卿,你以后就不要进入火药试爆点了,因为火药的研制你断了一臂,朕实在歉疚。你以后就负责指导新人继续研究火药吧。”

    “诺。”

    葛洪倒是心里没什么不快的。

    “炸弹研究得如何?能否投入实战?”

    “回禀陛下,可能还不行。炸弹的原理咱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但是受潮一点,或者是有的时候直接是哑弹,根本用不了,而且有的时候还可能自动爆炸!这实在是太危险了,我们还要继续研究一段时间。”

    “好。”

    “葛爱卿,朕听说你不仅善于炼丹,在统兵作战、医学、道学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啊。”

    “陛下谬赞了。”

    看着葛洪一副谦虚的样子,陶邕说道:“陛下,葛洪大人那可真是一个大才!他十六岁开始读《孝经》、《论语》、《诗》、《易》等儒家经典,尤喜神仙导养之法。每以异闻,则以为喜。虽见毁笑,不以为戚。”

    “后来葛大人从郑隐学炼丹秘术,颇受器重。郑隐说,他的弟子五十余人,唯葛稚川(葛洪字)见受金丹之经及《三皇内文》、《枕中五行记》,其余人乃有不得一观此书之首题者。”

    “至于葛洪大人统兵作战的能力就更强了。他曾加入吴兴太守顾秘的军队,任将兵都尉,与石冰的农民起义军作战有功,被封为伏波将军。”

    “之后东晋开国,念其旧功,赐爵关内侯,食句容二百邑。但葛洪大人高风亮节,都一一没有接受。”

    “葛洪大人在医学上的成就便更为了得了!他所著作的《肘后方》,可医治天花、恙虫病,救活了许多生病的人。”

    葛洪忙摆了摆手道:“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我说老葛啊,你就不要谦虚了,真是羞煞旁人!在这炼丹方面,我对你也是自愧弗如的!你著作的丹书《抱朴子·内篇》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也介绍了许多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

    “例如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即指加热红色硫化汞(丹砂),分解出汞,而汞加硫黄又能生成黑色硫化汞,再变为红色硫化汞。描述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又如‘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就描述了铁置换出铜的反应,等等。”

    陶邕一副惭愧的模样:“你在各方面都有着极高的成就,更是天师道的领袖人物。你都这么谦虚,那我陶邕的这张老脸往哪儿搁啊!”

    “呃……”葛洪无言以对。

    冉闵点了点头,对于葛洪他亦是十分赞赏的。

    葛洪这人堪称是全才,能文能武不说,在医学、军事、丹药等方面的成就真的是很多人都望尘莫及的。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今江苏句容)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

    葛洪出身江南士族。

    13岁时丧父,家境渐贫。他以砍柴所得,换回纸笔,在劳作之余抄书学习,常至深夜。

    乡人因而称其为抱朴之士,他遂以“抱朴子”为号。他性格内向,不善交游,只闭门读书,涉猎甚广。

    其祖在三国吴时,历任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要职,封寿县侯。其父葛悌,继续仕吴。吴亡以后,初以故官仕晋,最后迁邵陵太守,卒于官。

    葛洪伯祖父葛玄曾师从炼丹家左慈学道,号葛仙公,以炼丹秘术传于弟子郑隐。葛洪约16岁时拜郑为师,因潜心向学,深得郑隐器重。

    郑隐的神仙、遁世思想对葛洪一生影响很大,自此有意归隐山林炼丹修道、著书立说。

    后来其师郑隐知季世之乱,江南将鼎沸,乃负笈持仙药之朴,携入室弟子,东投霍山,唯葛洪仍留丹阳。

    晋永兴元年(304)葛洪加入吴兴太守顾秘的军队,任将兵都尉,与石冰的农民起义军作战有功,被封为“伏波将军”。

    次年石冰事件平息,葛洪不愿争功邀赏,辞官往洛阳搜寻炼丹制药之书。

    又因陈敏盘据江东作乱,归途断绝,遂流落在徐、豫、荆、襄、江、广诸州之间。

    太安二年,张昌、石冰于扬州起义,大都督秘任洪为将兵都尉,由于镇压起义军有功,迁伏波将军。事平之后,洪即“投戈释甲,径诣洛阳,欲广寻异书,不论战功”。

    但因“正遇上国大乱(指“八王之乱”—引者注),北道不通,而陈敏又反于江东,归涂隔塞”。

    在此去留两难之际,恰逢其故友嵇含为广州刺史,表请他为参军,并担任先遣。

    葛洪以为可藉此避乱于南土,遂欣然前往。不料嵇含又为其仇人郭励所杀,于是滞留广州多年。

    乃绝弃世务,锐意于松乔之道,服食养性,修习玄静。遂师事鲍靓,继修道术,深得鲍靓器重,以女儿鲍姑许配。

    建兴二年(314),返回家乡,隐居深山继续从事《抱朴子》的创作。

    之后葛洪还归桑梓。

    东晋开国,念其旧功,赐爵关内侯,食句容二百邑。

    司徒王导召补州主簿,转司徒掾,迁咨议参军。干宝又荐为散骑常侍,领大著作,葛洪皆固辞不就!

    后因生活所迫,葛洪再出任咨议参军等职。及闻交趾产丹砂,求为句漏令,遂率子侄同行。就是在这个时候,冉闵派人把葛洪掳到中原给自己效力的。

    还好葛洪为人豁达,也没有对东晋有太多的归顺感,不然冉闵还真的很难让这个仙风道骨,孑然世外的小仙翁给自己效力。

    冉闵幽幽地叹了口气说道:“葛爱卿,你已经年过花甲了吧?”

    “陛下,老臣已经六十有四了。”

    “都这把年纪了,还给朕这般拼死拼活地研制火药,真是难为你了。葛爱卿,朕想请你为太医令,潜心研究医学。你放心,朕不会限制你的自由,我大魏的山川河泽你可以随便游历!这世上的庸医太多了,真正能救死扶伤的医者太少了,朕想要在各地都兴建一些医馆,考核医者,施加证件,无证件不可行医,同时还要求医者们多多培养弟子。”

    “一切,全凭陛下吩咐!”

    看着葛洪心力交瘁的模样,冉闵真是有些不忍:“葛爱卿,这些杂事你就交给别人去做吧。你不必事事亲力亲为!朕要封你为关内侯,食邑巨鹿一千户,赏宅邸一座,钱一万贯!”

    “臣,谢主隆恩!”

    小提示:在搜索引擎输入〃大熊猫文学〃,即可找到本站,谢谢。

    第0361章 小仙翁


………………………………

第0362章 科学院

    贾霸,这就是你改进过的水力大纺车?”

    在御书房,冉闵与秦牧、崔皓、王猛这三个宰相级别的大臣在这里大眼瞪小眼地看着面前的一个物件,旁边还站着造车大匠贾霸。

    贾霸低头笑着道:“是的。陛下,还有各位大人,这水力大纺车,不同于以往的普通的手摇纺车或者踏板纺车!”

    “手摇纺车,驱动纺车的力来自于手,操作时,需一手摇动纺车,一手从事纺纱工作。而脚踏纺车驱动纺车的力来自于脚,操作时,纺妇能够用双手进行纺纱操作。自汉代以来,手摇纺车已经普遍使用。而踏板纺车呢?”

    “这是最早的纺车,出现于战国时代,到秦汉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已普遍使用。以人的双脚来踩踏工作,将织工的双手从提综动作解脱出来,以专门从事投梭和打纬,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以生产平纹织品为例,比之原始织机提高了20至60倍,每人每个时辰可织布0。6至1米!”

    随即,贾霸又指着旁边这台被一个妇女操作着的水力大纺车,说道:“以前的纺车的锭子数目一般是2至3枚,最多为5枚。但是臣改进过的这个水力大纺车呢,与原有的纺车不同,其特点是:锭子数目多达几十枚,及利用水力驱动(这些特点使大纺车具备了近代纺纱机械的雏形,适应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

    听到贾霸吹嘘得那么厉害,旁边的崔皓皱着眉头,颇为迟疑地道:“不知道你这水力大纺车每天能纺纱多少?”

    说到这个,贾霸不禁更为得意,说道:“尚书令大人算是问对人来!以纺麻为例,通用纺车每天最多纺纱3斤,而大纺车一昼夜可纺一百多斤。纺绩时,需使用足够的麻才能满足其生产能力。”

    “嚯!翻了那么多倍啊!”冉闵等人是叹为观止。

    就冉闵所知道的,这个所谓的水力大纺车,是在宋元时期出现的。

    水力大纺车是华夏古代将自然力运用于纺织机械的一项重要发明,如单就以水力作原动力的纺纱机具而论,华夏比西方早了四个多世纪!

    但是冉闵现在奖励发明,鼓励人人发动脑筋,只要你能发明出什么有用的东西,不管作用大小,朝廷都会给予一定的奖赏。

    而在前段时间冉闵视察过民间的纺织车间的,发现作坊里面的纺车实在是简陋,生产效率太低,实在供不应求。在冉闵的指示之下,原本是在关门造车的贾霸就改进了纺车,弄出来这种前所未有的水力大纺车!

    秦牧在一旁笑着道:“陛下,有了这水力大纺车,布匹的生产效率一定会大大的提高的。到时候只怕布匹和丝绸、棉衣都会堆积起来,就连养蚕的人都供应不过来了。”

    “这有何难?”

    冉闵昂着头道:“水力大纺车的出现,一定会起到一系列的积极作用的。朕岂会怕布匹、丝绸和棉衣堆积起来?用不完,咱们就兜售出去,出口到东晋、辽东、漠北、西域、吐谷浑,乃至于通过丝绸之路,运到西方去!不管有多少,咱们都能兜售多少!”

    “至于说养蚕的人供应不过来?这有何难?朕鼓励妇女抛头露面,出去生产,人人都要为国家的强大尽一份力。朕相信,女子养蚕、纺纱,男子耕战,各司其职,各得其位,如此国家社稷岂能不长盛不衰?”

    “陛下圣明!”群臣山呼道。

    这时,贾霸忽而又笑着从衣袖里掏出三颗珠子一样的东西,摊开手掌,说道:“陛下,各位大人,你们看看这是什么?”

    就算是见多识广的秦牧,也有些惊疑不定:“这不会是什么珍珠吧?可是也不对啊,珍珠的色泽没有那么浅啊!”

    “难道是石头?”王猛这个喜欢隐居的宅男就直接懵逼了。

    贾霸一连三下摇着头,最终还是冉闵点了点头说道:“贾霸,朕果然没有看错你。你终于把玻璃给研制出来了!”

    “什么?这玩意儿叫玻璃?”

    王猛、崔皓等人都张大了嘴巴,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

    “不错。”贾霸点了点头说道:“陛下,按照你的指示,臣与几个志同道合的炼丹术士经过反复的试验,终于把这玻璃捣鼓出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