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冉魏霸业-第3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家气象?何谓天家气象!”韦謏掷地有声地道:“眼下国家初立,社稷方安,四海不平,天下尚未统一。劳民伤财且不说,这般大张旗鼓地遴选秀女,让天下人何以看待陛下?”

    “陛下身系社稷之安危,国家之荣辱,遴选秀女,生儿育女,开枝散叶本是利国利民之事!”

    “哼,陛下的后妃儿女还不够多吗?”

    “多多益善!”

    “徐机,你这是在强词夺理!”

    “我看强词夺理的人是你才对!韦謏,你分明不是在为陛下着想,为大魏着想!”

    “荒谬!为陛下和大魏着想,就是像你这么干的吗?你媚上欺下,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国家社稷就是因为有你这样的大臣才会衰亡的!”

    “好啊!韦謏,你竟然出言不逊!……”

    “够了!”

    看着韦謏与徐机在那里争执不休,冉闵是一个头两个大,终于按耐不住心里的火气,怒道:“吵什么吵?你们把奉天殿当做菜市场了吗?要吵架都出去吵!”

    “陛下息怒!”徐机与韦謏赶紧认错。

    “选秀之事,暂且搁置。”

    既然冉闵都这么说了,徐机跟韦謏都不好争执,只能罢休。

    建康,台城。

    垂帘听政的太后褚蒜子出声道:“诸卿,尚书郎谢安近日上奏,朝廷应该效仿冉魏,精兵简政,训练一支直接由朝廷训练并指挥的强军。你们都议一议吧!“

    闻言,陛台之下的群臣顿时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组建新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精兵简政的话,极有可能侵犯到许多士族的利益,所以一听褚蒜子这么一个说法,其实很多大臣打从心底是不愿意的。

    看见这些大臣议论纷纷,都没有吭声,褚蒜子随之蹙眉起来。

    “谢安,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说吧。”

    谢安顿时站了出来,先是躬身向着陛台上的小皇帝和褚蒜子行了一礼,随后又转身,跟大臣们高声道:“关于此事,谢安有必要向在场的诸位说明。”

    “羯赵倾覆之后,冉魏取而代之,定鼎中原。羯赵不比冉魏,后者比前者更为强大!冉魏究竟有多么强大,多么可怕,相信列位都有目共睹,都心知肚明!”

    “中原离乱,汉人与胡人相互残杀,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此诚我大晋生死存亡之际!冉魏与我大晋争汉朔,争华夏正统,正所谓天无二日,土无二主,大争之世,唯强兵至上!”

    “我大晋南渡迄今,已有三十三年之久。中原黎庶皆渴望王师克复中原,一统天下,重现太康治世之荣光!奈何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朝廷屡屡北伐,少有斩获,乃至于丢了广陵、淮阴这些重镇要地,一度被魏军饮马长江!”

    谢安慨然道:“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我大晋欲存、欲兴,必须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如魏国的十六卫一般强大的军队!”

    听到这话,群臣倒是纷纷点着头,但是也有提出异议的。

    司徒蔡谟出列道:“谢郎,你的用意咱们都了解。但是想要组建一支新军,精兵简政,谈何容易?兵源何在?粮饷多少?谁来掌兵?如何训练?规模多大?等等,这些都是大问题!空口白话谁都会说,但是随随便便就能打造一支强军的话,朝廷早就收复中原了。”

    “司徒大人这些问题问得好。”

    谢安回答道:“兵源、粮饷、掌兵者、武器铠甲、马匹、训练、规模等等,这些都是问题。首先是兵源问题,兵源咱们已经有了!”

    众人闻言,都很困惑地看向了谢安。

    “那些为了躲避战乱,从北方逃亡而来的流民,不正是最佳的兵源吗?他们能活着渡江南下,除了邀天之幸,福大命大之外,极强的身体素质亦是不容忽视的!”

    “而新军要招募的,就是这样的骁勇善战之人。此其一也!”

    “其二,这些来自北方的流民,锐意进取,忍耐力强,更为关键的是他们来自中原!他们比谁都渴望恢复故土,还归桑梓!有了这样的心志,他们在将来对魏军的战斗中,一定会更加锐不可当,一往无前的!”

    听到谢安说出兵源所在的两个原因,群臣都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北方兵马向来强于南方兵马。

    古往今来,在华夏的历朝历代,南方几乎都是偏居一隅的政权,而能够完成统一大业的,莫不是定都北方的政权!

    在冷兵器时代,由北向南,比由南向北要容易得多!

    这取决于综合国力,最关键的还是——骑兵!

    古代骑兵最优秀者往往来自三处:河北、河东(山西)和河陇(甘肃)。这三处地近塞上,民风悍勇尚武,又有优秀的草场资源。

    河北一带的骑兵优秀的说法,似乎可以追溯到胡服骑射,往后东汉的幽州突骑、白马义从声名赫赫。

    十六国到南北朝时期战事频仍,这一带的骑兵更是贯穿了众多势力的战争,唐代以后主要防御东突厥、契丹,更是安史叛军和河朔三镇的主力,宋以后尚有静塞军骑兵。

    大抵河北是大平原无遮无拦,往往成为大势力决战的战场,骑兵强势的一方往往能够占据主动。而当地又有游侠文化,豪强子弟以习武参战为荣。

    山西含少部分内蒙(河东、朔方、并州等)也是传统的北方马场。

    春秋时南部的晋国武力强大,北部为赤狄、白狄之地,北面的阴山亦是草原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

    此处的居民能骑善射,不输北方同行。汉代以来众多骑兵猛将如吕布、张辽辈皆诞生于此,北朝尔朱荣、宇文泰等亦是出身这一地区,唐代的朔方健儿以骁勇闻名天下,至五代则为鸦军的根据地。

    甘肃(河西、陇右、凉州等)本为大月氏之地,水草丰美,农牧兼宜,又与西域联通,可进口中亚的战马,因此历来是华夏马政的核心地带。战国时秦人就以善牧马闻名,其后两汉、北魏、隋、唐都努力经营。

    此地出名的有汉代的凉州铁骑,唐代的神策军等。

    西夏割据此地后,亦以强悍的重骑兵闻名。

    对于谢安的这种说法,殷浩有不同的见解:“谢郎,如此说来,你要组建的这支新军,其士卒全是北方的中原人?”

    “不全是,至少主体都是北方士卒。”

    “呵呵。谢郎,你要训练强军,这没错,你要精兵强将,这也没错。但是你要训练的这支新军是以北方人为主体的,对此我就有异议了!”

    听到这话,谢安一点都不慌乱,还让殷浩放马过来。

    “请仆射大人赐教。”

    殷浩虽是有名的清谈之士,坐而论道方面,很多学富五车的大儒都不及他,但是谢安一点都不惧!

    “呵呵,赐教不敢当,只是想说一说我心里的一些想法。”

    殷浩肃容道:“难道谢郎认为我南方兵不比北方兵吗?诚如谢郎方才所言,新军以北方兵为骨干,我知道北方多健儿骁骑,但是我南方也有精悍之士啊!”

    “仆射大人误会了,我绝没有贬低南方士卒的意思。”

    小提示:在搜索引擎输入〃大熊猫文学〃,即可找到本站,谢谢。

    第0477章 南北兵源


………………………………

第0478章 北府军

    谢安正色道:“北方主骑兵,南方主步兵,这取决于地域条件。春秋时有吴越剑士,以剽勇轻捷著称;汉末时徐州的丹阳精兵,名冠天下,为各路诸侯所争抢!”

    “南方各地民风剽悍,昔日李广、李陵麾下以荆楚勇士闻名,既善弓弩,又能以短兵肉搏。凡此种种,都可见南方士卒不逊于北方士卒,只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而已!”

    “但若是朝廷要克复中原,没有北方士卒,没有精兵骁骑是绝对无法达到的。正如昔日羯赵屡屡进犯淮泗,却不得寸土的原因,因为北人不比南人善水战,善步战!恰似朝廷屡屡出兵北伐而少建寸功,因为中原广袤的平原,一马平川,利于骑兵的纵横驰骋,而不利于南方的步卒车马!”

    众人闻言,都深以为然。

    北方多精兵骁骑,但是南方也不乏锐卒悍将!

    江淮一带传统上拥有优秀的突击步兵。

    与三秦、幽、并相似,这里有优久的游侠传统。春秋时有吴越剑士,以剽勇轻捷著称。汉代徐扬地区有丹阳兵,为各路诸侯争抢。

    南北朝时,这一带的精兵以善“斫营”闻名,参与了抵御北魏南伐到陈庆之入洛等多次战争。隋末王世充、杜伏威的主力也来自于此。晚唐五代,这里的淮南节度使麾下以善用大剑著称。

    另外这一地区也出产优秀的水手和舰船,很有可能是华夏传统上最好的水军基地之一。

    水步联合作战,是南朝时期的经典战术形式。

    不过“吴人”也往往被认为“轻弱”、不善久战,胜则勇锐无前,败则土崩瓦解。世人推测可能是长期在河湖作战,比较轻装的缘故。

    而荆楚一带为楚国旧疆,民风剽悍直到今日亦是如此。

    这里可能拥有同时擅长弓箭和近战的步兵,春秋时即以养由基闻名,楚辞亦有“带长剑兮挟秦弓”、“带吴钩兮披犀甲”来描述荆楚的勇士。汉代李广、李陵麾下亦以荆楚勇士闻名,既善弓弩,又能以短兵肉搏。

    三国时这里的人形成蜀汉东州兵的主力。此后荆襄长期成为军事重地。

    荆襄也是另一处传统上的水军基地。

    巴蜀之地的人常被冠以“怯”“弱”之名,虽然这一看法可能并不公允周朝时巴人曾经打爆过楚国。

    巴蜀一带盛产竹木,以这里材料制成的弓弩往往具备强大的杀伤力。

    蜀汉即以制弩闻名,唐代防御南诏到宋代守蜀,乃至明末弩兵亦为主力。另外四川在汉唐两代亦有擅长近身突击的突将。

    蜀地亦有板楯蛮等民族,身穿皮甲,持锤斧作战,十分勇猛。

    冉魏有河北、河陇、幽、并这些出精兵骁骑的地方,但是东晋也有江淮、荆襄、巴蜀这三个常出水战锐士,精悍步卒的地方啊!

    殷浩被谢安这一通辩论说得哑口无言。

    再说粮饷,军饷是没有的,一般士卒们就是为了活下去投军的,没有什么远大抱负。所以每个月士卒们所能领到的就是口粮,米粟谷物之类的东西,只有打胜仗才能领到赏钱。

    不过晋军还是比较人性化的,军饷是有,但是少得很,一个月只有钱一贯,即一千文铜板!

    “陛下、太后,臣认为新军的粮饷必须要得到保障!过去,咱们一名普通士卒的口粮为每个月四石,军饷一贯钱,甚至还有将领吃空饷的问题。但是臣建议,新军的粮饷应该加倍,口粮为一个月五石,军饷二贯钱!”

    “什么?”

    褚蒜子还没说什么呢,司徒蔡谟就忍不住站出来说道:“新军的粮饷这么大,国库只怕供应不过来吧?我大晋带甲数十万,兵力已经足够多了,再组建这么一支新军,如何养之?”

    “司徒大人此言差矣。我大晋的军队固然很多,但是鱼龙混杂,大多战斗力低下,良莠不齐,这样的军队如何能够跟魏军正面对战?如何战而胜之?而且有部分军队,朝廷能调动吗?”

    说到这里,蔡谟就不禁三缄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